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ardw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ce0514 (五子)》之銘言: :  台積電加速先進製程開發速度,研發團隊正積極將45奈米製程轉移至生產端,業界預期 : 最快2007年底首顆45奈米製程客戶晶片便可望正式問世。同時台積電也證實,45奈米製程 : 研發團隊在順利將技術移轉給生產端後,接手下一世代22奈米技術平台開發,與目前32奈 : 米製程研發團隊多路並進。台積電指出,預估最快32奈米製程將於2009年試產,未來務求 : 延續每2年1世代的摩爾定律速度前進。 恕刪 一直有個問題 CPU製程的演進從很早的180nm 一路從130 90 65 45nm 現在要接下去32 22nm 請問製程是循著什麼規則開發下去 為什麼是根據這些數字? 如果按照順序的話 22nm之後是16nm 11nm囉? 另外 90nm的GPU接下來卻是80nm 這又是為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89.38
smartclever:摩爾定律,每18個月躍進一倍 10/20 01:21
echomica:摩爾定律應該只算一種預測吧...?能當成開發的規則嗎? 10/20 01:25
iem2000:幾nm是沒規則吧....越小越難做 看廠商技術 10/20 01:27
ILR: 就是在技術跟障礙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10/20 01:45
wondada:...誰知道 看廠商技術阿... 10/20 01:48
alvinli:還有個55nm勒.. 10/20 02:03
youfown:1樓很明顯被傳媒誤解了 10/20 02:25
yuanboris:邊長0.7 面積減半 10/20 05:46
> -------------------------------------------------------------------------- < 作者: galois (行屍走肉) 看板: hardware 標題: Re: [News] 45nm製程 將進入量產 時間: Sat Oct 20 02:02:33 2007 ※ 引述《echomica (長崎美人)》之銘言: : ※ 引述《ice0514 (五子)》之銘言: : :  台積電加速先進製程開發速度,研發團隊正積極將45奈米製程轉移至生產端,業界預期 : : 最快2007年底首顆45奈米製程客戶晶片便可望正式問世。同時台積電也證實,45奈米製程 : : 研發團隊在順利將技術移轉給生產端後,接手下一世代22奈米技術平台開發,與目前32奈 : : 米製程研發團隊多路並進。台積電指出,預估最快32奈米製程將於2009年試產,未來務求 : : 延續每2年1世代的摩爾定律速度前進。 : 恕刪 : 一直有個問題 : CPU製程的演進從很早的180nm : 一路從130 90 65 45nm 現在要接下去32 22nm : 請問製程是循著什麼規則開發下去 : 為什麼是根據這些數字? : 如果按照順序的話 22nm之後是16nm 11nm囉? : 另外 90nm的GPU接下來卻是80nm : 這又是為什麼? 45nm 32nm 22nm 16nm 11nm 8nm 6nm 4nm 3nm 這是我所知道的 每兩代縮小一半 然後80nm那種的是tsmc才有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74.102
maply0703:推文啊孩子 10/20 02:06
※ 編輯: galois 來自: 61.229.174.102 (10/20 02:09) ※ 編輯: galois 來自: 61.229.174.102 (10/20 02:11) > -------------------------------------------------------------------------- < 作者: MiNiMacGyver (子瑜) 看板: hardware 標題: Re: [News] 45nm製程 將進入量產 時間: Sat Oct 20 03:11:31 2007 ※ 引述《echomica (長崎美人)》之銘言: : ※ 引述《ice0514 (五子)》之銘言: : :  台積電加速先進製程開發速度,研發團隊正積極將45奈米製程轉移至生產端,業界預期 : : 最快2007年底首顆45奈米製程客戶晶片便可望正式問世。同時台積電也證實,45奈米製程 : : 研發團隊在順利將技術移轉給生產端後,接手下一世代22奈米技術平台開發,與目前32奈 : : 米製程研發團隊多路並進。台積電指出,預估最快32奈米製程將於2009年試產,未來務求 : : 延續每2年1世代的摩爾定律速度前進。 : 恕刪 : 一直有個問題 : CPU製程的演進從很早的180nm : 一路從130 90 65 45nm 現在要接下去32 22nm : 請問製程是循著什麼規則開發下去 : 為什麼是根據這些數字? : 如果按照順序的話 22nm之後是16nm 11nm囉? : 另外 90nm的GPU接下來卻是80nm : 這又是為什麼? 製程技術的演進的確是跟隨著摩爾定律(Moor's Law)發展, 只不過現今的摩爾定律是修正過的摩爾定律,在意義上仍然 符合它的精神。 簡單來說,摩爾定律只是評估先進製程技術"落點"的經驗法則, 廠商是否願意(甚是說是否有能力)跟隨著摩爾定律,誰都沒有把握。 從 250nm 進化到 180 nm 一直到奈米製程(小於100nm),它們是指 電晶體通道的寬度(W)隨著光罩製程與材料的進步,在一定的週期 內縮小為原來的1/√2,亦即單一電晶體的面積會變成原來的一半, 也可以說在相同的單位面積之下可以塞下一倍的電晶體數目, 這也是摩爾定律所要闡釋的原理。 從上面看來,縮小電晶體面積以求在單位面積之下能夠製造更多 電路,這似乎對廠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 做得越小塞得越多賺得也多。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考慮縮小製程後良率的問題、光罩製程的 光學繞射極限(與波長與 N.A 有關係)、以及電晶體本身的物理特性 (短通道效應、穿隧效應、高頻Cross Talk的問題)...等等。 往往開發新的製成技術的成本代價太高,或者根本上限制在製程技術 的瓶頸。所以有 80nm、70nm、60nm 的製程技術出來可是一點都不意外, 廠商是否願意做或是否能做,這才是考量點。 現今的光罩製成與材料來製造積體電路,會有它的物理極限,至於新的材料 開發與新的製程技術(非傳統微影製程)的研發完成,是否維持摩爾定律, 我想也沒有這麼的重要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