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人生性囉唆又不善剪裁,沒耐性的讀者可直接按「←」跳出 ** 【前言】 大約兩年前,曾去世貿聯誼社參加喜宴,印象中菜色不脫廣式生猛海鮮風格, 基本上我對喜宴菜色向來不抱太大希望,不難吃就好,但那天吃得還算滿意 特別是一道芥菜心(或綠花椰菜)燴鮮干貝,每顆干貝如初生嬰孩的拳頭大小 新鮮軟嫩,且芡粉下得很節制,加上調味清淡,干貝的鮮甜溢於齒間 當天的『桌友』不知為何對這道菜沒有很大興趣,故幾乎有1/3都進了我的胃袋 團長一提到『世貿聯誼社』馬上便想起這道干貝,非常期待。 之前接觸的潮洲菜,只有在香港吃的一碗清爽宜人的潮式艇仔粥,以及 茶樓裡的潮洲粉果,基本上經驗值等於零。 【進場】 世貿聯誼社果然是適合『高層』用餐的地方,一出電梯就有掛著無線電對講機 的接待小姐層層通報,有點現代大宅門的感覺。 頓時覺得,幸好我今天沒穿平常的休閒歐巴桑風 XD 【前菜】 1. 水醃芥菜:酸脆爽口,很開胃,這類小菜一不注意很容易就醃得太軟, 是所有小菜中最討我歡心的(本人喜酸不喜甜)。 2. 大頭菜:口感、鹹度頗似從小愛吃的復興醬園產品 ^^|| 3. 鳳爪拌蕪青絲:其實我一直對鳳爪很有心理障礙(但對豬腳沒有) 這裡取鳳爪淨皮,加切細的蕪青絲涼拌,鳳爪爽脆中帶有 微微咬勁,口感極佳;下次有機會應該會試試看其他口味 其他幾道印象不太深刻,略過。 另外點了奇異果汁,應該有摻水(不多)、加糖?但已經算是水準之上了。 【重點】 1. 燒味雙拼盤 說是『雙』拼盤,其實包括四味:烏魚子、滷花枝、叉燒、鴨絲粉捲 先說烏魚子,我在家裡都是用康寧鍋+陳高(之類)+點火的懶人處理法 (在椰林煮飯板學的),一般通常用火烤,但這樣易焦。 這裡的作法是『炸』,外膜褪得極淨,且外緣均勻裹著一圈酥翠的泡泡 配青蒜或脆如水梨的白蘿蔔片,都非常出色,是我吃過最棒的烏魚子 糖燻花枝,尋常茶樓賣的不是太韌就是太鹹,通常我興趣缺缺 但這裡的花枝入味均勻,鹹淡適中,且肉質軟嫩細緻,越嚼越甜 且不像坊間切成薄片,而是切成約5mm寬、10cm長的細絲,便於入口 非常體貼(前置作業應該花了不少功夫) 叉燒,我討厭吃肥肉,這裡的叉燒鑲著一條透明脂油(or筋?) 原本看了有點皺眉,但一咬下去驟然改觀,雖然切得薄但還是肉汁飽滿 沒有肉腥味和火燎味,味道細緻溫醇 鴨絲粉捲,柔軟的粉皮包著蕪青絲和鴨絲(烤鴨或燒鴨),同時提供 爽脆(蕪青)與兩種不同層次的軟嫩口感(粉皮、鴨絲)。 整體而言,這是道非常出色的冷盤,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人非常期待接下來的表現。 (但裝飾用的李子醬漬胡蘿蔔沒吃到,嗚嗚嗚......) 2. 原盅雞燉翅 以前聽說潮洲館子的魚翅特別好,這次自然想開開眼界;乍看之下只是 清湯加翅,下襯雞腿肉,但難得的是整枚魚翅不但完整,且發得均勻乾淨 沒有骨渣碎屑,腥味更是沒有,湯頭清、醇、郁、爽兼具。 但醋不是用常搭配魚翅的紅醋,而是淡黃色的鎮江醋;鎮江醋配清蒸螃蟹不錯 但加在這裡就弱掉了,雖然還是有一點提味作用,但不知為何, 湯一入喉,口腔裡面就泛出焦糖味,該不會是幫醋著色的焦糖加太多了吧? (關於鎮江醋的焦糖味,後來跟朋友討論可能與原料和釀造過程有關) 剛才提過湯頭很清爽,應該是潮洲魚翅的特色; 但,魚翅不是膠質很重嗎?為什麼湯不會稠稠的呢? 一擦嘴就發現嘴唇真的像被糊了一層口紅膠,這種感覺至少持續3-4道菜 看來潮洲魚翅的作法比紅燜魚翅保留更多膠原蛋白,真妙 XD (我很確定不是唇蜜,當天擦的口紅早在吃冷盤時掉光了) 3. 生汁明蝦球 明蝦的肉質緊緻爽脆,但不是泡過硼砂或其他鬼東西、沒有生命感的脆 應當是新鮮手剝,並經快燙--快冷程序後,才有的緊實感, 一咬下去居然還會有點彈牙的感覺,很妙;可惜蝦的鮮味不足 不曉得是否因為處理過頭,還是因為加了美乃滋的醬汁味道稍厚之故? 相較之下,花椰菜真是太出色了,老皮去得乾淨,花苞部分也甜嫩可喜 不曉得是不是用高湯稍微煮過,咀嚼時有種淡淡的鮮味(雞湯?蝦高湯?) 花椰菜是我很喜歡的食物,但在外頭吃的很少會處理得這麼細, 連一點點過粗的纖維都沒有,工錢應該很驚人 XD 不過我不是很喜歡加了美乃滋的醬汁,可能因為我一直不喜歡美乃滋吧 但google了一下『生汁XXX』,美乃滋幾乎是這類料理的必備調味品 該不會是因為開埠通商較早,所產生的中西融合作法? 4. 召鹽炸肉排 一端上來就有種很熟悉的味道,咦?廚師偷懶用了王子麵的調味包嗎? 不過仔細觀察這道菜的作料,還是可以很明顯發現不同(不然就要翻桌了) 蒜末、辣椒、細蔥搭配得很好,但調味有點重,是今天口味最重的一道菜 據說團主說還加了橙汁,頗酸,但我沒有細嘗,沒分辨出來, 最主要的原因是:實在很難咬耶,吼~~~~~ 四塊裡面我只咬得動半塊,其他都是難以處理的骨頭和筋 本人生平最討厭帶骨的食物,從小就為了愛吃里肌與雞胸肉被譏笑 T_T 雞腿、雞翅、排骨.....等等,都是長大之後才開始吃的 要處理這種東西實在很難為我啊,所以真的只能嚐個味道。 5. 蔥油蒸鱈魚 大失敗!魚肉過柴沒味道,下面墊的嫩豆腐也沒吸收魚肉本身的味道, 到底魚的鮮味跑到哪裡去了啊?? 最好吃的部分大概是上面那陀蔥絲吧 =_= 猜想可能因為魚肉片得太薄,又沒有皮下脂肪包裹, 不然正常的蒸鱈魚應該雪白軟嫩入口即化才對。 6. 竹瑤絲瓜煲 材料本身倒是很好的,干貝是上等貨,用量大方、湯汁鮮美 竹笙非常潔白(不是漂白過的死白),網洞大小分佈得很均勻,軟脆兼具 澎湖絲瓜也是精選幼瓜,肉質緊緻細密 BUT,不知為何我的竹笙雖然吸飽湯汁,但還是有種淡淡的土味 不太像竹笙本來的味道(竹笙的味道很淡,通常吸收干貝汁後很難察覺) 絲瓜熟度不均,有點糟,只有一塊是入味且咬下去有湯汁溢出的 另外幾塊有的是半塊軟、半塊硬,有的是整塊連外皮都沒入味 好像汆燙一下撈起來,馬上丟進陶缽就上桌一樣 也許主廚是要我同時享受不同口感的絲瓜,但很抱歉,感覺不出來 整體而言,雖然跟外頭館子比,還是有水準以上,但我個人認為不太妙 因為,這裡是世貿聯誼社耶!壹週刊評鑑三星耶! (好啦我知道壹週刊不是米其林,但也算是台灣地區比較公正的相對標準啊) 7. 美點雙輝 鹹點是蝦餃,蝦的肉質不比前面明蝦遜色,而鮮美過之, 搭配的筍丁(絲?)也鮮中帶甜,算是絕配 可是筷子沒下皮就破了,澄粉皮也蒸得有點久,不僅過軟且表面已泌出油珠 小學徒的基本功不佳,讓人很怒啊~~~~~(我很期待潮洲點心 T_T) 甜點則是蓮蓉酥,酥皮做得極好,鬆軟酥脆兼有之,並帶著淡淡奶香 蓮蓉也很綿密順口,清爽不過甜,但比前陣子去粵華軒吃的芝麻球內餡差些 粵華軒的蓮蓉香氣較明顯,世貿的在這點上小輸,但整體還是可算高水準 8. 清心丸豆爽 一樣選料很精,綠豆蒜顆粒大小均勻,也挑得很乾淨,但我覺得好像發得不夠 可能因為這東西我比較喜歡入口即化的軟度,有團友倒是很喜歡 裡面除了綠豆蒜之外,還有一種透明無色的小團子,約指節大小, 咬起來QQ的類似脆圓,但又比脆圓多了一點韌度,咬斷卻又不黏牙 研究了半天,推測應該是某種高品質澱粉+熱水,手工揉出來的成品 但我不曉得確切材料為何,經高人指點後才知應該是葛粉,真妙 這碗甜湯靠近聞會有種特殊的香氣,確定不是綠豆蒜本身的味道 冰糖、葛粉團更不可能有(這三個加起來,入口是所謂的『熟湯子味』) 也是經人指點才知可能是加了某種香料之故。做得不錯,但我不是很愛 【尾聲】 1. 水果 西瓜、鳳梨、芭樂、葡萄各一,不用說都是精選素材。 2. 熱茶 和一進來喝的相同,顏色有點介於鐵觀音與普珥之間,淡而順口 感覺上是多種茶葉調配而成,但本人舌頭鈍,分不出來。 【後記】 因為之前抱了比較高的期待,加上前面兩道(雙拼、魚翅)太精彩了 吃到後面難免讓人感覺悵然若失,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但平心而論,以整體表現來看,還是算價有所值 光是選料、人工,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在台灣應該可列入頂尖之群 有點烹飪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做菜最難最麻煩的地方在前置作業 這是最方便偷工減料的環節,但也是影響一道菜精粗成敗的關鍵 這一餐吃下來,雖然與我一開始的期待有些落差 但還是可以從每道菜的細節體會出潮洲菜系的精緻繁複 寫食記有個好處:強迫自己回顧每道菜的組成,並還原當下體驗 雖然品味這件事非常主觀,但細節越清楚,越有助於客觀評價食物的優缺點 剛吃完的時候,我曾說『感覺好像還不如一年多前吃的喜宴』 寫到一半,就覺得應該收回這句話,不然對昨天這餐太不公平 因為我對喜宴本身並不會有所期待,相對而言標準降低,加上時間已久 只記得當時吃到好菜的驚喜感覺,很多細節都已忘記。 如果有機會,我很願意再去幾次世貿聯誼社,體驗潮洲菜的細緻美好。 (前提是:要單點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33.223
SIG552:推~真饕客是也... 07/15 23:36
Dilbert:推一下~~ 07/16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