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轉錄自梅竹岩版 http://www.cc.nctu.edu.tw/~u8811804/ 2000年國際山岳聯盟國際攀登營山難報告書 (青少年遠征體驗營) 法國登山及攀岩協會總裁 Jean-Claude Marmier撰 1999年11月,國際山岳聯盟遠征委員會在巴賽隆納的會議中決定繼續舉辦 2000年的國際攀登營,提供給會員國青少年參加。由於無任何國家有意承 辦,因此我提議再次由法國登山及攀岩協會負責。 在聽取我烏克蘭朋友Viktor的建議後,決定選擇在Terskey Alatoo Range 山區舉辦。Viktor曾參加1999年在HinduRaj的登山營,他是個經驗豐富的 登山家,且從蘇聯時期便在這一帶地區爬山。Terskey位於吉爾吉斯坦, 在IssikKul湖南方100公里之處,靠近吉爾吉斯坦與哈薩克的邊境。該區 是一條東西向近200公里長的山脊,平均高度在3500至5000公尺,最高峰 Karakol峰高5230公尺。該區山脈多為雪地夾雜著岩塊,可供混合地形或 冰雪地攀登,適合並非十分專業的登山者攀爬。 事實上,Terskey地區是個首次遠征的理想山區: 高度適中、危險性低、 交通便利、直升機可進入搜救、有當地救助機構、政治及治安狀況良好。 此次遠征活動的宣傳一如去年,曾刊載於UIAA期刊、山岳雜誌及網站上。 事前共有南非、澳洲、美國、台灣、紐西蘭、奧地利、法國、瑞士、義大 利及匈牙利等國的登山者來電恰詢活動細節,但在四、五月間有些申請者 臨時決定不參加,最後只剩下五名成員,雖然經費拮据,但依然決定成行 。此外尚有三名烏克蘭的登山者加入此次的遠征隊,共同使用基地營,他 們是Viktor的朋友。參加者名單如下: 嚮導: (法國) Emmanuel Guy 當地登山專家: (烏克蘭) Viktor Gryschhenko 俄籍隨隊醫生 參加者: 1.(法國) Gregory Coubat 2.(台灣) 王守德 3.(瑞士) Caroline Brugvin 4.(美國) John Jackson 5.(匈牙利) Andras Zsenei 此行所有的補給作業由Viktor負責,並由ITMC公司承包。遠征隊配有足夠 的通信無線電,只有因山勢或距離會偶爾影響到成員間的聯絡。每日我們 都會在基地營與Bishkek間進行通聯,這些老舊但耐用的裝備在山難發生 時發揮了極大的效用。 原則上,這類遠征活動應由參加者所屬國山岳協會負責推薦,我僅依申請 書審核了報名者過去兩年的登山經歷。我認為所有參加者的能力皆足夠, 即使各國的級數有所不同。然而不幸的是,兩名分別來自台灣及美國的隊 員於8月29日在Slonenek峰墜落身亡。關於這兩名年輕登山者的罹難,實是 令人痛心!基於本會立場,我有必要澄清一些疑點,以確定責任規屬及今 後的策進作為。 一、 責任規屬: 1. 嚮導之責:嚮導僅具有諮詢者及評估攀登者能力的角色,參加者有權決 定自己想爬的路線,嚮導無須負責 2. 攀登者能力審核:已依申請書審核,並於基地營作再次確認 3. 健康狀況檢查:已由書面報告及基地營醫生完成檢查 4. 隊員間無線電通聯:良好 5. 隊員間無線電通聯:良好 6. 路線選擇之建議:已給予 7. 守德與John是否有足夠技術攀登Slonenek西稜? 答案是肯定的。 西稜是攀登Slonenek峰的傳統路線。它主要是不太陡的雪坡,有些岩石 及學簷夾雜其中,且在蘇聯時期經常被選為進階登山課程的訓練路線。 依照知名俄籍登山家Valery Babanov評定,該路線約與法國沙慕尼Arete MidiPlan(PD)路線的級數相彷,唯獨因部份路段的雪簷增加了些困難 度,或與沙慕尼Biooassay峰的稜線難度相彷。 依照直昇機所拍攝的照片及兩位罹難者遺體的發現處,判定他們是從4500公 尺高的山脊上墜落身亡,但實在難以明確指出出事的真正原因。以下只是一 些猜測:厚雪地上的冰爪技術失誤?雪簷斷裂?低估困難度及繩索使用不當 ?我無法妄下斷言,但技術失誤因是造成意外最可能的原因。 二、 策進作為: 明年是否仍將舉辦此營隊,則為國際山岳聯盟攀登委員會的權責範圍。 Jean-Claude Marmier 9月25日於沙慕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遠征隊行程記事 遠征隊活動時間起於8月16日(Bishkek集合),至9月13日結束(離開Bishkek) 8月15-17日 遠征隊員抵達Bishkek,乘巴士前往Karakol城 8月18日 乘卡車前往基地營,並在雨中紮營 8月19日 審核隊員的攀登技術能力,及由隨隊醫生做身體檢查,下午一場雷雨 8月20-21日 以健行做高度適應、露宿及地區偵查 通過一不知名的地形後返回基地營 雨天 醫生第二次健康檢查 8月22日 基地營附近進行攀岩訓練 8月23日 轉至前進基地營,到4300公尺處做高地適應 下午及晚上皆在下雪 8月24日 20公分厚的積雪,返回基地營 8月25日 於基地營休息,計畫接下來幾天行程 Carolin和Andras計劃爬升到4300公尺做高地適應 Emmanuel, John, Gregory和守德:在Karakol冰河建立前進基地營 ,預計在該地待一週,並計劃去攻Karakol(5230m)、Slononek( 又名象峰)(4700m)及Djighit(4800m)等山峰。一兩天後Viktor 計劃去與Andras和Caroline會合 8月26日 花4小時路程抵達Karakol冰河附近的ABC,與基地營的Viktor完成無線電通聯 8月27日 探察Karakol冰河及評估Karakol、Slonenek、Djighit等山峰 ABC的隊員決定分為兩路攀登:Emmanuel及Gregory攻Djighit北壁; John及守德攻象峰西稜。兩隊以無線電通聯 8月28日 00:00出發,因天候不佳返回ABC 8月29日 00:00 Emmanuel及Gregory離開ABC出發前往Djighit峰 03:00 John及守德攻象峰西稜 12:00 兩隊通信中斷 17:00 Emmanuel及Gregory攻頂,通信中斷  19:00通信中斷  22:00 Emmanuel及Gregory回到ABC,通信中斷   8月30日 通信仍中斷,Viktor、Carolin和Andras抵達ABC Emmanuel、Gregory及Andras決定出發尋找John及守德 步行3小時後在象峰山腳下發現John及守德的屍體 折返,並於20:00抵達ABC 8月31日 回到基地營 等待直昇機前來搬運遺體,但因天候不佳直昇機被迫留在Karakol無法起飛 9月01日 天氣佳,直昇機將遺體載回Bishkek, Andras及Caroline亦飛回Bishkek透過Bishkek的ITMC公司通知山協及家屬 遠征活動結束,Caroline和Andras返國 幾天後Emmanuel及Gregory與守德的家屬及朋友見面,並於9月17日飛回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