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4.07.04 中國時報 叛逆一生不改性 馬龍白蘭度人生如戲 ◎文/蔡國榮(作者為資深影評人) 乍聞馬龍白蘭度的訃訊,腦海突然浮現的是「教父」猝死於花園那一幕。 沒錯,就是扮著鬼臉含飴弄孫的老頑童模樣, 以及風雲人物雷霆過後一切歸於平淡那種寂然之感─這是我的馬龍白蘭度印象。 藏個雞蛋和人握手 怒提糞桶潑餐廳 說什麼歌壇「壞小孩」羅比威廉斯老愛作怪,說什麼火爆浪子羅素克羅威動不動就揮 拳揍人,誰比得上半個多世紀前的叛逆小子馬龍白蘭度? 他和人握手時,會在自己手心裡藏個雞蛋;會在電影院裡看悲劇時,自顧自放聲大哭; 又會在天不亮時起床打鼓,鬧得警察來敲門; 這都是1950年代初期常見的好萊塢八卦新聞。 鬧得最大的一次,是紐約52街有家餐廳拒絕接待穿著T恤的馬龍白蘭度, 請他換好禮服再來,他果然去而復返,提了桶大糞潑在餐廳門口, 還大叫:「我不會再來了,以後你們就接待紅頭蒼蠅吧!」 那時,好萊塢出現了2個叛逆小子: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狄恩,有人分析過他們的叛逆, 在基本上是不同的:「馬龍多半是自覺的叛逆,詹姆斯則是個自我戕害者,他不是表演, 而是真的心理有病。」 言下之意,指馬龍的叛逆有著表演的成分,最起碼也是透過自我放任而呈現的。 主演「慾望街車」陰沉表情迷煞人 馬龍白蘭度因主演舞台劇「慾望街車」而成名,名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回憶初次見到 他的情形:「有一天,導演伊力卡山說要介紹個年輕人來見我。黃昏時,他來了,也不管 我屋子裡還有客人,逕自進浴室幫我修好了漏水的馬桶,將客廳、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 然後坐下來,一面抑揚頓挫念劇中的對白,還一面表演,就像在舞台上一樣。我覺得這小 子很旁若無人,很粗鄙,像極了我筆下的史丹利柯瓦斯基,就把這個角色給了他。」 他在百老匯演了400多場「慾望街車」,接著又搬上大銀幕,他陰沉沉的表情,含混 不清的說話,和瞬間爆發的感情,簡直風靡了所有的觀眾。分別在舞台劇與電影中飾演白 蘭釵一角的潔西卡譚蒂(多年後以「溫馨接送情」獲奧斯卡獎)與費雯麗,都是演技高手 ,馬龍白蘭度居然演來旗鼓相當,大家都被這個既自大又淫猥的男子嚇壞了,他的緊身T 恤也成為當時流行服裝。 黑夾克騎「飛車」創風潮 「岸上風雲」奪首座小金人 馬龍白蘭度躍居好萊塢紅星後,所主演的每部片子都備受矚目,如在「飛車黨」中, 他著黑色皮夾克駕機車的造型,再度佔據時尚雜誌的焦點。當他要在「凱撒大帝」中飾演 安東尼大將,大家關注他嘟嘟嚷嚷的說話方式,怎麼能念莎劇最有名的演說詞?結果他的 演出進退有節,紐約論壇報的影評說他:「可以爆發一種近乎獸性的生命力,就像凱撒葬 禮那場演說。」 「岸上風雲」為馬龍白蘭度奪得第1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在恩師伊力卡山的指 導下,將劇中半蠢半魯,外表兇狠而內心善良的碼頭工人,憤而反抗碼頭黑社會的衝擊力 ,演得生動極了。 演而優則製氣勢凌人 扔掉劇本即興拍 功成名就後,他不再是叛逆小子了,但是刻意出軌的頑童心態依舊,取而代之的是一 個跋扈而龜毛的主流巨星。譬如在「百戰狂獅」中,他是二戰時一個理想主義的納粹軍官 ,合演的有飾演美軍的蒙哥馬利克里夫與狄恩馬丁,原本蒙哥馬利克里夫是唯一的殉道者 ,可是他堅持自己的角色也要殉道而死,於是便被影評人譏為:「有2個耶穌基督的巨片 。」 馬龍白蘭度的凌人氣勢,到演而優則製的「獨眼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請來剛拍完 「萬夫莫敵」的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庫柏力克受不了他的自以為是而掛冠求去,他乾脆 自己接下導演筒,成為身兼製片、導演、男主角的三頭六臂。 才開鏡不久,他就把劇本扔了,輕描淡寫說:「劇本不對勁,從今天起,我們即興拍 攝。」就這麼「即興」的拍了半年,派拉蒙公司原本預算180萬美元,結果決算時是600萬 美元。他交出一個片長5小時的版本,派拉蒙要求他修短一點,他卻大聲反問:「為什麼 我的片子不能5小時?」結果雙方翻臉,片子怎麼樣也回不了本。 「叛艦喋血記」大賠錢 演藝事業走下坡 「獨眼龍」所創的黑色紀錄雖然驚人,很快被「叛艦喋血記」改寫了,這部戲讓米高 梅花了1800萬美元,大部分都花在銀幕上看不到的地方。當造價75萬美元的「叛艦」開到 大溪地,就隆重開鏡。拍了幾周後,馬龍白蘭度又有意見了,攪和一陣子之後,導演卡洛 李卻趁勢辭職了。接手的老牌導演路易邁爾斯東,受不了他每個鏡頭都要求辯論,否則就 說無法激發表演的情緒,便請他直接和製片與編劇討論。邁爾斯東事後說:「我不參加討 論,……但我發現他們的表決也很民主,馬龍有一票,製片人和編劇各半票,除非有半票 向馬龍妥協,否則就一比一僵持下去。」 在大溪地,馬龍要求遊艇、別墅,都是小事,有一天,他又把劇本扔了,大叫:「這 不是我要的。」外景隊投閒置散了20天,馬龍果然交出了劇本:叛變領袖一個人在山洞裡 思考人類的罪惡,其他船員在外面燒殺擄掠,蹂躪整個大溪地。另一個問題是馬龍變胖了 ,從77公斤胖到96公斤,換言之,叛變領袖原是個瘦子,經過一場叛變,他變成胖子了。 這部戲籌備13個月,拍了11個月,不得不草率殺青,米高梅大賠其錢,有人認為馬龍 白蘭度的「叛艦喋血記」與伊麗莎白泰勒的「埃及豔后」,宣判好萊塢明星制度死亡。 此後,馬龍白蘭度的演藝事業也走下坡了,只好黯然宣布息影。迄至1973年才主動爭 取演出「教父」,再創事業第二春。 「教父」再鍍金拒領獎 自抬身價卻無市 他拍「教父」時十分自制,演出的確懾人,果然為他奪得第2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但他拒絕領獎,證明他本性依舊沒變,還是那個抓住機會就大出鋒頭的老頑童。 綜觀馬龍白蘭度從影半世紀,主演了30多部電影,佳作多集中於前期,「教父」、「 巴黎最後探戈」與「現代啟示錄」,雖然造成第2度巔峰,可是此後作品索價很高,幾乎 有行無市,新一代的影迷也都不在乎他,最後落得晚景淒涼。 同樣是行事怪誕荒唐任性脫軌,年輕時被稱為叛逆小子,好比是一齣青春喜劇,很受 激賞;年紀大了還是死性不改,就被看做瘋癲老人,沒人願意搭理,那是人生末路的悲劇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馬龍白蘭度以生命做了非常貼切的佐證。 -- 另一篇,截然不同的觀點... ※ 編輯: dontmind 來自: 140.112.25.183 (07/12 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