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iggylin (港仔)》之銘言: : 關於漢語拼音比較受爭議的幾個符號 : 比如說ㄑ(q) ㄒ(x) ㄘ(c)... : 對於外國人而言 : 或許會造成他們的發音錯誤 : 但基本上我覺得問題是出在於 : 他們沒有了解 : 漢語拼音只是借用羅馬字母來拼漢語 : 並不是用英文字母來拼漢語 : 他們必須了解 : 在漢語拼音裡看到q必須發ㄑ的音 而不是照英語發k的音 : 就像德語用abc法文用abc英文也是用abc漢語拼音也是用abc : 但符號與發音的對應卻是依每個語言的系統而不同 : 嗯... 我的想法大約在兩位(piggylin及tarantella)之間。 我不認為任何語言的拼音系統應該以英文對羅馬字母的發音為標準, 像歐洲有幾十種使用羅馬字母的語言,但大家的發音都不一樣, 也沒有哪個國家(即使只有一丁點大的安道爾還是聖馬利諾)會覺得 「應該為了英語這種世界通用語而修改拼音方式」;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繼續縱容和遷就懶惰的英美人士 (我想像中會以英語為中心不肯好好學習其他語言的是以這兩國人為主啦, 歡迎指正。) 以致為了英語的發音而抹殺了漢語重要的音韻特色, 而且也對其他語言的使用者不友善。 事實上英語對羅馬字母的使用方式在世界各國中是極大的異數, 它的母音、子音的發音常常殊非歐陸人士所能立刻理解。 我認為要使用羅馬字母來拼寫漢語的話, 應該回歸羅馬字母發音歧異最少的底層版本(比如說母音), 再參酌各國的字例還有簡潔性,擬定漢語的拼音。 不是說不參酌英文的,有時為了需要,英文的拼法也值得取法, 但不宜完全以英文為準。 但另一方面,中國的漢語拼音則在選符的武斷性上走得太遠(雖然還沒到亂用符號的地步 為了充分使用二十六個字母, 而使用太多超過一般對羅馬字母發音預期及容忍程度的發音, 例如為人所詬病的「q」、「x」皆然, 因此拿著這些發音要求外國人學習,「也太狠了一點」。 愚見以為,重新思考漢語系拼音是必要的, 但理想的拼音方案,要顧及的因素相當多。 我的想法是,拿接近英文的發音方式去教外國人, 他們仍然未必發得準,何況不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誤差更大, 也難預期他們會以英語的發音去讀所謂的「以英語發音拼寫的中文拼音」。 總而言之,想讓外國人光看拼音就能發出正確的漢語發音,是相當難的, 這也是各國語言互相的問題。因此與其遷就英文卻無法達到理想目標, 不如納入其他語言的考量、羅馬字母的基本面 (aeiou就是ㄚㄝㄧㄛㄨ,不要用英文的AEIOU去唸), 促使學習語言的人真正花點工夫去唸得準一點、去嘗試比較難的發音, 而不是用英文式的音標,唸出來的也永遠是英文,不會是該當的標的語言。 不過我也知道即使我的理想如同上述, 但實際上的語言教學資源卻不是人人可得, 也不是人人都知道某個外語的某個發音是怎麼唸的, 因此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仍會活在語言的井中。 不過說真的,既然我們當初學英文的時候都知道「不要拿中文的注音符號套比較好」 「要學純正的英語發音和K.K.音標,或是國際音標」, 那為什麼外國人要學漢語的時候,我們還要幫他們用英語的發音努力地標好呢? 我的想法是,各國的拼音文字系統或音標系統,自己應該盡可能合理地, 依照音韻學的學理和所使用字母的發音,盡可能達到讓外人理解的程度; 但同樣地,其中必然會有的武斷性和無法突破的隔閡 (ㄩ就是ㄩ,就算標yu美國人也還是唸成"you",還是學不會) 這是身為任何一個外國人都應該面對的挑戰,也是應盡的責任分擔。 「Xian」是很容易唸成「間」沒有錯,但「T'aipei」的p本來就是對應到「ㄅ」的清音, 這是很多國家的人都知道的事,獨獨用英語的人不曉得。 所以構想拼音系統是超艱巨的工作, 因為怎麼安排都無法讓所有的人滿意, 而且怎麼安排、怎麼拼,都比不上一個老師在旁邊用唸得來得有效。 所以呢,又要盡量追求拼音的合理性和認知上的方便性, 又不能對拼音符號能傳達正確發音的能力期望太高 (學習外語拼音本來就不是只看文字和拼音就學得好的), 唉!吃力不討好。但似乎又是一件大家奮勇爭先、極有魅力的工作。很吊詭不是嗎。 -- 夏天。走在晴光過剩的城市裡驟然為紮馬尾的清瘦女孩放慢腳步、 回頭一面讚嘆一面踏著涼鞋想著再來要去哪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222.120 ※ 編輯: MilchFlasche 來自: 210.85.222.120 (11/20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