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索馬裏戰亂何以無休止?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6/26/ content_11604455.htm 2009年06月26日 新華網專稿:在索馬裏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首都摩加迪沙經歷了一個半月的鏖戰後,這 個非洲之角國家的局勢近日再次發生急轉直下的變化。22日,總統謝赫謝裏夫·艾哈邁德 正式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反政府武裝近來不斷加強的攻勢。 同日,肯尼亞總理拉伊拉·奧廷加呼吁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向索馬裏提供援助, 以防止索過渡政府被反政府武裝擊敗。 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今年1月初剛在國際社會幫助下建立起來的新一屆索馬裏過渡 政府已處在風雨飄搖中,隨時可能被反政府武裝從摩加迪沙這一最後堡壘中驅逐出去。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國家18年來無休止的戰亂?又是什麼原因使得國際社會支持 的一個又一個政府接連垮臺?要了解這些問題,就不得不從索馬裏的歷史說起。 調解維和都不管用 索馬裏位于非洲大陸東部的索馬裏半島,面積約63萬平方公裏,略大于法國,人口約 900萬。索馬裏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南、西部以及西北分別與肯尼亞、埃塞俄比 亞和吉布提交界,海岸線長約3200公裏,是非洲大陸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扼守紅海連接印 度洋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887年索北部、1925年索南部分別淪為英國"保護地"和意大利殖民地,被稱為"英屬 索馬裏"和"意屬索馬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意被迫于1960年同意英屬索馬裏和意 屬索馬裏獨立,兩地在同年7月1日合並成立索馬裏共和國。1969年1月,穆罕默德·西亞 德·巴雷發動政變上臺。 1991年1月,西亞德政府被武力推翻,索馬裏從此陷入武裝割據、戰亂不止的無政府 狀態。打那時候起,索馬裏的鄰國、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為尋求索全國和解多方斡旋,先 後召開各類和會15次,達成和解協議20多個,但索馬裏至今仍未實現全面和平。 除了政治調解外,國際社會過去十多年來也曾派出過維和部隊。第一次是在1992年 12月。當時在聯合國授權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實施"聯合國索馬裏行動",旨 在為人道救援工作建立安全環境。但索各派矛盾復雜難解,當時實力最強的艾迪德派民兵 與維和部隊直接進行武裝對抗。1993年,美軍對艾迪德的一次追捕行動遭遇慘敗,18名美 軍特種部隊士兵被殺,屍體在街頭遭拖行,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黑鷹墜落"事件。在付出重 大代價後,美軍開始撤離,"聯合國索馬裏行動"因此于1995年以失敗告終。 過渡政府勉強支撐 2006年,一支名為"伊斯蘭法院聯盟"的武裝力量異軍突起,迅速掃平各地割據勢力。 到這一年的年中,包括摩加迪沙在內的索中南部大部分地區都已處在"伊斯蘭法院聯盟"的 實際控制下。 與過去主要以部族劃分的軍閥武裝不同,該組織以宗教為旗幟將各個部族的成員都吸 納進來,所到之處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使其佔據地區的治安頓時大為改觀,因此受到 許多渴望和平與穩定的索馬裏人的支持。 但"伊斯蘭法院聯盟"的濃厚原教旨主義色彩,以及該組織對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鄰 國索馬裏人聚居區的領土要求,引發了美國以及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嚴重不安。 2006年底,在美國暗中支持下,埃塞出兵索馬裏,迅速擊潰"伊斯蘭法院聯盟",使國 際社會支持的索過渡政府得以重返摩加迪沙。 但好景不長,2007年1月開始,索馬裏境內各地---尤其是摩加迪沙的暴力活動日漸升 級,被當地人視為"侵略軍"的埃塞部隊以及被視為"傀儡"的索過渡政府成為主要襲擊目標 。 在此情況下,第二次國際維和行動于2007年3月啟動。在安理會授權下,非洲聯盟決 定向索派出8000人的維和部隊,但只有烏幹達和布隆迪先後兌現了派兵承諾,目前這兩國 駐摩加迪沙的維和部隊共有4300人。也正因為這支規模不大的維和部隊的存在,索過渡政 府過去兩年多來才能勉強抵禦住反政府武裝在首都的進攻,一直維持到現在。 當前情勢岌岌可危 2008年底,在國內外壓力下,被認為是"和平進程障礙"的時任索馬裏總統阿卜杜拉希 ·優素福被迫辭職。今年1月,由"伊斯蘭法院聯盟"吸收了其他一些組織發展而來的反對 派組織"索馬裏再次解放聯盟"加入過渡政府,其領導人謝赫謝裏夫·艾哈邁德當選總統。 但艾哈邁德所代表的僅是"索馬裏再次解放聯盟"中的溫和派,該組織的強硬派在謝赫 哈桑·達希爾·阿維斯的領導下與艾哈邁德決裂。阿維斯派隨後又與其他一些強硬的反政 府武裝組織合並組建了"伊斯蘭黨",成為除"伊斯蘭青年運動"外的另一支主要反政府武裝 力量。 索馬裏過去十多年來實際分裂成3塊:西北部是自稱獨立的索馬裏蘭,東北是沒有宣 布獨立但擁有民選政府以及獨立軍隊的邦特蘭,這兩個地區相對穩定,戰亂主要集中在索 中南部地區,這也是過渡政府與反政府武裝爭奪的主戰場。 目前,中南部地區僅有摩加迪沙和希蘭州首府貝萊德文等少數重要城鎮尚未被反政府 武裝完全控制,而這兩地的戰鬥也一直在持續進行中。摩加迪沙城約有三分之二已被"伊 斯蘭黨"和"伊斯蘭青年運動"控制,過渡政府僅在非盟維和部隊的支持下勉強維係著對總 統府、機場、港口等少數戰略要地的控制權。 民族宗教矛盾重重 索馬裏的戰亂之所以持續難平,主要是因為該國矛盾十分復雜。 首先是部族矛盾,該國有4個大部族,佔全國人口約8 0%,還有兩個小部族,佔人口 約2 0%。四大部族實際上屬于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但由于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彼 此積怨很深,尤其是人數最多的哈維耶族和達羅德族之間。許多索馬裏問題專家都同意的 一點是,索馬裏人對于部族的忠誠往往高于對國家的忠誠。 其次是宗教矛盾。雖然索馬裏是一個幾乎百分之百的伊斯蘭國家,但卻存在不同的教 派,更重要的是在國家政權應當世俗化還是政教一體的問題上存在尖銳矛盾,這種矛盾主 要存在于現在的過渡政府以及反政府武裝之間。過渡政府以及支持它的周邊鄰國、美國以 及一些國際組織等都不希望索馬裏成為一個強硬宗教人士掌權的政教一體國家,這與反政 府武裝的要求截然相反。 第三是內外矛盾。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在國際社會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個索馬裏過 渡政府之所以先後失敗,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們太過依賴外國的支持,因此往往被國內民眾 視為"傀儡",在本國缺乏民意支持。索馬裏人對于外國的幹涉十分抵觸,無論是埃塞還是 美國,其幹預的結果總是助長極端宗教勢力在當地的影響力,削弱過渡政府的民意基礎。 歷史已證明,光靠武力解決不了索馬裏問題,光靠外界的扶植也不能樹立起一個強有 力的政權。只有更多傾聽索馬裏民眾的聲音、讓他們在恢復和平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索馬裏才有望早日看到和平的曙光。 (本網駐內羅畢記者 趙卓昀) (編輯:陶志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89.79 ※ 編輯: simmon989 來自: 59.105.89.79 (06/29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