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alax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uzuni (義大利,加油!)》之銘言: : 最近看了奧貝斯坦的討論,又想到吉爾菲艾斯的死亡,我不禁在想,奧貝 : 斯坦為何那麼急於切斷萊因哈特和吉爾菲艾斯之間的感情相繫?沒錯,奧貝斯坦抱 : 持的理由是『霸主不該有私情』,可是他最痛恨的魯道夫,不就是個不講私情的人 : 嗎?而且魯道夫沒有私情,但有私心;而萊因哈特連私心都沒有,相較起來,甚至 : 可以說,萊因哈特比魯道夫更公正,也可以說,更不受(奧貝斯坦的)控制吧?吉 : 爾菲艾斯是綁住萊因哈特理性的一條韁繩,而且還是一條感性層面的韁繩,奧貝斯 : 坦沒有考慮到,斬斷了吉爾菲艾斯這條韁繩,萊因哈特可能變得比魯道夫還要可怕 : 嗎?更何況,不聽吉爾菲艾斯的話,也不代表萊因哈特會聽奧貝斯坦的話吧?奧貝 : 斯坦的計算是不是有錯呢?或許是奧貝斯坦認識萊因哈特的日子不夠久,沒能發現 : 吉爾菲艾斯的重要,可是在他發現萊因哈特失去吉爾菲艾斯後,開始做出一些奇怪 : 的決定(例如要塞對要塞的攻擊)時,他有沒有一絲絲後悔,不該將吉爾菲艾斯這 : 條韁繩切斷? 奧貝斯坦之所以加入萊因哈特的陣容,是因為他想以自己的命運 為賭注,藉由萊因哈特的手去創造一個理想的新帝國。而奧貝斯坦理 想中的新帝國,就是一個完全以效率至上,確立專制君主絕對權威的 體制。在這種單一權威的理想之下,奧貝斯坦本身並不會想要去控制 萊因哈特,但同時也不允許任何人控制萊因哈特。而吉爾菲艾斯正是 一個對萊因哈特有強大的控制力量,同時又具有「第二權威」資格的 人物。在奧貝斯坦的眼裡,這就是違背他新帝國理想的亂源之一,因 此他才會一再地請求萊因哈特將吉爾菲艾斯與其他提督並列。奧貝斯 坦是不會考慮到「情感」這種問題的,或許這也是因為他本身欠缺情 感的緣故。 奧貝斯坦或許也沒有料到吉爾菲艾斯會這麼快掛掉,而且會使萊 因哈特作出奇怪的決定。不過下官認為縱使奧貝斯坦知道有這種結果 ,恐怕也不會輕易改變他的理想吧。「雖然影消失了,但只要光加強 其亮度就可以彌補」,奧貝斯坦可能認為與其使新帝國產生不穩定的 變數,倒不如讓吉爾菲艾斯掛掉,然後自己努力加強萊因哈特對效率 的信念還好一點。當然從萊因哈特的行為來看,奧貝斯坦的謀略似乎 並未收到好效果。不過我想他也會認為是自己加強的力量不夠,或是 萊因哈特不符合他完美主君的要求,而不會把錯誤歸咎在他理想之一 的「第二人無用論」上面。 : 書中,萊因哈特的治國能力是不用多說了,而吉爾菲艾斯的統治能力,也 : 被給予高度肯定,認為,若投降後的同盟,能由吉爾菲艾斯來管理,那肯定不會像 : 雷內肯普一樣,捅出這麼大的摟子,而會是一個上軌道的、有秩序的受降地。萊因 : 哈特和吉爾菲艾斯在感性層面上,有著如此鮮明的不同,可是卻都是很有能力的統 : 治者,這實在是很好玩的一件事,也許是我想太多,也或許是我一直覺得統治者, : 或者說政治人物是一種很難理解的動物,他們的情感面,似乎都可以分為private : affair及public affair兩個層面,而且兩者可以呈現『斷裂』現象,真不可思議! : 或許談到統治,總必須有大刀闊斧的一面,不能太情緒化.... 我想貴官所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這樣吧:要統治得好必須要符合 一些基本的條件,如:公平公正、賞罰分明、講求實效等。只要有這 些基本條件,任何人來做都會做得不錯。各人個性上的差異所影響的 只是統治風格的不同、做重大決定的態度,及其與部屬之間的感情等 等,在平時事務的管理及部屬的工作成果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 : 再想到其他的一些角色,例如羅嚴塔爾,這傢伙個性可能比萊因哈特還怪 : ,性格中儼然潛藏著孤僻、冷漠的因子,可是他的統治能力也一樣不錯;米達麥亞 : 則是屬於比較『正常』的,可是他的政治傾向、意願顯然就不比軍人印象鮮明,可 : 是我相信,讓他來當宰相,應該也是相當不錯。帝國方面的這四位,很難歸類為同 : 一類,硬要分一下,那吉爾菲艾斯跟米達麥亞比較接近,而萊因哈特和羅嚴塔爾可 : 以放一組,可是這樣分,也是會覺得很彆扭吧? 呵呵……政治太可怕了,具明朗正直形象的米達麥亞當然不適合 從政。至於分組嘛……我想田中桑的功力應該不至於會使這四位重要 角色的鮮明個性有所混淆……。 : 拉到楊威利身上,那根本一開始討論,就被我除名了。可是想想,為什麼 : ?除卻楊威利的意願不說,為什麼他給人的感覺,就是政治味少了一些?是個性的 : 因素嗎?還是氣質就是不符?總之,他就是不像一個在上位者的人,若真要說領導 : ,那軍事方面的領導顯然比政治領袖更適合他。而且拿他來跟米達麥亞比,顯然米 : 達麥亞比他還能夠站上政治舞臺,當個領袖人物。楊威利到底比上述四個人少了哪 : 些條件與特質呢? 這一點前面提督也講了不少,如楊不肯拋頭露面啦、楊的口才不 好啦、楊不想當第一線的領導人、楊不肯講出心中真正的話(不過若 真的講了會不會變成軍人干政啊?)之類的,在此就懶得重複了。在 此要補充的是因為楊熟讀歷史,所以他知道歷史上有無數的統治者為 了民眾或個人的利益,不斷地使用如奧貝斯坦流的謀略。而在其中也 有不少是原本為了百姓著想,到後來卻變成圖謀私利的,所謂「權力 使人腐化」是也。楊本身是個懶人,不像萊因哈特,他重視的是潔身 自好,而不是那種兼善天下的抱負(雖然這和他支持民主主義的理念 相違背)。與其成為一個為了所謂自身的正義而使出種種不擇手段的 謀略,到頭來還可能遺臭萬年的統治者,還是乖乖在家喝紅茶要好得 多。這種隱士型的性格我想也是楊不適合從政的原因之一。 至於楊是不是適合當海尼森的助手嘛,我想楊應該是屬於那種「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之類的人吧。換句話說,除非別人請他,否則 他不會主動去爭取政治上或軍事上的權位等等。當然,若是楊在海尼 森的手下做事會做得比較爽,而且也能使他的能力得到更充份的發揮 。不像在特×底下綁手綁腳,還要不時懷疑一下自己工作的意義,嚷 嚷退休金什麼的。 為何軍事方面的領導比政治領袖更適合楊?我想應該是因為政治 要不停的協調(鬥爭?),像楊這種社會不適應症的人大概不太行。 軍隊是個封閉社會,下個指令就會自行動作,符合「懶人」的期望。 不過像楊這種人最好還是去同盟歷史博物館埋首研究堆積如山的歷史 資料比較好。 楊如果當像卡介倫那樣的技術官僚恐怕會更哀怨吧,成天算一大 堆數字就煩都煩死了。況且當個政務官不爽還可以辭官回家「靜養」 ,當技術官僚就得成天聽特×集團的指揮了,唉!不過楊當幕僚倒是 挺不錯的,只要提議不必自己負責,當然也是要有好長官才成。搞不 好在亞雷.海尼森的時代,以其軍事才能可以擔任軍師一職呢。 -- 呼~~~信用總算沒破產說.... -- 同盟軍史上最年輕的元帥,從露出的前髮下面不安地看著她。「嗯,你覺得怎樣?」 楊露出了難以表現的表情。勉強形容起來,那就像接受教官口試的軍官學校學生的表情。 事實上,在他真正接受口試時,楊從來不曾有過如此深切的表情。他脫下了扁帽,一副欲 言又止的樣子困惑地說道:「……我還沒有聽到你的答覆,怎麼樣?」                                                 A9763 海鷲俱樂部公告總監 楊威利 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