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ost-b.tes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年有幸慈濟正取,義守備取20多,中國醫在英文作文題目看不懂(stray dog 迷路的狗 ??)全送了後,意外的還有備取30初頭。雖然比不上板上眾高手,但我是高中社會組出身 ,國中畢業後就不知化學、生物為何物?(應該說從國中開始就不知道,當時連莫耳是甚 麼都沒搞懂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所以我想我的經驗對同樣背景,但還在這條路上努 力的同學應該有些許幫助。 我花了約3年的時間,嚴格講是2年,因為第1年是在上班,只能用週間沒加班的晚上和週 末看視訊課,所以沒有把任何一科上完,甚至連1/3都沒有。而且因為基礎是零,第一堂 上有機時,洪亮老師一開始就講乙烷的紐曼投影,那時我心中的OS是:老師,別鬧了,這 不過是個賓士車標誌,我怎麼知道轉60度能量差多少?轉60度還是賓士好嗎?....30分鐘 後,我就離開補課中心了,之後有去聽課也只有盡可能的把筆記抄一抄,但講啥全然不知 .... 普化也是差不多情況,從第2章末開始鴨子聽雷,氧化數是啥?+7,-4,+3....這啥?撐到講 到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時,普化也掰了.... 生物這一年我是上楊老師,情況只比前2科好一些,大概從講義第1本中段開始徹底茫然, 氫鍵?自由能?.....之後又因為工作進入忙季,生物也幾乎沒上課了.... 雖然這一年幾乎等於沒上課,但是在最初的震撼後,我盡量用剩餘時間看一些基礎書籍, 包括Campbell中文版(這一年只掃過上冊)、有機化學天堂秘笈(也只掃過上冊)、普通化學 中譯本(Raymond Chang),好歹不要像學英文卻連ABC字母都不懂...... 第2年開始,我全職在北建上課,而第3年則是積蓄花的七七八八了,只好腆著老臉回家靠 父母吃住,然後在中三元補沈浩老師的生物單科,並在中建研究所班看梁傑老師的視訊課 。以下我用分科的方式敘述: 生物: 楊老師:就如楊老師自己所言,不能接受他的上法的同學趕緊換上其他老師,說真的我完 全不能理解他在上甚麼,他上課就像他的講義一樣雜亂無章,雖然他的講義比起其他老師 多了他特有的記憶口訣和課外補充,但是我覺得對沒基礎的人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幫助,甚 至反而是困擾,包括後來購入的心智繪圖(很多人推薦)也是,即使是今年再看,我同樣無 法接受他的邏輯,所以不是很推薦。 曾正:就講義和補充資料而言,我個人覺得曾正的東西就像從原文書圈出許多段落,翻譯 成中文(僅講義中文)而已,完全看不出何處重要、何處可以看過就好,而且邏輯不太連貫 ,斷點很多。而他上課會把他講義上部分他覺得很重要的地方仔細花時間講解(這部份倒 是講的很好),但是其他的就只是帶一帶內容,走馬看花掃過去而已,尤其到了課程後半 段更是如此,這一點我覺得對零基礎的人來說很糟,因為只靠上課的東西,就只會知道大 重點,但是其他很多可能算是背景知識的東西若是沒有自己找書看過則完全不會懂,對整 體實力的提升沒有幫助。而且他常常不寫板書,筆記很常用唸的,又會一直催促同學寫快 一點,說真的,我常常覺得他把自己的東西當作寶(筆記和講義皆是),很怕白紙黑字寫出 來後會被偷走一樣,但是這樣只是增加學生的壓力和困擾,尤其是對零基礎者來說更是如 此。簡單說,我覺得曾正的課差不多和丟一本原文書給你,再給你一大堆幾乎沒有整理過 的補充資料,幫你圈出「大段落」重點,然後挑其中一些重點跟你說一說,順便賣弄一下 老師很行,再讓你抄筆記抄個半死而已,對於沒有基礎的人來說,在他強調的重點上是蠻 受用的,但是整體而言反而會被他搞的很困惑,尤其如果只單單看他的東西而沒看其他原 文書or課本的話,根本沒辦法準備,因為裡面到處是斷點,很多地方就單純給個結論或沒 交代前因後果的補充幾句話而已,讓人覺得不知其所以然,若是沒基礎的人,若不是問人 ,甚至連要去哪裡找答案都不知道,所以個人認為對零基礎的人來說,曾正可能只比楊老 師好一些。 沈浩:生物我推薦沈浩,我會在今年只報沈老師的單科,就是因為在去年快結束前,拿到 朋友給的某位前輩整理的沈老師的講義重點整理後,覺得比曾正講的好多了,才會去上課 。以曾正對比,沈浩不論是講義還是上課,我覺得都詳細多了,雖然他上課的速度非常快 (課程末段更是狂飆),但是他的東西在內容、前因、後果、相關比較、版本差異、資料來 源上都交代的清楚許多,而且筆記較少,也都會板書,讓學生就算一下子沒完全聽懂,回 家把東西整理過後至少還能弄得清楚一些,不像曾正的東西,大概自己另外去找書來看還 比較不會被他搞混。 但是對零基礎者來說,若是要跟上沈浩上課的步調,得耗費非常多的精力。我在上過曾正 的課後應該算有了點基礎,而且買了前人的講義來上沈浩的課卻還是覺得很吃力,要消化 他給的東西(個人覺得沈浩給的比曾正還多)得花很多的時間,而且念到後面就忘了前面, 尤其他的講義和補充到後來幾乎每本都跟電話簿一樣厚,如果自己不下點功夫,到課程末 期要複習時會是個惡夢。不過對比曾正,我覺得零基礎的人要從沈浩的課和資料中找出一 條活路絕對比從曾正的課和資料來得容易,至少我個人覺得再讓我上曾正的課一年,我也 不會有多大進步。 以下分隔線中是我對生物的準備方式,內容可能涉及推銷我自己的生物整理(不過這確實 是我自己讀生物的方式,也讓我得到還算具競爭力的分數:義87.5、中80、慈92),不喜 者請直接跳過。 ---------------------------------------------------------------------------------------------------- 因為吃過曾正的苦頭,去年看到手頭上買來的如山一般的沈浩講義就覺得更頭大,所以大 概到去年12月左右,我仿效朋友給的某位前輩整理的沈老師的講義重點整理的方法(但是 更進一步),自己土法煉鋼,以沈浩的資料為主,少數加入曾正的東西,開始把沈老師的 講義、筆記、補充全都用電腦自行整理(電腦的好處在於可不斷修改,而且圖片、字體、 格式設定比手寫漂亮多了),盡可能把講義上我理解的內容用最直白的語句整理和做比較 ,同時把所有重要的圖片(到網路上找or自己用軟體畫)、補充都納入我的整理中,甚至是 把多版本比較的內容,在網路上搜尋相關圖片後,留下最重要的一張,用軟體修改、附註 後貼在整理中,或是在網路上找尋更合適的圖片,簡單的說,我不單單是摘錄重點,我差 不多是以重編沈老師的講義+圖本+補充的方式在整理我自己的筆記,而這常常使得我上完 課後,整個禮拜幾乎天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扣掉吃飯洗澡的時間外,都在整理這份 筆記,連帶的也使得我唸其他科目的時間少了很多,甚至連生物這科我也在12月後,大概 就再也沒寫過題庫題目,連講義每章最末的Campbell練習題都沒空寫。不過在整理的過程 中,我覺得讓我注意到許多之前單純念過講義內容數遍也沒注意到的細節差異和觀念,讓 我對生物這科的學習好上許多,邏輯更能前後連貫,也比較不會一直忘記前面的內容,不 過這項工程一直搞到4月課程結束後才結束,最後1個多月我完全把生物這科賭在我自己的 整理上,而且除了題庫班的資料看了一些之外,沒寫過任何題目,自己的整理看的也還不 很熟,說真的考試前覺得很抖。所幸功不唐捐,在化學考的不怎樣(甚至很糟)的情況下, 生物在三間考試雖然都不算很高,但都救了我。所以除了推薦沈浩的課程以外,我也建議 整理自己的筆記的方式(但時間分配不要像我一樣偏頗)。 ----------------------------------------------------------------------------------------------------- 另外,關於沈老師的態度問題,這版上應該不少都是出過社會的人了,我覺得可以從幾個 面向來看。先就人的個性而論,有上過課的同學應該觀察的到,沈老師算是非常努力、認 真的人,而且講話很直、挺衝的,這樣個性的人你要他和學生講話時小心翼翼應該是不太 可能的事。 而且將心比心,如果你整個禮拜台灣到處跑、趕著上課,每天得接觸近千的學生、回答近 百個問題,在這種身體&心理都有一定疲憊程度的狀況下,如果碰到自己覺得想當然爾的 問題or我明明教過了,為何你不先查講義....等等狀況時,口氣有可能有多好嗎?再打個 比方,在公司帶新人時,新人一直來問你一些你覺得是常識的問題or你教過了(可能不只 一次)的問題時,有多少人能持續和顏悅色?至少我個人不行,也沒看過有人可以,尤其 如果是在自己也很忙、很累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你要要求每天面對這麼多學生的補習班 老師做到這點? 再說,補習班老師不論如何,都沒有不希望學生上榜的吧?口氣再怎麼差,至少出發點都 是和學生利害關係一致,這也算是善意的了,比起公司老闆、客戶的言語,老師的一 些無心之語我真的覺得可以完全忽略,不需要太放在心上而忿忿不平這麼久,畢竟想走這 條路的人,將來要面對的人形形色色,太過在乎這種東西可能對自己不是好事。 另外,我不是所謂的親衛隊,沈浩應該連我是誰都完全沒印象,請不要非黑即白的歸類。 有機:雖然化學我三間都考不怎麼樣,最好也只84,但主要是普化爆爛,所以還是野人獻 曝一下 洪亮:如其他高手前輩所推薦,洪老師教的很全面&深入,但我覺得對零基礎者來說不是 十分推薦。因為老師上課是全板書,抄筆記都來不及了,根本沒甚麼聽課的空間,而且雖 然洪老師一年比一年進步,漸漸有注意到台下不是全都有基礎,開始會多少提一些基礎的 東西,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很困難,畢竟很多可能老師覺得連基礎都談不上的簡單東西,對 零基礎者來說一樣是神的言語。再者,雖然洪老師的筆記每年都差不多,但是我去年拿了 自己抄過的筆記加上前輩給的筆記來上課,還是發現會有不少異動or順序大搬風之處,但 由於沒有基礎,根本也無從預習起,所以讓我想省掉抄筆記的時間都沒辦法,許多時間就 都浪費在整理筆記中,而且整理完還是不懂,很多反應機構只能硬記、硬背。所以不建議 零基礎者上洪老師的課,但是若是有底子的人,我想應該收穫會很大。 梁傑:有機我十分推薦梁傑老師,梁傑老師的課程內容順序其實和洪亮老師很類似,但是 梁老師更注重觀念的講解和原理的推導,甚至許多洪老師可能只是口述很快帶過的地方, 梁老師都會很仔細一步一步說明,讓我把許多之前上洪老師課時不懂、只能硬背的地方, 都能用理解的方式去學習、記憶,讓我覺得對有機總算稍微能理解一些。而且梁老師的講 義也照顧同學多了,大部分內容都已經編好,只有重點要抄筆記,而且隔頁都會留白,讓 同學抄筆記or自行補充使用。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梁老師上課帶同學做的題目數量比較 少(但是講義每章節後面都有附上大量練習題,包括一些洪亮課堂上特例也大概都有),當 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我上的是研究所班的視訊課,有時間壓力,必需在過年前後上完課的關 係。 普化: 洪老師的課就不再贅述,大致上和有機的感想相同。第三年普化我沒上課,是自修一套考 大學的化學觀念叢書,和購入的高進老師普化講義,雖然我覺得高進老師的講義編排的不 錯,念起來重點很清楚好抓,對我這種零基礎的人來說,自修都還念得下去,而念他的書 也讓我今年的分數比第2年好上許多,但我今年考考最爛的就是普化,所以就不多說了。 國文、英文:(三間2年都考70~85多左右,因為是憑語感去考,所以標準差很大) 本身是社會組出身,所以這兩科我幾乎沒甚麼準備,也都沒上過課,因為這兩科沒範圍, 我只求不輸人就好,而且光準備其他科我就沒時間了。 國文我去年只有把王冕老師的講義掃過一遍當文章欣賞,然後考試前一個月,背一些補習 班的國學常識,今年也只把買來的陳元老師的講義看一遍,同樣背點國學常識而已,但是 作文我覺得平常要多練,至少要多看點題目,多在腦中想想看要如何鋪陳,同時針對性的 記憶一些名言佳句,不然久沒寫,臨場還真會寫不出來。英文我幾乎沒看,只有今年把張 文忠老師的英文精華看過一遍,當作複習而已。 不過我覺得社會組學生要來參加這個考試,一定要在這兩科本身實力不會太差的情況下, 才會比較有希望,否則連基本的比較利益都沒有了,很難和其他二、三類同學競爭。這一 點我覺得可以當作是考慮要不要走這條路的一個重要前提,不然就是得有要多花上幾年的 覺悟。 補習班: 我上過北建和中三元、中建研究所。中三元我覺得最好,櫃臺客氣有禮,班導也比較關心 學生情況,至少我接過中三元的考試報名提醒簡訊,而北建我2年都只有接過要我去報名 題庫班的簡訊而已。北建的櫃臺態度我覺得很差又很愛計較,補課中心的燈光也是一整個 昏暗到不行,在那看補課錄影搞得我都快瞎了.......比起來,中建研究所班的櫃臺態度 客氣,有問題也都很快幫我解決,補課中心也好太多了,但聽說中建研究所班和中建後中 西醫班不同。另外,雖然我覺得中三元對學生最好,不過中三元的補課系統真的比不上北 建和中建研究所。 另外,可以的話,我覺得找幾個戰友,大家一起分享資訊、一起努力,會比較好撐過這段 時間。畢竟社會組學生都是非相關領域出身,沒意外的話,這領域的朋友、資訊來源勢必 少的可憐,多找幾個戰友的幫助會很大,至少心情沮喪時還有戰友可以聊聊天。像我就幾 乎完全是閉門造車,因此走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錢。 還有,對於零基礎的人來說,我覺得要1年就過關的機會可能不高(畢竟起跑點本來就不同 ),所以一開始至少以2年(or以上)的時程去規劃準備的進度會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太過好 高騖遠可能反而適得其反。說出來不怕人笑話,我自己一開始還以為只要時間換空間,頂 多多花個幾年,邊上班也可以邊準備咧,但是一年後我只有一個心得:不要把整天在補習 班裡蹲的人當白癡......... 以上所述可能對某些老師的評價不是這麼正面,一切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而我只是 稍微幸運一些,今年有學校念了,所以一點淺見提供參考就好,請勿戰。最後,如同曾正 所說:每個老師都有教出上榜的學生。我覺得多方比較、打聽、試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準備方式才比較實際。祝 眾版友都能金榜題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2.53.164
kimogii:感謝經驗分享! :) 07/27 08:32
kuso2005:推沈浩那段! 07/27 11:27
shinken71:推每個人出發點不同! 07/27 11:43
corrinesnow:謝謝分享~ 07/27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