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言 甫學德文不過一年,以前在博物館中看到當時月曆上一週七天寫法與今異之;復又在 學習中發現德文有時新舊用法交雜,故欲以手邊已有的資料粗略探討之。 一九九八年,德國頒布新正詞法,比較顯而易見的不同處像是這個β的符號以往可代 替所有的ss;然由此矯正後,β僅存於長母音後面,gross, groβ,現只保留gross; weiβ, weiss現只保留weiβ。;此外,正詞法也將許多連寫的詞拆回原狀、有些詞的大小 寫改變等等。   更早的時候,約莫上個世紀初,德國人的書寫習慣就已經開始改變了,包括像是 am Tage,原是與格的陽、中性名詞字尾加e,逐漸罕用了而成am Tag;還有祈使式,古 式的寫法是去-en再加-e,現在幾乎e不加了,只見於以t,d, z, ig, n結尾的動詞字幹。   再回推到十九世紀,那時德文的外來字動詞並非我們如今所見的informieren,而是 informiren;現在德文的sein當時拼為seyn。類似情況有c <-> k; ck <-> k; th <-> t; y <-> i等等(古/今)。 有可能是德意志民族兩千年來未有質實統一,各部仍保有其方言拼法,以致拼法隨強 勢部族而異之;在現今,他們也可能意識到了德文文法的複雜性而欲言予以簡化。像在古 英文裡,以現今的德文主格、與格、屬格、受格再加instrumatal的五格形制存在著;如 現今的the day, the days,那時候是這樣的:       單    複 主   se dㄞg tha dagas 受 thone dㄞg tha dagas 屬 thㄞs dㄞges thara daga 與 thㄞm dㄞge thㄞm dagum Instr thy dㄞge thㄞm dagum ㄞ是KK音標裡蝴蝶的那個音標 不過到了十世紀後的中時期英文的格被大幅簡化:       單   複 主/受  the day    the dayes 與格 the dayes the dayes 應該不是刻意,而是當五格的字尾差異被同一種拼法套入後,格的意義就不小心地不見了。   再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德文?是哪天德文的四格及其定冠詞被相同的楷模給淹 沒嗎? 參考資料:ptt Language板nikolaos      Adventur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Holt/Rinehart/Winst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30.37.198 > -------------------------------------------------------------------------- < 作者: MilchFlasche (找回熱情) 看板: Language 標題: Re: (我認為)德文是正變動的語文 時間: Sun Aug 17 22:08:28 2003 ※ 引述《MnO4 ( )》之銘言: : 應該不是刻意,而是當五格的字尾差異被同一種拼法套入後,格的意義就不小心地不見 :   再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德文?是哪天德文的四格及其定冠詞被相同的楷模給 : 沒嗎? 是啊。所有的語言似乎都免不了變動的命運呢。 雖然古英文和現代英文的差異之大已經不是新聞了, 但每次看到那種把不同世紀的英文主禱文列在一起的時候, 還是很令人驚訝----兩三百年再久,但是語言會這樣子變動也是滿壯闊的。 莎士比亞時代的句法、用字、拼法並不是現代人能夠輕易講出來的, 更別說是古英文了----可它們都是英格蘭民族所講的語言啊, 真是不可思議。 英語已經幾乎沒有一般名詞的格變化了,法、義、西、葡等語也是, 我倒很好奇,為什麼德語到現在還可以保留至少四個格、 (斯拉夫語系的語言是不是也保留了很多?) 這和東西歐的文化環境有關嗎? 難道是因為西歐經歷較多的民族混居及語言傳播? (或許高盧人、伊比利人及其後的各蠻族學習拉丁語,導致通俗拉丁語乃至 羅曼斯語的出現而日趨簡化?) --- 雖然這對世界其他語言不公平,不過印歐語系從知識方面來說還真是太好玩了:p -- 「天知道那是一個人多麼沉重的壓抑與渴愛恐愛的極致, 而這種偷腥的、自虐的、自縛的、意念式想望的氛圍真是天殺的吸引我。 我喜歡,所有不輕鬆的愛人與被愛。 但是一定要有快樂的成分。」 by我親愛的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58.159.213
MnO4:聽說希臘文有五格?俄文六格? 推 61.230.41.4 08/18
MilchFlasche:嗯,差不多是這樣的吧 推 210.58.159.213 08/18
> -------------------------------------------------------------------------- < 作者: eslite12 (Kreutze!) 看板: Language 標題: Re: (我認為)德文是正變動的語文 時間: Sun Aug 17 23:30:29 2003 ※ 引述《MilchFlasche (找回熱情)》之銘言: : ※ 引述《MnO4 ( )》之銘言: : : 應該不是刻意,而是當五格的字尾差異被同一種拼法套入後,格的意義就不小心地不見 : :   再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德文?是哪天德文的四格及其定冠詞被相同的楷模給 : : 沒嗎? : 是啊。所有的語言似乎都免不了變動的命運呢。 : 雖然古英文和現代英文的差異之大已經不是新聞了, : 但每次看到那種把不同世紀的英文主禱文列在一起的時候, : 還是很令人驚訝----兩三百年再久,但是語言會這樣子變動也是滿壯闊的。 : 莎士比亞時代的句法、用字、拼法並不是現代人能夠輕易講出來的, : 更別說是古英文了----可它們都是英格蘭民族所講的語言啊, : 真是不可思議。 : 英語已經幾乎沒有一般名詞的格變化了,法、義、西、葡等語也是, : 我倒很好奇,為什麼德語到現在還可以保留至少四個格、 ^^^^^^ 我聽過的說法是神聖羅馬帝國雖然 老是被認為不羅馬 卻事實上地保 留許多羅馬的東西(ex.拉丁文) : (斯拉夫語系的語言是不是也保留了很多?) : 這和東西歐的文化環境有關嗎? : 難道是因為西歐經歷較多的民族混居及語言傳播? : (或許高盧人、伊比利人及其後的各蠻族學習拉丁語,導致通俗拉丁語乃至 : 羅曼斯語的出現而日趨簡化?) : --- : 雖然這對世界其他語言不公平,不過印歐語系從知識方面來說還真是太好玩了: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6.175.130
MilchFlasche:不過「格」的概念是日耳曼語系本身就有的 推 210.58.159.213 08/17
eslite12:至少Akk.跟D.的名稱還有變化是很拉丁的吧 推 61.216.175.130 08/18
MnO4:名稱應該是從拉丁文借來的。可是形變我不 推 61.230.41.4 08/18
> -------------------------------------------------------------------------- < 作者: MnO4 ( ) 看板: Language 標題: Re: (我認為)德文是正變動的語文 時間: Mon Aug 18 00:10:09 2003 ※ 引述《MilchFlasche (找回熱情)》之銘言: : ※ 引述《MnO4 ( )》之銘言: : : 應該不是刻意,而是當五格的字尾差異被同一種拼法套入後,格的意義就不小心地不見 : :   再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德文?是哪天德文的四格及其定冠詞被相同的楷模給 : : 沒嗎? : 是啊。所有的語言似乎都免不了變動的命運呢。 : 雖然古英文和現代英文的差異之大已經不是新聞了, : 但每次看到那種把不同世紀的英文主禱文列在一起的時候, : 還是很令人驚訝----兩三百年再久,但是語言會這樣子變動也是滿壯闊的。 : 莎士比亞時代的句法、用字、拼法並不是現代人能夠輕易講出來的, : 更別說是古英文了----可它們都是英格蘭民族所講的語言啊, : 真是不可思議。 : 英語已經幾乎沒有一般名詞的格變化了,法、義、西、葡等語也是, : 我倒很好奇,為什麼德語到現在還可以保留至少四個格、 : (斯拉夫語系的語言是不是也保留了很多?) : 這和東西歐的文化環境有關嗎? : 難道是因為西歐經歷較多的民族混居及語言傳播? : (或許高盧人、伊比利人及其後的各蠻族學習拉丁語,導致通俗拉丁語乃至 : 羅曼斯語的出現而日趨簡化?) 這邊我又有個問題了 像是我之前說德文會那麼複雜的關係,有可能源是族群的歧異 另外一方面 是不是族群人口數較少時,語言的用法會較容易保留下去? 像日本不是還保留了不少中國古代用法、字義,如:勉強、湯(粗淺的認識)? 我記得高中讀地理課本時,上面寫著 「魁北克省中,一些法國大革命前的言語仍使用著…」 像中國大陸,南方語言群也保有了古語的發音? 是因為變動較小的關係嗎? 不過人口數較少跟變動小好像無甚大關係.. : --- : 雖然這對世界其他語言不公平,不過印歐語系從知識方面來說還真是太好玩了:p 其實東亞這邊語系之間的關係更複雜頗耐玩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30.41.4 ※ 編輯: MnO4 來自: 61.230.41.4 (08/18 00:14) > -------------------------------------------------------------------------- < 作者: deangeli (non ritornera) 看板: Language 標題: Re: (我認為)德文是正變動的語文 時間: Mon Aug 18 16:42:43 2003 ※ 引述《MilchFlasche (找回熱情)》之銘言: : ※ 引述《MnO4 ( )》之銘言: : : 應該不是刻意,而是當五格的字尾差異被同一種拼法套入後,格的意義就不小心地不見 : :   再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德文?是哪天德文的四格及其定冠詞被相同的楷模給 : : 沒嗎? : 英語已經幾乎沒有一般名詞的格變化了,法、義、西、葡等語也是, : 我倒很好奇,為什麼德語到現在還可以保留至少四個格、 我老師的說法是 一個自己的語言很容易會隨時代演變 但是如果傳到其他語言去反而會被保留下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36.215.128 > -------------------------------------------------------------------------- < 作者: netc (....) 看板: Language 標題: Re: (我認為)德文是正變動的語文 時間: Wed Aug 20 18:10:47 2003 ※ 引述《MnO4 ( )》之銘言: : ※ 引述《MilchFlasche (找回熱情)》之銘言: : : 但每次看到那種把不同世紀的英文主禱文列在一起的時候, : : 還是很令人驚訝----兩三百年再久,但是語言會這樣子變動也是滿壯闊的。 : : 莎士比亞時代的句法、用字、拼法並不是現代人能夠輕易講出來的, 不用舉這麼遙遠的例子, 最近看到一份 1990 年左右的台灣月曆, 上面還有很多長官題詞, 光看到那些就覺得台灣的漢語經過本土化 的洗禮之後, 加上日韓中港文化輸入以及網絡、傳播科技的普及, 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和十年前有所不同. : : (或許高盧人、伊比利人及其後的各蠻族學習拉丁語,導致通俗拉丁語乃至 : : 羅曼斯語的出現而日趨簡化?) 應該是因為介係詞的出現發達, 使得格變化簡化終至幾乎消失. 但不要忘記拉丁語區有不少少數族群, 他們的古老語言仍保留格變化. : 是不是族群人口數較少時,語言的用法會較容易保留下去? : 像日本不是還保留了不少中國古代用法、字義,如:勉強、湯(粗淺的認識)? 日本、韓國、南中國都保存很多古漢語的特點, 讀音、文法、詞彙 就是很好的證據. 所以會台灣語/漢語閩南方言的人學日本語反而比 會中國語/北京話的容易. : 我記得高中讀地理課本時,上面寫著 : 「魁北克省中,一些法國大革命前的言語仍使用著…」 美洲也保存不少古西班牙語, 晚近則嚴重受到美帝文化污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6.84.58
MilchFlasche:多謝指教!:) 推 210.58.159.213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