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e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http://www.lca.org.tw/action/a53.htm 1949年的12月2日,聯合國大會制定了禁止買賣人口和賣淫剝削的公約,並定當日為「 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呼籲一切奴役形式都應受到譴責和加以根除。關懷生命協會 認為,奴隸現象必須根除一切形式的歧視,當然也包括「物種歧視」。若忽略了「對動物 的奴役」,那麼,「平等」將只是人類間的利益平衡,以及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利益分配而 已。   「平等」的先決條件,絕不應只來自「理性與良心」,而必須優先考量「痛苦與歡樂 的感受能力」。因此,在「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的來臨前,我們懇請大家注意:全 球每年數以億計的動物,牠們與我們一樣,會感受苦樂,會恐懼死亡,然而牠們卻是大量 地受虐、受苦、顫慄、哀嚎、死亡、滅絕。   為提醒台灣政府與民間重視社會上所發生的動物受虐事件,進而逐年改善台灣的動物 福利狀況,減少動物受迫害的事實,自2005年起,關懷生命協會於每年的12月2日「廢除 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前,結合民間團體的合作,評選出年度十大動物新聞。藉此我們希 望: 1.藉由各種實際案例凸顯動物權議題,提醒社會大眾目前動物處境受忽視的現況。 2.批判媒體從物種歧視角度報導動物新聞,提醒媒體避免對社會做錯誤教育。 3.企望執政當局能藉此更深刻瞭解台灣的動物處境,並作為未來動保政策修訂方向的 參考。    本活動第一階段,發出問卷請各方推薦年度重要新聞,根據問卷之回函,從中彙整 選出25則動物新聞。第二階段進行大眾投票及專家意見匯集,再進行最後的評選。   由於大眾票選及專家意見兩者看法甚為分歧,因此在決定最後之結果時,面臨相當困 難。   大眾票選的十大新聞之中,與犬貓或流浪動物相關的就有六則,顯見參與投票的網友 ,大多是關心同伴動物處境的族群。相對的,專家則同等看待野生、經濟動物之重要事件 ,並未對同伴動物有特別偏愛的傾向。   按大眾票選,「皮草事件」是最重要的一則新聞,而在專家之心目中,其重要性雖高 、但並非最重要的,少數專家給予的評分不高。另外,專家普遍認為「貓熊來台」及禽流 感是重要事件,但都未進入大眾票選的前十大。   最後,綜合大眾票選及專家意見,將兩者皆有共識的重要新聞,列為十大中的前幾名 ,然後依評分比重、審核意見、啟發意義等,決定 2005 年十大動物新聞依序是: 1.百萬捕獸夾殺戮森林 動保團體要求停止試辦狩獵計劃 評選意見: 該計劃將造成野生動物之浩劫,助長社會暴戾之氣,對台灣山林各個層面的影響都很廣。 動保團體的呼籲,引起了原、漢族群文化意識的爭議。本新聞也被環保團體評選為2004年 十大環境新聞。故為本年度最重要之動物新聞。 2.動物何罪?動物有意識下遭屠殺剝皮 保育團體:勿穿皮草 評選意見: 本新聞之迴響極大,帶給台灣社會良心很大的反省,故列為第二大新聞。 3.審核九年一貫教科書 缺乏動保觀念 評選意見: 動保觀念要從童年開始紮根,所以教科書中欠缺動保觀念,這是動保運動的隱憂,因此 列在第三。 4.大陸贈台貓熊 動保團體反對 評選意見: 反對貓熊來台,未必與政治立場有關。但因兩岸關係備受社會矚目,本新聞無形中成為 重要新聞,因此列在第四。 5.街貓不再安樂死 北市試辦 TNR 評選意見:絕育後放養,是對流浪動物較為人道的處置,如果 TNR 試辦成功,對流浪貓 是一大福音,因此列為第五大新聞。 6.可魯退燒 變流浪犬 評選意見: 因為電影推波助瀾,台灣掀起一陣「可魯風」,引起浮濫繁殖、買賣與棄養潮,也讓社 會注意濫養、濫棄寵物的問題,因此列為第六。 7.救援 300 流浪狗 消防隊颱風出動 評選意見: 生活中充滿動物被殺被虐的消息,偶有溫馨的救援動物事件,可以振奮人心、鼓勵民眾 愛護動物,因此列入第七。 8.流浪狗勒喉傷害 三個月逾百起 評選意見:流浪犬受虐、動保法也無濟於事,讓社會深刻了解流浪動物的悲慘處境,因 此列入第八。 9.禽流感鸚鵡 英:台灣傳染 我否認 評選意見: 禽流感鸚鵡是否在台感染,這是台灣是否被判為「疫區」的重大關鍵,英國的新聞發布 如果不實,對台灣家禽野鳥的傷害難以估計,因此列為第九大新聞。 10.基市環保局捕犬作業過程不當 動保團體遊行抗議 評選意見: 環保局捕犬不當而吊死狗,引起民眾深切關懷,動保團體串聯遊行抗議的行動,因此列 入第十。 -- Half of what I said is meaningless, but I said it so that the other half can reach you -- http://www.wretch.cc/blog/weitzer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74.24 ※ 編輯: weitzern 來自: 210.85.74.24 (09/1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