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sinChua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個三級古蹟只要是新莊人應該都知道吧!?就在新莊的環河路旁... 每次考試季節都嘛看得到一大堆人... 知道要怎麼拜嗎?! 幫大家整理出來當參考... 祭拜文昌帝君大多要以生菜為主,這些祭品要帶有象徵性為佳。 讓考試能運旺→準備(鳳梨)意味著(旺旺來) 要有耳聰目明→準備(蔥)意味著(聰明) 要博得好彩頭→準備(蘿蔔)意味著(好彩頭) 要能掐指神算→準備(蒜)意味著(會算) 考試能上高榜→準備(包種茶+粽子)意味著(包中) 要能百事皆吉→準備(桔葉)意味著(吉利) 要能勤能補拙→準備(芹)意味著(勤勞) 要能努力向上→準備 (油)意味著(加油) 要能順心如意→準備(竹筍)意味著(順利) 要能考運亨通→準備(發粿)意味著(考運發) 拜10支竹心→十分細心. 拜12支竹心→十二萬分細心 此外必須謹記,祭拜後的貢品一定要帶回家烹煮來吃,所謂「貢品吃下肚,考試Very Good」,吃完這些文昌帝君加持過的食物,才能讓考生達到神人合一的境界,終能金榜題 名、光耀門楣。不過有一項禁忌要注意,就是蔥、蒜和芹菜絕對不能和圓形的食材(例如 丸子、蛋)一同處理,以免考零分或是「完蛋」。 到文昌帝君廟祭祀時,香、金、燭火都是必備的用品,比較不同的是,祈求金榜題名的考 生要多準備「狀元金」以求文昌帝君保佑。 燒化狀元金之前要先有過簡單的請神儀式,祭拜者可參照以下方式默念: 「弟子某某某,誠心奉請文昌帝君降臨,準備....(祭品),以及狀元金、金紙等供奉, 望燒化狀元金後,文昌帝君保佑弟子智慧大開,過目不忘、考運亨通。」 以下就是文昌祠的介紹啦~~~ 文昌祠位於新莊市碧江街20號。新莊文昌帝君原本供奉於慈祐宮中做為配祀之神,直到嘉 慶十八年(一八一三年)才獨立建祠,於民國七十四年時,同本市廣福宮、慈祐宮、武聖 廟一起列為古蹟,文昌祠為三級古蹟。當時清代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新竹、桃園、板 橋、士林與新莊,本市文昌祠代表新莊不僅是昔時商業鎮要港,亦是文風鼎盛的地方,培 育出許多文人雅士;當時號稱台灣三寶,新莊江心慈便是其一,而杜逢時是台灣三筆之一 ,讓世人對新莊刮目相看,知道新莊有濃烈文藝氣息。 嘉慶十八年(一八三一年)艋舺縣丞曹汝霖倡修慈祐宮,重修完竣之後尚有餘款,即在其 右側興建文昌廟,將文昌帝君獨立奉祀。《淡水廳志》記載:「文昌祠,一在廳治東門內 ,嘉慶八年同知胡應魁建,道光十七年同知婁雲修。一在新莊街,嘉慶十八年縣丞曹汝霖 捐建。一在芝蘭堡,有記。一在桃仔園,同治六年,同知嚴金清諭紳董李鵬芳、徐玉衡捐 建。一在枋橋街,同治二年,紳士林維讓、維源捐建。」由此可得知文昌祠是曹汝霖捐建 的,而且是當時淡水廳第二興建的,也讓人知曉新莊的文風。後來因原祠專作義墊之用, 面積過小,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由艋舺縣丞傅端銓及仕紳陳式璋等遷建於現址,並與 位於後側的義墊為鄰,使文昌祠更具意義。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遷至現址後,面積為原來的三倍多大,為兩殿、直進一院的建築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暫借用為興直公學校,直到光緒廿四年(明治卅一年、一八 九八年)。在台灣政權轉移到日本之初,仍維持義墊功能,進行漢文教育,後因日本推行 皇民化運動,才告停止。民國三年(大正三年)由新莊區長林明德重修,此時隔壁的品珍 號食品行租用之。民國六十年到六十四年間,曾欲再次重修,在拆除原有屋頂裝飾後,因 經費不足,僅新建照牆和山門、翻修屋頂、塑完前殿山牆內側泥塑壁飾的粗胚,並將外埕 地面全鋪上水泥。 在清末到日據初期之期間,文昌祠由黃謙光管理,直到光緒卅二年(明治卅九年、一九0 六年)。一直等到民國卅五年,台灣光復隔年六月廿三日在慈祐宮召開信徒代表大會,選 出林世南、陳塗與鄧蘇松為新任管理人,現任主任管理委員為簡天賜。文昌祠之祭典有春 、秋二祭,春祭為帝君聖誕之日,即農曆二月三日。從前新莊有塊公田,每年可收近百石 租穀,作為鎮內「崇文閣」、「敬義閣」之活動經費。敬義閣負責武聖廟之祭典,崇文閣 負責文昌祠之祭典,後來因為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失去租穀而停止。民國卅七年該祠 曾舉行大規模祭孔活動。隨著崇文閣之停辦,文昌祠之祭典也因之荒廢,直到八十二年再 恢復中斷數十年的三獻禮祭典。現在管理委員會為重振昔日崇文閣,振興文教,提高地方 學術風氣,持呈縣府籌設一座文物館,現由學者專家規畫興建中。 文昌祠正殿供奉文昌帝君及其左右侍者,右殿供奉歷代聖賢神位,左殿供奉魁星夫子。文 昌既是星名,亦為神明,民間一般稱文昌星、文昌神或文昌公。有關文昌星的說法,星經 所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 星,曰文昌宮。」至於神名的說法,則是指文昌神梓潼帝君,根據明史禮志記載梓潼帝君 :「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文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文昌帝君又稱梓潼 、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與靈應帝君,掌管世間文運,所以讀書 人皆祀之。文昌帝君有二名侍從,左執書者川天聾,石執塵者為地啞,旨在曉諭世人凡事 謙沖為懷,切莫鋒芒畢露。 而文昌祠不像其他寺廟有很多楹聯,因為新莊人將文昌祠視同文廟(孔廟)般崇敬,文廟 慣例無楹聯,因為沒人敢在孔子面前賣弄文章。文昌祠現存一面「世範儀著」匾額,是道 光四年(一八二四年)由新莊縣丞詹英敬題。 -- ~~我是小妮~~   http://tw.myblog.yahoo.com/milk-ninni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29.154
pikaX:貢品吃下肚,考試Very Good~ 04/19 13:10
syba2310:專業推 要是我早點看到這篇就好了 (上禮拜去文昌祠鬧笑話 04/19 18:17
terresa916:謝謝您 好用心喔 推一個 04/20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