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轉載] 汐平古道 發現美景 時間: Fri Jan 21 05:03:06 2000 民生報 2000/01/21 汐平古道 發現美景 記者王大同/報導 台北縣汐平公路連接汐止市與平溪鄉,不過這是車子走的路。兩百年前開台先民 溝通兩地所走的汐平古道,日前在台北縣汐止社區大學的踏查下,新發現古道遺跡, 汐平公路原本景色相當優美,古道新踏更增加一遊的價值。 現今的汐平公路前半部份路段,大抵是沿古道路線修築,一直到仁愛橋時汐平公 路才另走路線盤曲而上。古道從汐止老街經 人嶺,由保長坑進入東山里,經石門 峽、小坑口、石壁仔、東山國小、舊派出所至仁愛橋(下石硿)。 從仁愛橋開始,古道直走山凹經石硿子、中坪(石橋與開路石碑)至汐止市與平 溪鄉交界處的土地公格(磐石嶺),此為古道前半段,後半段直接從土地公格直下 三坑至平溪國小附近,過基隆河上游與平溪古道相交。前半段因位在保長坑溪谷地, 又名保長坑古道。 汐止社區大學講師吳智慶表示,兩百多年前大約在清嘉慶年間的文獻即有記載, 保長坑古道即已開通,是先民為方便從汐止通往內山平溪甚至到宜蘭所開。 一0四年前日據時期,因為當地民眾圍剿日軍,殺了不少日本兵,日軍遂下「黑 令」,見人即殺、見屋就燒以為報復。另一方面為鞏固治安與治權,遂於民前一年 沿古道修築保甲路,據文獻記載路寬六尺,可容馬行。 走保長坑古道,需要一點腳力,根據平溪鄉耆老回憶,往年走汐平古道從平溪到 汐止需時六個鐘頭,而保長坑是其一半路程。建議可以開車沿汐平公路至磐石嶺( 即土地公格,汐止與平溪交界處),在路邊尋一因拓寬而鋪設碎磚瓦礫鋪的叉路, 即是古道舊址。從此步行而下,可至中坪察看目前發現的石碑與石橋,再沿石硿子 出汐平公路,循公路走回磐石嶺。 汐止市公所雖然拓寬鋪設古道,但因目前路面為碎石與瓦礫,走來顛簸;另有一 段是黃土路面,遇雨泥濘濕滑,並不好走。不過,比較可惜的還是文化資產的保留, 吳智慶遺憾表示,市公所在尚未調查記錄完整前即拓寬古道,許多遺跡不免埋沒。 目前能找到蹤跡的,是中坪小溪邊的開路石碑與石碑旁小溪溝上的石橋。古道原 有三塊開路紀念碑,目前只能找到一座,位於路邊崖壁之上,上書「明治四十四年 九月開路紀念碑,警官高見澤保甲民」等字樣。 石橋並不在目前拓寬的道路上,石碑前有小溪溝及一叉路,順叉路而下約五十公 尺,在深及三米五的溪溝上、濃密的林木與枯藤之間,橫跨一座並不起眼的石橋。 石橋由四塊長三米六至四米不等、厚度約一尺的條狀粗石板組成,總寬一米九二。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石橋不是直接將石材橫跨溪澗之上,而是從溪底以大石堆積至 古道高度,再疊放石材當橋。 吳智慶表示,如此規模的石橋,在台灣誠屬難得。推測應該是日據時代日本軍方 要求民力搭建,否則要是一般民眾自己搭的橋梁,隨手可及的蛇木就是良質美材。 保長坑古道尚有許多景點可一一前往。如石硿子李家古厝老竹柏樹、仁愛橋附近 汐平公路邊的日警駐在所等。另外,古道起始處汐止茄苳路底新台五路高架橋下的 添福宮,有一樹齡超過一五0年的老茄苳樹,添福宮供奉的即是大樹公,而茄苳路 也因其而名。 進入汐平公路後,首先遇上石門峽吊橋。吊橋在汐平路一段141 號民宅之後,橋 兩邊各有一座土地公廟,汐平路上的土地公廟前有一民國十三年石門橋立碑。當年 鎮公所建設的石門峽谷地河濱公園,目前雖仍可見石桌石椅,但已埋沒荒煙蔓草中。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ccsun33.cc.ntu.edu.tw -- 猶巴 邊境第一劍客 流浪於腐海深處 尋找腐海和生命的秘密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