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edit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oism 看板] 作者: ilanese (去吧!皮卡丘!十萬伏特!) 看板: Taoism 標題: 胡海牙:《簡談靜功》 時間: Sat Sep 29 17:42:28 2007 以下內容摘自下列書籍第1568頁至1571頁。 胡海牙 總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2006年,中國大陸,華夏出版社   靜功,又稱內功。它的歷史,幾乎和中國的文明史一樣古老。早在五 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治理天下的同時,經常和他的大 臣們討論醫學和養生的各種問題,後來人們對這些論論加以記錄和整 理,編成了著名的《黃帝內經》,內容深邃博大。即使是現代科學飛速發 展的今天,也沒有人能對它的觀點提出挑戰。而在防病治病,卻病延年 等領域,仍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部巨著對靜功有著大量的原創性論述。 到了近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靜功的理論和方法已經非常成熟,靜功的 實踐也在社會上非常盛行。此時成書的《道德經》、《莊子》及其他許多 著作都被後世奉為靜功理論的圭臬。   以後歷代養生家對靜功又有了更深入的發展,留下了數千種珍貴 的著述,而且形成了許多門派。我們通常所說的靜功指的是靜坐功,其 實靜功遠不止這些,只要做到精神專一,神氣內守,行住坐臥都可做功 夫。比如,太極拳,就可以作為一種高級的靜功來練。俗話說:「打拳不 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講究的就是外形鬆軟慢,內勁輕靈活;動是 命,靜是性。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運動。太者大也;極者至也;太極者靜 到極點,柔到極點,然後才能快到極點,硬到極點。練拳時,「刻刻留意 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其實, 上乘內功豈止留意在腰間,而是要神氣意貫足,充滿全身,繃如彈簧。 外物來襲,如錢投鼓,如球碰壁,鏗然彈回。拳經云:「一粒金丹到指端, 指端力似電。」道經云:「一粒金丹吞入肚,始知我命不由天。」太極與靜 功,二而一,一而二,體一而用殊。我跟恩師陳攖寧先生修習仙學多年, 練太極拳也有半個世紀,如今雖然年已耄耋,仍然忙於醫務活動,論其 功,歸於太極拳和靜功而已。不過初學靜功的人,從靜坐開始容易見 效。   學習靜功,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從中國養生學的立場來看,生 命是精、氣、神的統一體;精、氣、神中,氣(能量)是生命的本質。我們的 每一項活動,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念頭,無不是消耗體內能量的結果。 人體能量的枯竭,就是死亡;失去了生命能量的身體只不過是個僵屍一 具。人生活在世界上,為了工作、金錢和名譽,常常在過度地消耗自身, 導致早衰。   為了確保我們生命的活力和健康的體魄,我們還需要通過運動來 補充和平衡身體各部分的能量。一般來說,人體的運動有三種形式:肢 體運動、體液運動(如血液循環)和經絡的運動。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 了通過肢體的運動,加快血液循環,從而增加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 但這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合適。中國傳統的靜功和太極拳是身心合一 的運動,它不是通過肢體的大幅度的快速運動,而是通過意識對氣能 的作用來舒暢體液和經絡的循環,抑制內臟和大腦的過度消耗,使其 處於主動的休息狀態。多補給,少耗損,使貯能大於耗能。這種運動方 式安全可靠,做得好,長期堅持,一定能使人煥發青春,延年益壽,精力 百倍,其樂無窮;做得不好,也不至於出現偏差,產生危險。   靜功,靜是關鍵的問題,這裡的靜,就是「入靜」,就是要做到「內想 不出,外想不入」。做到心靈寧靜,沒有任何雜念。我們不要把入靜片面 地理解為肢體靜止不動,其核心是神形相守,神氣相注;神行即氣行, 神往即氣住;目無所視,耳無所聽,心無所知,窈窈冥冥,昏昏默默,乃 至停息停脈。最後,靜極而動,真氣發生,[月永]絡通印,立證大道之妙。   要達到入靜的效果,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姿勢。練靜功,採用坐式 或臥式或站式,完全可以隨各人自便。總的來說,你採用的姿勢,要使 週身放鬆,不使它局部緊張,不讓它有絲毫拘束。這樣坐的時間雖然長 久,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沒有酸疼、麻木各種難以忍受的情況。如果 採用坐式,無論是盤坐還是端坐,都要做到空靈沉穩,含胸拔背,直而 不僵,鬆而不軟。至於手印該如何做,是左手在上還是右手在上,是掌 心向上還是雙手扶膝;盤腿是單盤還是雙盤好,是左腿在外還是右 腿在外,這些都是無關宏旨的細節,可根據個人意願和條件而定。至於 什麼時間練功合適,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白天或夜晚都行,關鍵 是要持之以恒。   意守的問題,在靜功修煉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幾十年來,在我個人 的修養實踐中,在我指導學生和病人進行靜功練習的過程中,我對社 會上比較流行的意守法都作過研究和實驗,發現它們都難以避免弊 端,對初學者來說,不容易做得好。比如,很多人練靜功主張守下丹田, 長年累月,將全身精、氣、神團聚在下丹田一小塊地方,難免出現這樣 或那樣的問題。對年輕的男性修煉者來說,尤其不容易做好,他們大多 有配偶,萬一守得不得法,元陽遂衝關而出,不但前功盡棄。而且其損 失比未練任何功的人都要大。先師陳攖寧夫子曾對此打比方說,譬如 你將所有的金銀財寶分散放置,偏要全部收藏在一個箱子裡。有 朝一日強盜闖入,逼你打開箱子,將其中所藏搜刮盡淨,你一下子就變 成一貧如洗的窮人了。不如將貴重之物分散收藏,縱令遇有危險,喪失 一部分,其他部分還歸你所有。守「祖竅」(兩目之間)的法門也比較多 見,但有的人守祖竅,把握不好,守出了毛病。我就遇到過因守祖竅而 患眼肌痙攣症者。所以如果只守丹田,難免出毛病。提起「丹田」,人們 爭論也很多,就我來看,丹田無定處,「流遍周身不停滯」,全身上下都 可能是丹田。哪裡發揮了作用,哪裡得氣,哪裡就是丹田。   從以上的觀點出發,我總結了「守皮膚」的意守法,就是將意念放在 週身的皮膚上,使其神氣貫足,感覺就好像全身浸在游泳池中一樣。到 一定程度,修煉者會感到氣息似雲霧蒸發,散布在全身皮膚的無數毛 孔之中,無形之氣自然凝聚,百脈通暢,營衛全身,持而久之,定能感到 精神百倍。   修煉者練習守皮膚的功夫每次可長可短,不管練得長還是短,都有 一定好處。不過入靜的種種效果一般要在三十分鐘後才會出現。所以, 每天至少有一次要做到三十至六十分鐘。   對靜功功法,古人《胎息銘》總結得甚好:「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 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 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要做到』呼吸微末而勻」,從守皮 膚入手是比較容易的。   以上談的是靜功修煉的初步功夫,至於中級和高級功夫,還要在煉 好初級功夫的基礎之上方可學習,尚有待與有志者交流。 --   不是我不排版,是為了與原文校對修改方便之故。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2.124.134.253 (09/29 18:53)
ilanese:以後有書的話,我大概會直接說那本書第幾頁了,因為打字得 09/29 19:10
ilanese:花很多時間的,再來這套書,如果有志於氣功或靜坐,本來就 09/29 19:10
ilanese:應該要買一套了。 09/29 19:10
saiya2:推 09/29 23:57
ganodermatu:i大辛苦了 09/30 01:58
mailchinger:對了那本書我跑了重慶南路上的書局都買不到了 有門路? 09/30 09:53
caselook:說出了大秘密,胡海牙大師真是慈悲,太極乃丹之王道也。 09/30 11:05
caselook:不是意守,是「守意」,「安般守意」,王道中之正道。 09/30 11:06
ilanese:mailchinger:到網路上多找找一些台灣賣簡化字的網路書店. 09/30 14:33
ilanese:你去找找「問津堂」和「若水堂」的網站,再問他們看看有書 09/30 14:35
ilanese:嗎?(博客來網路書店是賣光了。) 09/30 14:36
NOBUNAGA01:我搜尋網拍有找到 沒想到三本這麼大... 10/01 11:22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2.251 (10/25 18:05)
ilanese:在我看來,不專注在身體上的方法是弊瑞較少的方法,守身體 10/25 23:34
ilanese:某處,還不如去守身體外的某處。 10/25 23:35
mydeargf:皮膚屬於體外? 不就是身體的一部份嗎? 10/26 01:04
ilanese:守皮膚法仍算是專注在身體上…… 10/26 11:26
ilanese:胡海牙先生在幾十年的實驗過程裡,他認為陳攖寧先生的聽呼 10/26 11:27
ilanese:吸法仍有弊端,因為有些人會去調息而非聽息(所謂的聽息, 10/26 11:28
ilanese:白話一點地說,就是覺察呼吸罷了,而不是去控制呼吸。) 10/26 11:28
ilanese:長期守身中一竅,更是許多靜坐的前輩們都有意見的。 10/26 11:31
ilanese:或許因為如此,胡海牙先生才發展出守皮膚法。 10/26 11:33
ilanese:可參考此篇文章及《載浮載沈聽皮膚——仙學呼吸法》一文。 10/26 11:33
ilanese:但即使是守竅,有一種方法是守身外之竅,就是專注覺察身體 10/26 11:34
ilanese:外的一點或一物,這種方式既可集中心念,又無氣機因守身中 10/26 11:36
ilanese:一竅而導致氣機聚集身中一處的問題。 10/26 11:36
ilanese:這類方法仍是屬於concentrative meditation,集中心念於眼 10/26 11:40
ilanese:、耳、鼻、舌、身、意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乃至 10/26 11:40
ilanese:意識所創造的一個標的上頭。 10/26 11:41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9.157 (10/26 11:42)
ilanese:而open-up meditation是比較難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已經沒 10/26 11:43
ilanese:有特意去集中心念於前六識的覺受了,真能稍微靜下來時,首 10/26 11:46
ilanese:先要面臨的就是念頭不斷地湧上心頭的問題了。 10/26 11:46
ilanese:concentrative meditation的方式是「萬念歸於一念」。 10/26 11:48
ilanese:open-up meditation的方式是直接「萬念歸於無念」。 10/26 11:49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9.157 (10/26 11:55)
ilanese:對一般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先用concentrative meditation 10/26 11:57
ilanese:在念頭幾乎沒有時,再放掉這個方法不用,來使用open-up 10/26 11:58
ilanese:meditation而歸於無念。也就是先萬念歸於一念,然後再一念 10/26 11:59
ilanese:歸於無念。 10/26 11:59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9.157 (10/26 11:59)
ilanese:我自己最早期是先練concentrative meditation的方式,後來 10/26 12:03
ilanese:改練open-up meditation,後來覺得一直練不上去,然後調整 10/26 12:03
ilanese:為先使用concentrative meditation等念頭極少時,再使用 10/26 12:04
ilanese:open-up meditation,那個效果就變的好多了。 10/26 12:04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9.157 (10/26 12:05)
thismy:一堆編輯 刪掉那行啦 10/26 12:24
mydeargf:我不建議初學者在沒有指揮下使用此方法 10/26 17:51
mydeargf:1.仍是有念頭過重的可能 =>這一定都需要人提點 10/26 17:52
mydeargf:2.正因為這方法有他的效益,相對的是屬於耗散性較高的 10/26 17:53
mydeargf: ^導 10/26 17:54
ilanese:我沒守過皮膚,不過氣機流動,並不代表那是耗散性高的功法 10/26 21:32
ilanese:,如果就練氣而言的話,氣機發動運行,才代表有效驗的。否 10/26 21:34
ilanese:則難道要說一灘死水才不是耗散性高的功法嗎? 10/26 21:34
ilanese:至於用意輕重是必須要視情況而拿捏的,念頭多而雜時,有時 10/26 21:39
ilanese:候觀照的意念放重一點,比較有效果。等到念頭少時,用意就 10/26 21:40
ilanese:可以輕一點了。 10/26 21:40
mydeargf:我並沒有說要是一灘死水吧@@ 10/27 10:55
mydeargf:氣本來就有耗有散,引擎發動都需要燃料了 在運作的過程 10/27 10:58
mydeargf:本來就會有消耗 10/27 10:58
mydeargf:我並沒有說氣不能流動,只是這類功法本來就要搭配基礎功 10/27 10:58
mydeargf:念頭的問題,輕重的掌握度,以初學者來說本來就較難掌握 10/27 11:01
mydeargf:就跟i大您一樣,不也是摸索了許久~ 絕非三言兩語能描述的 10/27 11:01
mydeargf:消耗的問題就不多做討論了@@ 我只是提出幾個建議 :) 10/27 11:11
redeploy:那麼 在你看來 "這類功法" 搭配的基礎功是什麼? 10/28 23:32
mydeargf:r大 請參考我在道板po的3557篇 :) 10/28 23:56
ilanese:清靜功夫最關鍵的口訣,即“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 10/29 10:58
ilanese:那個不是基礎功…… 10/29 10:58
ilanese:那個是最難的,我這派的話,首先要先將自己的氣機練好一點 10/29 11:04
ilanese:,化掉自己身體上陰質的部分,這種先天一氣才能進的來,而 10/29 11:05
ilanese:先天一氣又扯到相應的問題,那已是形而上的問題了。 10/29 11:05
ilanese:並不是你吸很多外在的氣就很好了、你練出氣機就很好了,消 10/29 11:06
ilanese:化不了這些氣機,任由在身體上亂竄,是很難受的一件事情。 10/29 11:07
ilanese:道家的功法,有那種練起來覺得氣感強的命功,也有那種功夫 10/29 11:15
ilanese:不到毫無氣感的性功。當然性功主要目的在煉心,命功主要目 10/29 11:16
ilanese:的在煉氣。 10/29 11:16
ilanese:命功未必會對某些性功有太大幫助,這是我的心得。 10/29 11:17
ilanese:特別是open-up meditation,當初我轉為這類功法時,幾個月 10/29 11:18
ilanese:內氣機都發不起來,念頭又一堆,一時之間那個心態很難調適 10/29 11:19
ilanese:,特別是與以前比較偏向命功的練功時的狀況相比。 10/29 11:20
ilanese:有時候,命功練的太好,捨不掉那些身體上的氣感以及內景, 10/29 11:22
ilanese:在轉練性功時,反而是一種障礙。 10/29 11:22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1.111 (10/29 11:24)
ilanese:不過,性功如果沒有氣機發動這類生理上的效驗的話,那也只 10/29 12:53
ilanese:能說靜功的功夫仍未到家。 10/29 12:55
mydeargf:1.得氣的方法有許多 陳攖寧先生在文章的後續也有提到 10/30 11:05
mydeargf:山中清靈之氣最多 您說的是其中一種法門 10/30 11:06
mydeargf:2.氣為用,養氣也是在練的過程中的一個重點 10/30 11:08
mydeargf:3.中醫理論 五臟與五種情緒對應 身體與心性何來無關 10/30 11:11
mydeargf:4.不了解身體虛實,排病氣也會排到虛,既有排為何沒有補 10/30 11:13
mydeargf:開水煮沸了以後也會燒乾的 10/30 11:15
mydeargf:所謂的性命雙修並不是一個通則,而是有比例問題的法則 10/30 11:22
ilanese:如果就最佳練氣功或靜坐的環境的話,我會選擇附近有瀑布的 10/30 12:23
ilanese:山林裡。 10/30 12:23
ilanese:陳攖寧:靜功問答,這篇的第七問,有氣功與靜功的不同。 10/30 12:25
ilanese:陳先生說的靜功是「觀照覺察」但並不作意的。他是採取觀照 10/30 12:26
ilanese:某事物來集中心念,不讓念頭散亂,但不用第六意識去控制身 10/30 12:27
ilanese:體或去創造出一些心像或念頭出來集中心念的。 10/30 12:27
ilanese:當然就《靜功療養法》這本書裡,他一開始用的是觀照呼吸的 10/30 12:29
ilanese:方法。 10/30 12:29
ilanese:還有身體與心性是互相影響的,命功真修的好的話,那個性功 10/30 12:30
ilanese:也是不差的;相對地,性功真修的好的話,命功也是不差的。 10/30 12:30
ilanese:所以,我才會說性功有成的最基本效驗是氣機發動這類生理上 10/30 12:31
ilanese:現象。 10/30 12:31
ilanese:《靜功療養法》說的方法仍是concentrative meditation,陳 10/30 12:33
ilanese:攖寧先生的方法是有點類似南傳佛教四念處中身念處的觀呼吸 10/30 12:35
ilanese:的方法,但理論卻是源自於《莊子》。 10/30 12:35
mydeargf:聽皮膚 若真的好用 陳攖寧先生會不了解? 我不認為 10/30 14:16
mydeargf:至少我認為 他知道何者為靜養時可用 10/30 14:21
ilanese:就我個人所見所聞,聽皮膚法前所未聞……胡海牙先生這種方 10/30 17:06
ilanese:法姑且不論其利弊,仍算是一種創舉。 10/30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