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cycle-tou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區域〕美洲 〔國家〕美國 〔簡易路線說明〕 麻州東南部 逆時針一圈: Quincy-Weymouth-Hingham-Norwell-Scituate-Cohasset-Hull-Hingham-Weymouth-Quincy 〔時間〕騎行時間4小時,總時間6.5小時    〔總公里數〕85.54km 〔遊記或照片連結〕 http://tinyurl.com/brbhmru 〔裝備〕 1. 車款:Trek 7.3 FX 平把公路車 2. 推薦裝備:單車頭巾、馬鞍袋、GPS(Garmin Edge 500) 〔經驗分享〕 ==簡易心得== 美東夏天難得只有20度出頭的天氣,原本是跟團的,主揪看外面濕冷就取消行程, 虧我禮拜日早上六點就爬起來,於是就自己騎啦! 冷天騎車很舒服,一個人騎車旅行的好處是可以愛停就停下來拍照, 但天氣不夠熱加上走走停停,讓我騎完八十幾公里身體都沒熱, 碰到上坡、逆風根本使不上力氣... ==網誌文字版== 前陣子收到MIT登山健行團(outing club)一位校友Stephen的e-mail,要騎South Shore, 我想想平常一直騎Minuteman跟Walden Pond也無聊,既然有新路線當然要去騎騎看。而且 才40英里而已,咻一下就騎完了。就報名參加。可是上週日出團當天,我難得週末六點就 從床上爬起來,臨時收到e-mail說因為天氣不好要取消;雖然預報說早上有30-40%的降雨 機率、下午就不會下雨,往窗外一看只是陰陰的又起霧而已,而且夏天難得只有攝氏20度 又不用防曬的涼爽天氣,怎說不去就不去了? 於是立馬回了e-mail說這天氣很好啊,怎麼取消行程。要不我自己騎,順便先幫你探路。 出門前仍未得到回應,就照自己的備案出發了。原本的計畫是單車團成行,有四人參加, Stephen會開車載我跟我的單車到路線起點,然後騎一圈。備案是如果沒人開車載我,不 打緊,先前說過很多遍麻州大眾運輸非常方便,這趟旅程的地點連搭通勤鐵路都不用,只 要花$2搭地鐵紅線到昆西(Quincy)即可。 紅線(Red Line)是波士頓地鐵長度最長的一條,由於經過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和麻省理工學院(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兩所著名學府的校色都 包含紅色,於是路線顏色也就定為紅線了。從波士頓北邊的MIT搭到南邊的昆西,需要將 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有點像在搭淡水線的感覺,連路線顏色都一樣,只是方向相反。 八點多便抵達昆西,一出車站發現外面飄著毛毛雨,但不打緊,這種天氣依然是可以騎車 的,而且涼涼的很舒服。等GPS抓到衛星訊號就上路。倒是我的Garmin心跳帶用了幾次, GPS竟然就抓不到了,所以全程都沒有心跳資料,後來才發現心跳帶沒壞,電池也還有電 ,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變成GPS開機不會自動搜尋,要手動把功能表叫出來才抓得到… 發現先前抱怨Edge 500無法照沒騎過的路線導航是錯誤的,是我自己不會用,只要上 Ride with GPS這個網站把路線畫好,轉成TCX檔,再用Garmin Training Center上傳到 GPS裡就可以導航。這個網站會自動照你畫出的路線列出各個要轉彎的點,可以把所有路 線的提示表(cue sheet)印出來,當然有相容GPS的話就可直接輸入進GPS更方便了。比較 麻煩的是網站程式碼有一個小bug,會自動照瀏覽器語言製作cue sheet,而且不支援自訂 語言,更氣人的是網站只支援簡體中文,而網站程式碼竟自動把我瀏覽器語言正體中文判 讀為簡體中文。而這「支援」只做了一半,如果使用英文以外的語言製作cue sheet的話 ,就無法自動把左轉、右轉轉換成TCX格式的左轉、右轉導航,而會全部視為直行,這點 讓我覺得相當扯。為此我還特地把我的Google Chrome顯示語言改成英文。 嘮叨完了回到旅程,我直接下載Stephen在網站上畫的地圖到GPS(從昆西到原路線起點這 一段是我自己畫的),所以根本不怕迷路。倒是昆西市區路線有點複雜,小繞了一下才到 預定走的路華盛頓街(Washington Street)。這條路又寬又直,路肩有一輛車寬,而且濕 冷的星期日一大早也沒什麼人在外面開車逛大街,所以一路上騎得相當順暢。不一會兒就 遠遠看到鐵塔狀的建築,那想必就是前河大橋(Fore River Bridge)了! 看了地圖才發現這裡有前河(Fore River)和後河(Back River),個人推測這「前」跟「後 」想必是相對於昆西東邊的城鎮–韋茅斯(Weymouth)而言吧。倒是這前河後河雖名為「河 」,其實只是比較深一點的海灣。前河大橋是麻州州道3A號跨越前河的橋,舊橋是1933年 建成的開合橋(bascule bridge),後因老舊不敷使用,在2004年拆除,現在的前河大橋是 新建的升降橋(lift bridge),而且看它壯觀的橋塔,很難想像竟然是一座臨時橋;更新 的永久橋樑計畫已經定案,預計會在2016年完工。騎車時沒感覺,但從衛星空照圖可以明 顯看出舊橋的引道,以及新橋建在舊橋遺址的上游。最新的橋樑應該就會恢復原來的位置 吧? 橋前有標誌禁止行人、腳踏車和馬匹,其實這是指這些交通工具不能走橋上的「車道」。 車道右邊另有人行道,行人、腳踏車和馬匹要走人行道過橋,而且不可騎乘,要用牽的。 跟先前在鱈魚角薩加莫爾大橋的情況很像,因為橋窄沒有路肩,所以腳踏車要牽車從人行 道過橋。 由於前河兩岸多重工業工廠,利用船隻運貨;前河大橋壯觀的兩座橋塔,是當大型船隻將 通過橋下前,會利用橋塔的鋼索將中央橋面整塊吊起,待船隻通過後再行放下。(Youtube 上開橋的縮時影片)但因麻州州道3A尖峰時間車流量大,而且開橋的整個過程有20-30分鐘 ,儘管開橋前會在兩側公路的電子看板預告開橋時間,但仍經常造成車流嚴重回堵。 橋上的人行道與車道是完全分隔的,而且兩側有鐵網保護,因此儘管我有懼高症,過橋時 仍很有安全感;但由於全橋都是鋼構,極富彈性,每當汽車經過,帶來的震動就會讓鐵網 就會與橋體互相碰撞而鏗鏘作響,聽久了覺得滿吵的… 橋下靠昆西這邊停著USS塞勒姆號(USS Salem),是一艘重巡洋艦(heavy cruiser),1945 年在昆西的前河造船廠(Fore River Shipyard)製造,1959除役,之後便駛回前河的懷抱 ,1993年起當作博物館船開放參觀。由於這天沒計畫參觀,此處交通方便以後仍有很多機 會再來,就直接過橋去了。 很快又騎過了後河,後河橋比起前河大橋就相當不起眼,只是一條很普通的小橋而已。過 橋後轉往小路,爬過幾座小山坡,九點左右抵達原定路線的起點:欣厄姆(Hingham)的欣 厄姆高中。原本計畫從這裡開始逆時針騎64公里回到原處。因為原本就是約九點開始騎車 ,而Stephen說有外校的人也會參加,所以我特地看準時間出發:如果他們那邊仍未取消 行程,我還可以跟他們一同騎。稍事休息等了十幾分鐘,只看到幾輛車載來週末來學校打 球的學生,沒看到單車團之類的,我就決定單飛了,路上若看到車友再打招呼吧~ 過了欣厄姆高中一路暢快的下坡,不久轉了個彎進入森林,抵達沃姆帕塔克州立公園 (Wompatuck State Park)的入口。週日大清早,收費亭沒開,也沒柵欄擋,而且腳踏車應 該是免費,就直接進了。儘管天氣陰濕,但靠近公園入口與遊客中心處,仍有不少車輛載 腳踏車來4+2,來此慢跑、散步的人也不少。想必是個當地滿有名的風景區。 一過了遊客中心,就有一面山坡在眼前,雖然只有半公里路程、爬升量30公尺,但最陡處 將近8%(根據NED地形資料)而且地面濕滑,還是使力抽車才抽上山坡頂…之後就是痛快下 滑,下坡不如上坡陡,但仍飆到時速40公里出頭。坡底右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荷葉 的池塘–Boundary Pond。一個人騎車就有這好處,不用因為別人不想停就跟著別人的行 程走,加上此行不趕路,若趕路的話,中午之前就回到昆西了,下午又得荒廢掉。於是決 定在池塘邊停車暫時休息賞景。池邊有一輛車停著,車上不見人影,應該是正在池塘附近 健行。 離開荷花池,照GPS路線走,騎到一處柵欄,應該是州立公園的園界吧,但只禁止汽車從 這邊入園,徒步或騎車的依然可以暢行無阻。過了柵欄不久,又是一個荷花池–Bound Brook Pond。這裡路很窄,沒什麼停車空間,但繞了一小圈還是決定停車賞景拍照。這個 池塘不在森林之中,但面積更大、視野更遼闊,而且也不是滿滿都是荷葉,在霧氣之中虛 無飄渺,與前一個池塘感覺截然不同。 離開兩個優美的荷花池,再往東騎10公里,一路下坡多於上坡,很快就抵達位於海邊的城 鎮西楚埃特(Scituate)。一不小心衝太快,沒注意到GPS叫我左轉,就順著路往右邊下坡 ,到了西楚埃特漁人碼頭停車休息時才發現走錯路。在漁人碼頭可以隔著港口裡停泊的許 多船隻,遠眺等一下會騎過去的燈塔。這時已經不再下毛毛雨,地面乾燥,但天氣依然陰 沉(我倒是不希望太陽出來,因為太陽眼鏡跟防晒油都沒帶啊!) 轉眼間就到了離漁人碼頭只有兩公里的西楚埃特燈塔(Scituate Light)。此燈塔建於1811 年,歷史悠久,是全美國第11座燈塔,在1850年與1860年兩次因為附近的麥諾特礁燈塔 (Minot’s Ledge Light)建立的關係而停止使用。後來西楚埃特燈塔就逐漸荒廢,直到 1994年才重新開始維護並再度點亮。 西楚埃特燈塔外觀呈白色八角形,高15公尺,燈質是15秒閃爍白光,目前主要用於私人船 隻的導航。燈塔內部平時不開放參觀。燈塔旁的海堤也有一定的高度,視野不錯,可以環 顧整個港灣。 在燈塔處小歇並吃點心後繼續出發。下一站的景點,就是剛剛提到的麥諾特礁燈塔。麥諾 特(Minot)是位於西楚埃特北邊岬角的一個小村莊,非常偏僻,只有幾戶人家和一個小小 的海灘,沒有商店。早上人潮冷清,路上不見人車,海邊也只有幾個人在釣魚。照GPS路 徑直往岬角的尖端騎去,在爬上尖端的山坡前有一道圍牆與柵門,雖然門是開的,但標示 寫著裡面的路是私家路。我並不確定能不能直接進去,或者是否要看證件之類才能進去, 但閒人勿擾,我就沒進去了。否則到岬角最頂看燈塔更近。 從麥諾特的海邊往東北望去,就可看到孤立海上的麥諾特礁燈塔,塔高27公尺,照明距離 10海浬。1850年建在麥諾特近海1.6公里外的礁石上,後被風暴吹垮,看守燈塔的兩名人 員也葬身無情大海;現在所見的(更堅固的)燈塔是1860年重建的。想必在颶風的晚上看守 這座燈塔,是多麼刺激的一件事… 麥諾特礁燈塔有個特別的地方:從1894年起,燈塔的信號是白光群閃,先閃1次,再閃4次 ,再來是3次,每次群閃間隔5秒。這個模式在當地又被暱稱為「I Love You」,其中每個 字的字母數量就是1-4-3,因此麥諾特礁燈塔也成為許多情侶造訪的熱門地點。 離開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下一站是科哈西特(Cohasset)。中間有一段路照原本GPS的指 示走,會逆向走到一條單行道,而這條單行道在Google地圖上並未標出。可見網路上的資 料還是不能盡信,這時就是臨機應變的時候了!而Garmin Edge 500的一大缺點,是只要 離開預設的路徑,就會傻在那邊完全不知道怎麼辦,幸好我方向感好,所以直接順利接回 原本路徑沒有迷路。這時又開始下起毛毛雨… 繞過科哈西特兩個海灣曲折的海岸線,這個小鎮沒有燈塔,也似乎沒什麼景點好看的,於 是只在跨過兩個海灣的橋上停車拍照,就繼續往逆時針方向騎。美國人喜歡戶外運動是真 的,這種潮濕天氣和偏僻的地方,仍看到一對母女在慢跑、好幾輛車載著單車前來運動。 到這邊儘管才騎了50公里,我的體力已經開始下滑,因為麻州地無三里平,南岸又多丘陵 ;加上天氣的關係,又一直停車休息拍照,儘管涼爽舒適,但我的大腿也一直都熱不起來 ,所以自然很快就騎不動了。爬上一座16公尺高的小山坡,就決定在山頂的一個小雜貨店 Marylou’s Coffee停車休息。號稱全城鎮最好的咖啡,但我平常不喝咖啡的,就只吃了 自己帶來的零食。 過了這家咖啡店,下坡之後就抵達楠塔斯基特(Nantasket)。城鎮的正式名稱其實叫做赫 爾(Hull),但大家比較常管它叫楠塔斯基特,即當地原住民語的「海峽之地」。(就像南 投仁愛鄉的市區,大家都叫「霧社」的情形差不多?) 楠塔斯基特是個狹長的半島,往北 延伸之後再往西勾回來,跟鱈魚角(Cape Cod)前半段的形狀有些類似,因此也有小鱈魚角 之稱。 這時已經接近中午,楠塔斯基特海灘路上林立的海鮮餐廳讓我口水直流,但我打算先騎到 半島最尖端,回程路過這裡再找一家餐廳慢慢享用午餐。因為半島左右兩邊環海,海風特 別強烈,逆著海風騎車非常消耗體力。Stephen原本畫的路線是盡可能找最靠近海邊的路 騎,不禁讓我懷疑他到底多久才騎一次單車:常騎腳踏車的人都知道如果可能的話,靠海 的路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海邊風勢強烈又不太會停,極度消耗體力,而且海風中的鹽分 對腳踏車外露的金屬部份也不好。我照著路線騎了幾分鐘就受不了,回到半島正中央的大 路上騎。 半島北邊的GPS路線畫得有點亂七八糟,加上我一時疏忽沒有盯著GPS指南針看,小迷路了 好幾次,也沒有照原本的計畫騎上半島的最高點,位於電報山(Telegraph Hill)上的里維 爾堡壘(Fort Revere)。(其實是我已經很餓了,身體又一直熱不開,懶得再騎上海拔36m 、最大坡度接近8%的里維爾堡壘…)就繞過這座山,直往半島最尖端騎去。最尖端是赫爾 高中和一座風力發電風車,去年夏天到波士頓港裡的喬治島(Georges Island)健行時就看 過這座風車。半島尖端也因為這座風車而得到風車角(Windmill Point)的稱呼–儘管正式 名稱是彭博爾頓角(Pemberton Point)。這裡也有海岸警衛隊駐守,以及開往波士頓的渡 輪F2H線(週末不開)。 走過一次的路,回頭路就簡單不怕迷路了。楠塔斯基特半島包圍的海灣中有一個小島史賓 內克島(Spinnaker Island),有橋樑與半島連接,但目前島上是私人公寓,外人無法造訪 (美國真的很多這種私有半島、私有島嶼之類的…)。 回到赫爾市區已經下午一點,隨便找了一家店就坐下來吃午餐。後來才知這是家早餐店, 只開到下午兩點。點了一個鱈魚三明治吃–大家有沒有發現我長途騎車中午幾乎都吃有魚 的餐點,不知道是不是身體渴望補充蛋白質與鹽分的關係?(一來麻州海產也最有名嘛) 飽食之後就打算直接從赫爾殺回昆西,畢竟沒人跟我同騎,沒有必要照原本路線再騎回欣 厄姆高中,反正回到昆西一樣也是繞一圈,只不過繞比較大圈而已。這段因為先前沒有計 畫,也就沒有把路線下載到GPS裡,Edge 500也沒有內建圖資,但心想以我的方向感加上 昆西是大城市應該會有指標,理應不會有問題才對。相信自己是正確的選擇,三兩下就找 到回昆西的路。倒是時間已經不是早晨,路上車流增加,一開始的路又沒有路肩,跟時速 六七十公里的汽車並肩騎車的感覺還滿可怕的。路邊雖然有鋪設柏油的人行道,但看不太 出來路況怎麼樣,我的腳踏車又不喜歡off-road,所以還是決定騎馬路上。幸好回到麻州 州道3A後就有寬敞路肩。 2:40左右回到昆西地鐵站,結束今日的旅程。這一圈騎了85.5公里、騎行時間4小時2分半 ,平均時速21.2公里,比去鱈魚角那次慢了將近一成,主因應該是牽車過前河大橋佔了太 大比例,把均速拉下來。再者沒有人跟我一起輪車,濕涼的天氣也造成我騎了這麼久身體 都沒熱。 很多人都覺得晴朗的天氣是旅行最好的時機,但天氣往往不是人類所能輕易控制。下雨天 還要不要去?如果有相當危險性的話,例如下大雨去爬山或颱風去海邊,當然是去不得; 但如果像這次的行程一樣,只不過是陰天、起霧、毛毛雨,儘管看不到藍天白雲,但有時 候反而能意外找到更優美的風景。我猜如果這天是艷陽高照的大晴天,路過那兩個荷花池 ,想著停下來就多曬太陽、拍照對比太高不好看,可能連停都不會停呢! 單獨旅行,愛停下來就可以停下來,不必被既定的行程牽著走,不必跟人爭吵要吃哪一家 餐廳、要走哪一條路、要先看哪個景點。不僅悠閒自在,也是一種增廣見聞、自我挑戰的 方式,考驗生存技巧與變通(例如迷路、爆胎、道路封閉、公車火車誤點時要怎麼辦)。這 也是為什麼我經常一個人就跑出去玩,連最要好的朋友也不通知–有時候就是想放空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189.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