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馬龍白蘭度的美麗與哀愁 蘋果日報2004年07月05日 馬龍白蘭度太憂鬱,但也因為憂鬱,讓人感覺彷彿離他很近。 很少讚美人的《世界社會主義論壇》(WSWS)稱讚他是個「真 正的反叛者」。 很多名人聲援社運,卻少有人像他這樣長期投入,站在第一線。 他死後,弱小族群悼念他,為之哭泣,進步團體稱讚他,被他 所鼓舞,不只因為他曾經做過什麼,更因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WSWS說得沒錯,如果僅僅出於不滿,而不是因為對人類普遍處 境的悲憫與深刻理解,不可能如此打動人心。 民權運動無役不與 從參與黑人民權運動到反死刑,從抵制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到支 持美國印第安人的生存權,無役不與,幾度入獄。對種族壓迫 尤其反感,在黑人權利飽受壓制的年代,他在契約上規定,所 主演的影片,絕不在實行種族隔離的電影院或城市放映。 他鼓吹多元價值,反對全球化。他認為,那些不鼓勵消費與功 名的弱勢文明,真正隱含人類生存價值。他欣賞社會主義,批 評資本主義的市場法則是戰爭根源,威脅人類的生存與幸福。 與其說他是個偉大演員,不如說他是個和平志工。與其說他是 個志工,不如說他是哲學家。與其說他是個哲學家,不如說他 是個「人」──一個真誠而善良的人。 我讀過一些書,看過許多人,古今中外找不到幾個像他那樣的 心靈。他的憐憫和敏銳,在在令人動容。人性如果稱得上美麗, 思想如果稱得上智慧,馬龍白蘭度當之無愧。 盼死後長眠大溪地 他希望骨灰能灑在大溪地一個叫 Tati'aroa 的小島上。那是一 個很幽靜的地方,他長期就住在那裡。他說,在那裡沒有名人、 階級之分,人們懂得享受生命,友善互助,誰也不羨慕誰。相 對地,他說他環遊世界各地,卻從未見過比住在美國更不快樂 的人。他說:「我們什麼都有,但這也意味著我們什麼都沒有。 為了追逐物質上的成功,我們幾乎放棄了一切。美國這社會, 喪失一種使人感到快樂的能力,生命本身失去了愉悅,對物質 的追逐反倒成為生活的理由。我們有能力把人送上月球,卻無 能使人快樂,而使人快樂才是文明社會最重要的素質。」 在自傳中,馬龍白蘭度形容自己一生是「一個尋找愛的故事, 同時也尋找自我療傷止痛的方法」。他說,「痛苦很早就有了; 我希望搞清楚我對同類的責任──如果有這樣一個責任的話。 我也想搞清楚,我是誰?為什麼我必須和這個生命有所糾纏?」 他懷疑自己的努力以及對他人苦難懷抱痛苦,是否有意義。 自傳感慨生命難解 自傳最後一章,馬龍白蘭度這麼說:「生命就像劃過一道圓圈, 我有一種完整的感覺。但我的故事並沒有個結局。記得在第三 十二街尾端,我坐在榆樹下,努力開張雙手想碰觸那些豆莢, 太神奇了,我簡直無法想像身在何處。同樣地,我之於我自己, 也依然是個謎,身處這樣一個令人困惑的世界。 生命既不可解,那麼,我一直想知道在那時光盡頭我究竟會在 哪裡,自然也沒什麼意義。但我相信,當我嚥下最後一口氣, 不管什麼改變發生,都不會比榆樹下那一刻更讓我感到驚奇。 每當我想像自己坐在南海小島上,夜裡溫柔的海風,讓我的心 感受到一種安慰。我張大嘴巴,頭往後仰,等待那古怪而寧靜 的光芒閃過黑夜的天空。我不再像榆樹下那樣張開手臂想去追 求一些什麼,但我也從未對下一個輪迴的神奇失去興趣。」 我仰慕他,就好像我仰慕維根斯坦,仰慕之情或許更強烈一些。 他們詩一般的片語隻字,往往讓我掩卷長嘆,愛不釋手。他們 善良敏銳的心,總是讓我感到詫異和鼓舞,人性是如此美麗, 思想是如此溫柔。 維根斯坦說:「哲學的唯一價值就是:停止從事哲學。」放下 它,不再談論,才是哲學的最終歸宿。馬龍白蘭度也曾說: 「演戲是精神躁動不安的一種表達,是一種屬於流浪者的生命; 停止演戲才是成熟的象徵。」 單是這兩句話,就值得我們為生命的尋覓與飄泊痛哭一場。我 相信,當一切告終,後世高貴的人們,肯定會記得這樣一個美 麗與哀愁的靈魂。 陳真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劍橋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編輯: dontmind 來自: 140.112.25.183 (07/12 02:05)
Phainr:原來陳貞沒被日本人打死...逃到英國嗎? 220.141.93.26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