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爺爺奶奶那一輩是從浙江過來的,奶奶特愛做菜, 在她幾個好姐妹們間,她有個「張大帥」的稱號,據說是因為菜燒得好吧! 不過詳細情形我也不知道了。 念國小時的我,有大半時間是在奶奶家過的, 上國中後也就少去了,這幾年也只有過年才會回去吧! 但老爸特愛回奶奶家吃飯,三天兩頭的, 我總是說:「奶奶燒得菜也沒多好吃啦!不值得常回去吃吧!」 我想,或許我早習慣於義大利菜、法國菜、日本料理的味覺, 每次與學生們的聚會,總是吃一些異國料理,自己下廚,也還是義大利菜。 中國菜的印象,在我腦中模糊了~~~~~~~ 這次又是好久一次的家聚,同學打來說叫我找餐廳, 我腦中浮現的盡是-古斯特、Bellini、坦都、北非心情等異國餐廳~~~ 正要決定時,同學又說了,這次要找中式的哦,大圓桌那種。 我才一愣,勉強先答應了下來。之後的兩三天,想過杭菜的天香樓、揚菜的銀冀、 上海極品軒、上海鄉村,不是價錢太高就是地點不方便。 後來在看「搶救貧窮大作戰」時,想起年前播出的五人拉麵修業的四五六菜館, 這家總店在澳門、在日本也有分店的上海菜館,在台北也有分店啊!決定去吧! 家聚當日先到的我,先叫了四盤冷菜:八寶辣醬、魚香四季豆、烤麩、油燜筍 烤麩一直是我最愛的小點之一,高筋麵粉製作的烤麩,十分有彈性,無味,要燒 得入味得看功力了。456的烤麩,真能稱得上是一絕,入口咬下的瞬間,醬汁的 美味從烤麩體上的小孔滲出,鮮美的湯汁,使人更飢腸麓麓了。 油燜筍,其實頗像拉麵上的筍干,只是那真的是筍「乾」,456的油燜筍吃來 爽脆,但也滑口極了。 腦中正想著,怎麼會這麼好吃的同時,同學們、學妹、學姐到了。 點菜還是我的任務,那天叫了:上海菜飯、響油鱔糊、杭州燜肉、雪菜百頁 、三黃油雞、醃篤鮮。 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有杭州、烤麩也是江浙菜! 不要懷疑,這些都是上海的外幫海,上海是匯集了十六幫的菜式, 而正統的上海菜,如三黃油雞、醃篤鮮、菜飯、響油鱔糊等是屬於本幫菜! 三黃油雞說來,可能太學名化了,台灣人管它叫白斬雞。 但這是一道大有來頭的名菜,所謂的三黃,是天下最頂級浦東雞的別稱, 因為牠毛黃、爪黃、嘴黃,因而稱為三黃,在上海若真使用三黃雞來做此道菜! 不要你個1000塊都算便宜了。而來到台灣,456選擇南部的放山雞,據說口感接近三黃雞。 不過因我無幸親嚐三黃雞,所以不便評論像與不像。456的油雞沾醬中,放了咖哩粉,是 456獨創,還有最高級的老抽醬油、生抽,與其味美的肉質相得益彰。 再來說這杭州燜肉,據說,每日早上六點就開始準備,燜得熟軟至入口即化, 而最味美的肥肉部份更是絲毫不油膩,瘦肉也不乾澀,這是一極其下飯的好菜。 或許很多人吃過惡魔島的牢飯,其實它是改良自上海菜飯的作法。 牢飯的作法是與青江菜同炒加鹽調味。但上海菜飯堅持用砂鍋煮飯,與青江菜、金華火腿 炊煮,吸引了菜的香氣與火腿一點點味道,很清淡,而脆口的鍋巴更是菜飯的菁華所在。 與重口味的上海菜是絕配。 我一向愛鱔魚,響油鱔糊,顧名思義就是糊,侍者在面前為鱔魚淋上滾燙的熱油, 再胡亂攪拌一番,響油鱔糊就是這麼來的,鱔糊十分滑軟,在滑下食道的瞬間, 鱔魚的鮮直撲鼻息,呼吸吐納間又扒了幾口菜飯。 最後是這上海本幫菜的名湯-醃篤鮮,年輕人知道它的人不多,是一道流傳許久的名菜 ,也可算是家常吧!湯底是豬大骨熬出來的,再加上金華火腿同煮,乳白色的湯頭, 同學想起「豚骨拉麵」。可能吧!搞不好,豚骨拉麵湯底的靈感真是從這兒來的哦! 湯中配料有金華火腿、青江菜、竹筍、百頁結、五花肉,豐厚的配料,讓我想起 另一道日本家常料理-「豚汁」(豬肉味噌湯)。由於湯頭十分鮮美,雖然已經飽了, 大家還是不留一滴湯汁地品嚐456的醃篤鮮。(以上只花了1770) 五人聚餐的感覺,口中的滋味,我好像喚回了味覺的記憶。 小學的記憶,奶奶的手藝,好像又回來了, 飲食這事兒啊!奇妙得很,雖然對奶奶的菜生了,但喚回的記憶卻又讓我感動莫名。 456侍者的江浙口音,也讓我當日在店裡很有安全感。 恩~~好吧!來個尋根之旅,這幾週與學生的美食任務就來多來個江浙菜之旅。 而我現在總算也了解,為何父親就愛吃奶奶的菜,除了媽媽的味道,當然也有父親 家鄉的記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