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是"台中"的町初次登上歷史舞台的日子,如同上一篇文章講到 當天亦是"藍興堡台中街"改稱"台中","台中"脫離藍興堡以及"台中"提升到與堡里同級 的日子,本文擬略述"台中"歷史上最早的"町"。 "台中"設町的初曉,共有橘町 綠川町 榮町 大正町 寶町 錦町 新富町 柳町  初音町 若松町 末廣町 旭町 村上町 利國町 幸町 明治町 千歲町 壽町  老松町 敷島町 木下町 有明町 曙町 花園町 楠町 櫻町 高砂町 干城町  新高町 川端町等30町;奇怪的是當時的府報與廳報都沒有提到"台中"的這30個町 在地籍上處於哪一個位階,而1921年台灣日日新報社印行的"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列在土名欄位中並以括弧加註為"普通稱呼",意思就是說上述30個町並未正式編為 地籍上的土名,而僅是相當於土名層級,用來指稱位置的普通稱呼,不過"新舊對照 管轄便覽"將舊管轄(十二廳時代最後)的"台中"列在街庄的欄位其實是錯的(應該列在 堡里的欄位才對),而且將造成街庄這一層級的架空,我個人推測既然"台中"在1916年 提升到與堡里同等級,同時設置的30町應該視為與街庄同一等級才對(1919年相當於 堡里層級的"台南市"所劃設的31町就是編為地籍上的街庄),但不知何故這30個町似乎 一設置即遭到虛級化對待,不但沒有編為地籍管轄使用的名稱,連府報與廳報指稱 位置時也不用(這種情形可說是"幽靈化"了)。 從"藍興堡台中街"演變為"台中"除了層級提升與町名設置之外應該還包括範圍的擴張, 也就是以市區計畫的棋盤狀街路(在1916年設町當時並未全部開闢)作為大部分町的劃設 基礎;棋盤狀街路覆蓋區域跨越原本"藍興堡台中街"範圍,包括原屬公館庄 後壟仔庄  邱厝仔庄(栜東下堡)及東勢仔庄的區域,皆納入"台中"的範圍,此時的"台中"應即為 1920年底台灣西部行政區域大改革之後的台中州台中市所轄大字"台中"。 在一幅1916年繪製,縮尺六千分之一的"台中市街圖"中可以看出"台中"初設的30町 劃設前擬定的町名,對照如下: 定案名稱   擬定名稱 櫻 町    泰平町 楠 町    曙 町 花園町    東雲町 曙 町    松山町 老松町    彌生町(一度改為綠川町,或是原本就誤植為彌生町) 敷島町    綠川町(一度改為彌生町,或是原本就誤植為綠川町) 木下町    有明町 有明町    南 町 明治町    新高町 利國町    元 町 村上町    老松町 旭 町    若松町 川端町    相生町 新高町    北岡町 綠川町    有樂町 大正町    高砂町 柳 町    旭 町 若松町    日吉町 定案名稱與規劃名稱相同: 壽町 千歲町 幸町 末廣町 干城町 橘町 榮町 寶町 錦町 新富町 初音町   上述的30町在1920年底台灣西部實施州制之後一度消失,到了1926年4月1日台中州台中市 一部分區域改設31町的時候再度出現;以町名而言第二次設置的31町之中有30個沿用 九年多前初次劃設的町名,多出來的一個是梅枝町;兩次所設之町的町界與丁目數大致 相同,些微差異來自邊緣數町的範圍以及市區計畫道路的變遷,原本想要於本文略述, 無奈出門拼經濟 顧腹肚的時間又到了,只有再留待將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7.17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