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ost-b.tes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各位好,小弟今年有幸考上中國後中醫,由於從這個版上獲得非常多前輩們的寶貴心得 與建議,所以也在這裡分享自己準備考試的這9個月以來的感想,希望也可以幫助到 往後繼續努力的考生們。 國文 英文 化學 生物 總分(原始) 義守 69 77.5 93 51.5 291 備取126 慈濟 64.5 69.5 60 80 274 補習班給我報錯 =.= 原來連備取都沒有 中國 70 82 90 72 314 正取 約40 首先先自我介紹一下,小弟本科為電機系,碩班畢業後在台北當工程師。於去年9月辭職, 回鄉準備後中醫的考試,補習班是台南三元。由於身體狀況欠佳,考試科目又皆非我所學 本業,這段期間確實讓我歷練了一段艱苦的抗戰。幸好小弟考運極佳,中國醫今年的題目 風格特殊,不像傳統後中有許多硬碰硬的進階考題,而是以基礎考型為主,但需要觀念 清楚與臨場應變的能力,適合小弟的讀書風格。否則以我的自我評估,今年根本沒有辦法 念完所有課程,有許多進階的題目對我來說還是苦手,像義守的生物與慈濟的化學, 我應該就是被實力派的同學狂電。 那麼以下將分成幾個段落,講講這幾個月來的心得。 三元課程 生物是沈浩老師,他的授課風格是以應付考試為核心,在七本課本中清楚且詳盡地抓出 應考的重點,並輔以大量的補充資料。我覺得他的七本課本內容非常的充實且完整, 但是份量非常多且比較沒有連貫性的觀念,所以我另外手寫一份簡潔版的生物筆記, 每個禮拜都照著老師的進度,把他教授的所有內容讀懂理解後,以我的邏輯謄寫在活頁紙 上。這份筆記完成時大概有100頁,包含了所有的上課筆記以及七本講義中我所篩選出來的 重點。此時離考試只剩下不到兩個月,這兩個月的時間我不貪多,只是反覆的讀這份 我已經理解且整理的筆記,輔以平日補充的題目以及考古題做練習,並且將部分非常複雜 或不熟的內容,例如內分泌系統、植物根莖的功能與構造、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轉錄轉譯機制等,在確實融會貫通後再次以活頁紙整理。 生物這科我覺得依照沈浩老師的教學可以很快地打下基礎,且他的教學講義與手抄筆記 中強調的大都是熱門的考試重點,所以可以很快的提升自己的應考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 沈浩老師並不會告訴你哪裡是重點,而是把非常多的資料丟給你,上課時也會講一些並非 考試重點的內容。這個部份,同學需要從課後的題目中自己去辨別甚麼是必須熟讀的基礎 ,甚麼是心有餘再消化的進階內容。七大本厚厚的課本以及堆積如山的補充講義在考前 絕對是一種負擔,所以我建議不要用這些講義當作複習工具。應該平常就建立自己的筆記 ,可以讓你在一至二星期就可以快速複習完一遍最好。再加上考前練習題目,目的是要 熟悉生物出題的熱門方向與出題方式,並找出自己的弱點趕快補上。而沈浩老師喜歡與 舊生互動的一些問答,我覺得那是師生之間一個奇怪的小遊戲,較為瑣碎且冷僻, 就算大多答不出來,也可以不用太在意。補充講義的部分,算是沈浩老師個人的堅持, 因為必須要讓學生獲得盡量多的範例與知識,所做的額外補充,變成考題的機率似乎也 不大,但我覺得可以配合課本讀過,並剪貼在對應的頁面上,有個印象即可。 一些建議: 1. 製作自己的筆記,化繁為簡,並且適合反覆複習,花費的時間絕對值得。 2. 沈浩授課方式比較欠缺觀念的整合,但其實該有的東西他都有給, 我個人是贊同他的教學方法,學生應當自己有能力去內化這些課程內容。 可以從七本課本中自己做整理。具有強烈連貫性的課程內容建議以樹狀的方式複習, 釐清整體觀念。 化學部分,普化是高進老師。由於大學有修過一些材料方面的課,跟電相關的課程也還算 熟悉,所以這一科我比較快進入狀況。然而普化這一科我覺得準備方式是與其他科目迥異 的,在於後中考試大部分都是一翻兩瞪眼的考題,會就會,不會就不會;但普化不但有 需要記憶的部分,更有很多是需要準確的操作一連串推演,才能獲得答案的考題。 所以這是一科注重執行力的考科,不但要會,而且還要快,不然時間的壓力會讓你 喘不過氣來。所以我認為普化需要大量的練習,在考場上只要連做個幾題不順手, 就可以讓你戰意全失。今年各校的考題我有注意到計算本身的難度都不高,甚至像中國 有些題目如果本身熟練都可以用心算直接把答案的粗略值直接擠出來,所以也許以後計算 題的趨勢是不需要花費太多解題時間的。 高進老師的教學很注重觀念,他的比喻都很有哲理而且淺顯易懂,人又很爆笑,上他的課 算是娛樂性質很高的,收獲也很多。但是他沒有幫學生整理複習用的講義,而六本課本說 實在的也是一種負擔,編排也稍嫌雜亂。所以我也建議製作簡單的公式筆記。我的準備 方式是跟隨老師的課程將重要的公式以及需要記憶的內容以活頁紙做成一本薄薄的筆記, 以簡潔精要為主,作為工具書以及快速複習的利器;接著在考試前就是瘋狂地做題目, 這一科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做練習,我把高進講義後面的題目全部剪下來釘在一起, 每天就帶著我的工具書以及這一本題目集去圖書館,一天挑三個章節做約60道題目。 由於我是理工出身的,所以要求自己在普化上以理解代替死背。當然像晶格構造,週期表 ,化合物性質之類的該背還是要背,但公式方面我都要求自己盡可能推導並理解它的意義 ,之後就會變得比較好記憶,因為每一個符號對你而言都有了意義,不再只是一串令人 恐懼的式子,而且遇到題型變化靈活的題目也不會害怕。 有機方面是方智老師。他的教學方式很適合像我這種沒有有機底子學生,課程的編排順序 由淺入深且花很多時間在加強觀念上,而且幫學生做了很多整理的功夫,是個非常可靠的 老師。我的讀法是跟著老師的進度念過兩本課本,而考前將老師題庫班提供的綱要再加以 整理變成個人版的工具書,考前的練習以他的題庫班題本與歷屆考古題為主。關於這科我 可能可以給的建議不多,因為我完全沒有基礎,而且許多進階的題目我還沒有辦法應付, 但我覺得有機也可以像普化那樣養成理解並推演的好習慣,不要用死背的方式去應付, 其實有許多東西都可以用一套大原則去解釋,例如反應性、陽離子安定性、離去基能力等 等都可以用I效應或M效應想辦法找到一個解釋,也許這就是方智老師之所以花了非常多的 時間在前面的基礎上的原因吧,在這個反覆練習並確認的過程中就可以抓到解題的感覺。 由於後中考試需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我的策略是能不背就不背、以觀念去輔助記憶, 我覺得對考試的負擔會減輕不少。 一些建議: 1. 題目要多做,化學較注重熟練度 2. 盡可能理解,能不背就不背、以觀念去輔助記憶 國文老師是陳元老師,我覺得他上的很好,對我而言國文重要的是培養對於它的興趣, 而陳元老師對於許多文學知識都有獨到的見解,在作文技巧上也有許多精闢的建議, 上他的課讓我對以往最討厭的國文產生了相當的興趣。因為認為投資報酬率太低, 這一科我幾乎沒有做練習題,平時上課就跟著聽,補充的講義都看過去而已。 考前時開始讀陳元老師的複習講義,搭配搶救國文大作戰,還有一週一篇作文。 搶救國文大作戰我覺得已經夠應付大部分的國學常識部份了,整理得既完整又易於閱讀, 不需要再花功夫去做手工的筆記;剩下的考題大多是平時閱讀可以培養出來的語感, 大家的程度應該都不會差太多。雖然因為今年時間的關係,國文沒有做筆記,但我本來 打算如果要繼續奮鬥的話,針對形音義的部分獨立做一份筆記,把考題中或書上自己不會 的或難記的部份另外做個整理。 反倒是作文我覺得很刺激,在考場中極為有限的時間壓力下要能夠吐出一些東西還真的 不簡單,第一間義守我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寫的應該很爛;慈濟因為是考醫病關係這種 熱門題,所以一時情急就把平日練習的一些章句拼湊起來,但在寫完後才發現好像有點 文不對題…。中國醫的時候我就決定用比較輕鬆的態度去面對它,因為我覺得如果把自己 放任在焦躁的情緒當中,寫出來的文句都是生硬的說教,既沒有新意又沒有鋪陳,顯得 非常俗濫。所以我就以『關於這個題目,我要就我所知的部分與你分享』的心情下去寫, 讓語句中多點感性的成分,不要意圖想講大道理,反而在短短的時間中寫了一篇我自以為 頗有文采的短篇文章 (還真不要臉 XD) 一些建議: 1. 搶救國文大作戰好用,其他靠平時累積 2. 作文多練習,培養出自己的寫作節奏 英文方面,是張文忠老師。這一科我花的時間非常少,因為我本身對歐美流行文化就比較 有興趣,工作、副業、休閒上也都有大量接觸英文,所以考量到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我第一年直接決定用實力應考。我的語感不錯,所以克漏字跟閱讀是強項,但是字彙方面 就比較弱。這一年我只有跟著老師的課聽,偶而背背單字,其他沒有在做任何複習與練習 。所以,其實考的也是差強人意,但是我的期望是不要變成總平均的拖油瓶就好。 所以關於這一科的建議,我只能說我學習英文的方式是從生活與興趣中自然去培養, 打電動,看電影,看美劇,看國外論壇,在台北時跟身邊的外國朋友多聊天。 我覺得這是學習第二語言的好方法之一。 考生心態與精神素質 這邊我想以比較一般性的方式談一談這方面的感觸,因為之前在工作上其實也遇到了不少 瓶頸,但忙碌的生活卻讓我沒辦法停下來好好檢討自己,而我心裡其實相當討厭這種停滯 不前的感覺,也討厭這種明知道需要改進但卻沒有作為的自己。而這一次的考試對我來講 是一個緩衝期,我覺得這是一個認識自己、了解並調整自己的一個好時機。準備考試的 期間常常會想,這個考試的競爭者有許多都已經身經百戰,或是本科的高材生, 上榜的級距也都非常接近(像今年中國300~310區間應該就有百來人)。所以熟讀課程內容 只是一個基本,平常準備考試時的步調以及臨場的精神狀態也都是關鍵。 我是個急躁的人,很多事情我都希望快速看到結果,所以以前常常缺乏耐心。 在這次考試中,我覺得整理筆記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耐性。我會反覆確認課程內容是否 真的理解,也能耐下性子來好好研究化學公式是如何從前提推到結論。然後再把我的心得 用我的語言寫成筆記。作筆記的時候,可以反覆去思索怎麼整理才有效率,既可以把重點 全數囊括,又不會太過瑣碎;筆記的作用除了閱讀方便,本身在製作過程中就是一種很好 的複習,因為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代表是你已經確認可以融會貫通。捧著自己親手打造的 筆記讀,更有增強自己的信心的效果。 年紀不小的人辭掉工作考試,投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那種壓力與恐懼相信大家也多少感同 身受。在這段期間,可以說是人生的低潮,可能會有種種的負面情緒,週期性的向你襲來 。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好機會。每當又陷入那反反覆覆的負面思維之中 的時候,可以學著去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它。去外面走走,想想快樂的事,看個勵志電影 ,找朋友聚聚等。暫停一下,讓自己不要那麼鑽牛角尖,讓自己想起最初的那份初衷, 那怕只是一個幼稚的理由,但那也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心聲。我覺得正面的心很重要, 可以將恐懼與害怕、委屈與隱忍轉換成相信自己的正面能量,那才是在長期抗戰中支持 下去的原動力。 關於作息,其實我不是能夠一天拚上12小時的那種人,所以我大概保持一個固定的作息, 早上9點到晚上9點的時間在圖書館盡量讀,其中每兩個小時我會到外面休息, 做做甩手站樁等,不要讓自己久坐;回家時就是自由娛樂時間了。我覺得適當的犒賞自己 對我是比較有幫助的。偶爾狀況差的時候,就放自己一個小假,轉換一下心情,有時候 換來的是往後更好的效率。 考試前夕的那兩個月,我覺得是把自己的狀態提升至應考狀態的最關鍵時期,還記得 四月的時候課程剛結束,我那時還一團混亂:之前課程時期只能勉強跟著老師的進度讀過 一遍,生物化學前面的早就忘光了,還有一堆不懂也沒背熟,國英完全沒有念; 但這兩個月如果有一個計畫,照著它去執行,不貪多也不胡思亂想自亂陣腳, 其實確實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實力有迅速且穩定的累積。這時的計畫包含了快速的複習與 不斷地做練習題-這時就知道筆記的威力了。每天快速的複習筆記,搭配定量的做題目, 題目做完有錯誤或遺漏的部分都可以再騰到筆記上去,或是另外再做個整理, 讓你的筆記不斷的更新。 而在考場應戰時,平時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會變成你的助力。臨場的心情,我覺得最好 能夠放鬆且帶點積極,該做的都做了,就看這一天的表現。如果要走醫療這一途, 我想往後的日子也會是充滿著諸多挑戰,這是對有志成為醫生的我的第一個試煉, 在這一刻努力的爭取這份資格吧! 在最後兩個月,我很少再翻開補習班的課本。 生物,化學和有機三本筆記更是整天不離身,因為我投注太多時間在它們身上了, 要是一不小心噴了我這幾個月的心血就全白費了。 生物的筆記包含了95%以上的上課手抄內容,以及七本課本中的熱門重點,還有部分的 補充講義重點。所有的章節,包括植物、生態、分類學我都沒有偏廢,完成度極高。 推薦給沒有補習、想要拿到沈浩老師的上課筆記、還有需要短小精幹的工具書的同學。 有機的筆記我是以方智老師的課程大綱為基礎,將所有重要的反應式與需要記憶的 重點整理而成。普化的筆記是依照高進老師的課本,將題型與公式做歸納後, 整理出所有公式以及需要記憶的重點。化學的筆記比較簡略,因為個人化學的底子還有 一些些,所以已經懂的基礎觀念我就沒有做整理,建議可做為工具書或考前複習用。 考試中大多的熱門重點我還是都有收錄。 (買賣部分敘述已刪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7.72
interboard:非本科一年考上 推一個 07/10 12:16
vup4fm06:推 用心~ 07/10 12:19
JaguarKing:不好意思請問黑白的話會影響筆記閱讀嗎? 07/10 23:20
jedimull:不會哦 據已經使用過的同學說 黑白反而不會太花 07/11 06:43
jedimull:而且可以自己用螢光筆和色筆標重點 唯一可能在主題區分上 07/11 06:43
jedimull:會比較不明顯. 以下有用影像軟體轉過的黑白試閱 07/11 06:44
yeeesman:推一個 07/11 10:30
BeautyEgg:未來同學推 我也跟你一樣 打基本功 與臨場反應 07/11 23:59
kvnwei:未來同學推~~ 07/12 10:10
deepskys:推一個,請問生物筆記適合沒有底子的人來看嘛... 07/12 23:35
kalee201:推 給準備考後中醫的我很多受用的建議 07/12 23:39
beautylier:推 謝謝分享 07/13 01:32
jedimull:deepskys大,建議對課程有一定熟悉度者,以我的筆記當作 07/13 20:00
jedimull:重點整理與考前複習使用,不建議單獨使用,至少要搭配 07/13 20:00
jedimull:一個完整的課程或參考書。 07/13 20:01
evangeline20:謝謝你的分享!!! ^^ 07/14 00:50
birdpay:謝謝 07/15 03:38
※ 編輯: jedimull 來自: 59.127.7.72 (07/15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