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nterdream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資料來源 http://myurl.com.tw/tenj 作者:蘿柯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001672 裝訂:平裝 內容介紹: @國家雜誌獎、專業記者學會獎和美國家庭醫生學會獎 得獎作者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專文導讀 @輔大心理學系教授宋文理、台大心理學系教授吳英璋、台大心理學系教授楊國樞 專業推 薦   想知道你的大腦,趁你在睡覺的時候做些什麼事嗎?在這段肉體休息的睡眠時間中, 我們的大腦真的也在休息嗎?那些不合邏輯的怪誕夢境,它們有什麼意義呢?人到底能不 能不作夢好好睡上一覺呢?這些關於夢的祕密,每晚都在我們的腦海上演,你想一探究竟 嗎?   夢到底有沒有意義?佛洛伊德認為夢是願望的實現,透過解碼,夢的祕密也將呈現出 來。然而隨著醫學技術和儀器的進步,科學家不再滿足理論層次的爭論,能真正深入作夢 時的腦部反應,成為了這個時代最新的顯學。作者蘿柯在《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 中,回溯五十多年來有關作夢的各種研究,以生動的筆觸清楚交代支持和反對佛洛伊德兩 大派的最新實驗發現。   無論夢有無意義、該如何解讀,可以確定的是,看似古怪又無關緊要的一場夢,卻是 人類生存的關鍵因素。人類在作夢時會重新複習一遍新學到的技藝,以便儲存起來供日後 使用。夢也是治療心理創傷的醫師,它會調節心境,協助我們處理負面的情緒,一覺醒來 ,心情往往會比入睡前好很多就是這個道理。夢甚至能在一堆混沌中找出秩序,是人類藝 術和科學的幕後推手。保羅.麥卡尼的名曲「昨日」主旋律就是夢的作品;夢還是數理高 手,數學家紐曼在夢中向他的同事、也是「美麗境界」的主角納許請教一題他解不開的題 目,結果一覺醒來,答案就出現了。   《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中一則則真實夢境的解析和研究,讓你對夢有一套完 整且全新的看法。想深入比迷宮還複雜的腦部,一探它做為人類心智中樞的祕密,這本書 是最好的指引。 作者簡介 蘿柯   得獎無數,包括聲譽卓著的國家雜誌獎、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獎、專業記者學會獎, 以及美國家庭醫生學會獎。 譯者簡介 吳妍儀   台灣大學哲學系、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地球大百科》 (合譯)、《手工紙與裝幀技法小百科》、《星際大戰佛部曲》。 -- 在夢裡,心靈用意象說話。~~~~容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76.16
nightheart:看洪蘭幫它寫序,就可以知道,書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夢 09/11 02:59
nightheart:如果學解夢,看它就不適合了, 09/11 03:01
> -------------------------------------------------------------------------- < 作者: nightheart (stargazer) 看板: interdreams 標題: [情報] 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2~ 時間: Tue Sep 11 02:50:47 2007 資料來源:http://myurl.com.tw/p2l1 The Mind at Night 文/莽斯特 吃飯、睡覺正是人類生活裡自然而然的行為,我們很容易能從自身經驗理解,這些動作能 讓人「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過去主流科學的觀點認為,睡眠中的腦部基本上是停止運 作的,除了維持基本的身體機能,並沒有做什麼重要的工作,但是一位研究室助理在將自 己兒子接上電極,並整夜觀察其睡眠過程時,卻發現所記錄到的腦波訊號勾勒出的波形, 其尖銳起伏並不下於清醒的時刻。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快速轉眼期」,科學家知道大腦在我們睡眠時並非處於被動狀態 ,而是定期地活化到一種跟意識清醒差不多的強烈放電狀態,要了解此時大腦到底在做什 麼活兒,對於「夢」的探索,就變成為一個可以依循的方向,自此,也開啟了科學家投入 睡眠與夢研究的黃金時期。 人需要睡眠不單是「休息」這麼簡單,而一個健康的成人會經歷一連串可預測的睡眠階段 ,這些階段可分為五個標準睡眠期,而此時大腦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例如,再第四階段 睡眠時,大腦會分泌跟情緒有關的血清胺和正腎上腺素二種神經傳導物質,因此睡眠對於 情緒的紓解有正面與平復的作用,此外,我們吸收的資訊若要轉換為長期記憶,尤其需要 血清胺的協助,因此睡眠也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佛洛伊德認為夢境都是具有象徵性的、不連貫的故事,是充滿精心設計的視覺暗喻,內藏 著我們實際要表達的慾望與恐懼。而《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裡的科學家進行的是 一場「夢的科學解析」,也許我們可以利用睡眠獨特的生理狀態,獲得白天沒有的心靈創 造力,如果你想在夢中為所欲為,不妨培養一種在夢境中清醒的能力,遊走在清醒邊緣卻 繼續做夢,絕對是個新奇好玩的經驗 -- 在夢裡,心靈用意象說話。~~~~容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76.16 > -------------------------------------------------------------------------- < 作者: nightheart (stargazer) 看板: interdreams 標題: [情報] 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3~ 時間: Tue Sep 11 02:58:53 2007 資料來源:http://myurl.com.tw/p2l1 睡眠不只是休息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我父親常說「舒服不過躺下,好吃不過餃子」,對勤勞淳樸的中國人來說,勞累了一天, 晚上得以躺下睡覺,那真是最舒服的事。我們很少去質疑人為什麼要睡覺,覺得它就像日 出、日落、春去、秋來一樣,是件最自然不過之事。何況人睡著了不會反應,如果不會反 應,怎麼做研究呢? 睡眠之謎是到二十世紀初,腦波儀發明後才慢慢解開,人們才發現睡著了,身體休息了, 大腦其實還在工作,它在修補整理白天發生之事。莎士比亞說「睡眠是受傷心靈的安慰劑 」,心情不好時,就去睡吧!睡飽了情緒就好了。我們現在知道在第四階段睡眠時,大腦 會分泌跟情緒有關的血清胺和正腎上腺素二種神經傳導物質,及時補充了大腦的需求,情 緒就提昇起來了。不論中外的智者都教年輕人不要倉促做決定,重大的事情放在枕頭底下 sleep on it,第二天早上醒來如果仍是同樣感覺,才可以放手去做。我們現在知道做夢 時會把白天發生的事拿出來整理,剛入睡時,做的是白天發生的事,天快亮時所做的夢是 以前發生的事,古人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有科學證據的,常有白天百思不解的 難題在夢中迎刃而解。 記憶的研究也發現短期記憶要變成長期記憶必需經過「固化」的歷程,它是在睡眠時透過 神經迴路的活化所完成的,每次作夢,每次把新、舊的訊息重新組合,把新的納入舊有的 認知架構中,所以記憶是個重新建構的歷程,人的記憶很不可靠,許多是大腦想當然爾所 填補的虛構情節。 睡眠的科學研究對學習有很大關係,第一、它讓我們知道「頭懸樑,錐刺骨」的那種讀書 方法是無效的,讀書要讀進大腦,轉化成長期記憶才有效,而轉化的過程需要神經傳導物 質尤其是血清胺的協助,因此要孩子功課好,需要他睡得飽,讀書才會事半功倍。此外本 書也指出夢的怪異是有生理上的原因,做惡夢不必惴惴不安,嚇得去拜拜或找人解釋夢。 人在作夢時,眼球會快速的轉動,叫動眼睡眠(REM),大腦的正腎上腺素在動眼睡眠時量 很低時,而正腎上腺素會減少神經元同時一起放電的可能性,使訊息不會雜亂,它同時鎖 定某個特定訊息,使我們不會像精神分裂者講話那樣隨意跳躍,使人不知所云。大腦電波 雜訊多,夢中場景就會一直更換,它的怪異跟作夢時大腦中乙醯膽鹼大量增加也有關係, 不過最主要是我們大腦不管面對什麼樣的荒謬事情,就算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它還是 會堅持編造出某種意義出來,所以我們的夢就在大腦堅持它非得是有意義的情況下,變成 醒來時那種似真非真的感覺了。 大腦的左腦前區是加州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講座教授葛詹尼加所謂的「解釋者」,專門把自 己的一切行為合理化。在腦造影的圖片中,我們看到在作夢時,掌管大腦情緒的邊緣系統 全力運作,比清醒時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活化的最高點在前扣帶迴,這個地方是「注意力 」很重要的地方,它賦予夢境經驗的意義。 一九六二年諾貝爾生醫獎的得主克里克就認為這個前扣帶迴是自由意志的中樞,我們從這 裡產生出「自我」,有可以獨立行動的感覺,而我們大腦的總裁──前額葉皮質要到醒來 二十分鐘以後才會徹底活躍,難怪人醒來後,會有一陣子迷迷糊糊,你知道人家在講什麼 ,但是在反應上會慢半拍,因為前扣帶迴在剛醒來時就很活躍,而前額葉皮質還在「暖身 」。 睡眠的科學研究解開了許多我們自己每天經驗到情境的謎,使我們更能利用身體的生理狀 態去趨吉避凶。這領域是近年來腦造影技術精進能夠實際看到睡眠時大腦內在情形後才蓬 勃興盛起來的,每天都有許多新知湧出,包括被催眠時的大腦的情形,因此,這本從實驗 證據來闡述最新大腦睡眠知識的書就很值得大家好好讀一讀。 「知識是力量」,了解夢與睡眠,就了解自己的潛意識運作,就更能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樂天知命的過日子了。 -- 在夢裡,心靈用意象說話。~~~~容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