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詳細圖文請見Bios Monthly官方網站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a.php?id=369&BigClassName=Traveling 利比亞的「一」些人 @ 趙永寧 利比亞人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問題在我去之前也在我腦海裡徘徊了很久,後來放棄去想, 因為都要去了,到時候看了就知道。 從台灣去利比亞的旅程通常包含兩次轉機,坐卡達航空的話,到達時間通常是當地早上六 點,這個時間不管在哪個國家,一下飛機看見的都是剛睡醒的臉,而在利比亞,還可以看 見還沒睡的臉,因為大家前一晚可能參加了通宵婚禮、看了足球賽直播、跟朋友喝了很久 的咖啡,或純粹是想熬夜。護照檢驗官試著用咖啡遮過剛醒來的口臭,但擋不住起床氣的 臉臭(以及蓋歪的入境章),在小小的行李轉盤邊,地勤人員試著把行李整齊排列,但發 現自己太久沒睡導致都把行李反放最後作罷,索性雙手交叉靠著牆等乘客離開。在門口守 株待兔的司機大哥們雖然都站在出關處拉客,但拉客似乎是附加的,主要是互相聊天或是 自己放空,偶爾喊一句「Taxi?」,點頭之外的回應都會被當作沒看見,繼續聊天、放空 。總而言之,不管是剛睡醒或是還沒睡,大家看起來都一派輕鬆,從機場官員、航空公司 地勤人員、在門口拉生意的司機、到後來跟當地人相處後發現,大家都是悠哉悠哉的,反 正天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順著流走就對了。 這個國家的人口其實並不單純,除了本地人之外,當然有來自各國的商人,以及這幾年因 應多個開發案需求而出現的外籍勞工,還有從利比亞以南的非洲國家上來找工作(或工作 到一半就偷渡到歐洲)的人。 利比亞的本地人又分成好幾種,包含柏柏人(Berber)、突厥人(Turks)、阿拉伯人、 圖瓦雷克人(Tuareg)、以及其他小型遊牧部落。雖然之前提到利比亞有著廣大的腹地和 稀少的人口,但大約八成人口都住在北邊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只有部份農牧部落(利比亞 的貝都因人大部份還兼種植耕作)以及眾多外籍石油公司工作人員是在佔全國土地面積高 達九成的沙漠裡生活。絕大部份的利比亞人都是說阿拉伯語,也有些日常用字是夾雜有些 變種的土耳其文及義大利文,甚至有老一輩的利比亞人能夠流利的用義大利文交談(有點 像日文在台灣的狀況)。 古時候的腓尼基、希臘、羅馬、汪達爾人都在這地方留下了他們的血統,而在今天還存在 的人種裡面,利比亞西部的柏柏人算是比較原始的居民,突厥和阿拉伯人則是後來隨著時 代變遷而移居到利比亞的,而圖瓦雷克和其他部落則是原本就在撒哈拉沙漠周圍遊牧的民 族,這幾種人多年來透過通婚而造就了看起來比較白的非洲人,或是比較黑的阿拉伯人, 還有不太能分的清是哪種人而統稱為北非人的利比亞人。 當然,也不是全利比亞每個人都像上面圖裡所顯示,看到誰都笑容可掬的,其實跟其他阿 拉伯國家一樣,利比亞的年輕人是走冷酷路線,打扮的帥帥的上街、去咖啡店、閒晃,而 阿拉伯的「帥帥的」又跟台灣人的認知不太一樣,對他們而言,有著緊實的身體(定期上 健身房、喝 protein shake、互相比肌肉大小)、更緊實的衣服、大量的使用髮膠、全天 候香水味、墨鏡(哪怕是 Ray-Bam 牌也好)、嘴中刁著或手裡插著一根煙(最好是萬寶 路之類的洋牌)、面無表情的說笑、還能見到外國人時蹦出個一兩句「Hello!」(或見 到亞州人時大喊「Japan?Korea?」),才能夠晉升時尚之列,走在街上才會有女生轉頭 ,才稱得上是有型,這對我們來講或許好笑,但相對的,我們所謂的時尚(如沒有眼鏡片 的眼鏡框)在他們眼中可能也是荒謬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快樂百姓及帥氣青年之外,鄰近國家(如埃及和突尼西亞)的人口也也是 利比亞大熔爐中的一部份,多半是因為在自己國家不容易找到工作而到這地廣人稀的國家 尋求更好的機會,來到利比亞的這些人多半從事園丁、水電工等技術性或是勞力工作;另 外,隨著 2003 年聯合國制裁的取消和社會風氣的開放,吸引了許多中國及韓國公司投資 或企劃的建設開發案,這些案件需要的大量勞力幾乎都是從孟加拉和中國進口,負責興建 市中心的商業大樓和郊區的國民住宅。但是以最近這陣子利比亞的情勢來說,這些象徵著 國家邁向繁榮的開發案究竟會成為什麼樣子,真是令人感到憂心又難猜測。 鄰近國家的勞工雖然從事的也不是什麼太厲害的工作,但是比起在自己國家可能什麼工作 都沒有的狀況,這些工作已經算是很好的了,再加上文化背景和語言都相通,所以沒什麼 適不適應的問題,要回到自己家鄉也不過是個一天的車程,又幸好利比亞物價相對便宜( 社會主義的政府補助麵粉和石油),讓這些外出打拼的人在好一點的狀況下還能夠寄錢回 家(或是在利比亞再成另一個家),這些種種原因讓其他北非國家不斷的有人願意到利比 亞工作,但同時也養成利比亞當地的青年會挑工作的習慣, 導致一半人口低於十五歲的 國家有著高達 30% 的失業率,因為大家都在一開始就想要當管理階級或是找能夠吹冷氣 的工作,畢竟低階的工作像是蓋房子或是修水電找外勞就好了。 其實,埃及或突尼西亞這些北非國家的基本上還是算作阿拉伯人,利比亞還有另一種外勞 ,是真正非洲人外勞,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如尼日(Niger)和查德(Chad); 這些人以各種名義進到利比亞,有些人來當警衛,有人來幫傭,也有來作建築、水電等工 程的,這些人稱不上聰明機靈,但是個性善良,做事又認真不馬虎,我遇到的這種人可能 是在利比亞見到所有人之中最單純、實在、好相處的。這些人有些是真的到利比亞賺錢討 生活,但也有些是抱著更大的理想,就是在賺夠錢之後,拿錢請仲介「介紹」到歐洲去。 這些懷著偉大目標的非洲人,常常工作到一半就跟僱主說「我明天即將啓程, 謝謝你這 陣子的照顧。」,而僱主們也都習慣這種情況,有時候還會塞點錢給他們好上路,然而, 這些非洲人究竟能不能成功的被「介紹」到歐洲,就得看運氣了。有時候,僱主過陣子會 接到電話,另一端傳來熟悉的聲音說「我到了,謝謝!」,也有可能再也聽不見這些人的 聲音,因為他們沒記僱主的電話號碼,也有可能是因為仲介用船載他們在地中海半日遊之 後,在地中海的同一岸邊放他們下來,而夜黑風高上船、天還沒亮就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下船的非洲人們,根本來不及搞清楚狀況,仲介先生就已經抱著介紹費離開了,這種惡質 仲介,有時候也會導致心急如焚的非洲人直接用自製的工具,異想天開的想要自己渡過地 中海到義大利。利比亞當局對這種事情當然頭痛,也實施了很多配套措施,某種程度上很 盡力的在幫歐洲擋住這些新移民(這也被格達費拿來當作自己不能下台的理由之一),只 是海岸邊的巡邏非常嚴密,嚴密到都沒什麼人去海邊玩耍,美麗的地中海沙灘通常只看得 到警察車曬太陽,心中不得不感到可惜。 無論是鄰近的北非國家還是其他非洲國家,這些人到利比亞人生地不熟的,究竟要怎麼找 工作?我想了一下之後,在街上找到了答案。在的黎波里的主要街道上(還有底下圖中躲 太陽的高架橋下),常會看見一大群人整齊的排排坐,每個人前面擺著自己的工具,水電 工擺著水管、木匠擺著鋸子、油漆工擺著刷子、前面沒擺東西的基本上就是搬東西專家, 以此類推,等著需要的人上前議價,有時候要蓋新房子的人會開著卡車來挑選需要的人, 拼湊出「業主」想要的「工班」,就直接載去工地上工,我想,這才是名符其實的人力市 場吧。 人的本質都是美好的, 在純樸的環境下很好維持這種本性, 但要如何在讓國家進步的同 時又保住那份純真感,可能是目前利比亞正在掙扎的問題,除了自己的人民的發展外,還 要顧到身為周邊各國人民交會地地主的各種問題,這是不管誰執政都得想辦法解決的燙手 山芋。 以這麼嚴肅的話提結束這篇介紹利比亞人民的文章似乎太硬了,還是用底下這張三位婆婆 的照片作為結尾好了,這三位是在首都舊城的小巷道裡擺攤賣金飾的,在很害羞的說「哎 唷,別照啦!」的同時又擺出可愛、靦腆的笑容,其實我現在是很想念利比亞人的。 延伸閱讀: 利比亞的「一」些事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a.php?id=311&BigClassName=Travel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6.22
attomahawk:利比亞 歷史/地理/社會/經濟/外交 介紹 : 04/16 23:59
attomahawk:http://countrystudies.us/libya/ 04/16 23:59
akanokuruma:感謝分享 04/17 00:00
Ibrahim:作者已發表最新文章 利比亞的一些食物 04/17 17:12
easycompany:推 04/18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