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radu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索  引 1. 前 言 2. 自己的讀書過程  ̄ ̄ ̄ ̄ ̄ ̄ ̄  ̄ ̄ ̄ ̄ ̄ ̄ ̄ 3. 態 度 4. 瓶 頸  ̄ ̄ ̄ ̄ ̄ ̄ ̄  ̄ ̄ ̄ ̄ ̄ ̄ ̄ 5. 準備方法與心得 6. 考試的心得整理  ̄ ̄ ̄ ̄ ̄ ̄ ̄  ̄ ̄ ̄ ̄ ̄ ̄ ̄ 7. 考試之注意事項 8. Q & A  ̄ ̄ ̄ ̄ ̄ ̄ ̄  ̄ ̄ ̄ ̄ ̄ ̄ ̄ 9. 結 論  ̄ ̄ ̄ ̄ ̄ ̄ ̄ 1. 前 言  ̄ ̄ ̄ ̄ ̄ ̄ ̄ 原本這篇心得只是打算隨手寫一寫,不過寫完過幾天後,想說還是把 文章寫得有條有有理一些,順便鍛鍊自己寫文章的能力。 這篇心得是受到同學的慫恿而寫的,結果自己龜毛的個性就發作了, 既然要寫那就寫得好一點 XD 這篇心得理論上要認真,不過我只想用輕鬆的語氣來說,所以排版會 整齊,不過還是會用些表情符號。 這篇文章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希望能夠對往後想考結構組的人一點建 議與方向,並且稍微有個方向,不會過於茫然。 也希望這文章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可以吸引多一點土木所的同 學們分享自己考試的心得。 在整篇文章中,主要都是我本身的經驗,所以我的讀書方式不見得適 合所有人,重要的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才行,願大家共勉 之。 因為本身不想要多花錢補習,所以我的讀書方式大概可歸類為「沒補 習窩在家讀」型。要不要補習和在不在家讀因人而異,各自有各自的 選擇。在家裡讀的話就要有把握抵抗電腦的誘惑,我雖然沒有到完全 不碰電腦的地步,但是至少不會一用就用上半小時或一小時。 我的想法是,在K館讀也是大概讀個一兩個小時要出來透透氣,在家 裡讀我只是把透透氣的時間拿來用電腦,時間一到我就再回去讀書, 不會對電腦依依不捨,所以我覺得我在家讀跟在K館讀其實差不多。 最後,在這裡提供我的成績做參考,台大正取前十,成大正取前五。 2. 自己的準備過程  ̄ ̄ ̄ ̄ ̄ ̄ ̄ 因為我的在校成績是普通型的,也就是班排在二十到三十之間徘徊, 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放棄了推甄這一條路。 決定要開始認真讀書是從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開始。 在這個暑假我還沒有危機意識,就只是打算在暑假將工數讀完一遍。 所以我暑假時並沒有每天定要讀多少小時,就只是想到就讀,斷斷續 續地,大概到了開學的前一兩天讀完第一遍。 後來才知道,這樣子實在很沒有效率,但是因為暑假是自己在家裡讀 ,不知道同學們暑假就開始苦讀了,自己還沈迷於假期的感覺裡,非 常要不得。 開學後,材力與結構才正式開始讀。 因為我結構學比較有基礎,所以將它放在最晚讀。工數第一遍讀完後 ,我就再讀第二遍,這時候材力跟結構都還沒碰。工數第二遍讀完後 ,材力才開始第一遍。 強烈建議暑假與寒假這段期間要好好把握,開學期間會有學校課程來 阻礙讀書計畫,讓讀書的時間變得很零碎。因為我到大三為止,每學 期的學分幾乎都是23~25之間,因此我不用擔心畢業學分問題,大四 上就安心修14學分,總之課越少越好,越集中越好。 開學期間的讀書沒什麼好說的,自己定個大方向,例如在幾月底前, 或者幾個禮拜內,哪些科的哪些章節要讀完,這個就自己斟酌,沒有 一定的標準程序。 讀書時,我並沒有很多筆記,我的筆記通常都是記錄一些我容易犯錯 的細節,像是一開始的共軛樑法我有很多地方不懂,所以我就把共軛 樑法的解題流程與注意細節寫下來。truss的直接勁度矩陣法也是一 樣。 材力的話我只寫下證明題與一些觀念。 不過我有用空白的名片卡記下一些要背的公式,材力與工數,結構要 背的東西相對少,而且比較好背,所以沒有寫在名片卡上。 名片卡的好處就是可以隨身攜帶,空閒時就拿出來背。 我在開學期間上K館的次數較多,因為上課要到學校,就會順便去K館 晚上的話大部分還是在家裡讀比較多。 在K館與在家讀各有優缺點,K館開到十一點,在家我是讀到十二點多 ,如果順的話,偶爾會讀到一點。不過我並不鼓吹在家裡讀就是了, 在K館有一群人陪著讀,那種氣氛就是不一樣,而且互相可以討論。 關於我讀書的時間,暑假因為沒有危機意識,所以並不固定。開學期 間,早上下午有課,時間零碎,不好掌握,晚上的話通常是吃完飯, 大概七點半開始,但是我吃完飯很容易想睡覺,所以有可能睡到八點 或八點半,然後讀到十二點。寒假期間,我其實蠻墮落的,大概是下 午兩點開始讀,讀到五點半,然後晚上七點半開始到十二點。 寒假期間的讀書方式,我並沒有到K館,因為我懶。╮(﹀_﹀")╭ 從我家到K館來回要花掉半個小時,在家讀可以省掉這些時間,我是 這麼想的。 考古題我大概是考前45天開始寫,之後就是不斷地複習,不斷地寫考 古題,這樣子持續到考試為止。 3. 態 度  ̄ ̄ ̄ ̄ ̄ ̄ ̄ 考研究所不用說,態度非常重要。 既然打算要考研究所,要考就要考上,尤其對有補習的人而言,多花 了補習費,如果沒上那不是更幹。 所以,就是四個字,破釜沈舟。 對我而言,我的心態是如果有考上最好,沒考上也不是世界末日,頂 多就是當兵後去工作而已。這並不是消極,而是我的得失心沒有那麼 重,不會給自己多餘的壓力,不代表我不重視,不認真去準備這個考 試。 在準備的期間,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要無限高估外界的敵人,其他組 我不清楚,但是結構組歷年的錄取率大概都是20%左右,說高不高,說 低不低,一百人錄取二十人,看是要想成:「哇!有二十個人的名額 耶!」還是「有八十個人會落榜耶...」都隨自己高興。 自己本校的就不用提了,某些名校土木系裡頭的強者那麼多,再加上 各校如果有一兩個超強者,這樣名額加一加,我還有機會嗎? 既然知道競爭激烈,那就要非常認真讀書,因為永遠不知道外校是 不是有外星人存在。這是我無限高估對手的想法。 另外,考試很現實,上就是上,不上跟別人說一天讀十幾個小時都沒 人會相信,因為唬爛不用繳稅,這部份歐陽說得很明白。 我以前很不喜歡背公式,大部分都自己慢慢推,但是這樣子來應付研 究所考試分明找死。懂得公式背後的意義與推導固然重要,但是這只 是基礎,考試分秒必爭,不可能每個公式都從頭推一次。 所以,說難聽一點,要把自己訓練成「解題機器」,因為這是考試。 另外,壓力這種東西很麻煩,沒有不行,太多也不行,跟血壓一樣。 保持愉快的心情相當重要,我喜歡在光線非常充足的地方讀書,因為 這樣我精神會比較好,而且心情會比較愉快,這個時候讀書效率會很 高。 在適度的壓力下,保持愉悅的心情以及適度的自信相當有用。 對我而言,我習慣在吃午餐的時候看個漫畫,讓自己放鬆一下,笑一 下,然後在開始讀書。 在後期,我讓自己充滿自信,不要怕考試。 東方的觀念是謙虛是美德,但是過度謙虛就是虛偽,雖然平常同學聽 到讀完了都會酸一下:「強捏~」,但是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充 滿自信考試比充滿不安去考試,我個人認為前者對我比較好。當然也 有哀兵必勝的說法,就看個人囉。 覺得自己讀完就完了這是中心思想,但是在接近考試的時候是例外。 在考試當天,對自己的自信要達到一個顛峰(雖然看到考卷有可能就 瞬間被摧毀了XD),總之就是不要畏懼考試,去坦然面對它。 或許會覺得自己沒讀完,很惶恐。 我只能說,管他去死 XD 反正都已經準備到這樣了,剩下的就交給考運吧。運氣好,考出來都 是讀到的就爽翻天,考到沒讀到的就放水流。誰也沒有把握自己全部 都會,尤其是工數。 4. 瓶 頸  ̄ ̄ ̄ ̄ ̄ ̄ ̄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遇過所謂的瓶頸。 不過通常不是讀書卡關,因為這個還算好解決,真正麻煩的是態度上 的瓶頸。 我在暑假讀的時候,工數除了ODE以外,很多我都看不懂。矩陣跟向量 也只有一些基礎在國高中有學過的看得懂,尤其是矩陣,到了中間部分 我就不懂了,所以那個時候讀的很痛苦。 後來我覺得應該是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我放寬心慢慢讀,不會的跳 過去,保持輕鬆的心情讀,於是我可以讀得下去,這是最重要的,讀第 一遍不懂很正常,但至少要有耐心把他看完。後來我再把不懂的地方多 重覆看幾遍,就會發現不懂的地方忽然懂了。 然後讀書過程之中,我有遇過煩躁期和怠惰期。 煩躁期很明顯就是給自己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尤其看著考試天數越來越 近越容易產生,會有種「糟糕,我會不會讀不完,怎麼辦?」這種感覺 在這種時候,我會覺得心情很煩躁,讀書會覺得自己的速度太慢,總覺 得耗太多時間在這個單元上,很想直接翻過去。 這種症狀就只能靠自己,不要再去care倒數時間,慢慢讀,不要趕,這 個時期困擾了我一段時間,後來我就看開了,讀多少是多少。 最嚴重的是怠惰期。 怠惰期通常是當某一科讀太久,已經讀膩了,想轉別科讀,但是當下這 一科又還沒告一段落,就這樣放下會有點不安。 辦法是死命讓自己先把當下這一科讀到告一段落,然後就可以轉讀別科。 上面這個怠惰期好解決,因為可以一直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會覺得 :「噢!看來我這邊還不懂,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讀。」 第二種怠惰期真的很慘,這個情況發生在我開始寫考古題之後。 當我將考古題重複寫過五、六遍後,就陷入了一種不知道要讀什麼的困 境。因為考古題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在背他了,因為寫了五、六遍,每 種題目都有印象,寫下去覺得索然無味。 可是不寫考古題又不知道那些參考書要讀什麼,因為大部分在考古題都 做過類似的題目了。 這個情形從我寒假一直持續到考試時都還存在。 說得誇張一點,就是「覺得自己讀完了,所以不知道要讀什麼了。」 我相信自己一定還有什麼地方不會,但是卻找不到。考古題已經無法幫 我找到我不會的地方,因為考古題都會了,又沒有其他題目可以讓我知 道到底哪個部分不熟。 後來我就將重點放在訓練解題速度上面,再一次重複解考古題,鍛鍊自 己的解題速度。 我是這麼度過這段期間的。 5. 各科的準備方法  ̄ ̄ ̄ ̄ ̄ ̄ ̄ 在準備考結構組之前,要先確定自己要考哪些學校,每間學校考的科 目有點落差,加權說不定也有點差距。(廢話= =) 我當初決定考台大跟成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只想讀這兩間。不是有意 得罪其他學校,這只是我個人的價值觀而已,大家可以一笑置之。 台大考「英文」、「工程數學」、「結構學」、「材料力學」。 成大考「工程數學」、「結構學」、「材料力學」。 有些學校的材力會改成考工力,交大就是考工力。 我選擇只考兩間的原因也是因為不想再準備工力。 接著就談談關於各科的準備方法。 一、工數: 我讀喻超凡的工數上下冊再加上寫88~94的考古題。 讀喻超凡的書要注意的就是他會塞許多不會考的章節進去,只有補習 的人才知道哪些要讀,哪些不要讀。因此在這方面就要請教有補習的 同學了。 順道提一下,對於請教有補習同學的心態。如果有補習的同學不想說 的話,也不用覺得對方小氣,畢竟他是花了補習費去得到這些資訊的 ,沒有補習的人本來就是要抱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態,不 然補習的同學不是補心酸的嗎?補習的要贏就是贏在這些細節,都跟 外人說了自己還花錢幹嘛。 離題了。 關於工數,讀一遍覺得看不懂很正常,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有些 地方會有所謂的頓悟,但是有些部分書裡寫得比較不明白的,可能到 了考試當天都還不懂,不過那考的機率就很小。 以我自己而言的話,我選擇放棄的章節(以喻超凡的書為主) 第一章的準備知識幾乎都放掉,乾脆說我有讀的 L'Hopital Rule Cramer's rule 基本積分公式(尤其是sec跟tan) 修正的部分積分法(非常重要!!不會就不用報名了) 三角函數的積分(積sin與cos的n次方很常用到) 分式與根式函數的積分(Laplace轉換常用到) Chain Rule Gamma、Beta、Dirac delta函數我有讀一點,但是還是不熟,考出來 的話我應該還是不會。不過Unit step函數相當重要,Laplace轉換常 用到。 Riccati方程式(2.4.3)放掉 一階高次常微分方程式(2.5)放掉 一階ODE解的性質(2.6)放掉 一階ODE的應用(2.7)放掉 高階ODE基本理論(3.1)放掉 聯立ODE的穩定性(4.2.3)放掉 高階ODE的應用(4.3)放掉 級數定義與審斂法建議還是稍微看一下 Maclaurin級數共有9個必背(複變會用到) 級數解整章放掉 Bessel整章放掉 Legendre整章放掉 Fourier轉換(10.5)放掉 複變具有分支點的積分(15.7.2)放掉 Laplace反轉換積分(15.7.3)放掉。 以上 說一下我自己對於工數的一些感想。 其實當考古題做多了,大概就知道常考的題目有哪些,不外乎矩陣、 向量、PDE、ODE等等。 個人認為ODE不難,但是解題方法很多,關鍵就是在第一時間判斷題目 要用什麼方法解。 第一步不用說一定是先看是一階還是高階。 一階我就不提了。 高階的話,先判斷是否為常係數,若是常係數就好辦,求特解有待定 係數法、Lagrange參數變化法、Heaviside逆運算子法(我都直接稱呼 LD法)。 若非常係數,先判斷是否為Euler-Cauchy型,若不是,判斷是否正合 型,不是,再看看可否用因式分解法,不是,用因變數變換法、不是 ,自變數變換法。 Euler-Cauchy的ODE要知道如何做變數變換,不能只背結果,成大易考 變數變換,今年就考了。 至於聯立ODE,個人習慣直接帶,不習慣用Cramer's rule。 邊界值問題不太會考,因為PDE就涵蓋了邊界值的問題。 Fourier的話,半幅展開要會,基本的就不用說了。 Laplace最好是能全會,因為一旦考出來通常視為基本分。 PDE過程冗長,但是作法死板,就只要多做,並且熟悉一些特殊的邊界 條件,尤其是週期性的邊界條件。分離變數法要會,沒指定的話通常 用特徵函數展開法會比較快。 矩陣我覺得挺難,但是又說不上來難在哪裡。 向量一定要全會,尤其是最後一章的那些定理的公式,多,但是必背。 複變的話,我覺得有點抽象,算複變積分是重點,有理函數的瑕積分 避點積分等等,總之就是在算積分。 以上是我準備工數的心得 二、結構: 結構對比於其他兩科,算是比較好準備的。 我原本只打算讀Hibbeler的教科書,後來發現他教科書裡頭的題目都 太簡單了,只適合打基礎。 所以後來就去買歐陽的解說結構學。不過解說結構矩陣沒有買,為了 省錢。考古題方面則是做兩校的82至97年份。 結構學讀到最後都是在應用不同的方法而已。 傾角變位法、彎矩分配法、勁度矩陣法、卡氏第二定理、共軛樑法、 單位力法、單位位法。 題目通常都是靜不定,靜定的題目很少。 強烈建議一定要學會「綜合彎矩分配法」,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剩下的比較獨立的是判斷穩定度、影響線、最大彎矩、最大剪力.... 等等章節。 結構矩陣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不然歐陽也不會寫到出一本書,不過我 只用「直接勁度矩陣法」。直接勁度矩陣法有許多小細節要注意,算 truss的時候,桿件製作誤差、溫差造成的影響,以及支承沈陷的影 響,比起樑多了桿件內力要算。 共軛樑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轉成共軛樑時,共軛載重的方向與形狀 ,原樑的變位差一單位,共軛樑就要加一單位couple moment,相對 傾角差一單位,加一單位剪力。 結構學遇到節點要注意,桿件跟節點是要分開看的,我在大學課程的 時候沒有特別注意這一點,但其實很多時候解題要將節點單獨出來看 ,不然就卡關。 結構學要注意特殊支承,尤其是抗彎彈簧與彈簧,很常出現。 對於結構學我是沒什麼特別的心得,毫無反應,就只是結構學而已。 三、材力: 材力的範圍是第二多的,我原本讀Gere的原文書,但是後來怕不夠, 又去買了歐陽的材料力學論衡,考古題則是做90至97年份。 材力要自己整理好許多的證明題,以及整理好要背的公式,例如基本 變位公式、一些形狀的I、形心位置等等。 我整理的證明題有以下: 1. 證明G=E/2(1+ν) 2. 證明σ=-My/I 3. 證明τ=VQ/Ib 4. 證明τ=Tρ/J,φ=TL/GJ 5. 證明應變轉換公式(有正向應變、剪應變兩種) 6. 證明應力轉換公式(正向應力與剪應力可以一起證出來) 7. 證明曲率正確式 8. 證明K=E/3(1-2ν) 9. 證明impact loading的變位 10.證明First Moment-Area Theorem 11.證明Second Moment-Area Theorem 12.證明q(x)=d^2[(EI)d^2υ/dx^2]/dx^2 13.證明薄壁斷面 τ=T/2(Am)t 14.證明轉換斷面法 κ=M/E1(Itr) 反正就是多多益善,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證明題連證明前 的假設都要背,不能只背過程,不然分數也拿不到。 剪力中心我覺得有點難度,需要多練習。 挫屈的話,剛梁與彈性梁的一些基本推導都要會,反正多練習就是了。 在算應力或應變轉換時,我習慣畫莫爾圓,不習慣套公式。因人而異, 我同學就習慣套公式。 計算變位的方法都要熟悉,跟結構學有些重疊,我最常用的是 superposition,共軛樑法會了之後也覺得挺好用的,最討厭能量法。 至於當材料進入塑性狀態時的應力應變等等計算也都要會,這邊我個 人覺得比較難。 6. 考試的心得整理  ̄ ̄ ̄ ̄ ̄ ̄ ̄ 先說說台大,今年台大結構組最低錄取分數是185,我則是考217。 工數95、結構80、英文60、材力12。 英文:我完全沒準備,因為英文沒有方向可以讀,所以乾脆就算了。 不過至少可以把握閱讀測驗,因為答案都在文章裡面,英文程度 只要不要太差的話,閱讀測驗的分數通常可以拿到一定程度以上。 單字的話我就不行了,只能用猜的。片語填空,運氣好就是看到 自己學過的,不然也只能猜了。 工數:今年台大工數意外的簡單,很多題目都可以驗算,如果答案代回 題目沒有矛盾的話,那這一題的分數就安全了。 藉此方法我保守估計分數大概會在85左右,結果比預期還高。 結構:太貪心想要全部都寫完,導致沒時間檢查。題目還算中庸,沒太 難也沒太簡單,果然有矩陣。第一題是影響線,我放到最後寫。 台大的結構非常喜歡考矩陣,看考古題就知道了,所以矩陣法一 定要熟。 台大也會考「門架法」與「懸臂法」,這個我大學的結構學沒教。 但是很簡單,如果考出來可以說是基本分。今年就有考懸臂法。 材力:炸慘了。這一次的出題方式不同以往,整張考卷只有一個圖,剩 下全都是文字敘述,我覺得有九成是死在看不懂題意。 都有寫,但恐怕不得教授的心,所以只拿到12分,真是慘敗。 成大的話,最低錄取分數62分,我平均73。 工數85、結構79、材力60。 工數:難度中庸,自己太粗心,應該可以再更高分,但是浪費太多時間 在檢查最後一題,導致向量與第一題的a小題寫錯。 結構:只能說傻眼。同一個題目用六種方法算,懸臂樑末端加一個彈簧 ,用卡二、變形諧和法、傾角變位法、彎矩分配法、共軛樑法、 矩陣法來算,如果算出來六個答案都一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 全錯零分,一種是全對70分GET。 這種出法成大很喜歡出,同一題用兩、三種方法算,好處就是答 案一樣幾乎可以確保是基本分了。不過同一題算六次真的是見鬼 了...( ︶︿︶)_╭∩╮ 所以今年成大的基本分是70分向上跳,關鍵就是最後一題的30分 能不能拿到。最後一題也是同一題用共軛樑法與單位力法各算一 次。 但是第一大題的傾角變位法與彎矩分配法,我不知道腦袋哪邊當 機了,竟然卡了一陣子,壓縮到寫最後一題的時間。 材力:第一題是剪應力公式推導,這一題是基本分。然後是應變計的問 題,也是基本分。第四題是挫屈,忽然有點忘記,還好有記起來 ,最後一題的英文敘述看不懂,所以應該是全滅了。有一題是衝 擊載重的延伸問題,利用能量守恆算,不過沒什麼信心。 7. 考試之注意事項  ̄ ̄ ̄ ̄ ̄ ̄ ̄ 我引用歐陽的書裡頭所寫的,考試前一天要再三確定自己明天要帶的東 西。 准考證、重點筆記、直尺、量角器、圓規、計算紙、鉛筆、橡皮擦、綠 油精、衛生紙(以防肚子痛)、程式型計算機、陽春型計算機、零錢、 身份證。 我補充一下,程式型計算機最好帶兩台以上,以防萬一。 所有要帶的東西前一天要自己用過,確定能用,計算機、圓規、量角器 、綠油精是不是有效。綠油精沒效的話,有一招很有用,請你同學幫忙 搧你一巴掌,我想你同學應該會非常樂意,而且也可以達到提振精神的 效果,如果有默契的可以互搧對方一巴掌,互不相欠還可以打起精神, 非常有效。 我自己有帶綠油精,所以就沒用這招。 很多細節要特別注意。 直尺的刻度是否清楚?量角器的刻度?圓規好用嗎?我自己帶自動筆, 自動筆最好帶兩支,不然就是要有備用的筆,然後用自動筆的話,筆 芯確定要夠用。 考試前一天早早就寢,歐陽建議前十天開始配合考試作息,也就是該幾 點就幾點起床,但是我自己早起的毅力不足,所以還是一兩點睡,九、 十點起床。 但是考試前一天真的要早睡,我自己是十點就上床睡覺,就算睡不著也 好,總之就是早睡早起,確保考試當天非常有精神。 考試當中,先挑自己熟悉的題目做。 如果是結構學的話,我個人會先挑傾角變位法、彎矩分配法、矩陣法、 諧和變形法等題目先做。 結構學是一個分秒必爭的科目,基本上不可能全部寫完,不然就是全部 寫完,但是時間剛好到,沒時間檢查。所以歐陽建議放棄最難的那一題 ,把剩下的時間拿來檢查,確保拿到基本分。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歐陽說的沒錯,結構學要全部寫完就時間上來說非 常趕,我還是忍不住全部都寫了,但真的沒時間檢查,草草交卷。 但是今年成大例外,今年成大的結構學70分是基本分,大家都是在比最 後的30分,所以沒得放棄。 考試的時候可以跳題寫OK,但是記得標清楚題號,並且把答案標明出來 ,省去教授改考卷的時間。 中場休息時,理論上不要討論已經考完的科目,但是我和同學還是忍不 住討論起來。我想,不要討論的用意是在不要影響考下一個科目的心情 ,因為如果知道上一個科目哪裡寫錯了,腦中會一直纏繞著那個問題, 讓下一個科目無法專心。 我自己本身是不會受到這種影響,所以我才跟同學討論。 另外,如果題目某些地方寫錯,或者題意不清時,記得寫下自己對題目 的認知,再開始解題。 例如cm打成m之類的錯誤,尤其台大勁度矩陣常常給錯,我都快懷疑他 是不是故意的了。 考試的時候要如何提昇自己的信心呢? 看到你身旁的考生如果有人在打瞌睡,有人提早交卷,那八成都是砲灰 了。我這樣講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也可能會覺得我講話很機歪,很自以 為,但這就是事實。 當然,我不敢說全部都是,或許真的有人超強,寫到一半睡覺,醒來繼 續寫或者提早交卷都可以上榜,那我沒話說,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指的 是大部分的普通人。 大致上就是這樣。 8. Q & A  ̄ ̄ ̄ ̄ ̄ ̄ ̄ 一、我要不要補習? 因人而異。我的心態是不想浪費錢,而且我也不覺得落榜是世界末日。 所以我決定不補習。 不補習的好處在於有更多的時間自己讀書,壞處是沒有人引導,要自己 摸索。 看自己對這個科目熟不熟悉,再決定自己要不要補習,這沒啥好說的。 我對補習的定義是花錢去補習班上課,如果有人的定義跟我不同,還請 多多包涵。 二、在家讀在K館讀? 老話一句,我的建議是在K館讀。我雖然自己在家裡讀,但是我還是提倡 在K館讀,K館可以感受競爭的壓力,以及讀書的氣氛,還有同學可以討論 ,好處比在家多。 那為什麼我在家讀?因為我很懶惰。╮(﹀_﹀")╭ 三、考古題要做幾年?做考古的意義? 越多年越好啦,我是這麼認為。 當然比較古老的題目已經偏離現在考的方向,不過當你近幾年的都做完後 ,沒題目可做就會去翻以前的題目了。 我是因為買了歐陽的題解,想說不算完浪費錢,就全算了。 一開始做考古題一定會全滅,想當初我寫台大94還93的,根本就是零分。 挫折超大的。 其實做考古的意義在於知道各校考試的方向,以及統合所有學過的東西, 不再是一章一章讀,而是歸納所有章節的東西,讓你熟悉常考的題型,不 會再讀一章忘一章。 四、學習伙伴重要嗎? 當然重要!!!!!!! 非常重要!!!!!!! 回答完畢。 五、要報考幾間? 看每個人的需求吧,報太多間的壞處就是考到後來會倦怠,有考跟沒考一樣 ,所以我只考兩間。 要真的確定自己想要讀的學校,而不是亂槍打鳥,報了之後才後悔,我身旁 的同學有些是這樣= =||| 9. 結 論  ̄ ̄ ̄ ̄ ̄ ̄ ̄ 考試這種東西,說到最後還是靠自己,總之自己要下定決心就是了。 如果有任何問題的話,可以丟我水球或者寄個站內信給我,我會視自己的能 力給予意見。 最後,祝各位想考研究所的考生馬到成功,金榜題名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96.189
mejichoco:原來愈老的書一堆冷門題,浪費我一堆時間,害我以為都不會 03/26 23:12
luckysmallsu:原po真強者... 喻老的書竟然可以自己融會貫通 03/26 23:16
mejichoco:喻老的書真的跟字典一樣... 03/26 23:19
tnarthur:搞得我也想po一篇 03/26 23:31
Rain0224:喻超凡的書真的塞了很多的東西,題目要仔細作取捨 03/26 23:34
yitong52:我就是成大結構70分沒辦法拿到的人(遮臉) 03/26 23:50
yitong52:而且在家讀可以考那麼好 請受小第一拜 03/26 23:52
eggbird:同學推一個 03/26 23:57
ddtwei:四樓快衝阿~ 03/27 00:37
bas77:請問強者要選哪間呢???? 03/27 01:32
beech001:趕緊學下來 03/27 01:44
b852258:我不強,我選台大@@ 03/27 02:06
※ 編輯: b852258 來自: 218.165.99.111 (03/30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