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radu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文/呂哲安、林映辰、 楊筑鈞(通訊三) 四技自民國八十八年起,開放高中生以大學學測成績申請入學,報考的人數有逐年遽增的 趨勢,更在近幾年不斷地祭出高額獎學金的利誘下,吸引了不少高分群的學生捨棄唸一般 大學的機會,轉而就讀科技大學。 近十年來,兩所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與台北科技大學,更在「企業最愛大學」排名中 迅速竄升,直追台清交成等一線名校之後,打敗許多國立大學以及私立名校,實力不容小 覷。到底科技大學是如何能擊敗眾多大學,深獲各大企業主的青睞?一般大學生與科大學 生之間的差異何在?科大學生除了一般所認知的實務經驗豐富之外,究竟還有哪些優點是 一般大學生所比不上的呢?我們又該怎麼彌補這些不足之處,增進自我的實力以拉近彼此 間的差距? 科大生重實務 大學生重理論 畢業自台科大博士班的通訊系陳彥文教授表示,以他對自己研究生的觀察,一般大學畢業 生在研究主題的敏感度或思考模式上優於科大畢業的學生,在開會或是討論論文時也能比 較快進入狀況。以作研究為例,科大學生在研究一個主題時,會很直覺地去想該怎麼做, 並認為以理想狀況下做出的假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而困住自己,沒法跳脫這樣的思考, 進一步地作出更完善更合理的假設。 他點出,研究本來就是走在實務前面,現在的假設或許在目前的環境是作不到的,而所謂 合理的假設是指在未來的幾年內應該可行,或配合一些環境條件下有可行性,科大的學生 就比較難去思考該做怎樣的假設是較為合理的。簡單來說,一般大學生較會往前跳一步思 考,而科大學生容易去質疑假設的合理性,但這沒一定是好是壞,理論與實務本來就是相 輔相成的,若理論過於天馬行空也不恰當。 他也談到,在英文學術論文的研讀上,科大學生會顯得比較吃力,比一般大學生需要花上 更多的時間,許多英文字詞甚至要逐字查過一遍。不過相對地,科大學生給他的感覺,是 比起一般大學生還要來得用功許多。通常能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的科大生都是班上前幾名 的學生,他們都是經過了一番努力後才能有現在的成績,所以除了實作能力強之外,求學 態度上也比一般大學生來得積極,在習慣了一般大學研究所的環境之後,比起一般大學生 更能兼顧理論以及實務。 至於該如何彌補一般大學生實務經驗上的不足呢?他認為專題是一個訓練實務能力不錯的 機會,除了補足平時實作機會不多的缺陷,也能實際應用從前學過的理論,而且比起學校 實驗課的訓練更為紮實,不僅能夠學習到一個團隊的運作方式,更可熟悉該如何分工合作 。像以科大的師資來說,他們多不以發表論文見長,而是強調實作經驗上的資歷,因此在 課程學習上較講求科大學生實作方面的能力,所以他們的實作能力相對地比一般大學生好 ,但若一般大學生能夠好好認真的研修專題課程,可稍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珍惜機會 善用資源 而談到為何科大畢業生能在企業最愛大學排名中領先眾多國立大學,他認為這與實作經驗 多寡有關。科大畢業生之所以能獲企業青睞,一是他們在剛進企業時,能比一般大學畢業 生較快速上手,二來像來自台科大等在技職體系中屬一流學府的畢業生,在態度上比起一 般大學畢業生更為敬業,更珍惜這樣的一個工作機會,展現在他們的工作表現上。而以中 央的學生來說,或許因為在升學的過程較為順遂,所以較不懂得去珍惜到手的工作機會, 在工作上的態度與表現就會輸給科大畢業的學生,這部分,中央的學生在心態上需要調整 。不過他認為中央的學生仍頗具潛力。 他給中央的同學二點建議:一、珍惜並懂得善用中大提供的學習資源與環境;二、若未來 將走入職場的同學,應在大學與研究所階段努力培養自身的實力並建立正確的態度。同時 他也勉勵同學對於必修科目不要輕易放棄。因為同學現階段還不確定自己未來會走入哪個 領域,因此無法馬上就確定哪個科目是對未來有所幫助。 以系必修科目來說,都是某一專業領域的基礎,也許現在同學還不曉得這些科目在未來帶 來何種助益,還難以想像以後這些課程未來將與工作如何相關,這都要接觸到專業領域後 才會發覺到其重要性,因此同學不應排斥任何一個科目,哪個科目對自己好,在現階段都 還很難說,重要的是要能投入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積極認真的精神與態 度。一個人的競爭力不在於能力有多強,而在於處理事情的態度以及對工作的敬業度,這 些都是需要長時間培養出來的,無關於在專業科目上的表現。 態度,將會決定你日後的發展。 來源:中央大學電資學院分享空間 http://ceecss.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0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64.25
tony007:推科大生重實務 大學生重理論 07/09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