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YanY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板友在士燮家族譜系圖推文裡提到了「士仁」這個人物, 順著這個話頭,來稍微看看這位「士仁」的相關記載。 「士仁」在《三國志》各處及裴松之注引《吳書》裡面, 全部都被記載為「士仁」,並無例外。 演義裡則把「士仁」記載作『傅士仁』, 而演義之所以記作『傅士仁』, 又可能是受了《資治通鑑》的影響。 至於《資治通鑑》為什麼會寫成『傅士仁』, 這就不得而知了; 猜測要不是寫錯了、不小心多寫了一個『傅』字, 不然大概就是後人抄書、刻書時, 有意無意地多抄、多刻了個『傅』字, 於是乎就這樣以訛傳訛, 然後又被演義編撰時沿用下來,流傳至今。 光榮「三國志一」遊戲英文版裡有個「Fu Ren」, 這就是『傅士仁』,只是拼音裡漏了『士』字, 拼成『傅仁』了。 到了「三國志二」,才拼成正確的「Fu Shiren」。 由於遊戲是以演義為依據, 所以「士仁」也就不是以「士仁;Shi Ren」的姓名登場了。 《三國志‧蜀書‧楊戲傳》裡面, 收錄了蜀人楊戲所寫的〈季漢輔臣贊〉這篇文章; 〈季漢輔臣贊〉的內容,是以四字一句的韻文, 來為蜀漢的將相人物作評論的贊辭; 〈季漢輔臣贊〉所評論的人物, 有些陳壽已經在《三國志‧蜀書》當中為他們作傳了, 但還有一些則是沒有個人的專傳的。 陳壽在全篇抄錄〈季漢輔臣贊〉的同時, 也為那些在《三國志‧蜀書》裡沒有傳記的人物, 寫了一些簡要的人物介紹, 附在楊戲〈季漢輔臣贊〉的每段贊辭後面。 「士仁」其人的背景資料, 就出現在陳壽幫他寫的簡要介紹當中。 〈季漢輔臣贊〉為「糜芳、士仁、郝普、潘濬」這四位仁兄, 一起寫了段贊辭如下:    古之奔臣,禮有來偪,怨興司官,不顧大德。    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于人,作笑二國。 在這八句後面,陳壽為這四人作了些介紹, 這邊列出關於「糜芳、士仁」的部分:    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    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    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就這樣子而已,相當相當簡略。 這邊想討論的是上面的「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 一般都是根據這裡所說的「廣陽人也」, 來說「士仁」是東漢幽州的「廣陽郡」人氏。 因為劉備是幽州的「涿郡涿縣人」, 若士仁是幽州廣陽郡人的話, 那麼士仁和劉備就都是幽州出身的人, 在漢代重視同州、同郡、同縣等關係的風氣下, 兩人可說是「同州」出身之人, 也拉得上同鄉關係,也就是當時所謂的「州里」關係。 由於士仁與劉備算是州里、同州的同鄉, 加上劉備身邊還有張飛、簡雍等同鄉之人為創業夥伴作為例子, (張飛、簡雍與劉備同是「涿郡」人,  論起同鄉關係,比同州更近一等) 而「士仁」除此之外便不知其來歷了, 所以常見將「士仁」歸作是劉備的同鄉, 言下之意就是「士仁」可能與張飛、簡雍的情況類似, 有可能是從早年開始就跟隨劉備的老班底、老資格。 不過呀不過,以上這些說法的根據, 就是陳壽在〈季漢輔臣贊〉裡補充的「廣陽人也」這幾個字。 萬一哪萬一~~這幾個字裡,也有錯字的話, 那情況搞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以下開始我的胡亂想像,這裡並沒有文獻依據, 只是提出另一種個人覺得或許也不無可能的可能性。 胡亂想像開始:  如果,「廣陽人也」這邊其實也出現了傳抄之誤,  如果「廣陽人也」的「」字其實是個錯字,  那麼,情況可能會是如何?  我的一個假設,  是「士仁」的籍貫出身「廣陽人也」,  會不會其實應該是『廣陵人也』。  換句話說,「」字本來是『』字;  原本作「士仁字君義,廣『陵』人也」,  但『廣陵人也』出於某種原因被誤寫作「廣陽人也」,  於是,「士仁」就從『徐州人』一跳變成『幽州人』了!  如果士仁其實是徐州的『廣陵郡』人,  那麼在這個情況下,  士仁便可能與麋竺、麋芳兄弟一樣,  是在劉備入主徐州的時候,  才成為劉備的部屬,自此跟隨劉備轉戰各地。  如此一來,士仁反而與麋芳才是同鄉呢!  麋芳是徐州東海郡人,變成與士仁同樣都是出身自徐州。  士仁其實是徐州廣陵郡人,  這個假設的可能性如何?可能性高嗎?  這邊提兩個情境作為參考:  其一,前面貼的《三國志‧吳書‧士燮傳》,  記載士燮家族本來是「魯國汶陽人」。  「魯國」是豫州所轄的郡國之一,  位置與徐州毗鄰,  魯國的東南側,便與徐州東海郡接壤,  從士燮的例子來看,  至少可說兗州、徐州、豫州交界的這地區,  有士氏氏族在活動;  若說士仁家族也是出自這支士氏的分支,  往南遷到徐州廣陵地區,從地緣關係上來看距離比較近,  比從豫州魯國往北跨過冀州、跑到幽州廣陽郡去,  來得沒那麼遙遠。  其二,以前貼《三國志‧魏書‧曹仁傳》的時候,  曾稍微提到〈曹仁傳〉裡的一處奇妙記載:   「太祖(曹操)平黃巾,迎天子都許,(曹)仁數有功,    拜廣陽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  那時覺得很妙:   到底是誰出的主意,   要把身為曹操身旁肱股腹心的曹仁,   派到遙遠的幽州廣陽郡去當太守??  何況那時河北根本就是袁紹、公孫瓚等人的勢力在盤據交戰,  豈容曹操染指?  若說曹仁的「廣陽太守」的任命,  要以『遙領』來解釋,  那麼緊接著後面說的曹操「不使之郡」,  便有點說不通:   如果本就是要曹仁『遙領』廣陽太守,   那就不會有要不要讓曹仁「之郡」(前往廣陽郡赴任)的問題了。   從曹仁後來被改任命為「議郎」一職來看,   顯然原本朝廷任命給曹仁的「廣陽太守」並非『遙領』,   而是要他前去實任。   那麼,以當時的形勢來看,   更有可能作為朝廷給曹操部下的實任任命的這個「太守」之職,   我覺得是徐州的「廣陵太守」。   或許這任命的動機,是賦予曹操名義將勢力伸入徐州地區,   是東漢朝廷官員有意無意揣摩、迎合曹操之舉;   然而,曹操權衡當時的局面,   決定還是把大將曹仁留在身邊比較妥當,   不急著進到徐州去淌渾水。  如果真的是這樣,  那麼〈曹仁傳〉裡的「廣陽太守」,  便也出現了錯字,是把『廣陵太守』的『』字,  誤記成了「」字;  〈曹仁傳〉的這段文字記載,實際上便應是:   「太祖平黃巾,迎天子都許,仁數有功,拜廣陵太守;    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  而如果〈曹仁傳〉把『廣陵』誤記為「廣陽」,  那麼〈楊戲傳〉那邊也同樣有可能出現這種錯誤,  也把『廣陵』誤記為「廣陽」呢! 最後總結一下:  依目前可見的文獻記載,  「士仁」是幽州的「廣陽」郡人。  不過,搞不好「士仁」其實是徐州的『廣陵』郡人。  如此一來,關羽攻襄陽時的「麋芳、士仁」南郡留守二人組,  便其實是同樣出身自徐州的同鄉,  然後兩位仁兄當年同樣選擇跟隨劉備,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下半年,  也亦步亦趨地一起選擇投降了孫權。  同鄉的力量還真可怕~~(??) 以上是一些目前尚無文獻、資料可確實佐證的想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242.1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461747367.A.38D.html ※ 編輯: Makucy (219.84.242.142), 04/27/2016 17:03:03
LeoLionLin: 推 04/27 17:17
ocean11: 推 04/27 18:11
erepyon: 滿有趣的,古代傳抄的確可能有錯字! 04/27 21:34
hgt: 劉備也是幽州人,所以士仁是幽州人也不奇怪啊 04/29 16:43
age317: 推阿 很有意思的聯想 04/29 22:43
silverice: 推 04/30 21:39
khara: 有趣的推想。也有旁證。說是徐州派不無可能。 05/01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