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P_Dail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籠內‧籠外系列四:身邊一隻寵物 叢林無數屍骨 【記者沈伶鎂屏東報導】18年前,一個號稱闔家觀賞、寓教於樂的 節目,「聘請」紅毛猩猩當助理,意外引發國內野生動物飼養風潮。 隨之興起的棄養潮,讓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順應民意」 而出現。然這股走私熱迄今未見止息,反倒朝組織化、國際化進行販 賣生命的勾當。 現任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亦身兼屏科大保育類野 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的裴家騏教授(見圖),民國79年自美返台至屏 科大森林系任教後,便著力進行南部野生動物進行研究。87年創辦 野保系,91年更轉型為野保所,十多年來投入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工 作,並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協助東南亞國家,進行瀕危動物救援及 照養工作。 電視節目引發風潮 每當被問到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最初成立原因,他總會提 及當年盛極一時的電視節目。 「當年那個相當受歡迎的節目,為了吸引民眾觀看,找來一隻年幼的 紅毛猩猩來當助理,結果讓節目與紅毛猩猩都一炮而紅。大家看到節 目,覺得紅毛猩猩很可愛,都想在家裡養一隻。」裴家騏指出,往後 數年間,台灣寵物市場順應情勢,走私進口了數千隻年幼的紅毛猩猩 。 然而,這群紅毛猩猩寶寶被捕獲之前,總是時刻依偎於母親襁褓中。 為了順利帶走牠們,人類得先除去猩猩媽媽。這群遠離東南亞的紅毛 猩猩,除得面對骨肉相隔,還要面臨生死交迫的危機。 「走私動物,通常是將牠們一群群塞在很小的空間內,這些動物因為 旅途顛簸、長期缺水、營養不良,加上空間狹小無法活動,常常因為 飢餓、相互攻擊而傷亡。因此,真正送到民眾手中的個體背後,往往 都是葬送許多生命而來的。」 裴家騏表示,那6、7年間,台灣優渥的經濟實力,導致數千隻紅毛 猩猩在熱帶雨林間消逝。更令人感到遺憾的則是,飼主因為不曉得該 如何照顧,一一害死這些早已瀕臨絕種的動物。目前收容中心救援對 象,仍以瀕臨絕種的動物為主,其中又以壽命長的動物最多。但由於 這些個體,成年與幼年時的個性、體型往往截然不同,也因此最容易 被棄養。 「民眾多半不曉得,這群動物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了體型碩大且難以 掌控的動物。小時候令人憐愛的動物們,轉眼成了力量強大、反抗力 、破壞力很強的個體,這時候民眾會覺得,『咦?怎麼當初乖巧可人 的動物們,突然性情大變』。無力繼續飼養的,常在這時候棄養。許 多動物也因此產生感冒、肺炎、肝炎、營養不良等病狀。」裴家騏呼 籲,民眾在棄養前,應該好好考量,而若有需求,收容中心也會協助 改善照養環境,或者幫忙照顧。 再者,目前國內家庭寵物仍是民眾飼養動物的大宗,而國內寵物市場 轉型,似乎也反映到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收容狀況。 走私集團化更令人憂心 「收容中心剛開始收的第一隻動物就是紅毛猩猩,但最近,兩棲爬蟲 類動物愈來愈多。我想,這也許也是反映市場目前的狀況,大家飼養 的類別,從靈長類、爬蟲類、一直到昆蟲等等,棄養潮也逐年浮現。 」 雖然近年國內飼養紅毛猩猩熱潮漸退,但裴家騏指出,由於遊樂場所 大量以靈長類動物為賣點,因此靈長類市場不見得因此減少。他更憂 心,是否野生動物走私已朝組織化進行:「以前可能是用手提袋,一 個人夾帶個兩、三隻動物,但現在不同了,不僅型態、物種多樣,甚 至連規模也愈來愈大。這讓我們非常擔心,以前那種跑單幫的走私動 物,可能朝組織化、國際合作的模式發展中。」 因此裴家騏強調,當前的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已經不能再侷限於國內 ,而須透過國際間相互合作,才能有效杜絕此類販賣行為。 靜態連結》》http://0rz.net/070k9 籠內‧籠外系列四:改善野生動物處境 從尊重牠開始 【記者沈伶鎂屏東報導】「這些物種,一旦離開自然環境,要再回到 野外生存,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離開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家。」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教授強調,跨國合作打擊 走私野生動物極其重要,但根本解決之道,則是民眾看待動物的態度 。 裴家騏指出,過去十年來,台灣保育觀念抬頭,民眾漸漸瞭解野保的 重要性。然而仍有許多國家,正如同過去的台灣,因為政府政策或國 內資源問題,面臨無力照養野生動物的窘境。 「現在許多東南亞國家,跟10幾年前剛實施保育法的台灣一樣,因 為行政單位不曉得該如何安置野生動物,不知道要讓牠們吃什麼、喝 什麼,究竟是住在水中或陸上,所以查緝意願不高。也因此當初我們 才同意協助政府,做為照養野生動物的後盾。現在的東南亞國家也面 臨這種問題,因此在我們行有餘力之際,也積極與他們合作,進行跨 國野生動物保育工作。」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是目前國內教育體系內,唯一進行 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保存與保育研究的收容機構。由於國內許多走私 動物來自東南亞,因此收容中心亦數度出國協助越南等國培訓獸醫及 照養人員。裴家騏表示,希望透過跨國合作,讓這些野生動物不必再 面對漂洋過海的折磨,能在原棲地好好的生存著。 然而,要根本解決野生動物所面臨的困境,則需要改變民眾的觀念。 「所有的生命,都應該獲得一定的尊重。100多年前的人類,只以為 自己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後來雖然漸漸改善,但講到道德、文化、 美德等品質,人類也總以為只有人類才有。但事實上,我們不知道的 太多了。」 裴家騏表示,人類總是因為動物無法做出人類期望的行為,就視他們 愚蠢。然而許多時候,人類才是不如動物。「我們的嗅覺、視覺、聽 覺等等,常常都不如動物,怎麼可以取笑動物呢?」 此外,很多遊樂場藉由許多動物不正常的刻板行為,「讓動物看起來 很可笑」來吸引民眾目光。裴家騏指出,國內許多透過動物展示或自 稱為動物教育的行動,反而讓很多遊客譏笑動物為小丑,讓民眾因為 誤解而更瞧不起動物。 他強調,目前亟須進行的工作,就是讓動物行為正常化,讓更多人尊 重並且欽佩動物,才能根本改善野生動物的處境。 靜態連結》》http://0rz.net/e30lR 來信》》[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www.lihpao.com/ 授權》》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2.0/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