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CY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雅典奧運項目介紹——自由車 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綜合報導)自由車是常見的大眾交通工具,也是廣受各年齡層喜愛的休閒活動。 奧運(新聞、網站)會中的自由車比賽卻沒有那麼簡單,不但項目多樣且規則繁雜,選手需體力、技巧、戰術皆備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雅典(新聞、網站)奧運自由車比賽定於八月十四至二十八日,四百八十名選手將爭奪十八面金牌。 自由車的雛形出現於一七九0年,當時法國貴族西夫拉克將兩個輪子裝在木馬上,使用者需用腳往地面施力才能前進。 一八一七年時,德國的崔斯男爵發明方向盤。 蘇格蘭鐵匠麥克米蘭在一八三九年發展出踏板;接著,英國人史塔力又在一八八五年引入齒輪和鏈條的系統,現代腳踏車於焉誕生。 接下來的十五年間,自由車活動在歐美地區大受歡迎。 首屆世界錦標賽出現於一八九五年,國際自由車協會則於一九00年在羅馬成立。 奧委會在一八九六年的首屆奧運即將自由車列為比賽項目,但要到一九八四年才增設女子組。 本屆奧運自由車比賽有三大項,分別是公路賽、場地賽、登山車賽。 公路賽是自由車比賽中最受歡迎的項目,著名的環法自由車大賽即屬此類。 賽場顧名思義是設在高速公路上,賽道中通常會包含上坡、下坡、急轉彎的路段,藉此考驗選手的技術與反應。 本屆奧運的公路賽可分為男、女子組公路賽和計時賽。 公路賽將挑戰選手的耐力極限,男選手要騎兩百三十至兩百五十公里,女選手則是一百到一百四十公里;比賽方式是全部選手一起出發,先到終點的人奪魁。 計時賽的賽距較短,男子組為四十到五十公里,女子組為二十到三十公里;選手間隔出發,間距為九十秒,用最短時間完成全程的人獲勝。 場地賽是在一個有坡度的橢圓形軌道舉行,彎道大約有四十到四十二度;依奧運規定,軌道長度要在兩百五十至三百三十三點三三公尺間。 本屆奧運的場地賽可分為男子組團體爭先賽、個人爭先賽、1公里計時賽、競輪賽、團體追逐賽、個人追逐賽、麥迪遜團體賽、領先計分賽,女子組個人爭先賽、500公尺計時賽、個人追逐賽、領先計分賽。 個人爭先賽是一對一的比賽,兩名騎士將比劃三圈,先到終點的人算贏一場,三戰兩勝者晉級。 團體爭先賽是由兩隊分別在軌道兩端出發,進行一場三圈的比賽;每隊有三名騎士,他們均需輪流帶隊,獲勝的是超越前隊的後隊或最後一名騎士先跨過終點的隊伍。 計時賽是選手一個接一個出發,花最少時間完成比賽的人獲勝。 個人追逐賽是選手分別在軌道兩頭出發,追上對手或用較短時間完成全程的人獲勝;男子組賽距為四公里,女子組則為三公里。 團體追逐賽僅設男子組,每隊四人,賽距四公里;獲勝的一方是第三位選手追上對手的同位選手,或是第三位選手較快抵達終點。 領先計分賽男子組的賽距是四十公里,女子組是二十五公里。 每騎十圈會進行一次計分,前四名可獲得一定積分,賽後分數最高者為勝。 競輪賽的賽距為兩千公尺。 為讓速度加快,前一千四百公尺會有機械發動器引導,然後選手們在最後六百公尺衝刺,先抵達終點者為勝。 麥迪遜團體賽每隊有兩人,選手比賽時與隊員交替上場,因此只會有一人在軌道上。 採集體出發制,率先通過中程和抵達終點的隊伍可獲一定積分,總分最高的隊伍獲勝。 登山車賽是一個新興項目,至一九九六年才正式加入奧運大家族。 比賽場地是崎嶇不平且有天然障礙的路面,因此選手有時需騎過石頭、小溪和原野。 男子組的賽距在四十至五十公里間,女子組在三十至四十公里間,大會將在賽前一天依天候狀況決定確切距離。 奧運自由車比賽向來是由歐洲國家稱雄。 整體來說,法國和義大利的表現最為傑出,但東歐國家在場地賽的奪牌實力也相當雄厚。 我國這次將有林志勳代表出征,參加項目是場地賽的男子1公里計時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