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B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拙作一篇供板友參考~ 圖文板 http://heartnsoul.pixnet.net/blog/post/21551712 古往今來的奧運場上總有數不清的傳奇,或許是一項紀錄,或許是一場對決, 而這名來自立陶宛的巨人,改變了整個世界. 想像一位中鋒球員,能擁有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的壯碩身型與活動能力, 還能擁有更甚於姚明的投籃手感與勾手技巧,再加上比爾華頓(Bill Walton)的傳球視野, 以及狄瓦茲(Vlade Divac)的老練防守經驗 – 這位曾經威震世界籃壇的全才中鋒, 就是眾多非美籍球員們口中所傳頌景仰的那個名字, 在美國本土以外最令NBA精英們畏懼的對手, 曾經讓美國國家男籃代表隊兵敗漢城的禁區帝王 -- 沙彭尼斯(Arvydas Sabonis)。 過去有許多球員與球隊,以他們的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籃球世界, 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歷史, 1966年的西德州學院(Western Texas College)與教練哈斯金斯(Don Haskins) 在冠軍賽中破天荒的用了五名純黑人的球員先發拿下勝利, 打破了黑人在籃球場上有勇無謀,難當大任, 只能是次等籃球選手的種族迷思與種族歧視; 1980年代分據東西岸雙霸天的絕代雙驕魔術強森(Earvin "Magic" Johnson) 與大鳥柏德(Larry Bird),兩人長年球技與領導力的精采比拼, 則鞏固了NBA在全美職業運動中的前頭地位; 而至於籃球之神飛人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 更是以個人扭轉乾坤之力與通天行銷之能, 將職業籃球運動透過他的身影推廣到了世界的每一塊地方; 這些偉大的球隊與個人,都在美國這一塊籃球夢田紮下了永難抹滅的根, 改變了整個美國,甚至全世界籃球運動的歷史;但如果說有誰在美國籃壇之外, 用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世界,那麼這個名字,鐵定是沙彭尼斯。 事實上,在NBA的歷史當中,外籍球員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產物, 然而自大的美國人向來以籃球王國自居, 光是倚靠純大學精英的陣容就足以成為世界籃球第一強權, 那麼被稱作籃球最高殿堂的NBA,自然只能容納外籍球員做為短期傭兵或者龍套球員之用 ,絕難登大雅之堂,然而1985年的選秀會上, 亞特蘭大老鷹隊居然用第一輪第七簽挑選了一名19歲的外籍中鋒 – 甚至雖然明知他年齡不足,可能無法如期報到;這枚在近代NBA歷史當中, 堪稱是先驅者的前段選秀簽,挑中的就是曾奪得1983年歐洲盃籃球賽銅牌, 1985年歐洲盃籃球賽與世界大學運動會雙料金牌的年輕中鋒沙彭尼斯。 這位來自蘇聯立陶宛的年輕長人, 有好事者給他起了天勾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加上大帥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 與比爾羅素(Bill Russell)三人綜合體的可怕稱號, 把這史上最震古鑠今的三大傳奇中鋒打包起來當頭銜, 可真要把沙彭尼斯描述成天下無敵的巨神了, 然而另一種傳奇的說法就相對合理一點 – 形容沙彭尼斯是“7呎3吋的大鳥博德”, 如果我們從各種紀錄片段來看沙彭尼斯在場上以靜制動, 妙到豪巔的各式地板傳球以及大範圍轉傳, 的確能夠感受到那種不遜於大鳥的智慧風采, 最可怕的是 – 沙彭尼斯三分球投的也是十分神準,這麼全面性的天才長人, 無怪乎各式嚇人的頭銜一堆。 儘管1985年的選秀簽受制於NBA當時的年齡限制未果, 隔年,波特蘭拓荒者隊也還是對於這名宰制蘇維埃籃壇的巨人寄予厚望, 用了第一輪的第24簽選他入隊,然而由於美蘇兩國情勢仍未明朗, 加上蘇聯鐵幕政權限制國家運動員赴海外發展,沙彭尼斯的NBA之旅也仍舊未能成行, 但儘管他不能來到NBA,他的身手仍舊震撼了整個籃球世界, 該年的世界籃球錦標賽,美國隊兵強馬壯,由於四年前美國曾在世錦賽中敗給蘇聯, 這年老美意圖雪恥的鬥志也更加熾烈, 陣中包含Wake Forest大學的包格斯(Tyrone Bogues), 亞利桑那大學的艾略特(Sean Elliott)以及史提夫.克爾(Steve Kerr), 雪城大學的塞克利(Rony Seikaly),聖塔巴巴拉大學的蕭(Brian Shaw), 北卡的肯尼.史密斯(Kenny Smith), 還有海軍官校的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等好手 -- 這些大學生的名字全都很熟悉嗎? 現在知道這批美國大學隊的厲害了吧,且由於美蘇雙方在冷戰時期, 互相抵制不出席對方所舉辦的奧運,因此這屆由西班牙所舉辦的世錦賽, 美蘇兩軍仇人難得碰頭,自要真刀真槍大幹一場分高下,預賽美國士氣如虹, 雖複賽之初意外以4分之差敗給阿根廷(沒錯,阿根廷扮演美軍殺手的角色其來有自), 然而美國很快重整旗鼓拿下一勝晉級決賽,另一邊的蘇聯代表隊, 原本也幾乎已經在準決賽中敗給南斯拉夫, 但卻靠著沙彭尼斯在最後一分鐘裡頭,神兵天將般的連幹三記三分球, 把蘇聯從鬼門關救回來, 最後美蘇兩軍在冠軍賽短兵相接,一度以18分優勢領先的美國,最終雖仍以兩分險勝, 但沙彭尼斯在下半場的大發神威,則無不讓美國全隊上下心驚膽跳, 長年為沙彭尼斯作貼身採訪的記者米亨(Brian Meehan) 對於這場球的其中一個片段仍然記憶猶新, 他說:“隊友出手後球砸到籃框反彈而出,就在眾人都還沒來得及反應前, 沙彭尼斯早一步高高躍起,當著大衛羅賓遜的面前狠狠的補扣進去, 這突如其來的一扣,改變了很多人對於非美籍球員的看法, 也影響了許多人對於非美籍籃球選手的印象”, 這位由於政治因素而被阻擋在鐵幕之後的禁區皇帝, 竟然有這麼不亞於美國一流中鋒的殺傷力,但儘管沙彭尼斯的威力難擋, 在這當下,自傲的美國人卻尚未真正重視沙彭尼斯的影響力, 只是這記憶中一閃而過的夢魘,卻很快就變成了可怕的真實, 兩年之後的漢城奧運,美國同樣由海軍上將羅賓遜領軍, 率領美國一流的大學精英奪取金牌,然而目空一切的籃球王國, 還沒打到決賽就出現了麻煩,對陣的不是別人,正是冤家路窄, 沙彭尼斯所領軍的蘇聯代表隊。 面對人高手長,身披CCCP紅色球衣的蘇聯男籃長人陣, 美國招牌的全場人盯人壓迫法寶卻完全無法奏效, 原因就是球感與策應觀念一流的沙彭尼斯,不斷以壯碩的身軀掩護隊友跑動,並 利用他223公分高的視野與絕佳傳球技巧支援供輸, 有效地突破了美國的前場包夾, 在招牌法寶無法施展的狀況下,美軍進攻也同樣受制於以沙彭尼斯為主軸的區域防守, 只能多做些外圍跳投,卻難以殺到禁區取分,身材高大的蘇聯球員們, 打定主意將區域防守圈向內縮小來鞏固禁區優勢, 但對於平均身高並不特別出色的美軍來說,即使外線出手的機會比內線好些, 要舒服的作跳投出手仍有困難, 整場球下來,老練的蘇聯幾乎掌控了全場節奏,雖然下半場之初美國一度手風大順, 幹進了幾記難度很高的球,但蘇聯彷彿對於一切早已了然於胸, 仍舊穩穩的按照他們的節奏進行,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場球無疑改變了籃球歷史,也開啟了一道世界籃球交流的大門, 改變了美國人對於世界籃球的觀感,也決定了四年之後的巴塞隆納奧運會, 美國籃壇上下一氣,全力促成職業精英夢幻一隊出征的決心; 最終該場比賽結束,美國以6分之差見負,不要說爭取金牌, 連打冠軍賽的資格都沒有就淘汰出局,鐵幕後的帝王沙彭尼斯, 這才讓全美國永遠記得他掌控全場的過人神威 – 儘管是痛恨多過於佩服,但對於沙彭尼斯而言,他要的只有勝利。 事實上,沙彭尼斯率隊擊敗美國,也不得不說是得到美國人之助, 雖然沙彭尼斯無法立刻?波特蘭拓荒者打球,但為了治療他的膝傷,他還是來到了美國, 藉以接受美國的先進醫學治療,在治療期間, 波特蘭拓荒者隊給予了沙彭尼斯相當悉心的照料,從早期治癒到後續復健, 都讓沙彭尼斯的膝蓋傷勢獲得了相當程度的好轉, 不過蘇聯在1989年對沙彭尼斯解除出國打球的限制後,沙彭尼斯並未立刻前往NBA, 而是來到了西班牙打籃球聯賽,在他宰制歐洲籃壇的期間, 他一共獲選了四次歐洲籃壇年度最佳球員,也拿下兩屆聯盟冠軍, 以及1995年的全歐洲俱樂部冠軍,強勢主宰了歐洲的戰場, 該聯盟也幾乎已不留任何成就需要他再去證明, 因此,他則終於選擇去履行了那個尚未完成的選秀簽, 與那份治癒膝傷的人情 -- 就在該年,這個曾經擊敗美國國家隊的王牌中鋒, 為全球籃壇帶來變革的巨人,終於也來到了NBA。 十年前曾以第24順位選他的波特蘭拓荒者,十年後終於等到他入隊, 然而很不幸的,沙彭尼斯雙膝的阿奇里斯腱傷勢在這十年之間, 只有更為加重,不能再返老還童,當他再次踏上美國的領土, 他已經是個年過三十,雙膝過度耗損,體重超過三百磅的沙場老將, 但這傢伙可不是開玩笑的,即使爆發力與速度大幅衰退,體能狀況也早已不在巔峰, 但光是憑著多年歷練的低位勾手技巧,以及精準的中長距離投籃, 一般尋常的NBA青壯中鋒根本竟然難以抵擋老沙彭尼斯的精銳技術, 但如果說只是拿拿分數與抓抓籃板,那麼沙彭尼斯與一般NBA中鋒的差異性並不會很大, 真正讓沙彭尼斯與眾不同的, 還是他爐火純青以臻化境的策應技術與傳球技巧, 當他用7呎3吋的身高與三百磅重的體重背對籃靠住對手,單手抓著球在空中, 對手就會陷入包夾與否的兩難,一對一守不住他, 進行包夾之後卻又讓老沙彭尼斯助攻傳得更輕鬆, 往往就看著兩名防守者在沙彭尼斯周圍一前一後地張牙舞爪,但電光火石之間, 一個地板傳球就讓走到空檔的隊友接應傳球, 甚至防守者明知他就是要把球直傳籃下,且佈好了重兵包夾防守, 但老沙就是能在間不容髮的空隙之間,利用時間差的錯位將球巧妙的短傳而出 ,讓對手防不勝防;其他不管是如同大象漫步一般的三步上籃, 以及立定跳投的三分外線,都與美國原裝的中鋒風格有相當程度的不同, 也讓許多習慣美式強力球風打法的年輕球迷們,真正開了眼界。 在拓荒者的七年當中,老邁的沙彭尼斯大抵維持著平均13分8籃板的成績, 也曾經試圖在西區冠軍戰當中阻擋由OK連線領軍的年輕湖人, 儘管沒能在他籃球生涯的晚年再攀巔峰,但他長年做為球隊主將的那股帝王氣魄, 仍然攝服了許多球評與球員的心,只要有沙彭尼斯在場上穩住場面, 他就是拓荒者隊友可以信賴倚靠的對象,儘管當時的拓荒者好手如雲, 但若要說到球隊中的領導地位,眾家好手仍得尊敬他老練的經驗與強悍的意志, 整個NBA世界也得到了啟發,原來沙彭尼斯儘管老了慢了, 還是有做為球隊主將擔當勝負大任的能耐,那麼何不尋找下一個沙彭尼斯? 並且讓他在體能與技術最巔峰的時刻來帶領球隊呢? 所有的球隊斥侯系統,以及球探的挖角眼光, 才開始認真的把國際球員當作球隊主將的目標來尋找, 而不再認為唯有美國大學孕育出的球員才是最佳人選, 也不再認為國際球員只能在NBA中擔任配角與龍套, 因此不論是來自德國的挪威斯基(Dirk Nowitzki), 或是中國的姚明,乃至於西班牙的蓋索(Pau Gasol)與俄羅斯的基里連科(Andrei Kirilenko)等這些NBA隊伍中的一線主將甚至是選秀狀元, 都是在老沙彭尼斯的拓荒之路後,才真正打開了前往NBA的大門, 這改變不僅影響了NBA的生態與發展, 也使得NBA的行銷路線轉而真正落實全球化的腳步,進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產業, 這也許是當初中年的沙彭尼斯第一次站在NBA賽場上之前,所未曾預料到的未來, 但無論是他年少時期對抗美國大學精英的神勇表現, 還是中年之後來到NBA所展現的精練智慧,都徹底說服了這個世界 – 籃球不是只有美國人會打,人外有人,天外更有天。 沙彭尼斯小檔案 全名 Arvydas Romas Sabonis 身高 7呎3吋 生日 1964年12月19日 綽號 “Sabas” 語言 立陶宛文、俄文、波蘭文、西班牙文及英文。 曾效力球隊 ?algiris Kaunas (1981-89) Forum Valladolid (1989–92) 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 (1992-95) 波特蘭拓荒者(1995-2001, 2002-03) ?algiris Kaunas (2003-05) 生涯獎項 歐洲年度最佳球員(1984, 1985, 1988, 1995, 1997, 1999) Eurobasket MVP (1985) 歐洲聯盟(Euroleague) 季賽MVP (2004) 歐洲聯盟(Euroleague) 季後賽Top 16 MVP (2004) 歐洲聯盟(Euroleague) 第一隊 (2004) 其他事項 創辦籃球學校 “Sabonis Basketball School” 為故鄉Kaunas市籌建新體育館 -- http://kelvin.mlab.net/ 十一樓的夏日琴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63.156
BeStronger:認真文推一個 12/30 22:40
Superted:推~ 12/30 22:42
larson:推! 12/30 22:43
minealan:好文推 12/30 22:44
ddaavvyy321:我推! 12/30 22:47
JustIam:推 12/30 22:48
mapletree:不知道為什麼 看到皇馬我笑了XD 12/30 22:53
teapot43:推~ 12/30 22:54
ivanpisces:傳奇人物阿 12/30 22:56
Drexler:推呀 可惜來得太晚 不然拓荒者早在90年初就能取代公牛 12/30 23:02
rahim1211:7呎3的大鳥,確是的評 12/30 23:03
JonesF:2000年對湖人game7那個神奇的第四節真的很可惜... 12/30 23:12
spree:當年敗在老沙手下的大羅其實還只是大學生...... 12/30 23:28
joseph103331:當年老沙也不過才20歲....的大二生 12/30 23:41
kneckss:推老沙 12/30 23:56
zorrle:推~ 12/31 00:02
Price:推老沙!! 12/31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