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P_Dail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籠內‧籠外系列二:黑熊撕咬呻吟 仍喚不回人性 【記者沈伶鎂屏東報導】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本草綱目記載:「熊膽、 脂、骨、肉、血皆能入藥,清熱、鎮經、明目、解毒補虛強筋、潤肌 殺蟲、驅風除濕、益氣力……」除了對熊的推崇與讚美之外,孟子與 本草綱目沒談到的是,每一隻熊掌、每一顆熊膽,都得極端殘酷地傷 害一頭熊。 死亡才得解脫?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名錄指出,全球現有8 種熊類中,6類瀕臨絕種。地球上,除了非、澳、南極洲等地未見熊 跡外,包括北美洲的美洲黑熊、南美洲眼鏡熊、極地北極熊、橫跨美 、歐、亞3洲的棕熊,以及僅限於亞洲地區的貓熊、馬來熊、懶熊及 亞洲黑熊等熊類,都因獵捕及棲地遭破壞,野生族群數量銳減。 在亞洲,由於典籍及市場盲目推崇,熊膽製品充斥,野生熊類受到嚴 重威脅瀕滅,人類遂以「熊場」人工飼養黑熊。囚熊抽膽,目的在於 延續人類慾望。這群從野外被捕獲的黑熊,遭囚禁於窄籠內,膽囊成 其致命器官,人類切開熊體,在膽囊開洞插管引流,或在牠們腹部製 造永久的「無管引流」技術,好讓黑熊能提供源源不絕的膽汁,以滿 足人類的需索無度。至於那些已榨取不出膽汁的黑熊,熊掌成了下一 個痛楚來源,人類屠宰這群以精疲力竭的黑熊,取其熊掌與熊膽,銷 往日、菲、韓、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這群黑熊,彷彿背負原罪 ,撕咬手掌、求救呻吟,卻始終喚不醒人性。死亡,便成牠們唯一解 脫? 迄今,中國境內仍有逾8千隻黑熊,正遭逢此種殘酷對待,每年約生 產7千公斤熊膽汁,市值高達1億美金。此外,目前熊膽製品商業化 程度,早已超越中醫範疇,熊膽洗髮精、眼藥水、酒或各種熊膽藥膏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販售生命的高利潤,讓東南亞國家亦趨之若鶩 ,黑熊養殖場四處林立,好滿足饕客需求。 無爪的故事 住在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裡的「無爪」,卻訴說著另一種 悲劇。 「這隻叫做『無爪』,小時候被民眾飼養,後來聽說因為飼主害怕長 大後的熊會傷人,所以就把他的掌連根拔起。這太殘忍了,你想看看 ,就好像我們的手被硬生生拔掉一樣。」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 中心照養組組長詹嵐翔,一邊在水池中放入小魚,讓失去手掌的馬來 熊抓魚玩耍,一邊搖著頭說道,假使讓無爪再度重回野外,恐怕也難 以生存。 馬來熊,也被稱做太陽熊、小狗熊,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婆羅洲、緬 甸、爪哇、馬來西亞、一帶。牠是最小型的熊類,體長約110公分, 體重在30至70公斤之間,烏黑短毛及胸前U型斑紋,是牠的特徵 。由於看似挪威納犬,所以被稱為狗熊。因棲地遭破壞,屬於受威脅 之瀕危動物。翔子說,一般而言,馬來熊並不會在台灣山區被抓到, 因此多半是民眾走私進來的,「小熊非常可愛,但因為長大後會出現 攻擊性,所以民眾民眾紛紛棄養」。 因為人類不熟稔動物習性所導致的悲劇,不只這樁,也不僅發生在黑 熊身上。 繼續幫人類擦屁股 紅毛猩猩弗斯特,10年多來一直被關在高雄壽山動物園陰暗狹窄的 地下室內,皰疹、B型肝炎甚至憂鬱症都找上牠。獸醫與保育員除了 施打抗憂鬱藥協助治療,並試圖與牠重建感情。目前弗斯特雖然比較 不像過去躲在角落遮臉不見人,漸漸懂得調皮玩耍,但眼中那抹抑鬱 ,似乎很難拂去。 「紅毛猩猩力氣很大,也非常聰明,因此我們工作起來要格外小心。 因為我過去曾經被紅毛猩猩傷害過,所以對牠們難免還是會有戒心。 不過,動物沒有錯,是我自己對牠們敏感度還不夠。」翔子一邊看著 籠內的紅毛猩猩與馬來熊,回憶過去照養工作曾被動物咬傷的經驗, 他說小傷難免,但大傷未曾發生。 他再次強調,「傷害多半是我們自己的疏忽,因為工作的時候,那些 比較高危險性的動物,多半會在嚴密隔離後再進行清潔餵食工作。就 算是危險性低的,像是彌猴群那麼穩定,如果我們動作太大,騷擾到 牠們,也會遭受猴群攻擊。」 翔子說,獸醫科系畢業後,他最想開動物醫院,因此曾經到私人動物 院所待過。然而,正因為親眼目睹院中對待動物的方式,讓他毅然決 定離開那個眾人視為肥缺的工作領域。他說,他想要的是一個能真正 關心動物的地方,幫那些被不負責任的飼主遺棄的動物們,好好走過 下半輩子。 「從事野生動物救援工作,其實有一種很矛盾、無奈的心情。我們就 像在幫台灣人擦屁股。如果不是某些人的私心造成了悲劇,或許我們 也無需做這些工作。」 翔子表示,他知道在香港人眼中,保育員是位階很低的工作,但他卻 不這麼認為。雖然不少同學已開了獸醫院,但他認為能照顧這些保育 類野生動物更有意義。對翔子而言,與跟動物相處有時比人來得容易 ,而從靈長類動物所得到的回應,更始終能令他感到慰藉。因此,雖 然經費、成本問題著實令他們捉襟見肘,但他仍會繼續為這些身心受 創的動物們,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靜態連結》》http://0rz.net/860lI 籠內‧籠外系列二:照顧動物福利 保育員腦筋動不停 【記者沈伶鎂屏東報導】在野地裡,動物們為求生存會出外覓食,與 自然搏鬥。然而,長期被人類豢養的野生動物,卻往往失去求生本能 ,一旦遭到棄養,就只能等死。 許多人照顧家中寵物,總用剩菜剩飯餵食,甚至「怕浪費」而用餿掉 的食物。這群人哪天要是步入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或許 會震懾於眼前景象。因為,這裡的動物不吃腐爛食物,園方會考量動 物們的飲食均衡、口味及喜好,設計不同餐點。也因此,一般動物園 內病厭厭、過瘦或過胖的動物,這裡都沒有。 「我們早上就是清潔籠舍、準備食物。併群跟獨居的動物,吃的不大 一樣,但都要控制份量,以免牠們吃太多。併群動物,例如台灣彌猴 ,如果我們放一顆顆完整蔬果,只有猴王才會去吃,其他猴子不敢過 去吃的。所以必須切碎分散放置,才能讓大家都吃到。」屏科大保育 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保育員曾乙倡,細心解說工作內容及備食原則。 他強調,食物也不能放在動物們唾手可得的地方,必須讓牠們費時尋 找食物,才能設法維繫覓食本能。 另外,為免動物因空間過小、活動不足,產生肢體退化或爭吵等情緒 不穩狀況,工作人員不時想些點子重新佈置籠舍,或做一些玩具給動 物們玩耍。據說,還有人曾經做了一台直昇機當玩具。收容中心照養 組組長詹嵐翔就是個老愛以鬼點子跟動物鬥志的人。「做這些事情, 還是要看動物種類。像我們幫猴子做電線桿、設計吊繩、樹木,讓牠 們吵架的時候,有路可以跑走或躲對方,才不會愈看愈煩。但紅毛猩 猩就不行,牠力氣太大,那些東西一下就會被拉壞,所以我們改用水 袋床、粗木給牠玩。」 另外,工作人員也會設計零食給動物們吃或玩。例如馬來熊的零食, 就是用塑膠水管裝狗飼料,再在上頭打洞做成的。翔子解釋,這樣是 為了讓馬來熊多花一點時間,動腦力吃東西。「有些熊剛開始不敢動 它,後來慢慢推呀推,才發現居然有牠們喜歡吃的東西,知道該怎麼 吃,可能過一陣子我們又要換個花招。但有些不知道怎麼玩,我們只 好想別的。」 「以前我們也不懂該怎麼照顧對動物最好,這都是後來慢慢學的,看 書本呀、出國觀摩。現在這裡的清潔餵食方式,跟過去已經截然不同 了。」翔子表示,目前動物照養工作,強調「動物福利」觀念,重視 動物居住飲食品質。而他的成就感來源,無疑是幫這群也許已然無法 重返野外的動物,規劃設計一個更好的家。 靜態連結》》http://0rz.net/f60lU 來信》》[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www.lihpao.com/ 授權》》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2.0/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