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siaY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夏宇,1956年出生於臺灣,原籍廣東省五華縣人,筆名童大龍等。畢業於臺灣藝 術專科學校影劇科,曾先後在出版和電視公司任職。 於70年代中期開始寫詩,與張香華、萬志為參加草根詩社,亦投稿《藍星》詩刊 及〈中國時報〉副刊,尚未出詩集既已入選1981張默編的《現代女詩人選集》裡。 1982入選爾雅版的年度詩選,1984年4月獲得《中外文學》月刊主辦的第一屆現代 詩獎第二名,並在同年九月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備忘錄》。《備忘錄》雖係手 工藝品,卻引起臺灣詩壇注目,現已經絕版。共收詩作52首。其中有兩首,即:歹 徒丙和社會版,只有圖像而無文字。該詩集出版後,於1986年再版,其詩亦再度入 選1984爾雅版年度詩選。 她寫詩,寫小說,也寫散文,劇本和歌詞。曾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 「創世紀」創刊三十週年詩創作獎。第一屆中外文學現代詩獎,現寓居法國, 夏宇的詩集「備忘錄」在臺灣出版後,先後受到詩評家張默、蕭蕭、鐘玲、簡政 珍、林燿德等人的評論。各家看法不一,但以肯定為主導。張默在「無塵的鏡子」 一書中這樣評價夏宇的詩 ---對於夏宇的詩,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是;她的作品極 富說服力,往往從平淡單純的意念中,有捕捉不到的驚喜。夏宇的世界既不廣闊, 也不深邃;表面上她也許是在向你訴說詮釋,及至恍然大悟,你會暗暗擊掌她的某 此隱秘的意象,實在是很駭人的。她不只為語言而語言,也不是為意象而意象,文 字本身是表現必備的工具,她能活用文字,而使其在一首詩中產生震撼的力量。一 般人認為:青年女詩人夏宇於1985年自費出版的詩集「備忘錄」是台灣後現代派詩 的處女詩集, 為台灣後現代派詩崛起的標記。 她的詩離開了五六十年代以來,在新詩界已成形的「語的語法、詞匯、修辭」,她 另開出一片天地,不避cliche卻創造出新意,不依照傳統的方式思考而接近語言遊 戲(大概就是這樣因此有人把她的詩加上「後現代」的標籤吧﹗),她的一首長詩就 是用了「彼得、保羅和瑪麗」的歌名,據她說楊牧以前問她:「你的詩裡總想要表 現一些好玩的事,你會不會寫悲傷的詩呢?」她就下決心要寫一首悲傷的詩,結果 是一首又好玩又悲傷的詩。女歌手陳珊妮曾經將這首詩譜成歌,收在她唱片中,而 且拍出了一段MTV。 夏宇的詩作,愛情題材占著相當的比重。她的愛情,不屬於狂熱型,而是屬於熾熱 型;不屬於隨意型,而是屬於思索型。因而她的愛情詩不是軟綿綿,百花殘、嬌無 力,而是充滿著內在的、震撼的力量。是冷竣中藏著熱烈,苦澀中溢滿甜蜜。臺灣 後現代詩的理論倡導者為羅青,他1989年10月出版了論述後現代文學專著「什是後 現代主義?」按他的說法,後現代主義不過是一種配合時代發展的詮釋方法與態度而 已。台灣的後現代派群絡,是一個新崛起的詩群,出現於台灣詩壇的時間十分短暫。 然而從夏宇1991出版《腹語術》、1995出版《摩擦?無以名狀》、1999出版《Salsa》 詩集看來,後現代主義對於文字意義的隨機與人為性之揭露,夏宇比較諸子要透徹。 其〈甜蜜的復仇〉一詩,更流行至台北商品文化裡,對更年輕的女詩人如陳斐雯、零 雨、羅任玲、林翠華、丘緩等詩風影響頗大。 她的詩有一種目的,就是反抗。既反叛詩的形式,也反叛詩的內容;既反叛的詩的結 構,也反叛詩的主題。夏宇不並不在乎人們承不承認這是不是詩,而這就是她想做的 。而後現代派的其他特徵:如拼貼、組合、文不對題、後設語的運用、詩文相雜、玩 世不恭、調侃、圖像、結構破碎、多元傾向、遊戲人生等。在夏宇的作品裡, 一應俱 全。 -- can't quite kiss y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69.22.8
texwood:也徵求出處 10/25 22:36
※ 編輯: texwood 來自: 221.169.22.8 (10/25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