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nterpret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常用iTunes的Podcast下載一些演講來做口譯練習或純粹學習新知, "Word for Word"是我覺得還不錯,某幾篇還真的可以拿來練習的素材。 http://wordforword.publicradio.org/ 這禮拜有個意外的驚喜,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記者的(接受)訪問, Christiane Amanpour, CNN Chief 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 如果你在CNN上看到一個黑頭髮、一口怪腔怪調英文的老女人, 穿著野戰背心抓著麥克風連線, 背景常是一片黃沙、不知是何處但通常不出中東/戰地/非洲,嗯,那就是她了。 她獲獎無數,也是海珊受審時,唯一獲准進入庭內旁聽的外國記者。 怪腔怪調的英文,因為她是伊朗/英國混血, 在伊朗長大,1979年後才到英國,轉而到美國求學就業, 進入CNN一待就是25年,而且一直沒有離開國際記者的崗位。(欲知詳情請聽演講~) 當我還在新聞界的時候,總覺得工作上的挫折, 會因為想起一個自己景仰的人物,或多或少自我排除化解, 會覺得一切的辛苦是必經之路,有一天說不定自己也可以達到那人的境界。 口譯的話,當然也是有很多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老師前輩, 不過一個業界內、全球性的「經典」人物似乎還沒出現, 也許,是因為口譯還是個年輕行業的緣故。 如果有這麼一個role model, 或許很多還在修練的後輩, 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同時,會比較容易得到一點慰藉。 (如果有,也希望可以聽到版友的分享啊~ :) ) -- Blessed are we who can laugh at ourselves, 'cause we can not cease to be amus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0.85
auderey129:Christiane Amanpour我也很欣賞,我也想過當國際新聞人. 03/22 13:01
> -------------------------------------------------------------------------- < 作者: Mapleseed (Simple Gifts)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08:27:40 2008 或許是行業的本質,所以要有「全球典範」大概很難吧 雖然大原則很類似,但跨了語系之後,很多小細節就有所不同 不過也不會因此沒有學習效法的對象 南亞海嘯之後 我有一次到印尼工作 那是聯合國周邊組織和蘇門達臘省政府合辦的一個永續發展高峰會 在那裡有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印尼文的廂子 歐語的口譯員都是 AIIC 的會員 每個人都有二、三十年以上的經歷 我那時還「小」,沒辦法具體說出我和他們之間在態度上有什麼不同 但總是有一種「崇拜偶像」、「大開眼界」的感覺 畢竟在台灣唸書 不像在英國或 MIIS 一樣 有機會到國際機構去見識見識 所以在工作期間 偶爾會偷偷拋棄同事不管,轉到其他頻道去聽聽他們的聲音(←違反職業道德)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 有一位來自巴斯克地區的講者 原本西班牙語的同事說 「天啊,希望他的西班牙文,腔不會太重!」 沒想到這位仁兄竟然講英語 這害慘了所有的廂子 因為實在很難懂 我在翻譯的時候覺得簡直快要抓狂了 他在念 acronym 的時候都很難聽懂 後來中場休息的時候 最資深的法文口譯員說:「剛才真難懂啊!他根本沒有解釋那個縮寫是什麼意思, 我只好向聽眾解釋說,講者就是這樣講,沒有說明 縮寫究竟是什麼,不過我認為應該是一個組織。」 這句話對我來說蠻震撼的 倒不是技巧上,他有餘裕向聽眾解釋 而是一種態度:他對口譯工作的態度、他對聽眾的責任 另外有一次,我隨同台灣的採訪團參訪歐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商 那時還有日本與韓國代表團 由於是採逐步模式 所以大家各據一方 待講者講完以後 三個口譯員開始嘰哩呱啦 日文結構比漢語長(有錯請指正) 所以我譯完以後,常常有機會觀察日文口譯員的「表演」 雖然我聽不懂日文 但是我覺得他所散發出來的專業與自信 對我而言又是另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 後來閒談間才知道 他雖然是專業傳譯 但是在半導體方面已經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而且還擁有物理博士學位 (當然,這又牽扯到日本的翻譯環境與制度。 在台灣大概很難靠一個產業養活一個專業譯者吧,我猜,至少我活不了。 有錯請指正) 當然,身邊也有很多可以做為模範的前輩 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熱忱、他們的專業、他們對後輩的照顧 都會鼓勵我要向他們看齊 這已經超越技巧或語文能力的層次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0.36
raylauxes:推M大真誠的分享 說到日本翻譯師的工作環境 我還蠻好奇 03/25 10:53
raylauxes: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制度體系 聽到的大多都是好評 03/25 10:54
> -------------------------------------------------------------------------- < 作者: 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12:19:06 2008 有點離題 因為看到M大的分享 上網查了一下有關日本譯者制度的資料 很可惜沒找到什麼「心路歷程分享」(可能是我日文還不夠好) 但我看到的幾個網頁(資料不夠完備 恐有偏頗) 如 http://tinyurl.com/25ylb7 (這裡的「翻譯者」指的是筆譯員) http://tinyurl.com/2a828h (「通譯者」指的是口譯員) 似乎找工作的管道還是與台灣類似 都不外乎翻譯社、出版社、公司行號、派遣會社(有點類似我們的人力仲介、外包銀行) 不過日本的人力派遣制度發展已經行之有年 雖然接案管道類似 但是實際情況、工作文化應有不同 有趣的是 筆譯的部分(「翻譯者」的網頁) 網頁的說明也提到了做專職筆譯的話 往往要花2~3年收入才會開始穩定 而口譯的部分 兼職(教授、筆譯、文字工作者如作家等)的口譯員也大有人在 (聽起來跟台灣很像啊) 能力資格的限制 筆譯大多會看語言能力證明(如英語會看TOEIC成績) 也有的會要求看「翻譯技能認定試驗」的成績 要求考試、試譯的雇主(出版社、翻譯社等)也所在多有 口譯的話 (裡面竟然還說到「這是個靠實力的世界」 不就跟我們常在講的一樣嗎…) 雖然也沒有特殊的資格限制 不過一般至少要大學畢業 而且很多的口譯員都在大學、研究所或通譯學校修過口譯的課程 (通譯學校應該是沒有學位 只是讓你訓練翻譯技能的機構 學校也可能會介紹案子給你) 就這幾個網頁看來似乎沒找到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再次申明 因為資料太少 沒辦法代表客觀事實 還望人智士補遺) 倒是日本翻譯學會之類的機構、翻譯技能檢定制度好像發展得很可觀 這點似乎比台灣進步許多 日本通譯學會:http://wwwsoc.nii.ac.jp/jais/index.html 日本通譯協會:http://www.jipta.net/ ※ 引述《Mapleseed (Simple Gifts)》之銘言: : 這已經超越技巧或語文能力的層次了 -- Avery的英語學習.翻譯事件簿 http://blog.pixnet.net/AveryTaiw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240.58 > -------------------------------------------------------------------------- < 作者: lambda (昴機に近付くな!)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17:50:12 2008 ※ 引述《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之銘言: : 有點離題 : 因為看到M大的分享 : 上網查了一下有關日本譯者制度的資料 : 很可惜沒找到什麼「心路歷程分享」(可能是我日文還不夠好) 不知道您想要怎樣的心路歷程 譯者的部落格嗎? : 但我看到的幾個網頁(資料不夠完備 恐有偏頗) 如 : http://tinyurl.com/25ylb7 : (這裡的「翻譯者」指的是筆譯員) : http://tinyurl.com/2a828h : (「通譯者」指的是口譯員) : 似乎找工作的管道還是與台灣類似 : 都不外乎翻譯社、出版社、公司行號、派遣會社(有點類似我們的人力仲介、外包銀行) : 不過日本的人力派遣制度發展已經行之有年 : 雖然接案管道類似 : 但是實際情況、工作文化應有不同 我對日本翻譯界的了解多半來自這本書 http://0rz.tw/6c3Pt 裡面講了不少翻譯業界的情況,不過只有談到筆譯 而且是2000年的書,資料可能有點舊了 所以僅供參考 下面說的以出版翻譯為主 在找工作管道方面,日本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 在於他們有翻譯學校(補習班)和通信講座(函授學校) 可以幫成績優秀的學生介紹工作 這些翻譯學校大約在七十年代出現 取代了原本師徒制的譯者培養方式 1998年時,翻譯學校的學生約有五萬人 不過根據作者的八卦消息 翻譯學校的學生最後真的能出版一本譯著的 一百個人中還不到一人 原因除了翻譯學校本身的問題 (例如翻譯學校就算知道學生不是譯者的料也不會說破,讓他們繼續交錢報名) 也顯示出整個市場本身已經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 而市場之所以會供過於求 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的高學歷化 (高學歷者的比例是二次大戰前的七倍) 使得具有一定外語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口大增 在僧多粥少的環境下陷入低價搶案的情況 (這點跟台灣很像) 也因此,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待遇相當不錯的翻譯工作 陷入收入成長停滯甚至下滑的窘境 作者甚至引用某資深譯者的發言表示 全日本能夠光靠出版翻譯過活的人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我覺得這滿不可思議的,不知道台灣情況如何) 專業譯者多半得設法找出自己的求生之道 例如專攻某個領域,或是設法打好關係或打出名號之類的 另外一個日本和台灣相異之處 就是他們的出版翻譯者多半是抽版稅(不像台灣是用買斷的) 所以譯者的收入可能會差到非常大 影響收入的因素也很多 例如書籍類型、出版社大小、計算時用的是印刷量還是售出量、稅率等 稅率一般是6%,最高8% 至於出版譯者的收入 作者引用某位有28年資歷之譯者的發言 該譯者在過去十年內的年收入介於400萬到700萬之間 我查了一下,2000年日本上班族的年收入平均為460萬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 有趣的是 : 筆譯的部分(「翻譯者」的網頁) : 網頁的說明也提到了做專職筆譯的話 : 往往要花2~3年收入才會開始穩定 : 而口譯的部分 : 兼職(教授、筆譯、文字工作者如作家等)的口譯員也大有人在 : (聽起來跟台灣很像啊) : 能力資格的限制 : 筆譯大多會看語言能力證明(如英語會看TOEIC成績) : 也有的會要求看「翻譯技能認定試驗」的成績 : 要求考試、試譯的雇主(出版社、翻譯社等)也所在多有 : 口譯的話 : (裡面竟然還說到「這是個靠實力的世界」 : 不就跟我們常在講的一樣嗎…) : 雖然也沒有特殊的資格限制 : 不過一般至少要大學畢業 : 而且很多的口譯員都在大學、研究所或通譯學校修過口譯的課程 : (通譯學校應該是沒有學位 只是讓你訓練翻譯技能的機構 : 學校也可能會介紹案子給你) : 就這幾個網頁看來似乎沒找到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 (再次申明 因為資料太少 沒辦法代表客觀事實 還望人智士補遺) : 倒是日本翻譯學會之類的機構、翻譯技能檢定制度好像發展得很可觀 : 這點似乎比台灣進步許多 : 日本通譯學會:http://wwwsoc.nii.ac.jp/jais/index.html : 日本通譯協會:http://www.jipta.net/ : ※ 引述《Mapleseed (Simple Gifts)》之銘言: : : 這已經超越技巧或語文能力的層次了 -- 人生苦短 戀愛吧 少女 趁著唇瓣的朱紅未褪 趁著澎湃的熱情未涼 只因青春歲月 餘日無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68.227 > -------------------------------------------------------------------------- < 作者: 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18:29:58 2008 : 至於出版譯者的收入 : 作者引用某位有28年資歷之譯者的發言 : 該譯者在過去十年內的年收入介於400萬到700萬之間 : 我查了一下,2000年日本上班族的年收入平均為460萬 :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謝謝你的分享 其實我也是覺得 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看到的不一樣 很希望能夠多聽聽不同的聲音 譬如新聞說大陸口譯多好賺 台灣這邊的翻譯人才可以考慮考慮 實際去大陸發展的台灣譯者卻可能告訴你 其實外地人很難打進他們的市場 日本譯者的工作環境常常聽到有(台灣)人稱讚 但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往往也是比較光鮮亮麗的那幾個頂尖日本譯者? 那在金字塔中層甚至底層的小譯者(像是我)呢? 一方面 台灣這邊對於翻譯專業的認定、工作環境還不成熟 我想他國的作法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可以借鏡之處 (當然 我一個人沒辦法做什麼 可是如果在台灣每一個翻譯人都「想為台灣譯界做點什麼」 那就不一樣了) 關於口譯版 其實我還蠻開心有這個乾淨的版面來討論譯事 (謝絕廣告果然是正確的做法) 不過 我私底下也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 像是有時候討論可能有些偏激 看起來像在吵架 可能看起來讓人不是很愉快 前陣子版上也很熱烈地討論了有關譯界的生態、各國譯研所畢業生的表現 我猜可能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誤會 因為我身邊就有一些國外譯研所回來的朋友 看了這一連串的討論文 心裡覺得不是很舒服 究其原因 可能是這一連串討論文裡提到的負面例子剛好是拿國外碩士回來的譯者 (不過細細研究過這些討論的文章 我認為這些踴躍發言的版友並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只是有可能是解讀上的不同 可能會讓拿國外碩士的譯者心裡有疙瘩) BBS上的討論很容易擦槍走火 不如部落格留言之間的溫和有禮 但也因為正這樣 大家比較能夠暢所欲言 把心底真正的話說出來 說到底 人都是有偏見的 可是大部分時候人都不敢說出來 而BBS這種誰也不知道誰是誰的環境 某種程度上會鼓勵大家「你有什麼話/什麼偏見/什麼刻板印象就儘管說吧!」 嚴格來說 我們永遠沒辦法真正客觀地比較哪一間研究所比較好 因為除非有三個一模一樣的人 在一模一樣的情況之下 同一時間去三所研究所唸一樣的東西(譬如說都念中英口譯) 然後接受一模一樣的能力檢定考試 (這裡嚴格說來還牽涉到考試設計的問題) 不然我們永遠也沒辦法準確地、客觀地、科學地去分析評論這三間研究所的好壞 但是 這樣的討論是不是沒意義呢? 我很認同某位譯者朋友講的 個人修行很重要 吵來吵去沒意義 但是我也覺得 如果可以藉這樣的機會讓大家討論/辯論彼此學校之間的差異 只要討論不要流於謾罵叫囂 大體而言 對我們這些後輩這些討論還是利多於弊的 網友P在談到「翻譯不敢找不熟的譯者合作」時 提到他的譯者朋友找了一位不熟的、英國回來的譯者(文中沒有明確指出對方是不是翻譯 碩士) 結果非常不理想 網友R則在談到「頂著國外碩士不等於翻譯能力好」的時候 講了一個英國新聞碩士 一個國外回來的翻譯碩士的例子 這些例子都是負面的 容易讓人產生「國外回來的(翻譯)碩士不行」的聯想 不過 我重頭看了好幾遍 在我看來 原發文者似乎並沒有「國外的翻譯碩士不怎麼樣」的意思 像是 網友P在用到這個例子的時候也說了: 「至於國外回來的品質好不好?這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以下例子僅供說明使用,不代表所有人」、 「注意:再次強調以上例子不代表所有人」 前後強調了三次 我相信他沒有「這位英國回來的譯者可以代表所有國外回來的碩士」的意思 而網友R在談到兩位國外碩士的時候 是在論述他不認同「學歷=實力=高薪」這樣的想法 雖然他沒有像網友P再三強調「這不代表所有人」 可是從上下文看來 我認為他也並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只是在意圖破除「洋墨水」的迷思時 剛好引用到的例子是一位英國的碩士(不過這位碩士唸的是新聞) 如果要說師、輔大派的人談起自己學校有沒有那麼一點傲氣 我覺得「有」 並不是說他們講了哪句話 而是看他們的文章 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感覺 (是不是錯覺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在具體的文字論述上 其實並沒有誰真的出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說「國外的翻譯碩士程度就是比較差」 話說回來 有些事情永遠很難客觀地去比較 人人心中各有一把尺 問到你覺得哪一個學校(例如翻譯所)比較好 大部分的人會回答「各有好壞/很難比較」 可是心裡往往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個答案 不消說 絕對不夠客觀 絕對是個偏見 但是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印象/偏見? 我個人以為 爭辯誰的學校好、誰的學校壞不見得壞事 只要各個學校的代表可以提出明確的客觀事實 (如課程設計、畢業標準、師資、修業方式等等) 不要以偏蓋全、誇大其詞 就會是一個有建設性的討論 而我們這些懵懵懂懂的後輩 (不好意思翻譯所都還沒開始唸就在這裡大放厥詞) 也可以因此對未來的譯者之路 (要去哪裡接受專業的翻譯訓練、哪裡的課程設計比較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有清楚一點的認知 話多了 其實我本來是很希望幾位國外譯研所回來的版友能夠多分享一下 不過…看來大家都是日理萬機非常繁忙 無暇與吾等後輩分享 實在是非常可惜啊 -- Avery的英語學習.翻譯事件簿 http://blog.pixnet.net/AveryTaiw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240.58 > -------------------------------------------------------------------------- < 作者: Rough (羅敷)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22:19:56 2008 ※ 引述《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之銘言: : 網友R則在談到「頂著國外碩士不等於翻譯能力好」的時候 : 講了一個英國新聞碩士 我沒說那人是念新聞的。事實上也不是。 我一直避免把人家學歷講太清楚, 以免被對號入座。 : 一個國外回來的翻譯碩士的例子 : 這些例子都是負面的 : 容易讓人產生「國外回來的(翻譯)碩士不行」的聯想 : 而網友R在談到兩位國外碩士的時候 : 是在論述他不認同「學歷=實力=高薪」這樣的想法 : 雖然他沒有像網友P再三強調「這不代表所有人」 : 可是從上下文看來 : 我認為他也並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 有人說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或表現出類似的情緒嗎? 是不是我年紀大了遲鈍了,沒怎麼感受到這種氣氛?! 在談國外學歷之前,大家也談過一點證照的話題, 這兩個話題接續下來,我的感想是,那不過就是一張紙。 好比我有駕照可是開車技術就很糟啊, 原因很多:沒天分、練習不足、不懂車、沒有馬路常識。 (我可是很樂意承認我是有駕照但完全不敢上路的paper driver.) -- Blessed are we who can laugh at ourselves, 'cause we can not cease to be amus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16 > -------------------------------------------------------------------------- < 作者: 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22:28:56 2008 : @.@ : 有人說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或表現出類似的情緒嗎? : 是不是我年紀大了遲鈍了,沒怎麼感受到這種氣氛?! : 在談國外學歷之前,大家也談過一點證照的話題, : 這兩個話題接續下來,我的感想是,那不過就是一張紙。 : 好比我有駕照可是開車技術就很糟啊, : 原因很多:沒天分、練習不足、不懂車、沒有馬路常識。 : (我可是很樂意承認我是有駕照但完全不敢上路的paper driver.) 這幾位國外譯研所畢業的朋友(都相當地優秀)是私底下跟我講的啦 可是這當中有一些認知上的差距 我覺得是誤會啦 我是想藉這篇文章跟國外譯研所畢的版友說 其實這些熱心的版友真的沒有國外的譯研所比較差的意思 只是大概因為引用到的負面例子是國外的 加上認知上的落差 (沒有人會為了比較這幾家譯研所而通通跑去唸一次的吧) 所以言語文字上有一些誤會 因為這樣而不能聽到這幾位朋友的分享 我覺得真的蠻可惜的 -- Avery的英語學習.翻譯事件簿 http://blog.pixnet.net/AveryTaiw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240.58 > -------------------------------------------------------------------------- < 作者: Rough (羅敷)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Tue Mar 25 23:29:24 2008 ※ 引述《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之銘言: : 這幾位國外譯研所畢業的朋友(都相當地優秀)是私底下跟我講的啦 : 可是這當中有一些認知上的差距 : 我覺得是誤會啦 : 我是想藉這篇文章跟國外譯研所畢的版友說 : 其實這些熱心的版友真的沒有國外的譯研所比較差的意思 : 只是大概因為引用到的負面例子是國外的 : 加上認知上的落差 : (沒有人會為了比較這幾家譯研所而通通跑去唸一次的吧) : 所以言語文字上有一些誤會 : 因為這樣而不能聽到這幾位朋友的分享 : 我覺得真的蠻可惜的 原來如此~ 這麼說好了,我覺得為了自己的理想, 在國外忍受寂寞和各種不便,最後能夠學成歸國, 再怎麼樣都是可喜可賀,因為那是很寶貴的人生經驗。 我也沒有否定這些學校提供的專業訓練, 因為沈浸在外語環境裡, 在語言能力、文化認知上就都已經是很好的學習, 台灣的翻譯研究所也都鼓勵學生要出國。 但是以上的認知,跟「學歷等(不等)於能力」的論述是兩回事。 Don't take it personal. :) -- Blessed are we who can laugh at ourselves, 'cause we can not cease to be amus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16 > -------------------------------------------------------------------------- < 作者: lovedenmark (邁向專業口筆譯員) 看板: interpreter 標題: 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時間: Wed Mar 26 14:24:17 2008 前文吃光光 前言: 已經在版上大概一個月沒有發言,連推文都懶。說實在,與版上幾個好友聊到。 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萬年OP。再加上後來扯到國內、外譯研所的咚咚, 更無力發言(感謝版主,貢獻一篇澳洲譯研所的資訊)。之前筆譯版跟口譯版很碰巧 都各自舉辦聚會,參加的新血們都很喜歡口譯版聚會的氣氛,希望大家還是開開心心討論 ---------------------------------------------------------------------------- 一、市場機制: 套一句電影台詞,生命會自尋出路。翻譯市場也是如此,當雇主可以忍受便宜低品質的 翻譯/口譯,市場就會有這一類的譯者出現或是新手願意接受(可參考筆譯版)。 與其在BBS打嘴泡,還不如花時間增加自己能力先。 (請原諒在寫稿地獄的記者,口出穢言)。 之前也有一些人來問報價問題,我只跟他們說訂出你自己覺得最低可接受的價格, 客戶低於這一個價錢,就勇敢說不。 二、證照問題: 嗯,根據不負責的馬路消息跟作夢得到的資訊,恩..還是搞訂改考卷的老師吧。 畢竟,翻譯審核是很主觀的,我覺得你under-translation。 可是其他人覺得你 over-translation. 三、國外譯研所: 我想這是這一篇發言的重點,跟大家分享一下國外譯研所的課程 跟畢業後出來的發展。 課程時間:兩年,新堡大學。 第一年不分組,一樣要上筆譯、口譯、理論,三者並行。 第二年會細分為 口譯組、筆譯組、理論組、 以及口筆譯(主修口譯)跟口筆譯(主修筆譯)。 但是不管你是哪一組,理論是必上的。 畢業必須要交一份論文或是project。 課程特色(個人觀點):自由、多元、理論與實務必行。 課程基本上很自由,老師也不會逼很緊。重點是你想學的是什麼。 所上設備不錯,可以自己訂booth去練習同步口譯。有人可以幾乎下課天天耗在booth 也有人是到考試前,才進booth練習。 多元:接觸到阿陸仔同學的經驗,算是兩年中蠻不錯的回憶。另外就是,國外的多元生活 常常去品嚐價格不貴的紅酒,存錢去聽古典樂團演出,去欣賞看不懂的藝術品。 這一些經歷,幫助譯者(至少是我),可以去接到一些意外的case。 也培養個人的興趣。 理論與實務並行:這個好像是我們所上主打的特色(就我之前跟前任所長聊到的), 理論雖然說,只是在寫論文或是paper才會用到,但是會讓妳更言之有物, 特別是在教學或是跟客戶解釋老子為何跟你收這麼多錢。另外,可能是看不少的理論書, 也有能力接到許多高價位的稐文翻譯或是潤稿。 畢業後發展: 我自己目前是在國際媒體當小小的英文記者/作家,雖然說英文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但是至少我的文章還可以見報。之後有在招考新人,也不乏國內外譯研所。 但是,只能說國外出來的不一定比國內差 (非筆戰)。 翻譯/口譯,這行業。妳有能力,誰管妳是哪裡畢業的。 ------------------------------------------------------ 小弟,分享了自家學校,其他人也該出聲了吧。 寫了這麼多,版主這篇該M起來吧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121.141
raylauxes:感謝你寶貴的經驗分享 這篇文應該賞一個^__^b 03/26 17:19
opos:中肯與真誠的分享,推~~ 03/26 22:01
guii:還是丹麥愛好者最厲害~XD 03/26 22:09
Birch:學弟的文章當然要推一下,寫得很直接 03/26 22:39
yvane:學長的文章推一下 ^^ 03/27 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