精華區beta Deser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另外一點感想是:   書中訪問到的鋼琴家,全都是從小就開始學鋼琴,而且每天都練很久的;也 就是說,幼功紮實。沒有一個「半路出家」,長大才來彈的。   然而,我們學術界裡面,好像很少人有這種「幼功」,大家都是從體制內的 教科書一路讀書考試上來,到進大學才或許開始接觸以前人紮根基的那些經典, 還不一定細讀。   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家學淵源」,什麼十八歲讀完二十四史、十二歲把《詩 經》全部背起來然後精通版本目錄訓詁的,對這種人我們的情感很複雜,一方面 是尊敬、欽羨,一方面又不太能理解,覺得難以企及;同時我們又知道「幼功」 在學業上用處有多大──很大很大。我們或許可以自我安慰說:至少我小時自由 發展,雜七雜八的東西碰得多,思想能比較活絡。可是面對這種人,面對他的紮 實時,我還是難免有一種自卑。   鋼琴講幼功,繪畫、舞蹈(尤其戲曲)也講幼功。讀書做學問比較沒那麼講 究,十幾二十歲再開始也不晚;然而,如果我在小時候就能讓人家有系統地予以 啟發、訓練,那該有多好?   在台灣,自然科學是有這種機制的,而且很發達;藝術也有這種機制,不那 麼發達,但也算健康;人文學,就只是「不絕如縷」的幾條線、幾個人、幾個機 構了,而且還要面對反傳統人士「僵化思想」的指責(更要命的是,這弊病確實 存在,只有高明的人不會犯)。   對那種十八歲就淹通四書五經(全通是不可能,通其中一部有可能)的人, 我們或許又會想:這有什麼用?他把精力都耗在這上面,不會反而害了他嗎?不 過,如果他本人樂在其中呢?那學術界就多一個新星了。現在我們思想活絡,各 種理論滿天飛,最缺的反而是有紮實功底的人。而你問:讀這些出來能幹嘛?太 多了。編劇、畫畫、寫詩詞、搞設計、做官、辦媒體,乃至「修煉」,從根本上 超出你世俗的價值標準。   受訪鋼琴家裡,也有很多是廣泛接觸文學、藝術乃至政治、思想的,這豐富 了他們的內涵。這又說明「博雅」的重要。一種理想的教育,應該是讓小孩盡可 能多地接觸各種知識、藝術的趣味與意義,然後讓他選定一門發展,或是不選, 先做雜家,以後再選。   曾讀過龔鵬程先生文章說,大陸有辦過「國學大師班」,從大一教,失敗了 ;檢討原因,不是方法錯誤,而是抓得太晚,應該從娃娃抓起。現在有沒有這樣 的班級,我不知道;然而這幾年是愈來愈多人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小鍛練這些了( 相對於整個社會國文水平的沉淪趨勢,有這種危機感和努力也是很合理的)。當 然,它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弊病,大家都會挑;可是各位有沒有想過,你們想得到 這些弊病,當事人就不會想到嗎?就不會處理嗎?就不會揚長避短、作更高層次 更全面的思考嗎?我相信他們是會的;換成我來做,我也是會的。   總之,《遊藝黑白》讓我確定了一個信念:以後有機會,一定多帶幾個小孩 ,讓他們博雅地接觸各種學術、藝術,從而讓他們有多種選擇──多、並且好到 可以免於恐懼乎當前教育體制、社會價值的選擇。   謹此向焦元溥致敬!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www.youtien.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9.222.55 ※ 編輯: youtien 來自: 211.99.222.55 (10/04 13:54)
sylvia1217:推最後一段!! 我也有買這本書唷~ 10/04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