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源起: 因為一時衝動,在1年多前開了一家咖啡簡餐, 從此之後邁向每天吃1-2個,看10-20個甜點的日子... 最近因為店面搬遷在即,又正好對原來的甜點供應來源不太滿意, 經由熟客的介紹,聽到了一些關於小法國甜點的消息。 依照以前的習慣,先到ptt上預習一下,看到頗為兩極化的評價,實在好奇, 於是就在週日傍晚過去一探究竟... 第一次到小法國 2005/10/02(日) 傍晚 雨 人數:2 甜點內容(依食用順序): 1.諾曼地 2.歐佩哈 3.密勒芙(千層派-原味) 4.卡娜蕾(常溫) * 2 5.檸檬酥(常溫,外帶,第二天當早餐吃) 延吉街附近不好停車,繞了好一會兒才停好,卻又迷路了, (題外話,因迷路意外跑到耶里買了一包吐司 XP) 一開始請外場的女性小師傅介紹口味, 介紹的內容雖然還算詳細,但是有點死板... (或許是因為年紀太輕?) 考慮之後,選擇了諾曼地與歐佩哈,理由是想與前供應者的招牌商品做比較... --諾曼地 朋友戲稱它為「滿福堡」,只是因為外型大小剛好很像,口味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上層是布丁,表面為烤得酥脆的糖衣,在布丁與塔皮中間夾著杏仁片與蘋果餡。 我與同行的朋友都不算是耐甜的人,所以我們一邊吃一邊喝老闆娘泡的烏龍茶 XP 果然甜度非常高!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兩人還是給它相當高的評價... 糖衣酥脆,甜中帶有微微焦苦味, 布丁的口感綿密,不會像某些失敗蘋果塔布丁餡吃起來有氣泡感,或有過熟問題。 蘋果餡雖然也很甜,但細嚐之下,柔軟中仍帶有一點點脆,微酸口味, 再搭配少許杏仁片香氣,可中和布丁的甜度。 最下面的塔皮頗令我們驚豔,目視起來相當大而厚,拿起來沉甸甸的... 原本很擔心會有烤不均勻的問題... 這個疑慮在咬下之後就消失了~ 外緣酥脆,內部厚實卻不失鬆軟,甜度稍降,口感也可以與上面的布丁調和。 --歐佩哈 老實說,我們對Opera是又愛又恨... 因為對咖啡有一點偏愛,所以看到有Opera都會點來試試看... 在板上看到兩極化的評價,更令我們好奇了... 因為Opera要稍微回溫才會更好吃,所以在一開始就點了, 等我們吃了半個諾曼地,喝了兩杯茶之後,才慎重地開始進攻Opera 小法國的Opera在外觀上看起來略矮,約在28-30mm左右, 但是每一個層次都很分明,且厚度也相當均勻(約2-3mm),只有表面的巧克力較厚一些。 我在點的時候,也同時看了櫃中其他幾個的側面,也都相當漂亮,沒有不一致的狀況。 切下去的瞬間,其實就滿開心的... 那種觸感應該不會是太乾的^^ (因為之前一年半中,每週都在切另一家的歐培拉-_-# 有時會有切到"菜瓜布"的感覺) 插起來送到口邊,就先聞到咖啡的香味... 入口之後,其實每一層的口感與香氣都有確實的呈現出來! 每一層的不同口感也都能吃得到,濕潤度適中,不會太乾,也不會每一層都濕濕滑滑... 但或許是因為巧克力真的很甜很甜,咖啡奶油餡也很甜很甜,所以在2-3秒之內, 我這不耐甜的舌頭就被甜味淹沒了^^! 只好喝茶休息一下再吃下一口... 結果這個歐培拉的最後1/3,是在吃了密勒芙、卡娜蕾後一小時後吃了才吃掉@@ 本以為會像某家歐培拉,過度回溫後甜膩得吃不下去, 但是沒想到,除了咖啡奶油餡因融化使得口感軟了些之外,並沒有變得那麼可怕。 *********************************************************************** <待續> 2005/10/02 其他3款甜點 2005/10/08 再訪小法國: 甜點:梨柚塔、杏桃塔、歐佩哈、巧克力幕斯、泡芙... 討論:一樣的甜點,為什麼吃到不一樣的口感? 2005/10/09 與日本通友人一起到朱利安諾,請教日本的法式甜點特色... 討論:台灣的溼度與溫度,對法式甜點的殺傷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5.214.140
sagaf:推,等待下一集 10/10 07:52
bluefish:加油~寫得很認真哪~ 10/10 10:04
Dilbert:助推~! 10/10 11:21
※ 編輯: bluecatz 來自: 203.75.214.140 (10/10 11:54) ※ 編輯: bluecatz 來自: 203.75.214.140 (10/10 11:57)
Carlo:推小朱老闆的食記....讚哪...那天我們居然擦身而過哩..:) 10/11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