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721/xw/dcgc/200507210010.asp   □本報記者 李梁      他們改變著西班牙,也被西班牙改變著。在外國人眼中,他們都被稱為華人,但他 們卻分明游走在兩個世界,不僅有貧富的身份差异,還有進入現代商業文明的不同感悟 。   埃爾切的大火已經熄滅10個月了,華人在西班牙究竟生活得怎樣?他們能否适應現 代商業文明?能否實現自身的轉型?帶著這些疑問,在西班牙駐華使館的幫助下,本報 記者得以把華人在西班牙的奮斗展現在讀者面前。        華人倉庫   從馬德里市驅車20公里,便到了Fuenlabrada鎮的Cobo Calleja工業區。几乎是突 然間,一排排的小商品批發倉庫,伴隨著漢字和中國人的面孔,一起涌現在眼前──這 里是南部歐洲最大的倉儲區,也是華人在西班牙的主要聚居區之一。   11點剛過,京都飯庄已熱鬧非凡。“一帆風順”的匾額下,中國人排起了長隊,“ 5歐元一份!要什么飲料?”來自溫州的收銀員手忙腳亂,中國服務員來回穿梭。   京都飯庄的紅火,倉庫里進進出出的人,到處停滿的車輛,表面上很難感覺到轟動 國內的“燒鞋”事件的影響。   劉松林是京都飯庄的老板,也擁有自己的倉庫。在西班牙打拼十多年后,劉松林舉 手投足間有了西班牙式的悠閑。他招呼記者坐定,讓家人泡茶,語气慢條斯理,“龍井 ,還是烏龍?”   他的生意不止京都飯庄和倉庫,他愛人打理一家塑料花店,他儿子和外孫還開了一 家服裝店,一年營業額能有2億元。   和劉松林隔兩條小街的李欣瑜,名片上的頭銜是“西班牙安達貿易公司總經理”。 他倉庫面積約1300平米,“家庭日用品,能想象出來的都有”,大多數商品都是從國內 進口的。   李欣瑜和劉松林同屬于“西班牙華人企業聯合會”主席團成員,倉庫區發展壯大后 ,和當地政府的糾紛也多起來,于是他們發起200家倉庫老板成立了這個企業聯合會,共 設9名主席,每人輪值半年。   今年以來,這里的華人倉庫區面臨著一次命運的考驗。Fuenlabrada市政府認為這里 的規划是工業區,想讓華人倉庫從這里搬走。這星期,聯合會聘請了專門的西班牙人律 師,正和秘書處一起和政府交涉。   在倉庫區很難見到西班牙人的面孔,200多家倉庫共雇用了2000多名中國打工者:在 這里打工的中國人都是從國內通過各种各樣的熟人關系帶過來的,一個人過來,家人和 親戚便跟了過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張錯綜复雜的關系网。     華人老板十分樂意雇用華人。劉松林說,“西班牙人太嬌气,他要上社會保險和醫 療保障,需要年底雙薪和一個月的帶薪假期,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如果他拿 來醫院的病假條請假,你必須無條件准假。”      華商致富路   14年前,溫州人劉松林來到西班牙,在中餐館做廚師,月薪1400美元。14年后,他 坐擁億元資產,駕駛奔馳轎車,身上帶著大把現金,出沒于馬德里最高級的餐廳。他的 致富路徑是廚師───百元店老板───倉庫老板和工厂老板,這也几乎是當地大多數 成功華商走過的路。   劉松林出國前曾在國內做服裝生意,賺了100多万元。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經濟不 景气,劉松林就跑到西班牙。沒多久,他瞅著商机,依靠半生不熟的西班牙語,開起了 百元店,自己做起了小老板。   百元店,是開在居民區的便宜貨小商店,商品价格多為100比塞塔(西班牙曾用貨幣 ,約合1美元)。最初的百元店是由西班牙人開起來的,但當中國人開起百元店后,西班 牙人几乎從這個行當中消失了。   在劉松林看來,西班牙是個實現夢想的地方。“這里法治健全,不管你是不是外國 人,只要你守法經營,工商、稅務部門根本不找你麻煩。”劉松林的百元店專營禮品, “中國生產的禮品樣式好,价格便宜,利潤常是兩倍以上。”百元店開業第一個月便開 始賺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百元店越開越大,開到第四家后,劉松林已經不滿足了,他開始利用自己在義烏的 關系,進入百元店上游領域,搞起了小商品批發倉庫。   劉松林經歷的是一些西班牙華商走過的典型道路。先他而來的王紹基,則在經歷了 更多的磨難之后殊途同歸,成為西班牙華人商界的成功者。   王紹基原在國內學習音樂,1985年來到西班牙。在餐館和縫紉机厂輾轉一年后,王 紹基先是擺地攤,販賣印度人從中國批發來的小商品,熟悉了小商品批發的行情后,直 接做起了外貿生意。   王紹基在西班牙華人中最早做外貿,直接和西班牙人打交道。依靠誠信贏得了西班 牙人的尊重后,他的生意步入正軌,公司越開越大。現在,王紹基回歸文化人的本行, 在西班牙辦起了一份華人報紙《歐華報》,不久前又新創辦了一份西班牙文報紙,開始 進入西班牙主流社會。   今天,許多華商在西班牙已經進入富人階層,住別墅、開跑車、出入高檔餐廳和飯 店,他們以自己的能力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劉松林說,許多西班牙人對中國人的印象 是:“中國人勤勞,能吃苦,會賺錢”。   從百元店到連鎖超市、建筑業、車行和旅館業,華商擴張的態勢在繼續,華人社會 的規模也從過去的1000來人擴展到今天的10多万。劉松林在國內擁有自己的工厂,打造 自己的品牌,力爭打入西班牙中高檔鞋業市場。   劉松林們的成功,依賴于國內低廉的勞動力,依賴于一批批國內打工者在沿海地區 用自己的廉价勞動創造的价值。一位華人老板說得很直接:“實際上我們賺的錢,相當 一部分是從國內工人嘴邊扒下來的,資源的消耗還不算。”      “小聰明”和“鑽空子”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一家華人倉庫突然來了西班牙警察,拿著法院的搜查令。雖然 劉老板把大量假冒商品扔到牆外,警察還是查到了一箱假冒迪斯尼標志的貨品。   官司最終打到法庭。法官問:你知道這是迪斯尼的標志嗎?華商答:不知道。法官 繼續問:你看過什么電影?華商耍起小聰明,回答:只看過中國功夫片。結果法官毫無 辦法。罰款也不了了之。   在華人倉庫區,假冒品牌一直是令西班牙警方頭痛的問題,也嚴重影響了華商的聲 譽,令守法經營的華商痛心不已。   在發票上弄虛作假,更是一些華商的常事。有的華商為降低關稅,10多万歐元的貨 物只報1万多歐元。百元店老板進貨,一般也很少要發票,輕輕松松便把賬沖掉了。為了 不留銀行交易痕跡,一些商人喜歡現金交易,使政府找不到偷漏稅的痕跡。   一次,一名華商被西班牙海關扣住了一個貨柜,里面有500箱冒牌貨。他面臨罰款6 万歐元、監禁6個月的危險。這名華商花3300歐元請了一名律師,在法庭上聲稱:這批貨 來自中國的一個倒閉厂家,產品進來時沒有驗,總之死不承認。官司打到最后,罰款13 00歐元。   “西班牙高度法治化,人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很高,一些華商受國內不良習气影響, 喜歡耍小聰明,鑽法律空子,濫用別人的信任,直接敗坏了自己的形象。”一位華商直 言不諱地說。   華人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也使自己的形象受損。今年3月份,京都飯店突然來了一 隊西班牙衛生執法人員,前后門一堵,開始檢查飯店衛生,發現不合格,把飯店封停了 一個月。   在西班牙呆了20年的王紹基說,這些事情意味著中國人的名聲在西班牙社會正在發 生變化。“20年前,在西班牙的華人基本上靠經營餐館為生,由于普遍守法經營,深受 西班牙人喜歡,警察檢查時態度非常友好。”   一些富裕起來的華商好講排場。不久前,在馬德里附近,一位華人老板辦喜事,60 輛奔馳車浩浩蕩蕩,招搖過市,令當地居民側目,被認為是“黑社會才會這樣干”。   這些不良做派,使往日善良純朴的華人形象,在西班牙人眼中變得日漸复雜起來。   7月10日,記者在李欣瑜倉庫碰上馬德里一電台編導MargritaPaz在選購商品。“在 西班牙人的眼里,中國商品价廉物美,但它們的大量涌入也被視為一种侵略,”她直言 ,“一些中國人不講游戲規則,為賺錢不擇手段,這令當地人反感。”      融入之難   去年,西班牙一個海灘發生了漏油事件,王紹基組織十多人的華人清污隊,到漏油 地參与了5天的清污工作。這讓西班牙政府工作人員十分高興,“你們是惟一一支外國移 民清污隊”。   這被視作華人融入當地的一次努力,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認可,今年西班牙大赦, 參与清污的華人全部獲得了居留許可。   類似的努力一直在進行。1998年西班牙發生水災,西班牙中國商會等華人協會組織 華商大量捐款捐物,西班牙“3‧11”爆炸發生后,華人也曾經組織游行抗議,這些都贏 得了西班牙主流社會的認可和贊賞。   去年9月燒鞋事件發生后,許多華商要求上街游行,劉松林等人十分冷靜地勸阻,“ 我們在這里做生意,要多站在當地人角度考慮問題,千万不能再激怒當地人。”   不可否認,華商盡管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卻并沒有因此而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用 王紹基的話來說是“99.9%的溫州人沒有進入主流社會,95%的產品沒有進入主流渠道 。無論是人群,還是產品,在西班牙都沒能贏得應有的尊重”。   “目前華人社會仍然是以人情為紐帶的商業文化,以价格戰為手段的商業競爭模式 ,在這里都已經不能再持續下去了,要想融入當地社會,必須實現整体轉型。”一位華 商說。   在劉松林等西班牙華商的眼里,“燒鞋”事件對華商提出的警告仍然值得警惕,過 去的路子再也無法走下去了。   劉松林已敏銳感到轉變的急迫性。他以聘請了2位兼職西班牙設計師設計皮鞋,他專 門為鞋取了一個很洋气的名字───SA Beautiful“主打中高檔成熟女性市場。”   劉松林堅持這個品牌的鞋只向西班牙人供貨,“讓他們來賣,可保持3到4倍的利潤 ,而批發給中國人,每雙鞋子加几塊錢就賣掉了。不僅如此,把老外的市場也會搞掉。 ”   王紹基也認為,低价模式不一定會消亡,低价產品的背后,是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廉 价。只要國內的狀況沒有變化,華商在西班牙的低价戰略仍然會持續下去。   不久前,歐盟要對中國鞋業進行反傾銷調查。李欣瑜態度坦然,“沒有關系,讓他 們查好了,沒什么擔心的。”另一位華人老板則表示,“反正做一把是一把,不讓做就 算了。”   對于第一代華商而言,他們多年奮斗,雖然已經在西班牙站住腳跟,但隨著年華老 去,落葉歸根成了他們的共同想法。50多歲的劉松林也感嘆:“等我年紀大了,還是要 回溫州老家安度晚年。”   但年輕一代的想法和他們已經截然不同,劉松林舉例說:“我回國,一般就說‘回 家’了。儿子說法是,‘回中國去’,而孫子現在則說,“到中國去”。他們已經完全 适應這里的商業和生活環境,已經不想再回國內生活。”      華人的另類生存   劉松林們經歷了十多年的奮斗,終于能夠在异國的土地上揚眉吐气。但劉松林式的 成功,對另一個中國人群体───華人黑工,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福建人陳山在西班牙干建筑,每天工作9到12小時,一個月能掙1000多歐元,一年下 來,可以寄六七千歐元回家。   陳山挂念著6歲的孩子,在電話里听到孩子的聲音,“心都要碎了,恨不得馬上回家 ”。而且他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父親不在身邊,教育怎么辦?”   在倉庫區打工的中國人,大多數過著和陳山一樣的生活。浙江青田人小梅是親戚帶 過來的,過來幫忙照顧倉庫生意。   小梅月薪600歐元,一個月能剩下300歐元就不錯了。至于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小 梅一臉茫然:“那是他們西班牙人的,我們怎么可能?”她和四個中國姐妹同住,她們 對房東一無所知,每天碰面只是點頭。平行的日子,永遠沒有相交的時候。   西班牙政府數年一次的大赦,是他們解決自己身份問題的惟一希望。今年大赦解決 了兩三万華人黑工的身份問題,目前仍然有許多華人黑工的申請被拒絕。   陳山希望把居留証申請下來后,再打几年工,攢點錢開個百元店,然后再慢慢把老 婆孩子接過來。   小梅希望繼續干兩年,存下一筆錢,然后回到家鄉,找一個好人家“把自己嫁掉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94.9.58
personify:暑假去巴塞隆納看到死中國人就覺得很倒楣~ 10/21 01:54
Catalan:樓上的快別這樣想啊 中國人也是人生父母養 也有好人的 :) 10/21 03:24
JasonPlus:大家將心比心吧 生在富裕台灣的我們不能理解是怎樣窮困꜠ 10/21 07:41
JasonPlus:才會讓她們寧願沒身分打黑工 受盡歧視也忍氣吞聲 10/21 07:42
theodorakis:埃不過跟他們說我是台灣人臉色馬上變差 10/22 01:29
zoevivante:我討厭中國人,討厭到一個極點,因為不管在法國或西班牙 10/22 11:30
zoevivante:我都會遇到雞巴至極的大陸人在課堂上說"你台灣憑什麼 10/22 11:31
zoevivante:算是一個國家"這就算了,還一副機車樣...完全無法忍受 10/22 11:31
zoevivante:被當成大陸人...上課翹課,作弊,買在學證明打工... 10/22 11:32
zoevivante:害我們辦電話也要跑兩趟證明我們不是大陸人不會賴帳 10/22 11:34
> -------------------------------------------------------------------------- < 作者: likesun (likesun) 看板: Spain 標題: Re: 西班牙華人异鄉生存之路 時間: Sun Oct 22 09:40:11 2006 這篇報導真的還蠻符合事實的 兩三年前華人主要在南部或海邊區域 但是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及各派系的不合 所以慢慢的外擴到北方 而在巴塞隆納離市區約莫10來分鐘的車程 也有一區華人的批發倉庫 (我懷疑其中有30%是台灣人的,因為上面寫繁體字 今年寒假再過去晃晃,求證一下) 老闆們真的相當有錢,看著停在路上的車就知道了 而西班牙人對華人的印象...現在很多人還認為華人代表著"勤奮" 但是一種米養百種人,隨著華人人數的增加 很多華人開始破壞早期移民者努力建立的形象 所以慢慢有些西班人認為華人代表著"幫派" 這真的讓人很難過 就我自己在那待的日子,大陸人遇到我倒還蠻和善的 但有幾點還頗有趣 1.如果去中國餐館,稍微用心一下,會發現其實有些中國餐館不是大陸人開的 特徵通常是店家明亮....有一次,西班牙友人帶我去中國餐館 他說老闆是大陸人,但我覺得不是,後來果然發現不是 為什麼呢?因為碗,甚至連免洗筷都是made in Taiwan 拜託,台灣現在有幾家店用的免洗筷還是made in Taiwan呀!! 更何況這兒是西班牙.吃著飯時,忽然音響撥出:"榕樹下" OH!OH!...問了大陸服務生,才知道,老闆還真的是台灣人.. 2.大陸人在那兒,真的會分派系 各派系之間見面是用"瞪"的,完全不講話 反而他們看到我,覺得我是台灣來的,還會多跟我聊天 但這種"瞪"的方式,真的令我每次看到都覺得可怕 3.新一代華人大部分較不自治 蠻常在火車上遇到新一代華人群聚.大聲喧嘩,和逃漏票 再者,華人打不進去西班牙社會主要原因是--- 他們並不會想學習西班牙文和西班牙歷史.文化 很多人過去六.七年,連基本打招呼的會話都不會 當然有些人學習意願很強 4.我有遇到華人在我面前偷人東西 其實這件事情一直讓我很難過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西班牙,久聞西班牙偷.搶很有名 所以一下飛機,就趕往別的城市,一直要回家前才待馬德里 想說要偷要搶,身上也沒什麼錢了 在小城市時,很少遇到華人 若遇到,多是開店的,人普遍都很好,有時還會請我喝飲料 剛回到馬德里時,看到路上很多華人,心理好開心喔 就一直盯著華人看,結果一個華人在知道我在看他的情況下 就偷了別人的皮夾.....就在我眼前 而且得逞後,他還故意把皮夾晃兩下,像在跟我炫耀似的.. 後來注意了一下,發現馬德里市區很多年輕華人在當小偷.. 整個讓我難過極了..... 最後,我覺得早期華人辛苦在西班牙建立的形象真的很好 期望更多的移民者,能繼續維持下去 畢竟當我們走在西班牙的街道上 我們的臉孔,對他們而言,就是華人..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