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十二生肖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眾天兵天將及文武大臣,召開一個會議。 玉帝言到:「朕想要把時間分成十二年一循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眾臣答到:「聖上英明。」接著玉帝又說:「但朕有一個問題。朕打算用動物 來區別這十二個年份,分成十二個生肖,但不知應用什麼動物才好,因此朕想 聽聽眾卿家的意見,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議。」 在一片沉默之後,太白星君講話了:「聖上不彷舉辦一個動物賽跑比賽, 規定最先到達崑崙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擁有無上殊榮,相信一定 會有許多動物會參加。」玉帝一聽,覺得這一個提議非常不錯,於是決定採納。 接著玉帝馬上要傳令兵對人間的眾動物傳遞這項比賽訊息,當貓及老鼠得到這項 訊息時,便相約一起出發參加比賽(此時的貓與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是就在比賽當天早上,老鼠起了壞心,他把安眠藥加到牛奶裡給貓喝,貓 喝了就睡著了,於是老鼠就一個人出發了。老鼠心想:「我這麼早出發,貓又 睡著了,那冠軍一定是我的了。」老鼠邊想邊跑,突然發現牛就在前面,原來牛 也是很勤奮的動物,因此一早就出發了,老鼠便想說:「反正牛那麼大,我躲在 他的身上一定不會被他發現,那我就可以很輕鬆的到達終點了。」於是老鼠就 躲在牛的身上。 過了一會兒之後終於到達崑崙山,在到達終點線之前,老鼠看機不可失,於是 縱身向前一躍,便率先抵達終點,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但是這件事 發生之後,貓與老鼠就成為死對頭,每次貓看到老鼠就會去追,要找老鼠報仇, 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深怕貓會找到他。 接下來就是要說為什麼老虎會得第三名。由於貓與老虎是親戚,貓中計之後, 非常生氣,於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報仇,老虎是一個重義氣的人,一 聽到貓的要求馬上一口答應,就飛也似的,一股作氣衝到崑崙山上去,要為貓 報仇,由於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動物未到之前就到了崑崙山,於是玉帝 就判給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為了著個目的而來,他在山上到處尋找老鼠的 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於是老虎就對著大家說:「以後不管誰遇到老鼠,就要 替我打他。」由於老虎太凶惡,沒有人敢違背他的話,因此從此之後,只要有人 看到老鼠,就會去追打他,這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來。 再來就是兔子,兔子在參加這場比賽之前,先去比賽了一場『龜兔賽跑』, 因此延誤了一點時間,而且還輸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達終點時,他問玉帝 說:「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說:「不,老鼠第一名。」兔子於是大哭,很 傷心的說:「沒想到我這麼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說了:「不,牛是 第二名。」兔子於是又大哭,說到:「為什麼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 玉帝說:「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聽了忍不住又放聲大哭, 這就是為什麼兔子總是眼睛紅紅的原因,以及成語『狡兔三哭(窟)』的由來。 接下來就是龍與蛇,龍與蛇由於都是長的長長的很像,於是兩個就結成結拜 兄弟,也一起參加比賽,而兩個也幾乎同時到達終點,但是由於龍的體積很大, 擋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龍,才看到蛇,於是判龍為第五名,蛇為第 六名。就在他們通過終點之後,龍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兩人於是糾纏 在一起滾到了山下,由於兩人糾纏在一起的樣子看起來很雜亂,人們看了就說:「真 是龍蛇雜處啊。」這就是成語『龍蛇雜處』的由來。 再來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馬,這一隻馬生性膽小,但要去崑崙山的路上必須經過 一個「墓阿埔」,這隻馬很害怕,但又非過不可,於是他決定蒙著眼睛過,這樣 什麼都看不到就不會害怕了,於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經過「墓阿埔」,這就是為 什麼以後的馬都要蒙著眼睛。後來馬又覺得跑的速度不夠快,因此伸出了「第五 隻腳(就是馬鞭)」出來跑,由於速度加快不少,於是很快就到達終點,拿下 第七名,這就是成語「快馬加鞭」的由來。 再來就是羊,羊與鹿本來是一同結伴出發,但是半路上要越過洞庭湖,由於 湖上沒船可搭,於是他們決定憋氣從湖底走過,但是走不到一會兒,鹿就受不了了 ,鹿於是放棄比賽,只剩羊一個人奮戰,好不容易通過了湖,並到達了終點,拿到 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為,忍不住讚嘆:「真是『羊沒吐氣(揚眉吐氣)啊!』 」這就是成語「揚眉吐氣」的由來。 至於猴、雞、狗嘛,由於他們在比賽之前,先一起去東瀛(也就是現在的日本) 幫桃太郎打鬼,才回來比賽,因此才會那麼晚到。他們是結伴一起到終點,本來 玉帝不知道要怎麼給他們名次,後來才決定以他們遇見桃太郎的次序給名次,因此 猴第九,雞第十,狗第十一。 最後第十二名就是豬了,豬又懶又笨重,又跑不快,因此只得最後一名。至於 其他的動物為什麼沒來參加比賽呢?因為他們都有其他重要的事,因此不便前來 參加比賽。例如大象林旺,由於那天剛好是他的生日,很多人都為他慶生,因此 他不便抽身參加比賽。而萬獸之王獅子呢,因為他是很孝順的人,剛好他的母親 生重病,因此他必須在家照顧母親,而旁人也被他的孝行所感動,常常問候他 說:「獅你娘卡好(台語)。」 -- < 大乘妙法蓮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 > 有一菩薩比丘. 名常不輕. 得大勢. 以何因緣. 名常不輕. 是比丘凡有所見.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皆悉禮拜讚嘆. 而作是言.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 所以者何. 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 "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 以其常作是語故. 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號之為常不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2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