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YanY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幫周瑜畫個譜系圖:  周榮─周興┬周景┬周崇       │  │       │  └周忠─周暉       │       └周?┬周異┬周?─周峻─周護          │  │          └周尚└周瑜┬周循(娶孫權的女兒某公主)                │                ├周胤(娶孫氏宗室,應是孫權子姪輩的女子)                │                └周氏(嫁孫權子太子孫登)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1)父異, :   洛陽令。 :   (1)謝承《後漢書》曰: :       「景字仲嚮,少以廉能見稱,以明學察孝廉,辟公府。後為豫州刺史,           ^^^^       范曄《後漢書‧周榮傳》說是「仲饗」。       不過,若取字義典故來推斷,       周景的字比較有可能是「仲響」,       這裡用的是《楚辭‧九章‧悲回風》的典故:        「入景響之無應兮,聞省想而不可得。」       謝承《後漢書》記載成「仲嚮」,       應是「嚮」、「響」通同混用所致。 :        辟汝南陳蕃為別駕,潁川李膺、荀緄、杜密、沛國朱寓為從事,皆天 :        下英俊之士也。稍遷至尚書令,遂登太尉。」 :      張璠《漢紀》曰: :       「景父榮,章、和世為尚書令。初,景歷位牧守,好善愛士,每歲舉孝         ^^^^^^       根據范曄《後漢書‧周榮傳》的記載,周榮應是周景的祖父,       周景的父親則是周興。       張璠《漢紀》這裡應該修正為『景祖榮』或『景祖父榮』。   :        廉,延請入上後堂,與家人宴會,如此者數四。及贈送既備,又選用 :        其子弟,常稱曰:『移臣作子,於政何有?』先是,司徒韓縯為河內 :        太守,在公無私,所舉一辭而已,後亦不及其門戶,曰:『我舉若可 :        矣,不令恩偏稱一家也。』當時論者,或兩譏焉。」 :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 :   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 :   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 :   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 :   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取吳會、 :   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瑜還。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 :   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 :   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 :   千人,騎五十匹。(2)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廬 :   江,出備牛渚,後領春穀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 :   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3)復進 :   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4) :   (2)《江表傳》曰: :       「策又給瑜鼓吹,為治館舍,贈賜莫與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儁異 :        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 :        ,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   (3)《江表傳》曰: :       「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壻,亦足為歡。』」 :   (4)臣松之案:孫策于時始得豫章、廬陵,尚未能得定江夏。瑜之所鎮,應在 :      今巴丘縣也,與後所卒巴丘處不同。 :     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   。(5)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餘口,還備宮亭。 :   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十三年春, :   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 :   (5)《江表傳》曰: :       「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責權質任子。權召群臣會 :        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乃獨將瑜詣母前定議 :        ,瑜曰:『昔楚國初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 :        開境,立基於郢,遂據荊、揚,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 :        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 :        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汎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 :        向無敵,有何偪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 :        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 :        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 :        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將自 :        焚。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權母曰:『公瑾議是 :        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 :        不送質。」 :     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 :   聞之皆恐。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 :   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 :   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 :   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 :   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 :   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 :   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 :   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閒乎?今北土 :   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 :   ,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稾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閒,不習水土, :   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 :   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 :   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 :   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6) :   (6)《江表傳》曰: :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及會 :        罷之夜,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 :        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 :        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 :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 :        制之,願將軍勿慮。』權撫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 :        布、文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 :        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 :        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 :        。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      臣松之以為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于時周瑜使鄱陽,肅勸權呼瑜,瑜使 :      鄱陽還,但與肅闇同,故能共成大勳。本傳直云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 :      瑜擺撥眾人之議,獨言抗拒之計,了不云肅先有謀,殆為攘肅之善也。 :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 :   ,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 :   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 :   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 :   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 :   (7)又豫備走舸,各繫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 :   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 :   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8)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 :   江陵城,徑自北歸。 :   (7)《江表傳》載蓋書曰: :       「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 :        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 :        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 :        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 :        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       曹公特見行人,密問之,口敕曰:「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 :       ,超於前後也。」 :   (8)《江表傳》曰: :       「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赤幔覆 :        之,建旌旗龍幡於艦上。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 :        蓋舉火白諸校,使眾兵齊聲大叫曰:『降焉!」操軍人皆出營立觀。 :        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 :        船,延及岸邊營柴。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 :        公退走。」 :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9)瑜即遣甘寧前 :   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 :   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 :   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 :   由是遂退。 :   (9)《吳錄》曰: :       「備謂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 :        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 :        二千人益之。」 :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 :   。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 :   ,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 :   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 :   ,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 :   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擥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 :   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 :   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 :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10)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感動左 :   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後著令曰:「故將軍周瑜、 :   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於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 :   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 :   人,惟與程普不睦。(11) :   (10)臣松之案,瑜欲取蜀,還江陵治嚴,所卒之處,應在今之巴陵,與前所鎮 :      巴丘,名同處異也。 :   (11)《江表傳》曰: :       「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 :        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 :        讓服人如此。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揚州 :        ,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 :        與為對;乃布衣葛巾,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 :        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 :        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并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瑜 :        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為設 :        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 :        後三日,瑜請幹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 :        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 :        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 :        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終無所言 :        。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劉備 :        之自京還也,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等十餘人共追送之 :        ,大宴;會敘別,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歎瑜曰: :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瑜 :        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 :        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瑜威聲遠著,故曹公、 :        劉備咸欲疑譖之。及卒,權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 :        孤何賴哉!』後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 :   曰:「曲有誤,周郎顧。」 :     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 :   ,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後以罪 :   徙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 :   ,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欲,招速罪辟。臣竊以瑜昔見寵 :   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 :   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 :   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衝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 :   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 :   ,重以盟詛,藏于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 :   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 :   況於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 :   ,為胤歸訴,乞匃餘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後 :   效。」權答曰:「腹心舊勳,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 :   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 :   告喻,曾無悛改。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 :   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 :   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閒,苟使能改 :   ,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胤病死。 :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 :   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 :   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 :   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 :   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 :   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 :   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 :   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 :   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 :   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 :   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 :   ,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   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 :      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 :      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 :      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10.1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422198512.A.F8D.html ※ 編輯: Makucy (39.1.10.195), 01/25/2015 23:09:12
teyao: 「景響」是成語,用借字嚮作「景嚮」也不乏其例,這都檢索 01/25 23:52
teyao: 得到。記姓名時混用通用字這也是漢人習慣,《風俗通義‧十 01/25 23:53
teyao: 反》「河內太守府廬江周景仲嚮」也是用嚮。 01/25 23:54
Makucy: 確實。這裡是作追溯字辭原義的嘗試,在通同混用之餘也可多 01/26 00:40
Makucy: 廓清些用法。 01/26 00:41
swallow510: 某公主不就是孫魯班嗎 01/29 16:44
Makucy: 是的,謝謝補正。 01/30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