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radu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整理了一陣子, 終於要厚著臉皮貢獻一篇準備心得XD 落落長之前還是講一下成績: 北藝大 文化資源學院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藝術行政管理  82 文化藝術史   50       平均66  45% = 29.70 口試      94.67 55% = 52.07 ───────────────── 總成績         81.77 最低錄取標準        79.31 師大 音樂學院 表演藝術研究所 行銷與產業組 文化藝術行銷與產業 80 10% = 8 國文 85 10% = 8.5 研究計劃審查 88.17 15% = 13.23 口試與行銷計劃審查 88 65% = 57.2 ─────────────────── 總分              86.93 正取標準 82.71 ◎動機: 雖然我並不是讀藝術專業科系, 但受家人的影響,從小對音樂、美術、戲劇都有些接觸。 我很喜歡這些學習、參觀或是欣賞的經驗, 大三時聽系上學姊聊到藝術管理,也有幾次前台或後台的經驗, 才開始有念相關研究所的念頭, 就先從網路開始找相關資料、 看學校跟研究所的特色、 歷年的考試時間等等。 ◎備審資料準備: 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高中的推甄, 所以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索...... 備審資料的截止因校而異(通常大約是筆試前兩個月)。 每個part準備的時間不一,也因人而異, 但結論當然是越早開始動手越好XDrz 寫到卡關或是需要意見的時候, 請熟悉這些東西或是信任的師長、朋友幫忙看, 會更事半功倍! 自傳 兩間學校對內容沒有太多規定, 我放了簡歷、2000~3000字的自傳、其他可供參考的資料。 基本上以多多突出與藝術有關的經驗為主要方向。 研究計劃 想proposal題目的同時,也去找了不少藝術管理相關的碩博士論文來看, 對於擬定題目、撰寫內容、格式等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大綱則是參考graduate板上各家說法; 格式沒有很嚴謹,不過還是儘量套用網路流傳的小論文格式。 行銷計劃 我只寫過拉活動贊助的企劃書, 所以特地借了兩本有關行銷企劃的書來看XD 講得有點太過專業,所以只把目次做為大綱參考。 內容當然得融入藝術行銷的概念或理論, 用圖表等等方式呈現,比較方便閱讀。 推薦函 老師們似乎都比我還有經驗(廢話) 雖然我有長輩恐懼症,但找到的兩位老師都很親切, 一位是看完我的資料之後自己寫推薦函,另一位是請我擬稿之後再幫我修改,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兩種做法吧。 雖然推薦函在備審資料中屬於比較形式的東西, 但我覺得能找到專業或經歷與藝術管理相關的老師會更好。 教授要看的備審資料肯定是滿坑滿谷, 所以排版以活潑但清楚好讀為原則(除了研究計劃比較正式)。 最後就是校訂、美化、輸出、裝訂,然後寄出去了! ◎筆試準備及經驗: 首先去查所上開的書單,知識家也有些不錯的書單XD 因為借還書的關係, 所以我大部份是儘量在期限內看完,同時找下一本書||| 時事、藝管理論、行銷原理、藝術史等等當然需要用背的, 但除了名詞解釋外, 這幾年藝管所的筆試題目都很靈活。 我念書時都是先大概翻過一次, 第二次看得細一點,同時做自己能夠理解的筆記, 複習時就直接看筆記、畫重點。 建議同樣是跨領域考試的人, 有些內容比較精簡的書反而能幫助掌握方向, 或是編排得比較活潑,不會讓人一入門就興趣缺缺; 多翻翻這類書之後, 再去接觸比較專精的書,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書看得越多,出現越多次的名詞想當然就是重點了XD 念到比較能掌握每一科的重點時, 看考古題就不會覺得恐慌,也能揣測考題趨勢。 文化藝術史 主要的topic我分成文藝復興、18世紀、近現代等三個大項, 除了現代比較複雜之外,前兩項都以歐洲的音樂和美術為主。 今年北藝大的考題中有很多當代台灣藝文團體、展演場所的名詞解釋, 因為我準備不周,只好硬著頭皮寫orz 看過的書有: 《藝術的故事》Hendrik Willem Van Loon著,謝偉譯 音樂瘋系列 Harold C. Schonberg著,陳琳琳譯       《從巴洛克到古典樂派》       《浪漫樂派》       《國民樂派》       《現代樂派》 《現代藝術怎麼一回事》Rosie Dickins著,朱惠芬譯 西洋美術史系列 張心龍著         《文藝復興之旅》         《巴洛克之旅》 有些書談得比較深入, 所以也不是每一本都讀得很細orz 藝術行政與管理 主要的topic有:文創產業、藝術節慶、藝企合作、公共藝術等四大項, 還有財團法人、文創法、文創論壇等等時事議題。 今年北藝大的考題相當靈活,非常需要臨場的應用。 看過的書有: 《藝術管理》夏學理等著 《藝術與公共政策》John Pick著,江靜玲編譯 《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夏學理等著 《文化+創意=財富》花建著 《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夏學理等編著 文化藝術行銷與產業 topic當然就是文化藝術行銷與文創產業兩大項了。 這一科並沒有獨立準備,大多從前兩科應用而來, 不少藝術管理的書籍也都會談到行銷; 至於文創產業的概念與知識,大部份是從時事看來的。 看過的書有: 《新美學商機:授權產業的27個行銷觀察》范子凡著 《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于國華等 時事議題 大多看網站或電視的藝文新聞,偶爾會看一下報紙||| 沒有特別做筆記什麼的, 但會留意和研究/行銷計劃主題有關, 或是自己有興趣的新聞。 除了看書、看新聞增加知識和常識之外, 純粹抱著增廣見聞的心情,多多參與藝文活動等等, 也會對筆試很有幫助。 ◎口試準備及經驗: 這部份也沒有特別準備, 只是平常有空就儘量看熟自傳和研究計劃/行銷計劃的內容, 口試之前再多翻幾次。 很多教授喜歡問: 「你還有報考其他研究所嗎?」 「如果都上了,你會去哪間念?為什麼?」 不管是誠實以對,還是要說善意的謊言XD, 對報考學校與該所的特色、優缺點, 也是需要做點功課的。 自我介紹一定要準備好, 因為教授要趁自介的空檔翻出你的備審資料XD 除了名字之外,目前就讀校系、跨考動機、個人優勢等等都可以講, 不過口試通常只有五分鐘左右, 所以自介的時間大約一分鐘為佳。 沒有碰到教授要求用外語自介(時間不夠吧)。 觀察考生們的衣著,我覺得差異度滿大的, 除了男生大部份還是穿西裝之外, 女生穿褲裝或裙裝、裙子長短、鞋跟高低、有沒有綁頭髮等等, 完全是因人而異。 但還是建議穿有領的衣服, 打扮的原則以整潔、大方為主,女生的妝也是。 北藝大藝管所 以研究計劃審查為主, 教授們會問做這個題目的動機、 既然你自傳上說自己blablabla為什麼不去做那個呢etc. 也會問有關台灣藝術管理環境的問題, 如:你覺得目前台灣的藝術行政最缺乏什麼概念或具體事務。 師大表演所 以行銷計劃審查為主,一樣會問動機等等問題。 還有對藝術行銷、文創產業的想法, 恰好之前和學姊聊到所上與藝術團體合作的計劃, 就現學現賣拿出來講XD 雖然我到現在都還沒治好長輩恐懼症, 口試時也覺得教授們都笑裡藏刀, 還會問一些意外的問題,有夠可怕; 但其實反過來想: 教授們花上一兩天坐在那問問題聽答案, 笑容會不自然是正常的XD 就更不用說到後來沒有好問題可問, 只好問些怪問題來觀察你的臨場反應。 總之不要太緊張, 能夠有自信、流暢地回答問題, 教授也會比較願意繼續互動(?) ◎其他心得: 因為是跨考,加上沒有補習或是參加讀書會之類的, 所以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悶著念...... 與其說念不懂的時候很驚慌, 不如說心理狀態很難控制, 因為沒有對照組所以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然後信心開始動搖的時候別人也聽不懂為什麼、 最可怕的就是春節鬆懈的時候沒有人會阻止你XDDD 準備考試的時候當然不能不念書, 但可能是因為我抗壓性很低吧, 覺得維持身心健康也是準備考試時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作息、步調不要有太大變化, 這種穩定性對我來說是絕對必要的。 剩下的就是盡力了。 念書之外,看展覽、演出、聽音樂會什麼的, 可以留意管理、行銷的部份,增加自己的體驗, 同時也可以轉換一下心情, 我覺得是很適合的休閒。 最後來感謝graduate板, 除了休閒目的XD,也得到了許多實用的資訊, 連查榜都是在這裡發現的哈哈! 趁此貢獻一篇藝術類研究所的準備心得, 希望這個板越來越強大, 可以幫助更多人~ * 最後選擇念北藝大藝管所, 考量因素除了校風、資源之外,主要是該所的走向: 師大表演所明顯以音樂(音樂劇)為重, 北藝大藝管所則是表演藝術為主 ──但這點會受到師資、課程異動的影響, 沒辦法斷言「我看到的是這樣所以往後也是」, 建議有意報考的人還是多多觀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8.129
ccwwomi:同是藝管人推一個! 只是沒考北藝跟師大 XD 08/22 16:08
subrose:推! 感謝分享:] 08/23 00:13
special0228:想知道原PO選擇讀哪一間 感謝分享 :) 08/23 02:08
hunterxgi:謝謝回應! 我把樓上的問題回在本文最後了 08/23 22:07
※ 編輯: hunterxgi 來自: 59.115.165.27 (08/23 22:08)
chun0103:原PO超厲害!!!!!!!!!! 09/02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