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果有幸待在歐洲半年,對我來說,所有出遊都是隨性的。就好像這次Easter跑 到Barcelona待了五天。這與從台灣出發的旅行很不一樣,不刻意規劃在短時間 內跑多少個城市,只是隨興致待在一個大城市裡亂晃,鬆散的旅行。這樣的旅行 其實很脫序,有種沒有盡到觀光客的本份的愧疚感,有些景點不特意去跑,而 Gaudi的Casa Mila還是半夜晃到,隔天再去看的。 該怎麼形容這個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呢?它很大,棋盤式的道路規劃很讓人眼睛 一亮。在阿姆斯特丹待久了,習慣了腳踏車與彎曲窄道的市井,出了機場來到巴 塞隆那市區有種解脫感,“終於脫離阿姆斯特丹了“的感覺大於第一眼見到這裡 的新奇,其實也是因為參半的新鮮感。 如果是因為第一印象而導致我喜愛巴賽隆那勝於阿姆斯特丹,對於阿姆斯特丹來 說會不會不公平?西班牙人的個性真是太特出了,相較會覺得Dutch是個過分有 禮,沒有效率,假裝開明的民族,They are just dull。在西班牙板就不說別國 家人的壞話了 :p。 顏色、顏色,顏色! Barcelona是個具有流行性、現代感的城市,整個城市像是建在穩固寬廣底盤上 的夢境,流動著。抵達市中心時天色已暗,第一晚在La Rambla附近的Port吹海 風,抽幾根煙,有山又有水的城市總是令人驚艷。有海的Barcelona比渠道滿溢的 Amsterdam大器,整個城市規劃優雅輝煌;走在La Rambla時,同行的旅伴說 這比巴黎的香榭里舍大道有味道,因為有活生生的動感,而不是用名氣堆砌出來 的紙醉金迷。當然La Rambla還是一個相當觀光化的大道,走到最後還是會感厭 膩。 我總覺得不論走到哪裡,都會感到有種奇異的黃色在閃耀著。四月中來這裡天氣 還算cool,可以想見夏天時這裡的金光閃閃,真是一個燦爛活潑的城市,反映著 這裡人的個性。我在巷弄間的商舖隨意亂逛,為西班牙人的設計天分懾服,心想 這裡的女人真是幸福,在阿姆斯特丹想買衣服卻不買是因為荷蘭人的品味奇差, 糟到透頂,而在這裡是想買旦苦於阮囊羞澀。不管是內衣、外衫,裙子,都有種 “這才是有人要買的東西“的感嘆。 有天在街上看到On Sale Outlet的牌子,便進去店裡瞧瞧。其實在這裡並不打算 要shopping,畢竟在Amsterdam算是學生的身份,我已經過慣了對物資價錢斤 斤計較的窮酸日子,在這家outlet看到的盡是名牌,但是我已興致不大。在歐洲待 久了,會發現東西實用比較重要,脫離了台灣那種追求名牌,成天被commercial 包圍的生活,我在這裡真的感到自在,有種focus在生活實質上的認真感。最後我 挑了一條深酒紅色絨褲,大大的喇叭開口;以前欣賞東歐人的冷調色系,或紐約 人的世故黑色,我出門總喜歡披件灰色大衣,內裡也總以素雅居多,但現在我深 深迷戀紅色,一切象徵能量,匯聚人氣的色彩都教我為之一亮。南歐人對於色彩 拿捏的恰好,相較於荷蘭人俗氣的橘色,西班牙人的五顏六色是協調的、動感的。 我在Casa Mila屋頂上往下望,不遠處Sagera Familia的四座危柱在一片黃澄 圍繞中散著詭異的氣質,這是一座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建築。 Tabaco and daily life 西班牙人不能不抽煙,或說普遍的歐洲人,更勝者,西班牙人抽大麻也兇,尤喜 歡hash,走在街上一直讓我聞到熟悉的味道。回Amsterdam和我的Catalan friend(這點得特別強調)聊到,他說西班牙才是真的自由的地方,而且西班牙 人roll joint的技術之好,這點所有交換生都有目共睹。(例如:所有西班牙人 都把filter放在paper裡和煙草一起捲,而有些加拿大人是捲好後再放filter, 前者require較高的技術,要捲的細需要技巧。)Cigarette在這邊也比在 Amsterdam便宜許多,我趁機買了好多包。在Barcelona我最enjoy的便是在 廣場上晒太陽,在cafe喝espresso or cappuccino,抽跟煙,和朋友聊天, 其實這些事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只是感受不同罷了。我有個芬蘭朋友Juha, 他是個大煙槍,但是從不在屋內抽煙,對他來說這也算是某種拘束,你想抽煙但 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抽,這種顧慮我在南歐人身上看不到。 taste about life style and music 在Barcelona的一家酒吧裡認識了一個瑞士人。先說一下這家酒吧,名稱我不知道 ,當初是我的英國朋友James推薦我去的;這家酒吧位於La Rambla朝sea port 走的末端,往cera museum彎進去,挺隱密但很好找。氣氛是說不上的詭異,裡 頭有滿滿的樹,像是有精靈住著,非常cool and trendy。我們聊到什麼音樂最能 代表Barcelona,我想到了Lounge music。我在這裡一天到晚聽到lounge music,每個店家、藝廊放的都是同樣形態,品味特出的音樂,我想到在台北街頭 和在Amsterdam總聽到pop music和舞曲,在Praha則是Alternative Rock,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自己的音樂,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品味就是這樣彰顯出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37.93.158
jamon:哈哈捲菸我也是在這裡才學的, 83.34.171.251 05/24
> -------------------------------------------------------------------------- < 作者: VenusEnvy (..) 看板: Spain 標題: <貳> 時間: Tue Jun 8 00:22:23 2004 天馬行空的囈語 高第和達利是巴塞隆納著名的兩個天才藝術家。 記得剛抵達的頭一個晚上,和友伴搭地鐵到Segera站下,一出站只覺一片 蒼涼,沒見半個人,著名的教堂也不見蹤影,轉身一看猛然發現教堂就鶴 立在背後,一豎巨聳邪門的建築赤剌剌地站在身後,那種驚悚感至今難忘。 我拍拍她叫她往後看,兩個人就這樣呆呆的站著,嘴吧開了好久,幾分鐘後 才決定用跑的到前門一探。常看日本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日本horror film 喜歡營造精神上的氣氛,恐懼感是令人透不過氣的穿透力,晚上十點多站在 一座像石窟的建築前,禁不住想起Sean Connery在"The Name Of The Rose"裡舉著蠟燭的畫面。友伴突然說好想大叫,當你真的感到恐懼時會有 這樣的生理反應,這次倒不是因為怕,而是因為驚奇,高第就像造物者一樣 帶給幾十年後的我們當初他所期待的驚奇。 Tourist, This Is Catalonia! Not France, Not Spain, Free Catalonia!! 我的好朋友Alfonso是典型的Nationalist。在他眼裡,加太隆是加太隆, 西班牙是西班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在Segera Familia旁邊的圍牆上我 看到了這樣的標語:Tourist, This Is Catalonia! Not France, Not Spain, Free Catalonia!! 拍了張照片留念,這比在牆上塗“NO GRAFITTI"有意思多了。我記得我和友伴是邊尖叫邊跑開教堂的,腦中閃 過的音樂是Radiohead的HTTT。 淺薄的圖像 在西班牙人廣場往國會走的方向有一個Dali Exhibition,知道它是免費也 是因為James告訴我的。在台灣已經看過Dali特展,很想知道在巴塞隆納 看的展覽能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這次展覽是以多媒體藝術為重,有許多 Dali跨足好萊塢的影片,還有兩部他和法國導演合作的電影,名稱我暫時 忘了,不過非常有名,其中一部是將他畫中超現實的部份用電影手法表現 出來,有一幕是一個女人的眼珠被利刃割破,彈出汁液來。另外還有他和 太太與多名裸體女模特兒齊拍的照片,噴灑的水滴凝結在永恆的像框內, 以及用肉身排列而成的骷顱頭。但這些展品都沒有讓我大呼過癮,真正有 意思的是最後一個展覽室;其實在前頭的展覽看到一半時,我聽到了熟悉 的音樂傳來,Velet Underground的Sunday Mornning,Nicole慵懶的 嗓音召換著我尋聲擺過,於是我提前跨過到了另一個特別闢的空間,地上 放了暗黃的球形燈,鋪滿了床墊,牆上投射著顛倒的Andy Warhol幫Dali 拍攝的黑白紀錄片,第一眼看到這個房間的感覺是:多麼適合抽大麻的地 方呀!這裡躺著的人都樣毒蟲似的。回頭將主展覽晃完後,我便安心的回 到最後一個session,這是一個讓人休息的區域,但其實卻是展覽最叫人 意想不到的高潮;你可以看見每個人第一眼的表情,那種進入異次元的奔 放神情,總之我很想好好躺著,故意顛倒投影的攝像當你躺下時剛好成形 ,看到的是留著翹鬍子的達利在嘮叨著,三首VU的歌連續播放著,Sunday Morning, Femme Fetale, I'll be your mirror,但卻不感覺膩。這場展覽 畢生難忘,結合了我心愛的元素:cushion, VU, surealistic aesthetics. 其後我和友伴討論到達利給我的感覺,她租了英文導覽,然而對我來說,達 利的囈語式圖像不能給我真正的觸發,它們比較偏向淺顯易見的夢境與潛意 識;我比較關心的是達利在做畫時的精神狀況,應該有take drug吧。那些 彎曲綿延的腕錶,滴水,拉長的象腿全都是吸大麻或do mushroom後會產 生的delusion, HeyHey. 相較之下我欣賞高地很多。因為自己本身愛建築如痴,而高地在全世界人的 心目中享有著莫名其妙的盛譽,到了巴塞隆納終於可以一睹他所為人稱道的 想像力。我們決定一大早便去Casa Mila參觀,其實說早也不算早,平常都 習慣睡到中、下午自然醒,這次硬是在早上九點起床有點吃不消,何況前晚 沒怎麼睡(這又是另一回故事了)。我們算是十點開館的第一批人,還是早 到好,省得中午以後排隊浪費時間。 刻意忽略這棟公寓的由來和未來,我在乎的是當下見到的,流動的,蜿蜒的 ,沒有盡頭的延伸感,在室內看不到任何一個稜角,所有物品都是圓滑的。 玄關處有面立鏡我特別喜歡,張牙舞爪地矗立在那邊,忍不住拍了兩張 close-ups。我發現他和達利都特喜歡運用“頭“這個元素,高第把人臉費 心納入雕花圖像中,有平面也有立體,這兩位時代icons真是有志一同。 在頂層的展覽室裡透過濾窗往外拍,想營造電影裡的荒廢感。巴塞隆那頓時 變得頹圮,破敗,多了分里斯本的異國風情。爬到屋頂看著名的煙囪,在赤 陽高照下,一排排煙囪都成了復活島的人頭像。我這時最想做的是來一根煙 ,抽完後往下丟。附近的房屋新舊雜陳,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城市,沒有一座 城是該整齊劃一的,空間是人性的,ghetto與skyscraper並容更能展現人 類的活力,生存的本能。 在出/入口拍了這裡的最後一張照片,也是我最喜歡的照片之一,鐵鑄大門 雕花類似細胞壁,牆和天花板的透綠連成一片,陽光打進有種調色盤灑翻的 隨意,一抹一抹的肉紅、紫、肉桂,紫羅藍色拼貼著。高第設計好了一切固 體,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光線了。 平面上風景 我在Casa Mila外的路邊座椅上寫明信片給Catalan。這張postcard好像 是在我沒進去看展的Piccasso Museum裡買的,沒記錯的話,是憂鬱浪人 羅特列特畫的女像。那是一張帶著愁苦與風霜的臉蛋,但是透著智慧與世故 ,那人有雙美麗的、不對稱的眼睛,因為不夠完美所以讓人想盯著她瞧。我 坐在椅子上書寫,還寫了張給家裡,奇怪的是用英文寫反而讓我感到恣意, 希望家人不要見怪。啃著蘋果,蜜李,還有剩下的早餐bikini(一種三明治 或法國麵包,裡面夾一片cheese和火腿,有著溫暖幸福的香)。看著來往 的路人,多半是觀光客,經過名牌服飾店時會趾高氣昂的進入,心滿意足的 拎著袋子出來。 立體畫廊 我坐在路邊是為了看帥哥美女,南歐人真的越看越有味道,女人身材凹凸有 緻。歐洲人的優雅與自在很難得在亞洲女人身上看到,亞洲女人的美是小家 碧玉的,細緻但微弱,缺乏健全的自信。有時感嘆,女人生在歐洲所得到的 寵愛與社會眼光是比較健康的,舉手投足間充滿風情但不是色情。回望亞洲 社會所加諸女人的有色眼光實在太沈重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37.93.237
Catalan:文中的Catalan不是控制碼........:P 218.166.48.41 06/08
sabado:大推 眼眶泛著淚水推 61.230.49.250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