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高寶書版/提供】 書名:設計東京 作者:吳東龍 出版社:高寶書版 定價:340 元 每個時下的年輕人都把東京當作流行的朝拜聖地,一年非得要去那麼一次。 當走過了淺草寺、玩過了台場、東京鐵塔、吃過了築地壽司、嘗試過到竹下 通去人擠人,東京還有什麼玩法?你還可以對東京有什麼樣的期待? 當全世界的一流設計師都不約而同進駐到東京留下驚嘆的設計品,你怎能錯 過這場 21 世紀的設計饗宴。 除了每年秋天為期兩個禮拜的設計週規模越辦越大,著名的表參道上已成為 世界各國設計師的戰場,每個人都爭先在此留下驚人之作,讓來往的群眾驚 嘆,也讓表參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的 shopping 天堂。在東京,不僅止是 大型的建築物,在家飾、日常用品、文具、甚至是玩具上頭,無不絞盡創意 智慧者的腦汁,跳脫基本概念,也重申產品的既有模式,玩出獨一無二的作 品,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美學經濟風,賺足了貪戀美感享受者的荷包。 在書中,東京攤開在你的面前,是視覺閱讀也是文字閱讀。你可以發現整個 城市就像是中了設計的癮。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設計商店、文具店,亦 或是介紹設計盒玩、設計學校等,都會透過地圖設計、影像、插圖設計、文 字解析與觀點、創意圖表、配色、質感(觸感)與創意概念,根據不同的內 容以多元的方式,去構築出屬於東京的設計與旅遊。而當你跟隨著這本書走 了一趟東京,除了暗藏在單品下的巧思令人驚異之餘,經過這番設計的洗禮 ,也能觸發你對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以及思考。 內容嚴選:設計東京行旅 一個城市的大型建設案,總是可以讓居民最直接的看見這個城市發展的正在 進行式。 從「丸大樓」開了『the conran shop』,公共空間也直接搬出供人休憩的 名師經典椅 coconut;汐留「Caretta」擺出了一百張經典椅的陣仗、還有 『廣告博物館』;六本木的格局更擴大到直接請國際設計師打造公共家具與 藝術、加上世界最高的「深夜美術館」,甚至許多旗艦店都由名師操刀,以 及數不盡的設計商店。到了表參道之丘,許多以設計為主題的商店也開了旗 艦店,這些購物商區也逐漸提高了設計與藝術的比例,包括科技藝術的出現 。 相對於台灣,總感覺日本人好像急著想在21世紀的世界上留下些什麼,也許 看完 Mall & More,我們對於東京與設計與現象的了解會更 More 一點兒。 玩之外的 ─ 設計丸之內 「丸大樓」的新建築物展現對人的懷舊心情的投射,除了從原來的大樓往上 發展之外,新大樓裡處處可見就大樓的影子,例如舊大樓拆下的木頭成了地 面裝置設計的一部分,又或從舊大樓拆下的木材再生利用的座椅桌子,形成 了一樓「EASE cafe」的構成元素,讓人能深切感受到舊大樓的靈魂仍存植 在於新大樓之中。此外,建築細節不乏綠建築的環保概念,更有許多藝術理 念,讓丸大樓商場在原歷史框架下的新風貌,洋溢著情感的組成因子。 Bloomberg ICE 離冰冷的彎曲大螢幕 50cm,就可以有四種玩法,可以「撥彈數位琴弦」、 「看看自己的數位影子」、「數碼波動」以及「打虛擬排球」。 丸大樓外的「Bloomberg ICE」,是個 cool 又好玩的金融交流情報站,除 了用玻璃冷光地面舖設簡潔又充滿高科技未來感的室內空間外,在乏人問津 時,三乘五公尺的玻璃螢幕上暗自流動顯示從世界傳來的金融資訊,用逐漸 膨脹的文字代表的上漲的股票,或是用像紅砂流瀉般的重挫股價;大面玻璃 內還隱藏有紅外線感應器,讓車站過路人也能藉由這科技藝術,與金融情報 產生有趣的互動。 解構電腦資訊與互動介面的設計,是曾來台展出過的日本科技藝術大師岩井 俊雄 Toshio Iwai 善於表達的方式,「ICE」則正要講的是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互動溝通體驗)。 若從從建築師 Klein 與 Dytham 來看的話,這個稱為冰柱(iccle)的裝置 ,其功能好比像收集訊息般的雲,經過凝結壓縮後,神奇的流注出資料。與 ICE 互動?從 Touch Here 開始。 Open:8:00~20:00(週一至週六) 11:00~20:00(週日假日) Website:http://www.klein-dytham.comhttp://www.bloomberg.co.jp 氣勢凌人的汐留高樓 鄰近「新橋」車站、原本就是百合海鷗號線停靠站的「汐留」,加上 03 年 地鐵大江戶線通車,三方交匯所構成的新興區域,讓汐留的新時代隨之而來 。 Caretta Shiodome:http://www.caretta.jp 隔著東京高速道路,與黑川紀章所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Nakagin Capsule Building,1971)形成強烈對比的是 ─「Caretta Shiodome」, 感受完一種淒涼後,「Caretta」相較於其他高樓,還是多了很多有趣成分 。 「Caretta Mall」前的廣場「Caretta Plaza」,每到整點就會有一隻碰碰 作響的烏龜引人注意,一道道的水柱與煙霧從龜殼細縫噴射出來,以奇特的 姿態整點報時。 樓高 47 層的「Caretta Mall」,地下 1、2 樓,有餐廳、服飾店、銀行及 診所;也有台北鼎泰豐在這裡的分店。而要觀看的重點,是連結地下樓到地 面的百張經典椅,或 Panton,或 Ant,或 Marc Newson,或 Eames,齊聚 在走道邊、休息室旁,是公共藝術的擺設,也是公共家具。 ADMT:http://www.admt.jp 一個不段變換內容大型弧面螢幕,吸引著參觀者深入廣告博物館的秘密甬道 。 這是 2002 年,日本第一座以廣告為主題的「東京廣告博物館」( Advertising Museum Tokyo),當時由 SMAP 的廣告開展。 在幽暗的的入口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 1965 年起萬冊廣告藏書的廣告 圖書館,另一個則是告別 TCC 賞的跑馬燈,邊看著牆上投射著廣告意象邊 走進階梯的穿堂,從江戶時期的屏風畫導引進入日本的廣告時間軸裡。 靜看著大面長牆上屬於掛置著 20 世紀間的報紙、照片、熱銷商品與書籍等 ,來展示日本每個十年間的廣告、社會、文化變遷。順路走入 20 世紀的日 本廣告,電視的、牆面的報紙的或是廣播廣告,各式媒體輪番上陣,試圖回 復當年光景。 「東京廣告博物館」利用許多眾多媒材呈現廣告訊息,入口的圓柱電視牆、 當代設計作品(從紅藍椅到電子雞)、觸碰式大型電漿電視、LED 牆、投射 式音響設備、多媒體電腦與視聽室等等,展示包羅平面、影像、聲音及多媒 體的廣告範疇。開幕後四年,仍然是充分 show off 的博物館。 還要再去六本木 2003 年「森之塔」─ 一座像是披上盔甲的 SMURAI(日本武士),在此拔 地而起,厚重盔甲由很多的玻璃組成,同時又融入了折紙藝術般的切面。包 含「森之塔」在內的「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在開幕首月,就創 下了百萬人潮的參觀紀錄,這個距離東京鐵塔不遠的日本新地標,藉由一個 六本木之丘的誕生,改變了原本的六本木文化風氣,也提昇了人們在此的活 動層次,成為城市之城的文化新都。 【藝術六本木】 52 樓的半空中美術館 ─ 森美術館 MAM(Mori Art Museum),定位在當 代美術館,除了高得嚇人以外,所辦的展覽可謂是豐富變幻,檔檔重量登場 ,並且,總會告訴我們現在世界正在流行的當代藝術風潮。 靈敏的策展嗅覺,帶來新的展覽氣候,而展覽的形式、設計美學也不斷變化 。像是 MOMA 展採用 I-POD 導覽、時尚色彩展用空間色彩來引領觀者;小 澤剛展時整座美術館像是遊樂地;杉本博司展用用一張張的照片來記錄一部 電影的光景,還在展館內搭起了能劇舞台;甚至東京柏林展,使用了柏林與 東京兩地的角度來看當時的藝術生活;沒有所謂固定模式,就是森美術館讓 人想屢屢造訪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個開館時間常熬到深夜的夜貓子美術館,但想要做個認真的創意血拼 族,還是得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http://www.mori.art.museum 【動感六本木】 東京國際影展的紅地毯、朝日電視台旁 ARENA 廣場上的演唱會、毛利庭園 的春日櫻花、與冬季耶誕節路樹被滿滿點亮的東京雪景,都吸引著人們在不 同的時節造訪六本木之丘,就連宮島達男的「COUNTER VOID」數字牆面,在 一天之內的黑夜白天都會點亮不同的區域,甚至吉岡德仁的玻璃椅子也會在 雨天消失...,六本木之丘的丰采總是精采不斷地輪番上演著,也散發著獨 特的魅力。 若要問我為什麼要再去六本木 Hills,我想,「IDEE Cafe」的溫野菜是個 不錯的理由。 (文未完,詳見高寶書版《設計東京》) 【2006/07/26 聯合新聞網】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READING/X7/3441983.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