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因為敬愛的母親大人生日 想到打工了那麼久 多花些錢請他吃些平常不會吃的東西吧 於是 就想到這家好友介紹我很久的鐵板燒 三太 ----------------------------------------------------------- 店在巷子裡的二樓 對第一次去的我有點難找 打了電話詢問 小姐很好心地指出一些地標 並且在樓下等候 就是從信義路往基隆路方向的右邊,最後一個巷子轉入 看到第二個左轉進入的地下停車場時抬頭一點即可看到 此外 此店也附有同棟大樓的免費停車塔 算是蠻方便的.. 不過這種價位也要給顧客這種服務吧 到了門口量完體溫 用了一種自動會噴出消毒水的機器沖手 為什麼要特別提呢? 因為之前看過這類的產品都是往下噴的 這家的則是往上的喔 沒事可以做噴霧呢! CC 想多了 ----------------------------------------------------------- 菜單分為三種 為 一太 二太 與三太 除了主菜不一樣外 其他都相同 一太主菜的選擇為 A 美國高級牛肉 四片 B 豬肉 C 雞排 二太 A 高級牛肉三片+牛肉鵝肝醬、明太子捲各一 B 紐西蘭羊排 C 雞豬雙拼 三太 主菜為松版牛肉 似乎有些變化 但記不住了 反正吃不起 ------------------------------------------------------------ 在點餐的同時 看到旁邊放剷子與毛巾的地方 都是用紫外燈隨時在消毒的喔 另外也聽說蔬果都有專門喜油性農藥的機器洗過 真的有一種.... 健康的感覺 -------------------------------------------------------------- 首先上茶 是用綠茶與花旗蔘搭配泡成的 襯以整朵的野薑花 在綠如翡翠的冷茶綻放出純白的清香 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綠茶喝起來茶葉與泡法應該都還不錯 不會像一些廉價品會讓人很澀的感覺 據說為了怕綠茶喝多了讓人睡不著覺 所以搭配會安定神經的花旗蔘 健康鐵板燒的感覺 從搭配餐點的茶就可以看得出來 接下來是開胃菜 分為兩樣 第一樣是洋蔥 師傅說是將洋蔥先切碎 冷藏幾個小時待辛味散失 在調以蕃茄醬,蜂蜜,薄鹽醬油等調味 喜歡吃洋蔥的我覺得這真是美味 很像許久以前吃過紅酒洋蔥的感覺(但小時候記不起來在哪吃的了) 另一道比較特別 是芭樂上搭配蔘地(也是一種藥材) 芭樂是醃過的 但不像一般的醃芭樂味道那麼重 切成等粗的細段鋪在容器的底部 上面放上一片醃漬過吃起來很像蜜餞的蔘地 酸酸甜甜的很開胃 也很適合最近開始變暖的天氣 第二道為燉品 也就是湯 主要的材料是水果 有哈密瓜 水梨等等不勝枚舉 放在一個小盅裡面慢燉 配上新鮮干貝的鮮味 以及頗高檔的竹笙 雖然味道稱不上是豐富 但還是很好喝 此外 盅裡面有一各不能吃的東西 是用竹皮纏成的球 詳細的名稱小姐有介紹 但是我聽不太懂 用途是說可以去火 不過今天天氣又轉涼就是了 在喝湯的同時 麵包上來了 與下一道所謂的沙拉合起來 有點向是西餐的組合 蠻有趣的 不過鐵板燒在某個程度來講也就是西餐嘛! 麵包是用半片的厚片土司去掉烤硬的皮做底 上面用芝麻 花生 何首烏等材料做成sauce塗上後烤熱而成 這些是看得出來的部分 其他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土司是選用比較高筋的 那種韌性配上天然的原料真的很搭 有一種純真的感覺 這也是萬一吃不飽可以再拿到東西啊 所謂的沙拉 其實是日本料理的山藥涼麵 切成細長絲狀的山藥不輸給可以吃得到這道菜的日本料理店 配上兩顆剝了皮卻很有味道的蕃茄 沾醬則是用紅曹製作而成 有別於一般的清涼醬油 有一種很特別的味道 蕃茄真的很好吃 但我對蕃茄的品種不是很在行 所以也說不出所以然 或許 就是之前有人說過那種小小卻很有味道 常拿來做義大利麵的那種吧 山藥吃起來也很順口而滑嫩 不過紅曹的味道是否能接受就因人而異了 但還是蠻不錯吃的 接下來是蘆筍 台灣的細蘆筍加些水悶燙熟 沒什麼好形容的 下一個叫做白色之戀 其實是切一段絲瓜為底 上面放上蘭花 野薑花 貢菜 以及很特別地 一球芒果 用水蓋上蒸熟後 一口吃下 絲瓜的清新 花朵的香氣 貢菜的爽脆 芒果的酸甜 就這樣在口中變成了極為豐富的感覺 從味道到口感 充滿了變化 非常地特別 也很好吃 到這裡 師傅因為我們第一次去而介紹他們的招牌 鹽 從法國進口的兩種粗鹽 一種是最上層沈澱地 白到比精鹽灰色一點點而已 一罐約400g(目測)據說要兩千多元 另一罐粗鹽大概兩三倍容量要一千多 三太的鹽 就是用這兩種法國來的鹽調和磨碎而成 再來是海鮮 有三品 明蝦 已經去殼 用蝦仁加些油煎 最後灑些細鹽 尾的部分因為比較單薄 會比較早熟 所以蝦子是用兩口的方式呈現 身體比較肥厚的部分就稍晚才吃的到 當蝦肉幾乎放滿的口腔 乾煎的香味立刻滿溢在口中 咬下的每一口都是均衡且彈牙 新鮮與技巧就不用再多說了 蝦肉的彈性 配上一點鹽調味 讓人吃到了海洋的味道 干貝 整顆新鮮干貝不加油直接煎到表面有些黃色 整顆吃入表面有些香酥 裡面卻充滿了干貝香甜的汁液 非常好吃 最後 是原鱈 不加油煎完後的原鱈依舊十分地有彈性 汁液也非常地鮮美與豐富 不過我覺得味道稍微欠缺了一點點 如能灑一點鹽對我來講應該會更完美一點 接下來是皇宮菜(不知道字有沒有打錯) 這道菜雖然平常也不是不常見 但是要看到每一片葉子都這麼大這麼肥厚就不簡單了 燙熟後都有半個巴掌大 吃起來蠻過癮的 大口 與 熱度 或許就如師傅講為鐵板燒的美味重點吧 一樣沒有任何的調味 原味就非常好吃 如果想要多一些味道的話 可以搭配之前的洋蔥也很好吃 當然 洋蔥是可以一直加的... 主菜在這時候出現了 豬肉是選取『翅膀肉』 一隻豬只有兩條(當然也是聽來的) 也就是一份 共切成了十二小塊 一塊大概兩個指節大小 脂肪的紋路看起來有如牛排中的霜降 讓人十分地期待 鋪在蔥與薑絲上 蒸熟 而不是用鐵板煎 灑些鹽... 肉吃起來非常有彈性 甚至可以用脆來形容 除了腥味又不失豬肉該有的味道 配上一點點鹹鹹的味道 非常好吃 牛肉也是很漂亮地被端了出來 分為幾種吃法 首先是原味 只煎一邊至約四五分熟 捲起來灑點鹽 不知道怎麼說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自然的味道 甚至遠勝於後面的創意 其一是包剝皮辣椒 對喜歡口味稍重的人應該會很愛好 另一則是包著紫蘇與現磨山葵 很特別的味道 紫蘇的香味不會像搭配生魚片時那麼重 變得更讓人喜歡 不嗆的新鮮山葵也很討喜 展現出很有趣的味道 肉吃完 又該吃菜了 川燙大陸妹 真的是放一盆水燙唷 配上油蔥酥與特調的醬料 有點像是吃乾麵的那種 就是好吃的燙青菜 簡潔明瞭 水果是西瓜 哈密瓜 火龍果切成塊 放一顆六神梅 水果新鮮又甜卻沒什麼好說 梅子就不一樣了 恰到好處的酸甜 剛放進口時好像沒什麼味道 因為被一般的話梅制約了吧 卻慢慢地散發出香味與酸甜 據說是在迪化街85號買的 下次去幫我媽買一些... 最後最後 甜點 煎香蕉 考香蕉我小學就已經知道會很好吃了 所以不怎麼稀奇 不過技巧比較值得欣賞 考完去皮時香蕉還是很完整說 這個就比較厲害了 因為我只會考香蕉 要吃就要憑本事了 CC 夜深了 表達能力變差 就這樣寫寫吧... ----------------------------------------------------------------------- 價位 一太 1380 二太 1800 三太 3600 以上加一成服務費 小評:如果想要花這麼多錢吃飯的話 三太是個不錯的選擇 清淡卻飽足 讓人有想再來一次的感覺 (當然消費後一段時間內有午餐優惠券也是誘因啦) 不過以這種價位來說服務還可以再進步一些 但也不能說不好了 只是有些不夠細心 以及前幾道小姐上得比較趕 再好一點就更完美了 小缺點就是要存很久錢才能吃... PS:走的時候看到單點的南極冰魚 很大隻喔 一隻350 據說會煎到骨頭都酥掉 有興趣可以試試看 感覺蠻不錯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3.32 > -------------------------------------------------------------------------- < 作者: Schumacker (隔離不了想你...) 看板: Food 標題: [ 食記 ]三太鐵板燒 時間: Tue Jul 15 15:10:28 2003 因為手上的折價券快要過期 加上碰到了特別的日子 所以第二次光顧了這家高檔的鐵板燒 延長需要縮衣節食的日子 上次來是五月 兩個月後變化的菜色不多 和之前jzs版友寫的也稍有出入 不過整體表現有稍微下降的趨勢 或許與運氣有關 稍作比較如下 -------------------------------------------------------------------------------- 地址電話如精華區所述 ------------------------------------------------------------------------------- 一太套餐 定價1380 另外加一成服務費 餐前與餐中的附茶為花旗蔘抹茶 附上漂著的野薑花一朵增添視覺上的享受 涼 但是不會冰 溫度剛好 蔘味與抹茶的味道各自展現卻又不會彼此掩蓋 非常好喝的附茶 可以一直續杯 而且鐵板燒餐廳因為師傅就在面前烹調 即使座位在比較不容易被服務小姐看到的地方 師傅也很快就會留意倒茶水是否足夠 加上每一道菜都會邊解說邊上 所以服務上自然是不在話下 開胃前菜 醃過的芭樂細絲與蔘地已經吃不到了 很可惜 當初對這道開胃菜可是印象深刻呢! 取而代之的依然是酸甜的水果類 不過變成了是新鮮的百香果 邊緣切一刀後直接以果皮做容器與蓋子的方式呈現 其中還加了一些梅粉 攪拌後可以蓋過一些百香果的酸味 有吃過這種水果的人就會知道 除非運氣好到吃到一個特別的百香果 否則大部分的都蠻酸的 作為開胃 連可以直接吃檸檬的我都覺得似乎有一些過頭 空空的胃喝有蔘的抹茶還可以 遇上這麼酸的食物就會有一點點的不舒服了 此外 梅粉的使用也讓我覺得有些奇怪 因為三太畢竟是以原味呈現與健康為導向的鐵板燒餐廳 讓我覺得似乎有那麼一點怪怪的 就當作是比較好的梅粉吧 其實為何會說到整體感覺下降主要也是因為這個百香果使然 百品燉湯 竹籠 竹笙 梨子 與叫不出名字的菇片做成的清湯 雖然清淡 卻也有一種獨特的深度 因為多篇食記都有描述過 也就不再贅述了 何首烏雜糧麵包 其實底依然是厚片土司 是上面一起烤的醬料如名字所述 烤得比上次稍乾一些 不過仍然是好吃的餐前麵包 山藥素麵(小姐上菜時說是他們的沙拉) 石蓮花與山藥細絲依然 醬料也是紅麴醬 最近逛街比較多發現紅麴還不是普通的熱門 到處都在賣 整體的搭配還是像上次一樣很不錯 不過這次在驚訝之餘 開始暗自猜想這個醬料吃一般的生菜沙拉一定也很好吃 可惜的是小蕃茄不見了 之前還細緻到連番茄皮都用刀撥除呢 一方面不怕蕃茄皮沾在牙齒的死角 也可以體會不錯的食才處理功夫完全不破壞蕃茄的形狀與味道 這一次 消失了 算是由奢入儉難吧.... 海鮮的部分 原鱈以及撥殼的明蝦依然 原鱈這次熟度過了一點點 也或許是原本材料的關係 讓他特殊的口感減去了不少 明蝦還是一樣的好吃 鐵板燒完後加點特別的鹽巴 充滿海洋的味道 干貝方面的作法完全的不一樣了 上次是將新鮮的大干貝用鐵板燒的方式 將所有的每位汁液包在微焦的表面內一口吃下 真得是超級好吃 比起一般的作法更能體會出干貝原本的美味 不過這是變成了菠菜干貝粥 不過雖然說是粥 在濃濃的菠菜味道中倒是吃不出有任何的米飯 不過湯的那種像是勾芡卻多了一份米香與很細很係粉末的口感讓人可以想想那些米 可能也已經變成湯的一部份了 所以叫做粥吧 而菠菜本身特有的一種土味或許是因為干貝的關係完全吃不出來 而陸地上味道重的菜配上海鮮的干貝融成一體 變成十分美味的一道海鮮料理 干貝的份量依然很多 與上次吃應該一樣大 據說也是用新鮮干貝做的 不過因為要一直加熱熬煮(干貝是現場弄的)以及要讓味道充分混和均勻 所以干貝都變成了一叢叢地散在粥中 口感也變得和乾品差不多了 讓人惋惜吃不到美味純粹的大海滋味時 卻體認到海陸一體時的感動... 絲瓜的作法與兩個月前一樣 上面放著挖成半球的芒果 蘭花與野薑花花瓣 再加上一小段的貢菜 一樣地好吃 第一道青菜與JZS版友敘述的相同 甜椒與四季豆 甜椒的火候在個人烤肉的經驗裡覺得算是不好掌握的 不夠 則甜美的味道與青菜的汁液無法完美地展現 太過 卻又會變成軟而沒有口感 而鐵板燒師傅真得很厲害 將切成整整一口大小的甜椒 烹調得恰到好處 甜美的水分與清脆的口感無以復加 非常地好吃 四季豆方面也有同樣的水準 除了肉外 青菜也是套餐中很重要的一環 然後有梨山的高麗菜 只加水弄熟(有翻炒一下與悶) 高麗菜真的是高冷蔬菜 不夠冷的地方真的甜美都會失去 梨山不愧是台灣高麗菜有名的產地 讓人只好暫時忘記去玩時那種被過渡開墾山坡的情景 讓罪惡感休息一下先享受面前的美味青蔬吧 主餐點得都是牛肉(四片) 好的牛肉真得不需要多加什麼調味 而且師傅烹調時火候剛剛好 約三到五分 且一上鐵板就先用小小的鍋鏟將油脂附近可能有筋的地方都先弄鬆一下 所以吃起來是相當相當的順口 這次還是覺得原味加點鹽巴的最好吃 就好像市民大道涮涮鍋 雖然沒什麼湯頭 但因為肉好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不過還是試了一下其他種的創意作法 第二片是剝皮辣椒 對於喜歡吃味到重一點的人算是很不錯的選擇 辣椒醃漬過了以後少了一些刺激的辛辣 多了一份酸甜 配上牛肉真得是蠻好吃的 不過因為自己吃不了那麼多 去花蓮也就懶得買一罐了 第三片是紫蘇葉與cheese 紫蘇葉是用整片的原葉 配上一片薄薄的牛肉個人覺得有些太多 滿口肉味都被紫蘇的味道給壓得差不多了 讓人拼命想回味第一片的味道 因為肉的本身很好 油脂相當的均勻與豐富 包cheese覺得似乎有那麼一些些的多此一舉 或許為迎合某些人的偏好吧 如果對cheese不是有那麼強烈慾望的人 不如放棄這種口味吧 最後是現磨的阿里山山葵 現磨的山葵總是比現成的多了那麼一份魅力 多了些香氣 少了些過度的辛辣 有鑑於上次的經驗以及上一片的紫蘇 所以請師傅把原本包住山葵的紫蘇葉去掉 直接以山葵包在肉中 這樣的搭配果然肉的味道就活潑鮮明多了 配上新鮮山葵的味道與口感 在口中融合成令人滿足的味道 在只有四片的牛肉中 可以請師傅在可以選擇的口味中自由搭配 所以每一個人吃或許都有不同的感受 唯一一樣的 就是好的肉真的會讓人引起共鳴吧 最後是進口萵苣 用川燙的方式燙熟 配上紅蔥頭一起食用 不過這個醬料味道在整個套餐中比較鹹一點 而且又處在快收尾的地方 所以建議不要以把醬料沾完為目標吃這些青菜 這樣萵苣本身的鮮甜會比較容易表現 而且因為品種與火候拿捏的關係吧 仍然保有相當的脆度 很好吃 甜點還是油煎香蕉 個人認為是整個套餐卡路里最高的吧 一樣香蕉的邊與皮都弄得乾淨漂亮 展現師傅手上的功夫 水果是在高腳杯乘放 有一片白色的火龍果 兩塊西瓜 與一片係金ㄟ的奇異果 因為上菜順序的問題 吃完香蕉後水果的甜味很難表現 加上選用的火龍果本身不怎甜 感覺有點失策 多喝點茶再吃西瓜還不錯 金色奇異果的味道總是向被標準化過一般 水果上的六成梅依然是讓人回味與期待的東西 最後有著愛玉子等一堆東西熬煮的養生茶還是非常好喝 不過因為手續太過繁雜恕不續杯 一樣的殘念 第二次吃三太鐵板燒 整體的表現有些下滑 不過依然算是很不錯的一家餐廳 不過想要嘗試的話或許可以等等看菜色還會不會有所變動 或許在訂位時可以與店家討論看看 另外弄到400元一位的折價券吃起來對荷包的負擔比較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