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k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veSabina (孩子的爹)》之銘言: : 按:基本上40度cst越小越好;100度cst越大越好;vi越大保護越周全,油膜更不易裂。 : A油: SHELL Advance Ultra 4 10w40 : B油: OMV FULL SYN 5w40 : 最後,http://0rz.net/8c1Rq 僅是sg等級,高溫cst僅13。but,還不一很多大大狂推? : 真的適合你嗎?@@" : 部分資料來源,東機oil版。 前文恕刪 小弟比較無法釋疑的是"vi越大保護越周全"這句話 要把VI看作保護性的一環不可謂不恰當 不過如果要把VI=保護性這句話當聖經 就過於籠統了 小弟的講法不是正統 文中有些部分以不同的sae混在一起比較 因為想不到更好的解釋方式 論點方面 有錯請指教 之前碰到一些事情 有在摸相關的東西 小弟對這不是專精 只是提出一點問題與看法 潤滑油類產品VI值越高 真的保護性越高嗎? 以同廠牌來看 產品名稱 VI(Viscosity Index) CPC 9000 SL Motor Oil 10W/40 158 CPC 9000 SJ Motor Oil 10W/40 156 CPC Multi-Purpose Gear Lubricant(多效齒輪油) 80 111 80W/90 118 85W/90 107 115 96 85W/140 94 黏度高的齒輪油85w140反而VI值超低?? 動粘度指數(cST) 廠牌 品名 粘度級數 40度(X) 100度(Y) 粘度指數(VI) SHELL Advance Ultra 4 10W-40 82.8 14.3 186 MOTUL 300V SPORT 10W-40 78 13.9 171 MOTUL 300V Competition 15w-50 128 17.8 154 MOTUL 300V Factoryline 5w-40 73.5 13.6 196 SpeedMaster Pro Racing Special 5w-50 130.5 19.3 209 可以發現VI高的低溫的流動性很好.高低溫變化較小 一般而言5w50跟15w50在高溫時差異都不大,5w40跟10w40亦是(符合SAE50或40) 是否代表黏度數據可以參考...但不是絕對...配方會不會反而是重要因素? 如果還是要堅持用VI來看保護性 先比較同廠牌 因此證明Competition的保護性比Factoryline差? 接著比較不同廠牌 然後證明Advance Ultra 4的保護性不如Factoryline?? 接著看到速馬力 VI高達209 這樣可以證明保護性較Factoryline高? 接著繼續看同廠牌的歐洲大廠AGIP油品所公佈的數據 廠牌 品名 粘度級數 (cSt) 40度 100度 粘度指數(VI) Agip RACING 10W-60 160 23.5 177 Agip City 10W-40 94 14.1 154 Agip TEC 15W-50 128 17.6 150 TEC在一般文章的觀念中 是不是保護性要比CITY高? 但是VI卻是CITY勝出 那代表.....CITY保護性較高? 比照上面的資料 MOTUL 300V Factoryline 5W-40與Agip RACING Formula 4T 10W-60 如果用VI來看 難道可以說Factoryline保護性優於Agip RACING Formula 4T 10W-60嗎?? 所以保護性這種問題是不是該由配方或是其他方式考慮呢?? 如果一直比較各廠的高階油品 也是有失公平 廠牌 品名 粘度級數 (cSt) 40度 100度 粘度指數(VI) FINA FIRST 5W-50 122.3 19.0 176 MOTUL 5100 15W-50 131.5 17.5 147 FINA這支 由於高轉速的時候聲音與震動比較大 因此被認為保護性比較不佳 MOTUL 5100剛好相反 平平順順 被認為保護性較佳 對照VI 結果是相反 按照到目前的結論 用VI數據來作為保護性的看法是正確的嗎? 同時再比照一次同廠牌的速馬力 廠牌 品名 粘度級數 (cSt) 40度 100度 粘度指數(VI) SPEED MASTER 10W-60 116 17.9 172 (F1 PRO SPEED RACING) SPEED MASTER 5W-50 103.5 19.3 209 (PRO RACING SPECIAL) SPEED MASTER 5w-50 117 18 171 (RACING SPECIAL) 10w-60這支被設定為該廠最頂級款 可是VI卻遠遜於PRO RACING SPECIAL 5W-50這一款 保護性就這樣被否決..........? 如果還是要用VI看一罐油 就來看看去年中在拍賣熱賣的OMV 10W-40吧 廠牌 品名 粘度級數 (cSt) 40度 100度 粘度指數(VI) OMV SYN COM 10W-40 105 14.4 141 VI就只有141 甚至低於CPC 9000 SL 10w-40 假如把VI當作聖經 那OMV這罐該如何看待?? 黏度指數(VI)明確意義即是黏度隨溫度變化程度的指標 越高變化越小 除此之外.....有什麼可以拿來做為保護性的指標嗎?? 在下最近爬文與向人請教的看法 看的不是VI決定保護性問題 而是一個簡單的cST100度數據判斷磨損程度 當然....這是長時間的損耗問題 舉例來說 但是沒有鐵定的答案 假設在下從某廠商方面得知他本身的油品數據cST100度高達26 上述的AGIP 10w-60此數據為23.5 一般人在發車後就覺得很難熱車 起步後覺得AGIP黏到不行 反觀我所假設的某廠商之油品數據cST100度甚至高到26 假設工作溫度設定為85 換算SAE超過70 這樣子會不會過黏? 在市區騎乘 因為走走停停 油溫勢必較高 這時候油品的潤滑不成問題 但是如果是在長途行駛呢? 這時候引擎溫度與油溫反而穩定 尤其是氣冷車種 這樣子的油品 會不會反而對車種造成損害?? 以上是小弟這陣子爬文與向前輩請教所得到的看法 現在的潤滑油 BASE都差不多 就看廠商如何設計添加劑比例 如果BASE不偷工減料 相信油質也會不錯 添加劑搭配的好 更如虎添翼 要評斷一個油品好不好 除了看數據也要兼顧油性 如果單看VI就要決定保護性 會不會太草率與盲目了呢?? -- 如果你問我身在亂世會不會後悔? 我不會 因為我在等待那位明君 可以完成我夢想的明君 值得我投注一生鞠躬盡瘁的明君 在遇到的那一天之前 我蟄伏 我自強 我調整 以期能在遇到的當下 畢其功於一役 三國-論郭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2.21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