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edit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作夢還會與靜坐有關,那就太OOXX了,不過夢的內容並不是 什麼天啟的東西,只是一些我自己認為也蠻重要的觀念就是了, 過去應該也有寫過,既然連作夢就夢到了,就再寫一下。 靜坐,也有氣感覺受會比較強的方法,也有氣感覺受並不強 的方法。 同一個門派修習同一種方法的兩個人,也出現過氣感完全不 同的現象,究竟是程度不同,還是身體健康不同?這我就沒深入 去探討了。 即使同一個人,使用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狀態下(例如:平 時才正要開始靜坐,還是靜坐時已到了心念極少時),那個氣感 的覺受也可能會有所不同的。 影響氣感的因素很多,所修習的方法、修習者的身心狀況、 修習者的程度、修習者入靜的深淺等等。 至於要選擇那種方法,又見人見智了,也很難說有一套完整 的標準。 嗯!隨手寫來,上面比較偏向理論的說法,還是提一下與夢 境有關的東西。 就方法而言,使用意念來去控制身體的呼吸、想像氣機沿著 什麼路線來運行、專注在身體上的某處等等,這類傳統上道家說 的練氣的命功,是比較容易產生氣感的。而持咒法之類的方法也 是使用意念但未必得去控制身體(例如:默念的方法,另兩種是 控制身體的方法為嘴巴動但不發出聲音,還有唸出聲音的方式。 ) 強調修心的性功,基本上並不用意念來作什麼的,頂多就是 專注於某個對象來觀照而已,甚至open-up meditation連專注的 意念都沒有了。這類方法即使有氣感的話,相較於命功,算是非 常微弱的,但性功的這種氣感與命功產生的氣感相異極大。 就我的經驗,這類命功的氣感通常比較偏向溫熱的感覺,大 都由身體的下半部發起,我是也遇到由身體的上半部發起的經驗 ,但是較少就是了,而且也是後期的事情了。性功的氣感通常比 較偏向清涼的感覺,我的經驗是由身體上半部發起,還沒遇過由 身體下半部發起的經驗。這兩種的氣感,就我自己的經驗及理解 ,前者比較偏向物質方面來修復身體;後者比較偏向性靈方面來 讓心靈寂靜。 氣感,基本上我是視為是一種身心的指標(內景及心理狀況 也都算身心的指標),你自己可以慢慢去觀察並歸納這些身心的 指標在你的靜坐過程中是代表何種意義?你可以利用這類身心指 標出現時,來了解你目前的身心狀態……甚至可以來微調方法。 例如:我靜坐前半部的準備工作或要發功時,使用持咒的方 法,大多頭部會脹痛,眼前會出現光色(只是平時所見是偏向閃 爍的藍色或雜色光,發功時所見則是穩定不閃爍的一片橘色光, 而氣感多半是溫熱或炎熱之類的。靜坐時真到心念極少時持咒的 話,頭部並不會有脹痛的感覺,也幾乎不曾有過光色產生,有時 還會有從以頭部為中心發生清涼的氣感向身體下半部流動的現象 。然後我再依照這類的身體指標,來作為進行下一個步驟的調整 。(PS:所持的咒語都是同一個短咒。) 我現在靜坐也沒什麼氣感啦!只是因為對氣感的觀念改變了 ,所以也覺得很正常。(不過,現在和以前比起來,現在的靜坐 比較像是在享福,靜坐時、下坐後身心愉悅,以前還蠻苦的,雖 然方法和環境也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其實就是差在程度啦!) 回想過去,有氣感有光色的內景,後來換了方法,沒氣感沒 光色的內景,過了一陣子又有氣感又有光色的內景,現在又沒氣 感又沒光色的內景。經歷的事情差不了多少,但當時的想法與現 在可差多了,當時的想法會認為沒氣感沒光色的內景就是沒效果 ,我練這種方法是無效的、白練了,甚至會懷疑起老師是不是亂 教? 前一段時間,我自己曾有氣感、光色的內景、甚至身心愉悅 的這類現象,是不是因為自己想要,才不斷地出現的想法?也作 過實驗,結論是起碼可以在靜坐之前有「特意去捨棄」的想法, 而在靜坐時發生不進入特定狀態的現象。只是「特意」這又不符 合自然無為的原則了,因此也只是僅止於實驗而已,而不作為靜 坐的法則。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7.55 (11/21 11:42)
a3435357:不是很理解氣感多的用處是?我粗糙的認為那只是血液快速 11/21 11:46
a3435357:的流通某處,就方法而言,開放式態度靜坐的人若氣感比較 11/21 11:48
a3435357:少,但這又是進階功法,但氣感卻變少?那氣感的用處又是 11/21 11:49
a3435357:什麼呢? 11/21 11:49
ilanese:氣感最實用是當身心指標,但多半是作為自我感覺良好之用 11/21 12:22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5.232.240.75 (11/21 12:34)
ilanese:我並不認為開放式態度靜坐一定是進階功法,它有許多內涵是 11/21 12:35
ilanese:靜坐者最好都要遵循的,但這種方法的特色是不特別去專注某 11/21 12:35
ilanese:個對象罷了。 11/21 12:35
ilanese:如果說專注式靜坐最終目的是為了追求「定」的話,那開放式 11/21 12:38
ilanese:靜坐最終目的比較接近是「空」,這「空」是我認為用中文最 11/21 12:39
ilanese:貼近的形容詞了,但未必是宗教上說的「空」。 11/21 12:39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5.232.240.75 (11/21 12:39)
ilanese:但未必一定得採用先使用專注式靜坐方式,然後等到心念寂靜 11/21 12:41
ilanese:時,再轉為使用開放式靜坐方式,這方法是我領悟出來的,覺 11/21 12:41
ilanese:得較為可行。宗教上這類開放式靜坐方式,多半是直接就使用 11/21 12:42
ilanese:了,不會採靜坐前半段先專注式,後半段再來開放式…… 11/21 12:43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5.232.240.75 (11/21 12:47)
a3435357:”空”是指定的那一念或專注放掉?若是如此,那看起來開 11/21 13:44
a3435357:放式功法還是進階的,除非”不放掉”這件事有特別的意義 11/21 13:44
ilanese:如果直接使用開放式靜坐方法的話,是直接「萬念歸無念」, 11/21 14:05
ilanese:只是一般人做不到,心真靜下來時,一開始還會為了念頭不斷 11/21 14:05
ilanese:出現而困擾。 XD 11/21 14:05
ilanese:依照南傳佛教的說法,四禪定共同的禪支就是「心一境性」, 11/21 14:07
ilanese:所以我才說專注式靜坐方法的方法及目的都是一樣的。 11/21 14:08
ilanese:如果先採用專注式靜坐方法,先「萬念歸一念」,之後改採開 11/21 14:09
ilanese:放式靜坐方法,自然由少念或一念歸於無念。 11/21 14:09
ilanese:只是說專注式靜坐方法,在我認為專注的那一念沒捨掉的話, 11/21 14:16
ilanese:仍達不到文章代碼(AID): #1AwHu0j_、文章代碼(AID): 11/21 14:17
ilanese:#1Awd4T-P 說的那個境界。所以才需要開放式靜坐方法。 11/21 14:18
ilanese:事實上,在幾十年前心理學教科書就寫的那段對open-up 11/21 14:19
ilanese:meditation的描述,在我看來真是簡單易懂,又將重點說出來 11/21 14:20
ilanese:,比很多宗教這類的方法說的清楚多了 11/21 14:20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4.60 (11/21 14:21)
ilanese:還有氣脈的修習基礎對體驗宗教上所謂的空性,是有一定的幫 11/21 14:26
ilanese:助的,我認為也很難說完全沒有命功基礎,那個性功也能真修 11/21 14:27
ilanese:的好的話,建議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拙火瑜珈有關「四 11/21 14:27
ilanese:喜四空」的內涵。只是那個方法,我不太可能去修習,因為太 11/21 14:28
ilanese:違背我這派自然無為的原則了。 11/21 14:28
ilanese:PS:拙火瑜珈談雙修的,就不必看了。去看單修的,會比較清 11/21 14:30
ilanese:楚,他們對修習氣脈及體驗空性之間的看法。 11/21 14:30
a3435357:雙修XD 11/21 16:30
ilanese:我又沒叫你看雙修的部分,是看單修的部分。 11/21 18:28
trueamour:因為你命功與性功交替練,所以才會一下有一下沒有。命功 11/21 22:34
trueamour:要練到見光,比較困難;性功則因根器不同發慧遲速,有些 11/21 22:35
trueamour:人練性功沒幾天就跳脫光的層次到實相了。 11/21 22:35
ilanese:我覺得現在見不見光,無所謂。那個白光佈滿整個視野,看不 11/22 14:25
ilanese:到環境的其他東西,眼前只有一片白光,這種經驗在很早很早 11/22 14:25
ilanese:我就有了,還睜著眼,當時其實心理是有點驚恐的。 11/22 14:27
ilanese:那這代表什麼?也不代表什麼?即使是靜坐時閉眼有淡白色的 11/22 14:28
ilanese:光整片不閃爍在眼前,這是比較像一般說的「性光」的定義, 11/22 14:29
ilanese:這又如何?除非你使用類似《太乙金華宗旨》的回光方法。 11/22 14:30
a3435357:有異像的確不代表什麼,依然凡夫一個,還是要生老病死 11/22 14:32
a3435357:有時綀久了不知是為何而綀,最終目的為何 11/22 14:33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5.217 (11/22 14:37)
ilanese:如果不嚴格要求說一定要看到整片不閃爍的白光的話,練命功 11/22 14:38
ilanese:反而比性功容易看到光。 11/22 14:39
ilanese:基本上,我認為靜坐坐的好不好,在於念頭多寡,而不在於你 11/22 14:51
ilanese:感覺到什麼…… 11/22 14:51
trueamour:因為白光是最基礎的光,這些東西不在於感覺,而是當你的 11/22 19:00
trueamour:性功能量越高,光色自然有異,也不需刻意去執著也是對的 11/22 19:00
ilanese:其實我是認為這個很無聊……當然對那些以觀想光色作為方法 11/22 22:57
ilanese:的人,可能對什麼光有什麼意義,就覺得很重要了吧? 11/22 22:57
trueamour:自性原本即光明,非由觀想而來。可能我們講的東西不一樣 11/23 06:43
ilanese:忱於輕安,墮於欲界;忱於明相,墮於色界;忱於無念,墮於 11/23 10:51
ilanese:無色界。 11/23 10:51
ilanese:大手印稱「樂、明、無念」為其追求的目標之一,但也同時有 11/23 11:03
ilanese:留下這類的警語。 11/23 11:03
ilanese:無論,專注式靜坐最終的結果:「心一境性」即「定」或是開 11/23 12:24
ilanese:放式靜坐最終的結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空」。這 11/23 12:25
ilanese:兩種仍是意識平靜的一種狀態。 11/23 12:26
ilanese:即使為宗教上的某些證量,仍未究竟,之後各宗教門派仍各自 11/23 12:28
ilanese:追尋其認為究竟的目標去了…… 11/23 12:29
ilanese:今天早上重新看了南懷瑾:《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第1頁 11/23 12:33
ilanese:至第48頁有討論到這類的問題,我覺得大部分內容寫的還不錯 11/23 12:34
ilanese:,可參考看看。 11/23 12:34
ilanese:以道家的修道次第來說,這些證量能不能達成次第的三分之一 11/23 12:58
ilanese:、甚至四分之一,都還是個疑問,路還很漫長…… 11/23 12:58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5.205 (11/23 15:54)
a3435357:南懷墐有些書寫的怪怪的,還有讓李敖挑了錯誤出來,當然 11/24 01:13
a3435357:如果只是當作參考,還可以,但不要盡信 11/24 01:13
ilanese:南先生的書,大多是他上課的錄音帶紀錄的內容,多少有些有 11/24 12:40
ilanese:點問題,如果是經過他再校對刪改過的內容品質上,會比純粹 11/24 12:41
ilanese:由錄音帶轉為文字好多了。南的書籍反而是早期出版的比近年 11/24 12:42
ilanese:來出版的,在品質上好太多了。 11/24 12:42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1.182 (11/24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