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西遊記》印度檔案館 張淑英 西班牙有句俗話:「未識塞維亞,不知何謂奇景。」春天到初夏時節是造訪安達魯西亞的最佳時機。塞拉(C. J. Cela)旅行文學作品曾將安達魯西亞首府塞維亞(Sevilla)譽為「最美的城市」。但是坐落此城有著建築之美和書香的「印度檔案館」唻AGI啀,向來只有讀書人和研究者才能造訪。 這幾年來台灣史研究蔚為學術主流,歐洲的西、葡、荷蘭在福爾摩沙相關古籍資料研究已有相當成績,但是親臨印度檔案館,又覺得如滄海之一粟。西班牙人占據北台灣短短十七年(1626-1642),但是相關的史料涉及中國、菲律賓、日本、葡萄牙、荷蘭、英國,以及大帆船從拉丁美洲東進的航行路線等等與商務貿易、宣教文化有關的紀錄可謂汗牛充棟。 塞維亞市區有河通海的舟楫之利,造就殖民時期大船入港的便利。印度檔案館,保留著西班牙近四個世紀的殖民史,厚實的卷宗檔案綿延書架的長度達八公里長,1785年迄今,儼然已是伊比利霸權的博物館。館內紅色的地毯,棗紅的絨布幕從天花板垂墜到地面的隔間,桌上一台台現代化的電腦,對應古色古香的書架和羊皮紙色澤縫線的圖書,真有一種魔幻現實的影像。 在檔案資料尚未完全電腦化之前,我曾經利用一個寒假的時間,每天自那兒進出,小心翼翼捧著縫線的古書,有的皺摺,有的破碎,有的缺頁;有的老舊卻保存完整;有的厚如辭典三、四十卷史料出自同一個神職人員彙整,不禁令人驚訝他的生命是無限的嗎?為了讓歷史更完整,每個人在那兒找尋殘缺的史料。霎時有種「觀於海者難為水」的感受。 在那兒認識一位九十歲的歷史教授,他每天固定去印一些資料,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和呼吸。他直覺以為我是菲律賓人,因為大部分造訪檔案館的研究員來自西班牙本土、拉丁美洲、美國和菲律賓。我雖在檔案館穿梭,但是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文是古文,文件多以羽毛筆書寫,沒有斷句,不是現代文法,連西班牙人都必須專業訓練才能辨讀。我第一次感覺ABC的書寫也有圖案之美。歷史教授指點我找有「美麗島」或「福爾摩沙」字樣的史料申請複印,哪知不是只有台灣才叫福爾摩沙! 在看過老教授一生從印度檔案館複印收集的資料室總計三個房間後,我帶著似懂非懂的「美麗島」複印史料,複製的地圖幻燈片,和頓入腦海的莊子「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的頓悟離開印度檔案館,回到台灣。 親炙過那些古書文字,在歷史文件中走過,隱約領略了近來許多有關愛書人的小說的意境。 【2006/05/15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308735.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