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uckcom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很可惜我不是美漫達人... 知道多少說多少吧,有問題的地方還請板友協助 ※ 引述《kiddingsa (kiddingsa)》之銘言: : 回到第一篇最主要的爭點上: 哈維的動機只有鼻屎大 : 我想 諸位都會同意 : 哈維並非雙面人 他只是諾蘭借用原作腳色的形象所塑出的一個 如果官方命名也無法讓人正視「他是雙面人」這個事實,那就有得戰了 首先兩個電影版本的雙面人從設定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但是關於動機這回事沒必要去和舊版比較,暫且獨立審視吧 : 用以作為蝙蝠俠的對比的凡人 : 白色騎士原先應是與黑暗騎士有著同樣格局的腳色 具有超人之上的神性(象徵性) : 但最後 他的神性在黑暗的灼熱之中 如蠟一般的融化 : 露出血肉模糊的復仇本能 墜於地上 : 而有著與他同樣遭遇的蝙蝠俠 卻否定了自己的本能 與一切 : 成為超脫人之上的象徵 : 所以 才會有終幕這首 如此深沉的片尾曲 首先蝙蝠俠並沒有超人之上的神性 講得白一點,他只是父母被殺而燃起對抗黑暗的復仇之火這種角色而已 要不是他爆炸有錢,難保他不會是另一個 Kick-ass 這兩個角色的對比其實對觀眾而言不是那麼重要,對高譚的民眾才重要 高譚的黑社會並不會打到我們家來,小丑也不會炸台大醫院 但是在民眾眼中,蝙蝠俠的作為雖然是好的 後果卻是黑社會的狗急跳牆,讓那些混混更容易喪失理智去傷人 再加上他的行為畢竟沒有法律允許,所以他也是罪犯之一 (只是都放著不太管) 而哈維則是站在聚光燈底下、西裝筆挺的前線英雄 他對市民的承諾、有效降低犯罪率的實績才是真正的反差 市民需要的是具有公信力的角色,而不是披著斗篷不知道啥時在哪的英雄 這才是強調兩個角色黑白對比的重點 而不是什麼神性不神性的問題,兩者都是一種象徵而已 「蝙蝠俠和其他的超級英雄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擁有任何超能力,而是靠意志力和決 心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打擊犯罪的正義使者,所以他也是一般人嚮往成為,也有可能成為的 英雄人物。因為凡夫俗子絕對不可能變成綠巨人浩克,更不能變成超人,但是只要接受足 夠的訓練,並付出最大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編劇 David S. Goyer : 而與絕對惡與絕對善的代表相比 : 墮落的凡人與它出於復仇本能的動機 自然是微不足道 : 所以說他的動機只有鼻屎大而已 : 另外 這是性質上而非數量上的差異 : 想護航的可以試著反駁看看 試問,蝙蝠俠為了父母雙亡而對黑社會復仇 雙面人為了愛人之死而對貪污警察復仇 差別在哪? 何以蝙蝠俠就是神性,雙面人就是鼻屎動機? 新版蝙蝠俠一直在強調,蝙蝠俠並不是神,他也只是凡人 (比較厲害而已) 他面對稻草人一樣會有恐懼要克服,他的裝備甚至不太能防狗咬 他面對感情一樣會用一些小孩子的方式來表現,甚至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成份在 他面對小丑一樣沒皮條,因為小丑反而更加理智、目標清楚 要說小丑是目前二部曲的混沌、惡整之神都不為過 而且蝙蝠俠也會因為小丑的態度、行為而暴怒、衝動 他,至今都只是凡人 新版蝙蝠俠至今迷人的地方就在於,這些人都只是凡人,頂多厲害一點而已 再怎麼不正常的角色也都有凡人的性格、作為、反應、情感 連小丑都會對蝙蝠俠再三堅持的原則感到失望透頂 所以,沒必要再去分什麼神性墮落之類的東西 因為他從頭到尾壓根就沒出現過什麼神性之類的東西 : 「哈維的格局遠遜於另外兩個主要腳色」這點 : 但 若不承認鼻屎大 只是一個比喻 而要去考究鼻屎有多大..... : 我只能說 這種深究 沒有意義 哈維的角色問題是出自劇本比重失衡 他的背景鋪陳是很充分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的犧牲都清楚表達出這個人的優秀、光明 因此,哈維跌落絕望深淵的鋪陳也是非常震撼的 從白色騎士直到身為雙面人的瞬間,這個角色帶來的憤怒情感非常紮實 真正的問題是出在「雙面人」從探出頭到結局的戲份嚴重不足 並不是因為這個角色的心境轉折不夠 而是他沒有表現的空間可以大展身手 我是非常期待他能在第三部大亂高譚市的,只可惜經過小丑事件的轟炸之後 我也沒力氣再去看下一個反派那不到二十分鐘的表現了 不如再問一次吧 杯麵因父母雙亡而展開對黑社會的復仇 雙面人因愛人之死展開對貪污警員的復仇 杯麵神性在哪? 雙面人又哪缺乏深度? : : 相較於哈維受到的打擊而墮入成了壞人 但蝙蝠俠所受到打擊也沒有他少 : : 就如布魯斯所說:我知道蝙蝠俠的極限在哪裡,他無法忍受被人們厭恨 : : 但這樣中期開始被人們所厭惡的蝙蝠俠,反倒在最後接受一切的打擊. : : 靜靜地扛下一切,選擇守護人們心中那一絲期望與光明 : : 而高譚市備受期待的光之騎士卻無法承受,反而成為哈維自己口中的"活著變成了壞人" : 就是這樣 這也是諾蘭版的黑暗騎士中的腳色深度 : 特別是靜態與心理層面 遠遜於舊版的原因 : 說真的 連他自己導的第一部都比不上 : 因為 他完全放棄以心境&自我對話來描寫這些腳色了 : 蝙蝠俠從蝙蝠峽轉變成黑暗騎士的動機 已經用哈維的轉變來作為對比刻畫出來 : 哈維從白色騎士轉為復仇者的動機 已被瑞秋之死與小丑的誘導下了必然的註腳 : 而小丑自身的動機 已在他一連串的行為當中表達的相當明白了 : 這些腳色 已被自身的的行為 對話 遭遇 與演出對手戲 描繪的相當清晰 : 在短短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當中 就能讓觀眾能了解導演想表達的意義 : 淺白而易懂 全然的浮於表面 : 所以沒有深度 深度並不是來自「看不懂」 不然我這邊有一大堆的西班牙、法國電影充滿著你所謂的「深度」,也就是非常難懂 淺白易懂的好處是能夠較容易讓情境、感受移植到觀眾身上 而深度則是來自於故事、鋪陳本身 提姆的小丑很難懂嗎? 提姆的蝙蝠俠很深奧嗎? 難道企鵝就有峰迴路轉的背景嗎? 雙面人和謎天大聖呢? 以上角色若有更豐富的「深度」,我期待你的說明 電影的描述除了行為、對話、遭遇、演出之外還能有多少東西? 配樂? 看電影就是要能讓人在有限的時間內明白你的主軸、融入你的故事、感同身受 深度更不是單純因為「淺白易懂」就可以說沒有的 這種概念性的東西我怕你會聽不懂,就不要逼你了 : 再回過頭去聽一遍 The Dark Knight OST 14 A Dark Knight吧 : 這樣 就能了解我所說的 : 這部裡面沒有這種需要去補完原作才能瞭解的深度 : 也因此 遜於原作的腳色 成就了一部完美的作品 : 是怎樣一回事了。 看電影要回頭看原作才能看懂也是種失敗 原作可以是設定補完、後日談等各種「周邊」角度的加分 而電影本身也有義務要讓觀眾「只看電影」就能充分理解 當導演陷於窠臼而只會忠實呈現不同平台的作品卻沒有顧及媒體平台轉移造成的落差 這就是導演該反省的地方 任何作品即使有原作存在,也應當做出適度修正以契合不同媒體平台的差異 雖然陷於框架的觀眾也是個大問題(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160.211
wolfrains:推 03/27 14:27
windfish:推!諾蘭版本的蝙蝠俠非常在意身為人的一面,他是出於選 03/27 14:32
windfish:擇做這些事。提姆波頓版著重的是蝙蝠俠和這些反派本質相 03/27 14:33
windfish:近。可以說諾蘭版的主角是布魯斯韋恩,波頓版是蝙蝠俠 03/27 14:34
kiddingsa:1.人也能有神性 03/27 14:37
kiddingsa:2.因為一人放棄人性 而另一人選擇最惡劣的人性 03/27 14:37
kiddingsa:3 你也懂概念? 你懂的話就不會連深度都無法定義了 03/27 14:38
wolfrains:杯麵身為一個私刑者就是人性 選擇救瑞秋也還是人性 03/27 14:38
kiddingsa:The Dark Knight OST 14 A Dark Knight 03/27 14:39
kiddingsa:多聽幾次 加油好嗎? 03/27 14:39
kiddingsa:對了 這篇很明顯是為了護航在放大決 觸犯版規囉 科科 03/27 14:41
newtypeL9:推這篇,樓上好弱 科科 03/27 14:52
Gravity113:歡迎檢舉,要我幫你嗎? 03/27 15:07
kiddingsa: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 去吧 自己DIY吧 03/27 15:13
aoiminori:我不懂K大究竟從那首音樂領悟了多少 以及為何執著於這首 03/27 15:53
kiddingsa:我也不懂呢 這還真是難懂阿 03/27 15:54
aoiminori:音樂上 而對於蝙蝠俠 我個人覺得他如果看了瑞秋的信後 03/27 15:54
aoiminori:應該也會崩壞 當然這是我的腦補就是了 03/27 15:56
syoutsuki77:果然又變成了"定義"的問題了... 03/27 15:59
syoutsuki77:有時看K兄的文無法評論好壞,只能說切入的角度比較微妙 03/27 15:59
syoutsuki77:到最後就變成各自觀感與雅量之爭...( ̄ー ̄;) 03/27 16:00
flare5566:聽音樂聽到接收電波? 03/27 16:38
Gravity113:這傢伙讓我想到一個人:http://tinyurl.com/62myjy 03/27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