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LitCritic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LitCritic 標題: 《開券周報》---黯夜裡的火炬 時間: Sun Nov 26 06:16:01 2006 2006.11.26  中國時報 《開券周報》---黯夜裡的火炬 廖炳惠(清大外文系教授) 黑暗時代群像Men in Dark Times、作者: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譯者: 鄧伯宸、出版:立緒文化公司、定價:390元、類別:傳記漢娜.鄂蘭大概是20世紀最出 色的女性思想家及政治社會哲學研究者,她對極權主義、人類處境、批判思考的見解,在 她死後30年,仍大放異彩,不斷引發各種學術或公共文化上的研討,尤其在她的書信與傳 記陸續問世之際,更擴大了有關她在生平、愛情、族群、媒體等面向上的爭議。 在1955到1968年間,鄂蘭針對她最欣賞且經常受到啟發或密切往來的啟蒙師(萊辛、 雅斯培)、朋友(班雅明、盧森堡)、作家(賈雷爾、布萊希特、迪內森、布羅赫)、宗 教或公共輿論的代表人物(居里安、教宗若望23世),循這些知識與實踐的標竿,當作「 黑暗時代的人本精神」燈塔。她透過長期而親切的細微觀察,進行主動深入的鋪陳,道出 這10位人士的學思風範,提供世人在他們身上得以見到的獨特不群態度,以便重新闡揚這 組群像在最黑暗的時刻所散發的螢螢微光,在政治大災難、道德大淪喪、科技大宰制、經 濟大兼併、帝國大擴張的環境下,繼續維持其才識與信念,並照亮周遭。 這些長短不一的文章,後來收入《黑暗時代群像》,書的開頭以鄂蘭所獲得的萊辛獎 為引子,追溯萊辛所代表的獨立道德與思想勇氣,敢於「挑戰偏見」,能在各種質疑或誘 惑之中堅持怡然自得的「世界品味」,關心社會與公共領域之中的友善與事物,發揮「人 道情懷」。這種精神在鄂蘭的恩師雅斯培身上得到最美好的發展。雅氏以自己的生活、學 思投入「公共領域的冒險」,抨擊納粹、德國罪行與原子彈,並廣泛討論世界帝國的問題 ,強調「無限溝通的意願」,倡導人類的團結。 與雅斯培相較之下,羅莎.盧森堡是個懷舊、浪漫而又不正統的馬克斯主義者,她將 「愛情與生活諸事」的生命史兜擁起來,並在革命的幻滅中,看清政治的本質,因而與列 寧唱反調。她雖然未獲當代的首肯,但是後世人終於認同她的熱情、見解。 鄂蘭所欣賞的人物,大多是流亡離群或不正統的「異類」。《遠離非洲》的小說家迪 內森、〈靈魂喧囂〉的詩人布羅赫、〈活過黑暗〉的劇作家布萊希特、坦然無懼「與魔鬼 對話」的詩人賈雷爾、天真而篤定的評論家居里安或謙卑而親切的若望教宗,個個都在她 的筆下,既展露出矛盾及生活事物上的格格不入,但更因而彰顯其學思的普世、深入性格 。在這本書中,除了雅斯培(有兩章)、布萊希特之外,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居然是鄂蘭對 班雅明的追思,從他所經歷過的現實失落、災難及死亡,到他如何將時代印證、苦痛轉化 為「思想碎片」,迄今仍是經典之作,鄂蘭也是將班雅明譯介給英文世界的重要推手。 這本書不但是瞭解鄂蘭博大精深的學思生涯的闡敘本,而且也是面對21世紀全球恐怖 失衡、文明衝突及知識經濟的火炬。中譯本此時問世,雖然遲到,但卻不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64.16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64.165 pk2:轉錄至看板 Chinese-B88 11/27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