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7.02.18  中國時報 ■三少四壯集---職業寫作的供需法則 九把刀 這一系列起了頭,就寫沒完。 台灣人少,買書的人也少,沒辦法像中國、日本那樣養出很多的專職作家。在中國首 刷一萬本是很基本的量,在台灣,首刷兩千本賣得掉就值得振奮。 聽過許多講法,上大學之後很多人都不再買虛構性的小說,而會轉買教你神速減肥、 投資暴富、將笨小孩變成絕頂天才、如何當一個管理上億資產的好CEO等工具書,所以出 版社要把虛構小說的庫存清掉,就得將眼睛放在高中女生、國中女生身上(高國中男生呢 ,他們則會把錢拿去買網路遊戲的點數卡或漫畫),這個「事實」也造成了幾年前網路愛 情小說的盛行。 不過網路小說那面牆終究垮台了。 去年大暢銷的書幾乎都厚得要死,題材也跟愛情王道產生背離,貧賣的台灣類型小說 家找不到理由栽贓給愛情小說壟斷了市場,也不能再說市場偏愛輕薄短小的消費性閱讀─ ─醒醒,大家可是都越來越認真看書了! 其實,所謂的暢銷書法則往往只能從現象面去事後諸葛,又或者,能洞悉這些法則的 都是少數菁英編輯,他們也許能發現好書在哪,決定該翻譯哪本國外大書,卻無法將這些 法則的能量灌溉給旗下的本土作家。 我認為其中倒可見一個事實。 暢銷書越是集中在一、兩本「潮流性集體閱讀」的書上,對大部分的本土作家來說, 都是一記記沉重的上鉤拳……,讀者錢就那麼多,買了達文西密碼、香水跟佐賀的超級阿 嬤後荷包就癟了。不過要怪罪少數的暢銷書讓大多數不暢銷的作家陷入貧窮嗎?這種結論 也不大對勁,不過通路書店對翻譯類書的青眼有加,也是不爭的事實。 就算作家嗅到了暢銷的方向,要起步往那裡走,姿勢也不一定好看。 一個想出書的老朋友曾寫信問我,什麼是魔幻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的定義,並 要我各自舉例,分析哪一個題材在市場最受歡迎,然後她再籌備寫作。這大概是我聽過最 無腦的問題,但仔細一想,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若除魅作家的神祕性,將作家視為一種「職業」,有人燃起鬥志專門寫符應市場熱度 的作品,便很正常。 寫作原本就有延展性,而且最好有高度的延展性,就如同一個程式設計師,如果認為 寫java程式比較有前途、於是撇下原先的C語言興沖沖去寫 java,差不多的道理。就算 是平成怪物松?大輔,據說每年都很勤勞鍛鍊一種新球路啊!球路越多越好,如果寫作的 路子千變萬化有何不可。君不見,現在便利商店躺了很多本49元的小開本恐怖小說,逐漸 建立了靈異驚悚的熱銷路線,讓很多以前冷眼看待靈異題材的作家,像看見寶一樣跳入小 開本的陣容? 反之,職業作家可以為了家計於題材上開疆闢土,也能為了自成山頭原地跳繩。 多的是一輩子只寫武俠的作家,滿櫃子都是終生離不開言情的作家,誓言除了純文學 其餘類型碰了就髒手的名家,老是天天撞鬼的作家,除了火龍就是精靈的作家。這類型的 作家嵌軌於特定題材的供給面,滿足讀者的需求。 沒有誰比誰好,只能說人各有志。 也許你看不習慣作家的延展性與供給性如此「商業化」,但也不必將「寫作是為了藝 術、還是為了填飽肚子」,當作是劃分作家與寫手的準繩。為了藝術而創作的東西有時很 矯情、很爛,為了填飽肚子苦思出來的東西有時可是超級經典……。 只能說,作品的「重量」不是權力菁英說了算,而是將書捧在手中的你。 你說了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1.168
skymusic:又來了......刀哥若自覺對得起自己,就不 61.223.236.122 02/18 16:12
skymusic:用一再寫這種文章...... 61.223.236.122 02/18 16:12
skymusic:可見他自己內部必定有許多掙扎... 61.223.236.122 02/18 16:15
skymusic:說穿了,他不就在藉口推託嗎,實際上看不起 61.223.236.122 02/18 16:16
skymusic:他寫的東西的頭號人物就是他自己本身 61.223.236.122 02/18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