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forjjlu@TWserv (阿竹), 信區: mountains 標 題: 炊具二三事... (轉載)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Tue Apr 28 03:52:15 1998) 轉載按: 本文內容適合初級登山者參考,由北縣山岳協會理事賴錫欽撰述. 文體已經過 forjjlu 重新整編. *** 炊 具 *** 熱食是飲食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雖然一天來回的郊山活動通常都以乾糧來解 決吃飯問題,但在山頂上煮杯熱飲或作頓豐富的午餐,無疑的是件很舒服的事。尤 其是連續數日的登山活動,相信您不想天天三餐都吃乾糧吧。 由於飲食的習慣及食物儲存的關係,炊煮成了必須的手段。想要炊煮不免在腦海 裡浮出一些材米油鹽醬醋茶...等食物作料;及鍋碗瓢盆爐...等炊具。當然在家裡 舞鍋弄灶的是沒什麻煩,但若要帶到山上去依樣畫葫蘆,那可不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喔,尤其是家用的炊具都是那麼的龐大。 好在時代進步,我們已有許多專門為野外活動設計的輕巧炊具可供使用。初次登 山的人最感好奇的東西莫過於爐子及套鍋,想不到居然也有這麼輕小的東西可以用 來燒飯煮湯,真是不錯。 如果您非常喜好野外活動,那很快的您會想要擁有它們。但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 您將很難保有一只適用的爐子,就算是擁有了,也不一定能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 本文將仔細分析炊具之構造原理及其適用之場合,以供您在選擇炊具時作為參考。 炊具可概分為爐具及鍋具兩大類,首先從爐具講起。 爐具是種燃燒的裝置,而燃燒是一種激烈的氧化作用,任何物質在燃燒之前都必 須先轉化成氣體才能順利燃燒。要有猛烈的燃燒當然要有大量的可燃氣體供給,若 無法即時供給則火勢立即變小,甚至熄滅。瓦斯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將其由燃料 罐釋出時自然轉變成氣體,所以在一般環境下它並不需要汽化裝置;但是像煤油、 汽油之類的燃料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則汽化裝置顯得相當重要,其設計之良窊直 接影響油爐之燃燒能力及操作性能。 由於液體要變成氣體時必須吸收蒸發潛熱,導致未蒸發的液體溫度降低而不易再 蒸發。所以通常都是將某一段輸油管路做成作汽化裝置,並令其繞過燃汽器,以便 吸收爐子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以使汽化、燃燒的動作一氣呵成。 不論是煤油爐、汽油爐或是瓦斯爐... 等爐具,其工作原理都相當類似,燃料從 儲存槽(油箱或燃料罐)到燃燒前所需行經的完整路徑如下: 油箱(或燃料罐)→輸油管路→油量控制閥→汽化裝置→燃氣控制閥 →噴嘴→燃汽器→燃燒 提供燃油往前流動的動力來自油箱之內壓,油箱之內壓越大,則燃料之流出越快, 造成油箱內壓變化之可能來源有三: 1.在油箱上裝置打氣筒,直接將空氣打入油箱造成壓力將燃料擠出油箱。 2.爐具開始燃燒後,其產生之熱量會傳到油箱對油箱加熱,由液體受熱會蒸發膨 脹的特性可知,在大小固定的油箱中由於無處膨脹,於是形成壓力將燃料擠出 油箱。由於這項壓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所有爐具都具備。 3.某些爐子在油箱上裝置洩壓閥,當洩壓閥打開時,油箱之內壓漸次降低使得油 料流出漸緩,若不即時關閉之,最後燃料將失去流出之動力,使得燃燒終止。 另有一種洩壓閥乃為防止油箱爆炸(因內壓過高)之危險而設,此種洩壓閥一 般稱為「過壓安全閥」,將油箱與燃汽器靠得很近的爐具大都具有此類洩壓閥, 例如: Optimus 8R ;Svea 123... 等。 使用這類爐具的人員必須特別注意,不要直接面對著安全閥,以免當油箱內壓過 高,安全閥自動打開洩壓時被火噴到。 雖然可以單純的使用油箱之內壓來控制火力,但總必須徘徊於打氣與洩壓的動作 上,因而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如果採用油量控制閥或燃氣控制閥,那我們可以一次 將油箱壓力加高一點,然後利用這兩類控制閥,直接調節燃料之輸出量,如此便不 需時時打氣加壓或開閉洩壓閥,因此在操作上就簡便多了。 在燃燒流程中所提及之各項細部裝置,乃為各式爐具之綜合,為作結構上之精簡 及適應不同之燃料,上面所述之細部裝置並非所有爐具都必須具備。例如瓦斯在常 態下為氣體,所以瓦斯爐在設計上並不需要汽化裝置及油量控制閥;而煤油爐大都 採用洩壓閥來控制火力,所以它就省卻了燃氣控制閥或油量控制閥之類的裝置;部 份汽油爐為了強化操控性能,卻是油量控制閥與燃氣控制閥兼具。 由此觀之燃料實在是決定了爐具的主要構造,所以對於燃料的認識有其重要性。 目前常用於登山爐具及燈具的燃料有煤油、白汽油、酒精及液化石油氣(瓦斯)等 四種,其中液化石油氣又以丙烷及丁烷為主。 上述燃料皆為碳氫化合物,因其化學分子式不同,故有其不同的化學特性(請參 考下表),當然在售價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煤油最便宜;去漬油次之;丁烷又 次之;而丙烷的價格較高。在了解各式燃料的特性後,我們將以燃料為分類來介紹 各式爐具。 燃料種類     沸點(℃) 引火點(℃) 熱量(Kcal/Kg) 液化壓力 煤 油(Kerosene) 200~300 30~60   10000      *** 白汽油(Gasline) 50~200  -40以下   10300~11000   *** 酒 精(Ethanol) 78     9~32    6500      *** 丁 烷(Butane)  -0.5    405~450   11600      15℃時2Kgt/c㎡ 丙 烷(Propane) -42.1   405~450   11750      15℃時7Kgt/c㎡ 煤油爐: 煤油可以說是最安全的燃料,不但揮發性極低、爆炸危險性小而且引火點也高, 在室溫下不會自發性的著火燃燒,所以在運輸、攜帶或使用時都比較安全;也由於 它的引火點相當高,所以此類爐具都必須經過預熱手續才能點燃。 煤油爐的型式很多,但各式煤油爐的構造大同小異,在此我們以瑞典 Optiums 00爐為代表作構造解析,00爐的主要結構有油箱、打氣筒、洩壓閥、預熱碟、聚焰 盆、防風罩及標靶式的燃汽器,該燃汽器亦為一汽化裝置,其詳細構型請參考圖一 (轉載按: ^OO^ ) 。00爐的淨重為 708.7公克;體積為 10*12.7*19 cm;油箱容 量為 0.5公升;燃燒時約為 1.5~ 2.5小時;輸出功率約為1700Kcal/H,其使用步 驟及其注意事項如下: 1.使用適當的扳手,正確的結合燃汽器與油箱,並將油箱蓋旋在打氣筒的把手上。 2.先打開洩壓閥,再將煤油以有濾網的漏斗注入油箱約八分滿。 3.注入些許的酒精到預熱碟,罩上聚焰盆及防風罩,並點火開始預熱,若風大則 必須再另加其他防風設備,例如擋風板...等。 4.當酒精即將燒完之際,關閉洩壓閥並徐徐打氣,越慢越慢好。此時火苗應由噴 嘴處慢慢昇起,並且隨著打氣增多而越來越旺。若酒精已燒完而油爐卻未點燃, 此時噴嘴處會噴出白煙(白色的煤油氣),應趕快再以火柴或打火機補點之。 若依然未能順利點燃則表示預熱不夠,此時應將洩壓閥打開重新預熱點火。 5.點火完成後,火力大小之調節完全視油箱之內壓而定,油箱之內壓越大則往噴 嘴輸送的煤油越多火力越旺,反之則小。   而影響油箱壓力之來源有三:   第一是油爐燃燒的熱量會傳到油箱形同對油箱加熱,間接導致油箱內壓增高;  第二是經由打氣筒對油箱直接加壓,  第三是洩壓閥的開與關。前兩項皆因會對油箱加壓而令其火勢變大,而洩壓閥 打開時則因釋放油箱之內壓所以會造成火勢變小。 6.在使用時通常是先以打氣筒加壓,待其火勢變大且穩定後,再以洩壓閥之開與 關來控制其火力大小。由於油爐燃燒時會不斷地對油箱加熱,形同對油箱不斷 的增補壓力,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不是為了經常要調大小火,並不需要常 常以打氣筒對油箱打氣加壓。 7.使用完畢後只要將洩壓閥完全旋開,則油箱之相對內壓降為零,於是煤油無法 往上輸送便會自動熄火,待其冷卻後再予以拆收即可。 8.預熱燃料最好採用酒精或酒精膏,因其燃燒時比較乾淨不易造成噴嘴堵塞。當 然在救急時任何燃料都可以拿來預熱,其中比較常用的大概還是煤油自己,由 於煤油不易點燃所以必須在預熱碟中纏上一些棉絮(可由棉質工作手套抽取), 可幫助煤油自燃。 9.煤油的氣味相當令人不悅,故裝有煤油的容器除了必須能確實密封外,亦應特 別標示清楚,以免誤食或誤用。 煤油爐由於構造簡單損壞機率不大,而且又相當安全,雖然操作時有點複雜,但 在世界許多地方煤油是唯一可用且便利的燃料,所以它仍然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爐子。 *汽油爐: 汽油具有高度的揮發性及爆炸性,所以在儲運及使用時皆應特別小心。而汽油爐 所使用的汽油最好是完全沒有添加物,而且經過數道精煉處理的純淨白汽油,這樣 比較不會對其汽化系統造成堵塞損害,及其燃燒廢氣影響健康等問題。在國外之爐 具製造商另有製造爐具及燈具之專用油料,此專用油料係由白汽油精煉而成。 在國內比較純淨的白汽油大概只有「去漬油」及「打火機油」,所以「去漬油」 是國內汽油爐最常使用的油料。國內一般汽機車用的汽油都有加鉛,所以根本就不 能用。雖然目前有雙燃料(可以使用無鉛汽油或去漬油)的汽化爐出現,但國內目 前的92或95無鉛汽油也還不夠純淨,所以還是儘量使用「去漬油」較佳。 由於汽油的危險性高,故其爐具之設計也比較堅實、複雜而且多樣化,在此我們 以 PeakI feather 400 、 MSR Whisper Lite 及 Optimus 123 等三種較典型的汽 油爐為代表分別作介紹如下。 PeakI feather 400 : 講到此型爐子不免想到廠牌的問題,大都數的人都叫此型爐子為 Coleman PeakⅠ 或簡稱為PeakⅠ,其實並不正確。事實上 Coleman 與 PeakⅠ 是兩種品牌名稱而 非產品名稱,雖然這兩種品牌同屬一家公司所有,但還是有一些差別, Coleman 是屬於露營休閒等級的產品;而 PeakⅠ 則比較偏向登山探險等級的產品。 類似的情形還有 Optimus 、 Svea 及 Primus 這三種品牌事實上也是屬於同一 家公司所有。 PeakⅠ 的爐子除了 feather 400 外,還有 feather 440 、 feather 442 ... 等多種型式,所以我們在稱呼時最好能稱呼其型號,以免搞混或誤用。 feather 400 的構造相當完整,計有油箱、打氣筒、燃油注入孔、輸油管、油量控制閥、 汽化管、燃氣控制閥、噴嘴、燃汽器等,新型的 feather 400 則省卻了燃氣控制 閥,其詳細構造請參考圖二。 (轉載按: 這邊沒有圖... /o o\ ) 此型爐具之淨重為645公克;體積為11.8*11.8*16.2 CM;輸出功率為2142Kcal/H; 油箱容量為0.347公升;燃燒時間約為1小時15分~2小時20分。 新型 feather 400 之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如下: 1.打開油料注入孔,將去漬油以有濾網的漏斗注入油箱約八分滿,並旋緊油箱蓋。 2.確定紅色油量控制閥是否置於OFF的位置,逆時針方向轉動打氣握柄以打開打氣 筒之氣門,用拇指壓住打氣握柄上的小洞,然後打氣約25下,順時針方向轉動打 氣握柄以關閉打氣筒之氣門。 3.爐子必須置於平坦的水平面上,將紅色油量控制閥轉到 LIGHT/HIGH 的位置( 全開),迅速點火,此時會出現紅黃色的火焰,然後旋開打氣筒的氣門,連續 打氣約30下後再關閉氣門。第一次打氣時如果打得太多,則在點火時會產生倏 起的大火,嗯!很多人就是這樣燒掉前額頭髮的,要多加注意腦袋不要靠得太 近,要不然連眉毛也沒了。 4.待其火焰變成漂亮的藍色後,就成功了,此後便可以利用紅色控油閥來調節輸 出火力,使用一段時間後若出現火力不足的現象,則必須再打氣以提高火力。 但野外風大防風效果有限,因此都會另用擋風板來防風。在使用擋風板時應特 別注意不要靠爐具太近,另應將其開口留在紅色控油閥處,以免控油閥之塑膠 把柄燒熔。 5.使用中的爐具如果需要打氣加壓,應先將鍋子拿下來,不然的話也要有人扶著, 以免將鍋子打翻了。 此型爐子看似不必預熱,其實它仍然有預熱的動作發生。當點火時紅色控油閥 轉到 LIGHT/HIGH 的位置,此時油箱中的部分空氣和燃料會同時釋出,並在汽化 管中作了第一次混合,當油氣經由噴嘴噴出時,在燃汽器之預拌室中與空氣作第 二次混合,當它由預拌室上升到燃汽環組(火盤)時再與空氣作第三次混合,去 漬油本來就相當易燃此時又加以大量空氣混合,所以很容易被點燃,點燃初期火 焰呈黃紅色,這火焰會直接對著汽化管加熱,加速汽化之進行,於是火焰便漸漸 變成漂亮的藍色火焰。這種利用油箱內的空氣和燃料的混合,配合預拌式燃汽器 以達成自動預熱及快速點燃的系統,又被稱為「快燃系統」。 MSR Whisper Lite: MSR 為廠牌名稱,Whisper Lite為爐子的型號,可直譯為「小精靈」但是一般 人皆為稱為 MSR第三代(MSR第二代為: Fire Fly,可直譯為「螢火蟲」)。此 型爐具採用分離式油箱,其間以輸油軟管相連,油箱具有多種容量,可視需要換裝。 除了瓦斯爐外它是最輕便的爐具,火力也相當出色。小精靈的主要構造計有油 罐、打氣筒、油量控制閥、輸油軟管、汽化管、預熱杯、燃汽器、熱反射板及防 風板等,詳細結構請參考圖三。 (轉載按: 這邊還是沒有圖, 請自行想像. ) 此型爐具之淨重為340公克(含打氣筒;但不含油罐);油箱容量計有0.325公升, 0.65公升及 0.975公升三種;輸出功率約為2100Kcal/H;體積為10.2*10.2*12.7cm; 燃燒時間視油罐大小而定,在常溫下0.47公升的去漬油可以煮沸28.5公升的水。 其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如下: 1.在油罐內添加七分滿的去漬油。 2.關閉油量控制閥後,將清潔的打氣筒組合好並旋入油罐,然後打氣10~15下, 並檢查油料有無從油罐的O型油封環處漏出。 3.展開熱反射板,將輸油管由中央洞穿過,然後導正熱反射板於輸油管上方,並 蓋過爐架較低處的爐腳。反時鐘轉動(拉開)爐架,至扣入火焰反射盆邊緣的 凹槽內,成三腳鼎立狀,使爐架穩固的托住熱反射板。 4.在油管末端塗上吻接膏(或唾液),使之潤滑,並可防損壞油管襯套內的"O" 型油封環,徐緩地將油管插入油管襯套內,直到兩者能穩固的接合,並轉動固 定臂,使扣入幫浦上的溝槽。為讓油料能順利流出,油罐必須平擺。 5.組合好爐具後,慢慢打開油量控制閥,直到油料由噴嘴噴出並流到預熱杯中約 七~八分滿即可,然後迅速關閉並檢查油管與打氣筒接合處有無漏油,點然預 熱油料開始預熱。正常的操作步驟中雖然可以直接使用去漬油來預熱,但若使 用酒精替代,則可減少積碳;也就是減少噴嘴堵塞的機率。 6.俟預熱油料快燒完時,慢慢打開油量控制閥直到油料由噴嘴噴出,如果此時產 生黃色火焰則控制閥關小一些,以允許油料在汽化管中有更多的時間吸熱汽化。 若能預熱到令油料完全汽化的溫度,那將產生穩定的藍色火焰。 7.一旦爐具產生穩定的藍色火焰,便可以慢慢調整油量控制閥到希望的輸出火力。 但須注意的是由於控制閥到噴嘴間有一段相當長的輸油管路,所以會有延遲現 象,致使在一般人都認為此型爐具在大小火力調整上比較困難。正確的輸出火 力調整如下: 調成大火比較簡單,只需將控制閥盡量打開,但不必超過4圈,即可達到最 大的功率輸出;若要調整成小火,則必須先將控制閥關閉,待火焰變得很小 時再將控制閥慢慢打開,直到所需之輸出火力為止。 8.視設定之火力輸出及剩餘之油量而定,可能必須對油罐打氣加壓,加壓時一次 僅需打氣2~3下即可,並且不須使用超過手指的力量來強行打氣加壓。 9.不可以過度加壓,因此型爐具最佳的燃燒效率是油罐內壓較低時,太大的壓力 將迫使火焰跳離爐頭及油管的預熱迴路(汽化管),導致不完全汽化及倏起的 大火。 10.在使用過程中,不論是打氣加壓或調整輸出火力時,最好能先把鍋子拿下來, 以免將鍋子打翻。 11.擋風板和熱反射板可以增加 20%的效能,但須同時使用,不可只用擋風板而不 使用熱反射板,以免損及軟管。 12.熄火時僅須順時鐘方向關閉控制閥即可,注意控制閥不可以關得太緊,以免損 及閥針。 待爐具冷卻後,實行分解,由幫浦溝槽處解開固定臂,並輕輕的分離油管和油 管襯套、打氣幫浦和油罐(油罐必須先豎起並釋壓)。 小精靈之設計介於汽化爐與瓦斯爐之間,若將汽化管拿掉則小精靈的爐頭幾乎 與瓦斯爐頭一模一樣,燃氣經由噴嘴噴出後經過空氣預拌艙,利用虹吸原理將空 氣吸入並與之混合,再往上衝到燃汽器環組與空氣作第二次混合後燃燒。分離式 油箱之設計,使得 MSR具有輕巧及攜帶方便的雙重優點,但這條輸油軟管上有時 也會引起大麻煩,除了調節輸出火力較困難外,因為輸油軟管的兩頭是以壓合方 式將橡膠與鋼管接合,這兩個接合點是最容易漏油並引起火災的地方。 為了減少因輸油管漏油造成火災或爐具損壞之情形,近年來小精靈在輸油管方 面改用金屬軟管,明顯的減少了漏油的機率,使得它亦成為一個相當安全的爐具。 Optimus 123: 或稱為 Svea123,這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小型汽油爐。大多數的小型汽油爐為精 簡其構造,大都不用打氣泵而是使用燈蕊利用毛細作用將燃油引至油量控制閥處, 並利用經由預熱在油箱內產生一些壓力將燃油擠壓出去,經控制閥及噴嘴噴出後 直接汽化燃燒。 此爐之主要構造計有:油箱、油箱蓋兼含壓力安全閥、燈蕊、油量控制閥(含 調節鎖匙)、燃汽器、檔風罩、鍋具支架、爐蓋兼用為鍋具、鍋具把手,其詳細 構型請參考圖一。 (轉載按: 反正就是沒有圖就對了, 以下不再多嘴... :X ) 其體積呈圓柱狀直徑為 9.5公分高12.8公分尺寸相當袖珍;油箱容量為0.13公 升;燃燒時間約50分鐘;重量為5 50公克;輸出功率約為1200Kcal/H。屬於個人 型爐具,其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如下: 1.取下防風罩旋開油箱蓋,在油箱內注入八分滿的燃料。過多的燃料將減少油氣 的澎脹空間,至使油爐無法產生足夠的內壓,導至爐火不穩定。 2.在油箱頂部的凹槽內添加預熱油料,套上防風罩後,點燃預熱油料開始預熱。 (通常直接使用去漬油當預熱燃料) 3.俟預熱燃料將燒完之際打開油量控制閥即可。若預熱燃料已燒畢尚未點燃應趕 緊用打火機補點之,若仍未成功點燃則應重新預熱一次, 4.剛點火成功時油量控制閥不要開得太大,因為此時爐體本身還不夠熱,其所產 的內壓亦不足,故不能穩定的燃燒。此時若開得太大則火焰很容易跳離噴嘴並熄滅。 5.點燃後約3分鐘爐體夠熱時,則大小火的調整就會變得隨心所欲。使用完畢後, 只要將油量控制閥關閉即可。 由於此爐完全靠爐體的溫度來提高油箱內壓,所以在嚴寒地區的使用情形並不理 想。曾經有人在雪地上使用此爐,據說尚未燒開一杯水,油箱內的燃料就用完了, 此說雖然誇張了點,但卻是有可能發生。 *瓦斯爐: 瓦斯爐不論在構造或操作上,都可以說是目前最簡便的爐子了,其所使用的燃料 為液化石油氣(瓦斯)。瓦斯在常溫常態下為氣體,為便於攜帶及使用常將其壓縮 成液態並裝在密封的容器內,當其由容器內釋放出來時,自然會還原為氣體,可以 直接燃燒。 故以其為燃料的爐具在構造上並不需要燃料汽化裝置,及特殊的燃料加壓機構; 在使用上也不需要預熱,只要在其燃料罐上裝置控制閥及燃汽器(控制閥與燃汽器 通常合稱為爐頭),打開控制閥點火即可開始使用。 戶外用的瓦斯爐與家中的瓦斯爐,除了瓦斯成份有些微的差異外,其使用方式一 模一樣,所以不論大人或小孩都能輕易的使用它。從前野外用瓦斯爐的火力並不出 色,所以雖然它具有構造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不易故障... 等優點,但大都只 作為油爐的備用品而已。 拜科技進步之賜,經過不斷的改良後,目前瓦斯爐的火力已淩駕大部份油爐之上, 某些型式的瓦斯爐甚至附裝自動點火裝置,在使用上可謂極其方便。瓦斯爐的型式 很多,在此我們以 Primus 2243、 Primus 2263及EPI 3140為代表作介紹。 Primus 2243: 燃汽器呈圓盤輻射狀直徑為 8.5公分,其上具有直徑12公分的十字防風屏 (兼 用為爐架) ,重量 220公克,控制閥全開時,燃料流速可達215g/h(輸出功率約 為 2356 Kcal/H),附加自動點火器者其重量為 300公克。此爐不但重量輕體積 小;而且火力強勁爐架承載力也高,可以很穩定的放上大鍋子進行快煮,所以不 論團體或個人使用都很適合,其構型請參考圖二。 Primus 2263: 燃汽器呈圓盤輻射狀直徑為5公分,其內佈有綱絲網具有抗風作用,收合式的 三腳爐架在拉開時直徑可達12公分,重量 130公克,控制閥全開時,燃料流速可 達180g/h(輸出功率約為2100Kcal/H),它是目前最輕小的瓦斯爐頭,定位為標 準型的個人用爐具,其構型請參考圖三。 EPI 3140: 燃汽器呈圓盤柱狀直徑約 4公分,其邊緣有小小的防風屏及三腳爐架,爐架拉 開時直徑為12公分,重量 145公克,控制閥全開時,燃料流速可達110g/h,大部 分瓦斯爐的火焰設計皆以45°仰角向四周輻射噴出,但此爐卻是垂直向上集中呈 長柱狀噴出,長柱狀的火焰當然有其特殊的用途,例如在野外生火時就很方便, 但用為一般炊煮時則必須特別小心,由於火焰向上集中故鍋底的受熱不平均,若 要煮得一鍋好飯應時時移動鍋子以使鍋底平均受熱。它屬於特用型的個人用爐具, 其構型請參考圖四。 瓦斯爐的操作過程及其注意事項如下: 1.確定控制閥已關閉,撕掉所有黏貼在瓦斯罐上的標籤,然後進行組合工作。組 合時爐具應保持豎立。 2.讓爐頭底部與瓦斯罐頂部相對,用手握住爐頭輕輕的將瓦斯罐旋入,直到爐頭 下方的平板墊片及O型環與瓦斯罐密接為止。小心不要旋得過緊,以免損壞瓦 斯罐的自封安全閥(逆止針閥)。 3.如果您懷疑、聽到或聞到瓦斯漏氣,則不可以進行點火動作。此時可以用肥皂 水塗在接縫處及連結處檢查之(切記不可以用火來檢查瓦斯漏氣)。並可以試 著將爐頭與瓦斯罐再旋緊一點,若仍有漏氣則應停止使用並送修。 4.在確定裝好瓦斯罐後,拉開支撐臂(爐架)並置爐具於一穩固的平面上,開始 點火使用;並由控制閥來調整輸出火力的大小。使用安定板不但能穩定爐具, 尚能隔開冰冷的地面,這點在雪地上更形重要,因為瓦斯罐直接與雪地接觸時 會奪走瓦斯罐的熱量,使得瓦斯汽化困難燃燒效率不佳。 5.爐具點燃後應保持豎立並且不要到處移動。當未完全燒熱或劇烈移動時可能會 將液態瓦斯直接送上噴嘴,導致倏起的大火(因未能及時完全燃燒,火焰呈黃 色)。使用完畢後必須確定控制閥完全關好。 6.更換瓦斯罐時應先關閉控制閥,確定火焰已完全熄滅。將其拿到一開放的空間 或通風良好的地方,並且遠離人群、火源及易燃物。將爐頭與瓦斯罐旋開,順 便檢查O型環及平板墊片有無損壞。再將新瓦斯罐輕輕旋入,避免硬推錯牙損 壞螺紋。 7.在正常使用下容器內液態瓦斯的蒸發會吸收汽化熱,使容器的溫度不致過度上 升,但當瓦斯將用盡時因汽化熱的吸收減少,導致瓦斯罐的溫度急遽上升,此 時可能會使罐口塑膠製的逆止針閥熔化,往上流到控制閥及噴嘴處造成堵塞。 這通常會發生在雙爐並用,並且採用擋風板圈圍密封時,使用臉盆或大鍋子烹 煮的同志們請特別小心注意。 8.無論是瓦斯壓力降低或無法點燃,但瓦斯罐中仍有燃料,則可能是噴嘴堵塞, 此時應使用適當號數的通針進行噴嘴清潔。炊煮不慎把湯汁等物質溢在燃汽盤 上,常是造成噴嘴堵塞的主因。若是因瓦斯罐之逆止針閥熔解而造成的堵塞, 那就比較難當場修理了,想必此時的控制閥旋鈕亦已熔毀,會造成逆止針閥熔 解必是使用擋風板不慎所致。 9.除了每次的組裝拆解外,平常亦應注意O型環及平板墊片有無劣化,是否依然 良好。 10.有些人單純的認為較大的噴嘴會有較大的火力,而將噴嘴鑽大,其實這是不對 的。因為火力輸出的大小要視爐具的整體設計而定,除了噴嘴大小外,尚包括 燃汽盤、空氣預拌艙、導流孔及燃料成份... 等因素,而每一個爐子在其出廠 之前必已作過最佳化設計,所以不要隨意改變爐具的各部結構。 11.生產瓦斯爐、燈、罐的廠商很多,所以在選購上應注意是否具有互換性,尤其 是燃料罐更要能互相通用,如此使用時才不易受限。 目前野外用瓦斯爐所使用的瓦斯成份,主要有丙烷及丁烷兩種。丙烷的液化及儲 存壓力較高,在儲運時必須使用厚重的鋼瓶收容,這對於需要人力背負的登山健行 活動是非常不利的,它大多用於家庭或露營場。 丁烷的液化壓力較低可以採用較輕簿的容器,比較適合野外使用,但在嚴寒地區, 純丁烷的瓦斯會有火力不足的現象,這是因為丁烷在-0.5℃時液化壓力降為14.7PSI (即一大氣壓力) ,此時丁烷將被困在容器內出不來,如果溫度持續下降,那麼內 壓會持續下降,瓦斯罐便會吸入空氣以保持壓力平衡,此時想要把丁烷從容器內釋 放出來只有兩種方法,其一就是將其加溫使提高內壓至大於外面的大氣壓力;其二 就是將它帶到高海拔的地方(氣壓較低)使外面的大氣壓力小於容器內的壓力。兩 者配合運用時,其效果是相乘的。其實這也說明了為何丁烷的瓦斯爐能成功的使用 於喜瑪拉雅山區的原因,根據丁烷的特性,大約每提高1000公尺相當於對瓦斯加溫 3℃(請參考圖五),所以對於3000公尺的高度而言其臨界點大約在零下 9℃。 為減少低溫對瓦斯爐的影響,並將瓦斯爐的臨界使用溫度往下推,目前登山用的 瓦斯大都採用丙、丁烷混合的作法,混合的比例會牽涉到容器的耐壓強度及燃料的 適用場所各廠家或有不同,以 EPI為例它有三種主要規格,一種是丁烷85%、丙烷 15%適合一般場合使用;一種為丁烷70%、丙烷30%及些許的解凍劑適合高寒地區 使用;還有一種為極寒地使用其丙烷成份高達40%。 另一種改善低溫時瓦斯燃燒效率不佳的方法就是採用加熱棒,加熱棒也有人稱為 「熱還原裝置」或「火力推進器」,它是一個盾形的金屬片,可以將爐頭的熱量傳 引到瓦斯罐上,直接對瓦斯罐加溫以提升其內壓。 為適應不同場合及狀況,瓦斯罐的大小也有多種不同的型號,計有100、200、250 及 500等數種,其中最常用的是 250這一型號,其淨重為207g、容量為 367ml,可 以滿足一個歐美小家庭在周末去露營時的用量,此與 PEAK Ι所設計的油箱容量為 347ml是出於相同的想法;而型號為100的瓦斯罐因非常輕小容易隨身攜帶,可於緊 急時採用。瓦斯爐較令人詬病的就是用完後空罐處理問題,尤其是長程縱走時,若 糧食設計不當將會使燃料的需求大增。多用一些燃料在使用油爐時或許還感覺不強, 但若使用瓦斯爐則意味著將會有一大堆的瓦斯罐來佔用背包的空間並增加背包的重 量。所以想在長天數的野外活動中使用瓦斯爐的朋友們,務必請您仔細衡量一下糧 食與燃料的關係,通常採用一些較省燃料的菜單更能令您愉快的從事野外活動。 瓦斯罐儲存時不要曝曬太陽或暴露於50℃以上的場所,最好放在陰乾且小孩拿不 到的地方。瓦斯一定要完全用完後才能棄置,而且要棄置在安全的地方。空罐不可 以鑽孔或焚燒,未用畢的瓦斯罐可以用在瓦斯燈等器具上直到使用完畢,若未用完 即任意棄置則有造成垃圾場爆燃的危險。協會裡的山友曾有人因好心燃燒垃圾卻遭 瓦斯罐炸傷的例子,故不可不慎。 另外在低溫的環境下,若出現了瓦斯燃燒效率不佳或根本不能使用的情形,此時 應避免使用蠟燭、打火機... 等熱源單點直接對瓦斯罐加熱,因為這種加熱方式不 但不能均勻的讓容器升溫,而且有破壞容器材質之虞。若真有需要加溫那最好是採 用加熱棒或擋風板等方式較安全。 瓦斯罐重新充填的問題很普遍,其導因為市售的丁烷價格與原廠的瓦斯(丙、丁 烷混合式燃料)實在相差太大,但仔細觀察所有的瓦斯容器除了家用的瓦斯桶外, 所有瓦斯容器皆標明了不可以重新充填的警語,因為用過的瓦斯罐難免會有些損傷, 其安全係數已不如出廠時的標準,所以為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皆不希望這些容器再 次使用。 雖然原廠的瓦斯較貴,但無疑的原廠的燃料及其容器都較重新充填者為佳,較能 完全發揮原廠自產爐具的性能。有些不肖廠商在丁烷內又混充些無效的添加物,秤 起來一樣重而且很便宜但燒起來的效果就是差多了,在平常或許還看不出來,但在 寒冷的狀況下就無所遁形,若您買到這種丁烷那在嚴冬下想煮一杯開水可能有點困難。 其實若真要比較何者較經濟,應由價格及效能的比值來看。在此還是希望大家都 能使用原廠的燃料,若您仍覺得採行重新充填方式較佳,也請您多多注意瓦斯罐的 安全程度,至少那些看起來有點生鏽,而且舊舊的瓦斯罐就不要再用了。 當瓦斯爐傾倒或倒置時會產生倏起的黃色大火,這是因為液態瓦斯直接被送上噴 嘴時無法在瞬間完全汽化並獲得足夠的氧氣,因而燃燒不完全所致。在正常的狀況 下我們並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其所產生的特殊效果自有其用處,像是趨趕蜂 類或野生動物時可能用得上。在製造這種特殊效果時並不是將點燃的爐具一直倒置 著,因為這樣會將爐具燒壞,通常我們可以將點燃的爐具傾斜晃動或瞬間倒置又扶 正皆可。 *用爐通則: 不論是油爐還是瓦斯爐都應注意下列事項。 1.新購的油爐在使用前,最好能將少許的燃油灌入油箱清洗後倒出,可以防止製 造時遺留的殘渣堵塞管路。長時間不使用油爐時要將油箱內的餘油倒出,僅留 少量油料即可。 2.每次活動前應先檢查、試用確定沒有問題後再帶出去,不要到了野外再來手忙 腳亂,甚至斷炊。 3.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是否良好,任何具有火源的器具都非常忌諱在密閉的空間中使用。 4.擋風板是非常好的爐具配件,既擋風又可反射熱能提高爐具的燃燒效率。但使 用時最好不要把爐具完全圈圍,至少應在燃料控制閥處網開一面,以免控制閥 的旋鈕被燒熔、安全閥被衝開或燃料罐過熱變形,甚致爆炸。另在大鍋煮時常 會採取雙爐並用,此時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5.每個爐子都有其指定的燃料,不可任意更換。如果將去漬油用在OO爐上,則 可能會有爐體過熱的問題。燈蕊式的汽油爐若採用煤油,則會降低燈蕊的輸油 能力。將丁烷用在 EPI的爐子上,火力輸出就會比較差。油路堵塞、火力變差 或許沒啥關係,但爐子解體或爆燃,那危險性可就不能忽視了。 6.下雨或嚴冬時炊煮的動作大都會在帳棚內進行,除了注意通風問題外,此時最 好能用一只寬淺的容器(爐盒、鍋蓋或盤子)或專用的安定板墊在爐具下方, 如此不但可以得到較佳的穩定性,同時在發生燃料溢流時也能迅速將溢流的燃 料及失火的爐具撤出帳外。使用煤油或汽油的爐子應先在帳外完成點燃及預熱 的程序後再移入帳內使用,以免點火時倏起的大火燒毀帳棚。在移入帳棚後應 保持爐具撤出路線的暢通,若該爐具有安全閥,那安全閥應避免對著人或易燃物品。 7.萬一火燒爐時,應先關閉燃料控制閥(或旋開洩壓閥),再以大鍋或溼毛巾等 將爐具覆蓋隔絕空氣即可。其實火燒爐都有預兆,那就是漏油,所以平常應作 好爐具的保養功夫,一有發現漏油現象則必須確定修好後再使用,千萬不要因 小失大。 8.個人與團體爐的分野大都視燃汽盤的大小及燃燒的持久性而定,其實不論您使 用那種爐子,在控火時最好能使火焰的大小與鍋底的面積相配合,如此可以得 到較佳的傳熱效率。 9.燃料罐內液態燃料的蒸發,能使爐體的溫度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當燃料快用 完時,蒸發熱的吸收減少,燃料罐的溫度會急遽升高,高熱對各式爐具可能產 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如下: 易使燈蕊焦化喪失輸油作用;使爐具的塑膠配件熔化;使焊錫熔解導致爐具解體。 10.在爐子上方一公尺及半徑30公分的範圍內,不可有易燃物質靠近。另外亦不可 以在爐子上放置太重或容量太大的鍋子,太重會把爐子壓壞,太大則容易打翻。 11.任何爐具在每次使用後都必須加以清潔保養,如此才能常保好用如新。 個人用瓦斯爐的普及化,已漸漸打破團體炊煮的觀念與方式。不管是個人或團體 用油爐其大小及重量都是相當可觀的,這使得它們必須以團體爐的面貌出現才得以 受巿場歡迎。 當一支登山隊伍在準備入山時,為了減輕團體裝備的重量,大都會採取團體炊煮 以節省工料。或許是領隊帶隊技術的關係,一般的社團在登山時隊員越多隊伍拉得 越長,甚致前後差超過兩個小時,此時常常會發生到營地後有爐子沒鍋子、有鍋子 沒爐子還有團體糧食在那裡... 等問題,如果把爐子擺在健腳隊員的身上,那先到 先煮(假設團體糧食有跟上的話),後來的人很快就可以吃到飯。 但是如果體力弱的隊員和押後的人無法趕到營地而半路緊急紮營時,那爐子似乎 該擺在他們身上比較能保護他們,當然團體炊煮還有其他缺失這是其中的一項。總 之想要有完美的團體炊煮則必須有優良的帶隊技術及全體隊員的配合才有可能達成。 反觀個人用瓦斯爐之輕巧,就算是油爐中最輕小的SVEA 123也無法與之相比,因 此我們可以讓許多人都帶著這種爐子,以分散風險。若真要大鍋炊煮時也很容易雙 爐並用,火力比團體爐還強,雙爐並用時唯一要注意的是擋風板不要圍得太密。 個人用瓦斯爐也改變了登山活動的個人餐飲習慣,尤其是行動糧及預備糧部份, 過去多以糖果、糕餅、飯團或罐頭為主要食物,當然如果想要配點熱飲則非帶保溫 瓶不可。如今最受歡迎的行動糧是泡麵,泡杯熱飲更是隨手可得,在艱苦的登山活 動中能很方便的吃一些熱食,無疑的是一種享受。 *** 鍋具 *** 在登山用品店可以看到很多野外用的各式鍋具,在選擇上除了考慮使用人數及與 爐子的種類相配合外;亦應符合野外炊煮、方便使用與攜行容易的要求。 最常見的是野外鍋具要屬圓型套鍋組,它是由大小數個圓型鍋、餐盤與碗組合而 成,其中圓鍋皆設有提把;鍋蓋亦設有把手並可當煎盤用,這些提把或把手都可以 折合收攏以便完全收容在最大的那個圓鍋中。套鍋組的大小從個人到八人用都有, 產品相當完整也很符合野外炊煮的需求,可以說目前使用最多的野外鍋具。 四方型套鍋組在使用上其時更為便利,因為在打包時比較不浪費空間,而且要將 鍋中的湯汁或開水倒出時也比較容易。想從圓鍋中將煮好的湯汁或開水倒到小瓶口 的容器時必須非常小心,但若是從有角的方鍋中倒出那就容易多了。四方型套鍋常 見只有個人及雙人用的鍋組兩種,再大的鍋組就不常見了,這是因為持鍋把手的限制。 除了考慮材質及結構強度外,畢竟一般人的腕力有限,太大太重鍋子通常採用提 把較洽當。 腰鍋可以說是一種較特殊的鍋具,它並不適合用在爐子上炊煮,主要用於以材火 炊煮的場合。其外觀成呈腎臟型,直接放在火堆裡有不易傾倒的特點,提把的設計 也符合懸吊的需求。腰鍋定位為個人鍋具,其內有兩條刻度線這是煮飯用的,將米 加到第一條刻度線而水加到第二條刻度線,則可以煮出滿滿的一鍋飯,這鍋飯大約 有3~4碗。 除了鍋組外還有許多配件也值得一提,像是茶壺在野外也很受歡迎,大部份野外 用的茶壺其造型及容量大都是配合套鍋組來設計,可以直接塞在套鍋組中以減少佔 用體積。調味料瓶組和折疊式的湯瓢、煎匙、飯匙... 等對於野外炊煮也增加了不 少的方便性。 至於家用的炊煮容器只要使用得當,其實在野外露營時也可以派上用場,像是金 屬飯盒、臉盆...等都值得考慮採用的。 製作野外鍋具所使用的材質有鋁合金、不 鏽鋼及鈦合金等三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鋁合金,它不但質輕、傳熱快而且價格便宜, 非常適合登山用,但根據研究報告長年使用鋁製鍋具煎煮炒炸,可能導致阿茲海默 症,所以筆者都從登山糧食上改進,盡量避免在山上使用鋁製鍋具煎煮炒炸。 (轉 載按: 這項說法後來亦有人提出認為當年的證明有誤) 鋼鍋的傳熱較鋁鍋為差而且 非常笨重,比較適合在家中或露營時採用。鈦合金可以說是目前最佳的炊具材質, 不論在強度、質量及傳熱... 等各方面都比鋁合金更優秀,但價格也高出很多。鈦 合金的製品在台灣並不多見,因此也很少看到人在使用。鐵弗龍的面巿也造成不沾 鍋的流行,當然也有部分野外用的鍋子具有鐵弗龍塗層,雖然不沾鍋很好但若刷洗 保養不當,這層鐵弗龍通常用不了多久就失效了。 除了鋼鍋外一般鍋具在清洗時,大都不允許用人造菜瓜布或鋼絲刷等較堅硬的東 西來刷洗,以免破壞鍋具本身的表面處理。當然更不能污染水源直接在水邊清洗鍋 具,最好能以水袋取水到遠離水源處進行。 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油脂會使清潔加倍困難,此時可以在鍋具中放一點水加溫 後再以衛生紙或紙巾擦乾即可。 鍋具的攜行主要是考量活動場所、人數、食物內容及份量的多寡,例如假設不煎 烤的話,那就不需要平底鍋;要去溯溪可以考慮採用腰鍋;如果只有一人成行那只 要在套鍋中選取一兩個攜帶即可;某些鍋組中附有茶壺但大部分的時候寧可捨掉茶 壺,讓套鍋組多個空間以便多帶一個鍋子,因為鍋子本身具有調理食物、燒開水並 能充當餐具... 等多項功能。 個人碗筷是必備的,但是如果我們以小鍋子來充當的話,便能擴大使用範圍,單 一器具作多方面利用是減輕重量負擔的重點。 > -------------------------------------------------------------------------- < 發信人: ARLIN@Palmarama (---)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Re: 炊具二三事...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at May 16 13:10:38 1998) > 7.一旦爐具產生穩定的藍色火焰,便可以慢慢調整油量控制閥到希望的輸出火力。 > 但須注意的是由於控制閥到噴嘴間有一段相當長的輸油管路,所以會有延遲現 > 象,致使在一般人都認為此型爐具在大小火力調整上比較困難。正確的輸出火 > 力調整如下: > 調成大火比較簡單,只需將控制閥盡量打開,但不必超過4圈,即可達到最 > 大的功率輸出;若要調整成小火,則必須先將控制閥關閉,待火焰變得很小 > 時再將控制閥慢慢打開,直到所需之輸出火力為止。 MSR調到悶飯的小火相當不容易, 因為閥體的設計,他說的方法其實很難控制的好, 頂多只能到煮菜程度的小火而已。 原廠的建議有兩個, 一是使用極小的壓力操作。 如:直立洩氣後,以不太滿的油,只打氣一下,再點火 不過還是比不上瓦斯爐的min. 另一個原廠建議是鍋底墊一個大鐵盤、煎鍋之類, 讓熱量先分散掉,這個方法好。 別的書上還提到可以在煎鍋裏加水, 就可以做融起司之類更精確的加溫。 個人使用的經驗, 最好避免用朝下蓋的組合鍋鋁盤或鍋蓋 因盤緣阻擋熱氣散開,造成過熱, 火太大時可能傷害MSR油管。 也避免配凹得厲害的舊鍋底, 因為接觸面積過小時,趨近空燒,會把鋁盤燒融。 也許,把鍋子墊高一點,遠遠的熱也是好方法。 > -------------------------------------------------------------------------- < 發信人: ARLIN@Palmarama (---)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Re: 炊具二三事...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Mon May 18 19:01:14 1998) > *瓦斯爐: > 3.如果您懷疑、聽到或聞到瓦斯漏氣,則不可以進行點火動作。此時可以用肥皂 > 水塗在接縫處及連結處檢查之(切記不可以用火來檢查瓦斯漏氣)。並可以試 > 著將爐頭與瓦斯罐再旋緊一點,若仍有漏氣則應停止使用並送修。 旋不緊漏氣,不小心引燃後, 除非以水溺斃之,不然就走上不歸路, 先而頸部噴火不止,手足無措坐以待斃, 繼而瓦斯罐過熱,轟然巨響炸開, 如果是躺著,罐底和罐壁各炸一邊,依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分道揚鑣 如果是站著,爐頭就變液體燃料火箭噴上青天, 句句實言,小心啊小心。 > 8.無論是瓦斯壓力降低或無法點燃,但瓦斯罐中仍有燃料,則可能是噴嘴堵塞, > 此時應使用適當號數的通針進行噴嘴清潔。 其他關於爐具等懶得打了,不過上面這點一定要講一下。 我目前看過的幾份瓦斯爐說明文件都指出: 「不得使用任何形式及粗細的通針來通噴嘴」。 PRIMUS的爐頭噴嘴內部有一個很小的銅絲濾網, 如果你在山上剛好沒帶6mm公制板手來拆噴嘴(那是正常的) MSR的通針是0.25mm,而PRIMUS大部份的爐頭噴嘴是0.35mm 直接從外面通的話,雖然塞得進去, 但若要有效果,大概得把濾網戳壞, 因為髒東西都在濾網的另一邊。 而Columan爐頭(前EPI), 噴嘴內側是銅粉燒結的固定式濾蕊, 通針是完全無用武之地, 而老式的EPI,雖然沒有濾網濾蕊, 但MSR通針不確定能用。 (噴嘴上寫 15,但不知道是不是表示 0.15mm, 因為目測火力和噴嘴0.35mm的PRIMUS差不多) 總之,原廠反對的話,通針還是少用 噴嘴可以很賤,也可能要求很精密(像汽柴油引擎的噴嘴) 沒到性命交關還是別亂來。 照著說明書教的,卸下,用壓縮空氣從另一邊吹, 或用一般人較方便的方法, 買罐九十幾元的 WD-40來噴,簡單有效。 附帶一提,拆噴嘴時, 除了沒撕乾淨的瓦斯罐封口貼紙屑外, 經常會塞一堆不明白色粉狀物體,推測是來自瓦斯罐內的神秘外星物質, 可能就是年老火力衰的主因。 卡在濾網上,水沖去漬油洗都不太有效,WD40一噴就乾淨。 還有,DIY一些又小又精密的東西時, 鐵鑷子怕刮傷,隱形眼鏡夾嫌太粗, 不如拿健保卡去洗洗牙, 換回三支醫療級精密塑膠工具,好用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