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24/today-north2.htm 走進歷史 步兵行軍成追憶 長途行軍,是傳統步兵難忘的回憶﹛]記者游太郎攝) 記者游太郎/特稿 步兵是很多六年級以前男生當兵時的主要兵種,大家靠一雙腿 走出深刻的回憶,尤其是四、五年級生經歷的「師對抗」和「 五百公里大拉鍊」,更讓人回味無窮。隨著傳統步兵營被機械 化步兵營取而代之,大行軍、啃口糧將只是留存於歷史的畫面。 機械化步兵營 取代傳統步兵營 「步兵」傳統上是陸軍的主力,具有堅韌、飄忽、獨立戰鬥的 特性,依火力、機動及近戰殲滅敵人、奪取地域,能於任何氣 候、地形、時間及艱難狀況下遂行戰鬥,被視為全能兵種,尤 其對裝備的敏感性低,可藉充沛的精神戰力,達成以寡克眾的 效果,但這些特質在早年「勤儉建軍」的建軍原則下,直接簡 化為以「走路」為主要訓練模式,與歐美國家多元的步兵運用 模式,簡直是天壤之別。 步兵其實只是一個統稱,根據任務和部隊特性,又可細分為一 般步兵、裝甲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及空中騎兵等, 但國軍長年在大陸軍主義的建軍原則下,役男大部分均分發至 步兵師,成為「走個不停」的步兵。 在步兵師服役過的男生,迄今津津樂道、懷念不已的話題,多 圍繞在「師對抗」、營測驗時的「五百公里大拉鍊」、金門和 馬祖外島的「環島戰備行車」等,多數人的記憶是「走個不停 」,走到大腿內側不斷摩擦造成「燒礑」、雙腳破皮「長水泡 」、夜間行軍累到「閉眼也能走路」…。 師對抗 沒參加過會遺憾 「師對抗」當年是國軍年度的重大演練,一般多由陸軍的兩個 重裝師擔綱,先從連、營、旅至師分階段訓練,最後一南一北 往中部方向推進,在中部縣市遭遇進行對抗,絕大部分的士兵 只曉得走路,贏的時候走得輕鬆,敗的時候有時還「跑個半死 」,但沒參加過「師對抗」,對當年許多人而言「是件遺憾的 事」、「說出來也不光彩」。 「師對抗」還分等級,如果是單純的陸軍兩個師對壘,精彩度 和回憶通常不如和陸戰隊的六六或九九師對抗,慓悍的陸戰隊 ,往往在兩軍遭遇時玩真的,連日的急行軍後,看到陸軍阿兵 哥,好像真的遭遇共軍一般,往往把怒氣一古腦兒全部發洩出 來,「打成一團」是常有的事。 五百公里大拉鍊 通過才出師 沒有參加過「師對抗」的步兵,服役期間免不了必須參加二至 三次的營測驗,整個營的戰力驗收,就是必須連續走上五百公 里,如從桃園龍潭,經過蜿蜒山路到達台中谷關等,只有通過 「五百公里大拉鍊」磨練,才算是訓練合格的步兵營。 在金馬外島,不只是步兵,連砲兵及工兵等單位,每個晚上均 有連級單位,全副武裝整個晚上繞著全島行軍,讓全島官兵能 夠安眠,「夜行軍」是外島官兵的夢魘,卻也是退伍後無法抹 滅的記憶。 ---------------------- 《行軍回憶—背包篇》 民生用品全塞 變身行動福利社 讓步兵又愛又恨的傳統軍用背包﹛]記者游太郎攝) 參加過「師對抗」、「五百公里大拉鍊」長途行軍洗禮的人, 在長達一星期以上的行程中,所有的裝備和「民生必需品」都 背在身上,最大的功臣非緊貼著背部、相依為命的「背包」莫 屬。 傳統步兵所使用的「背包」,大部分接收美軍M1936型背包或 仿製而成,在四、五年級生的行軍回憶中,步兵必須先將軍毯 、草綠服及個人裝備摺成方形,再塞入背包內,在戰備檢查時 ,背包不但外型要方方正正,該有的東西一樣也不能少,有些 新兵為了應付過關,甚至還必須塞入硬紙板,才能整理出一個 符合標準的背包。 「背包」其實還有很多玄機,有些老兵在行軍前,應付完檢查 後,就開始塞入「民生必需品」,從餅乾、泡麵到飲料林林總 總,就是有辦法變成「行動福利社」,行軍過程中小賺一筆, 也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物。 在行軍的訓練過程中,很多人的背包內常被迫裝入磚塊,主要 是訓練負重的能力,有趣的是,有些調皮的老兵,總是能巧妙 地將磚塊換成「民生必需品」,但重量卻絲毫不差。 國軍現役的「戰術背包」,已不再要求外型必須方正,朝功能 性方向發展,由於實用性佳,也逐漸被登山界所引用,不少登 山客偏好軍用背包,和當年國軍一成不變的背包相較,已不可 同日而語﹛]記者游太郎) ------------------- 《行軍回憶—口糧篇》啃餅乾像夢魘 罐頭美味暖軍心 和早年相較,軍用口糧口味上已增加了許多變化﹛]記者游太郎攝 ) 傳統步兵的回憶中,「口糧」絕對不是最愛,甚至可說是難以 下嚥,但口味卻讓人十足懷念。 國軍的野戰口糧中,早期以餅乾為主食,再佐以薑糖、牛肉乾 及可可粉,在行軍時「規定」必須食用,不得在沿途偷偷買外 食,但非不得已,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貫徹。 現在國軍的口糧仍以餅乾為主,但口味則改善許多,內附麥片 、橘子果醬、巧克力粉、牛肉乾、薑糖、營養餅乾等,和早年 一樣,口糧仍然是官兵的夢魘,非不得已鮮少食用。 伴隨口糧撥發的軍用罐頭,滋味卻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尤其 是外島官兵,吃過的口味包括牛肉、豬肉、水果、茄汁鯖魚、 紅燒鰻魚、花生、花瓜、豆豉魚乾等,雖然國軍已發展出調理 包,但口味特殊的軍用罐頭,卻牽動了許多官兵的味覺。 在眾多軍用罐頭中,最受官兵歡迎的是花生,一打開就可配酒 ;茄汁鯖魚煮麵,不知溫暖了多少官兵的心;至於最受軍官青 睞的罐頭,則非水果罐頭中的鳳梨莫屬,以湯汁搭配馬祖老酒 ,則是國防部甚至中央民代視察時的最愛,士兵根本無緣享用 ﹛]記者游太郎) ------------------------------- 陸軍精進 步兵機動化 陸軍傳統步兵營走入歷史,轉型為機械化步兵,步兵移動以車 輛為主取代走路﹛]記者游太郎攝)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陸軍「精進案」出現重大變革,在 「特戰化與聯戰化」的政策下,除了增編特戰部隊,傳統步兵 營也走入歷史,由機械化步兵營取而代之,並構成陸軍的兵力 主幹。 陸軍持續實施「精進案」,兵力目標已縮減至十萬人的規模, 在前司令胡鎮埔的規劃下,逐漸朝「精減裝甲部隊,增編特戰 部隊」的方向轉型,原來數量較多的步兵營,除將轉型為擁有 三個特戰群(九個特戰營)的特戰部隊,其餘步兵營配合裝甲 部隊縮編,全部提升為機械化步兵營,換言之,六年級以前所 熟悉的傳統步兵,也走入歷史。 陸軍官員指出,陸軍「特戰化」的轉變,主要著眼於二十一世 紀的地面部隊,必須具有全天候、全地形、機動與奇襲的特性 ,傳統的步兵已不具備這些能力,加上義務役士兵役期大幅縮 短,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近年來的攻台戰術思維,已逐漸由傳統的登陸作戰,轉型 以龐大的特戰部隊為主,台灣的作戰縱深淺、預警時間也短, 因此傳統步兵已不足應付,必須提升「特戰化」和「機動化」 能力,轉型為特戰營及機步營才能有效嚇阻敵軍特戰部隊的攻 勢。 目前陸軍在特戰營部分,將以召募志願役士兵為主,機步營仍 以義務役士兵為骨幹,將視作戰區的特性,分別配賦包括雲豹 甲車及甫配發部隊服役的中型戰術輪車,部分單位並將提升特 戰及反恐裝備,讓全國各作戰區的機步營,具備一定程度的特 戰能力。 官員說,未來傳統步兵的長距離行軍將不再實施,但仍維持短 程的徒步戰鬥能力,並將針對防禦作戰的特性,以各作戰區的 環境特性,逐步修正並加重「城鎮作戰」的能力,有效防範共 軍以特戰部隊為主的作戰模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Butterfly25:空特還有在走@@!! 09/24 08:18
aowater:沒錯 09/24 08:46
deviljo:特戰的弟兄又準備啟程了,辛苦了。 09/24 08:54
Hayatoabe:好文 09/24 11:08
viceidol:什麼機械化 我們單位都是些開一公里就拋錨一次的甲車 09/24 15:00
viceidol:為了避免一直修這些老古董 結果還是得用走的 09/24 15:01
viceidol:國軍的這個希望真的是空想 先辦法汰換成雲豹甲車吧 09/24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