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背包二三事...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at Dec 27 19:32:26 1997) 本文內容適合初級登山者參考,由北縣山岳協會理事賴錫欽撰述. 行囊-背包 行囊之於登山者大概只能用「如影隨行」來形容,無疑的它是所有登山裝備中與登 山者最親密的裝備。只要您背起背包,看起來就是有爬山的樣子;只要您背包不離 身就多了那麼一份安全感,所以它也是登山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裝備。在登山過程 中所有必須攜行的東西,如果都能用背包裝起來,不但可以帶很多的東西而且可以 解放雙手、增進平衡,使行進更為安全。 從事野外活動的你不能沒有一個好一點的背包,然而如何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背 包堆中找一個合適者卻也是個頭大的問題。對於一個稍具經驗的登山者,或許家中 早已堆有大大小小數個背包,但現在他可能又在算計要購買XX型的背包了,所以 選擇適用的背包並不容易,事實上一個會選擇背包的人,其選擇能力是建立於對背 包的使用認知。 本文將以野外活動型態為基礎,從容量、背負系統、裝填方式、背包質料及附件來 看背包之使用與選擇。 (一)背包容量 使用背包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容量」,因為容量太小根本不敷使用,隨意吊掛 不但影響平衡而且容易遺失;而容量太大則打包時背包不易紮實,且行動時背包內 裝備會移動連帶的會影響行進平衡,所以背包大小最好能與攜行量相稱。攜行量的 多寡因人員、時間、地點及登山型態等因素而有不同,雖然說爬大山要用大背包; 爬小山可用小背包,但大背包要大到什麼程度,100公升夠嗎?而小背包可以用多小 的,10公升可不可以?所以說這種分法顯然是籠統了一點。 筆者曾經在玉山主北峰三天的登山活動中,看到有人用80公升的背包而有人卻用40 公升的背包,其間容量相差一倍頗值得玩味。 雖然一般人的直覺會認為40公升的背包夠嗎?但更值得檢討的是80公升的背包裡放 了些什麼東西?而40公升的背包裡又是裝了那些內容?到底誰的攜行內容最能使登 山者達成其目的並確保其安全。由此觀之選擇背包容量實不能單從地點及天數來決 定,最重要的還是先了解您的裝備需求是什麼?並由此建立個人的裝備攜行表,如 此方不至於盲目的跟隨流行買了一堆不適用的背包。 依筆者的經驗除了技術攀登必需具備繩索、勾環等器材外,對於一般登山、健行之 攜行內容,若以活動地區來看則大、小山的差別在於保暖衣物。若從活動天數來看 則一天與數天活動之差別在於過夜裝備(帳棚、睡袋、睡墊)、炊具糧食及備用物 品。尤其是糧食這一項,以台灣的飲食習慣而言的確會對背包容量及載重造成不小 的影響。若能加以改進必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負擔。 在此筆者還是對其確實容量提出一些建議:當天來回的郊山活動或高山攻頂時可使 用20~30公升的小背包。需過夜的郊山活動、3~4天以內的中級山或溯溪活動、 3天以內的高山活動應使用40~45公升的中背包。3天以上的高山活動、超過4天 以上的中級山或溯溪活動應使用50~80公升的大背包。 在登山過程中的某些裝備如雨衣、保暖衣物及睡袋... 等是不會隨時間消減的物品 其大小及重量都相當固定。然而糧食與燃料則屬於時間性的消耗品,隨著活動天數 的增加其數量對背包容量的影響越大,所以有些大背包有所謂的「彈性容量」設計, 即使在活動數天之後背包依然能打包得結結實實。 另外由於其彈性容量的設計也使得它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活動領域。一般而言由於中 小型背包的適用場合及背包結構問題並不需要此項設計,而且也沒有人這樣設計, 如果要改變其容量大小可以由加裝側袋或調整壓縮側帶來調整。真正的彈性容量設 計係指其背包頂蓋可以拉高或放低由垂直方向(背包的高度)來調整背包容量,例 如:LOWE 58~78L;或在背包側邊加裝拉鏈由縱方向(背包的厚度)來調整背包容 量。例如:KANIMOR 50~65L。 (二)背包之背負系統 遙遠的路程、沉重的背包是登山活動給人的初次印象。走久了當然腳會酸,但我們 天天在走路所以只要在行前一、兩個星期跑跑步相信腳力是沒問題的。然而肩、背 部就不同了,平常沒有勞動肩、背部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增強其力量。相信第一次 爬山的人感覺最累的除了雙腳外就是肩、背部。實際測驗也顯示出登山者在身體各 部肌力表現只有肩、背部的力量較一般人強一點而已。 背包的背負系統不能完全解決背包重量的問題,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背包重量合理的 分配到身體具有背負能力的各個部位,以避免所有重量集中壓在肩膀上。另外它也 提供背負重心之調整,以增進行動期的平衡及安全。中、大型背包通常以背架為中 心構成背負系統,背架的型式又可概分為A.外架式及B.內架式兩種。 A、外架式背包: 此型背包常被稱為「鋁架背包」,其實背架的材質從最早期的木、竹、籐、鐵及近 代的鋁合金及玻璃纖都有。由於鋁合金具有強度高、重量輕的優點所以鋁合金背架 是目前最常見的,以至成為此種背包的通用代稱。 外架式背包基本上是將背袋固定在一個堅硬的框架上,它具有拉緊的尼龍肩背帶及 臀部固定帶(註一)。此型背包能提供良好的負重量分配並易於物品之裝填及取用, 它能夠使重量分配至臀部以上並由肩部及臀部共同來承受分擔背包的重量。另因外 架式背包是用架子背負,所以背部通風性良好。框架雖能提供這些好處,相同的也 由於框架的關係使得它在某些場合變得極不方便,例如鑽行於密林、箭竹叢或吊運 背包時容易勾到卡住;在作攀登或滑雪時易突然重心移位失去平衡。總之外架式背 包比較適於健行,一般登山者在長途行進於輕鬆平坦的路途時可採用之。 B、內架式背包: 因其外表無明顯之框架並採用可拆式或隱藏式側袋故其外觀較為廋長,因此此型背 包通常稱為「直立式背包」。直立式背包以內藏鋁架定型,而且有臀部固定帶能將 部份負重轉移到臀部,是目前最受登山者歡迎的背包。此型背包之背負系統設計是 各知名背包廠家競爭的重點;也是此型背包良窳的決定性因素,通常此型背包之背 負系統能夠緊貼背部曲線,所以它能同時使用肩部、背脊及臀部來承受分擔背包的 重量。也由於它緊貼背部的特性使得它適於行進移動,不易發生突然重心移位的狀 況。但貼背也造成了背部悶溼的情形,於是各廠家在貼背的地方也設計出各種透氣 溝槽,甚致採用透氣材料作為墊背材以改善貼背悶溼的缺點。內架式背包簡單而狹 長的外型有利於岩面斜坡的拖吊或行走於茂密的樹叢及箭竹林中而不易被勾到,這 也是外架背包所沒有的優點。此型背包較大的缺點為物品之裝填及取用較不方便, 但這可以透過良好的裝填技巧來克服。 基本上外架式背包的設計偏向高重心(大約在肩部或肩部以上);而內架式背包的 設計其重心稍低(大約可以調整在肩部與臀部之間),背包重心的高低對於行進時 體力的消耗並無明顯差別,最大的差別在於背負的感覺及平衡。在需要度度平衡的 攀登場合,應使背負重心靠近骨盆部位(也就身體的旋轉中心),如此可防止背包 在肩膀上晃動。高重心的設計在對於需要高度平衡的場合雖然比較不適合,但在平 坦的路上則其背負感覺較佳。以台灣的登山環境而言山高谷深、密林及箭竹又很常 見,直立式背包無疑是較適合的選擇。 對於背負系統,您是否也會想起原住民的「背籃」(上寬下窄)及那條寬寬的「頭 帶」,的確頭頂具有極大的負重能力,如能善於使用必能增強您的背負能力(註二)。 總而言之背包之背負系統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所有重量都一股勁地壓在肩頭上,它 期望能提供合理的重量分配使人體各部的負重能力都能有所發揮並能維持一個較理 想的重心位置。 (三)背包之裝填 背包的裝填非常重要,裝填不良最常見的影響可能是要拿一樣小東西居然要翻遍整 個背包隨後又得一樣樣的塞回去,更甚者尚會影嚮背負的舒適性、重心的偏移或造 成背包的損壞。裝填背包時除了先將各種攜行物品依用途分類外尚有兩個要點:第 一是左右平衡重心穩固;第二是取物方便。 一般的裝填原則如下: ◎質量較重的物品應放在中上方並儘量靠近背部,可使重心緊靠背部以免背起來 使您有被往後拉的感覺。 ◎體積大而質量輕的物品可以放在最底下,一方面比較不影響重心;另外由於重 物壓在上面所以使用一段時後背包會較為密實好背。 ◎堅硬的物品不要放在貼背的部位,若否則如為內架背包時則會直接頂到背部造 成不舒服,甚致後仰跌倒時會直接傷到背部,如為外架背包時則因堅硬的物品 與背架僅隔一層背包布很容易把背包布磨破。 ◎背包左右所放置的物品其重量必須相仿,以免重心偏一邊。 ◎雨衣、飲水及當日必需使用的東西必須放在最上面或最容易取得的地方。 ◎使用物品分類袋觀念,將同類的物品或必須同時使用的物品放在同一袋中以方 便取用,零散的小東西尤然。 ◎養成定點放置的習慣,不但整理背包較快而且即使摸黑也能在背包中摸出想要 的東西。 ◎嘗試改變裝填方式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背包外吊掛,這不但會影響行動安全而且 也不美觀。如果背包容量不敷使用應檢討攜行內容或換比較大的背包。 (四)背包的質料 目前背包最常用的質料為「尼龍」及「Cordura」兩種。帆布雖然較耐磨但因容易受 潮而且溼了不易乾,質量亦較重,所以已經很少使用。 尼龍布的特點為:質量較輕; 不會吸濕、發霉及沾黏雪花而且快乾;強度也不錯。缺點是比較不耐磨並且怕火。 Cordura布也是一種合成尼龍布但它在耐磨及強度上的表現比尼龍更好;同樣也不會 吸濕、發霉及沾黏雪花而且快乾;但質量比尼龍稍重。 背包布雖然都有防水處理, 也有廠商致力於減少車縫處並加強車縫處的防水,但水滴仍可能會從車縫處、拉鏈、 袋口及防水塗層磨損的地方滲入,故仍然無法達到百分之百防水。尤其是背包布的 防水處理會隨時間及使用狀況變差,所以背包套及防水袋或塑膠袋仍然是必須的附 件。特別提醒您不要為了怕髒隨時隨地套著背包套,在好天氣時不妨讓鮮豔美麗的 背包與山中美景相互輝映。 (五)背包之選購 容量及型式的挑選前面已有說明,在這裡要強調的是背負系統的選擇,就算是同為 內架式背包也因廠家設計而有所不同。背負系統是否「合用」跟個人身材有極大的 關係,尤其是肩寬及背長(註三)。肩寬與肩背帶及背包的寬度極有關係,太寬、 太長的背包很難在密林中鑽行;肩背帶的調整範圍必須合於背部的長度才能使重心 落在理想的位置;臀帶必須能紮在薦骨上(也就是圍繞在臀部的頂部而不是腰部, 因為這是要利用臀部骨骼結構來支稱重量)。當我們背起背包時應能從後面看到臀 部及雙腿,身材較嬌小的女性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不要背起背包時從後面只看到一 個大背包及兩隻小腿,這是非常錯誤而且危險。 很多人以為越昂貴的進口貨越好,但是好雖好卻不一定適合您使用,因為進口的登 山用品都是根據當地人的平均身材設計的,而某些產品還細分為男用及女用兩種。 依筆者的經驗如果您是中等身材而且想買較好的背包,那歐美進口的女用背包是不 錯的選擇。 在購買背包之前,應先將所有調整帶鬆開再加上重量,因為若無重量便無法知道背 包背起來的感覺如何及背負調整範圍是否合適。背上背包後檢查內藏鋁條弧度和背 部曲線是否吻合,如果不合則檢查鋁條是否可彎曲?若可彎曲則使用一段時後鋁條 自然會彎成與您的背部相合的曲線。肩背帶和背包連接處須低於肩膀5~8公分, 而且肩背帶和背包間的空隙要小(可籍肩帶調整帶調整之)。胸帶則可調整肩背帶 在胸前開合的寬度進而使肩背帶能壓肩膀上在較舒服的位置並能防止背包晃動。善 於運用這些調整帶及裝填技巧可以調整到讓重量落在肩部和臀部之間,使不同的肌 肉部位都能分擔重量。 當把背包調整到最合適的位置後,應檢查頭部的視線如何?是否能抬頭仰望而不會 碰到背包頂部?當戴上頭盔時是否可仰望?背包和背部接觸部分是否舒適透氣?特 別注意肩背帶、臀帶的墊子寬度和品質。另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羅列於后: ◎是否有雙層底布之設計,此一特點可以大大延長背包之壽命。 ◎是否有拖吊環;掛冰斧環。 ◎當需要作多日的長途跋涉及蹤走時,背包是是否有彈性容量之設計。 ◎是否有壓縮側帶之設計,當裝備減少時它可束緊背包減少背包容量以防止行動 時背包內裝備移位晃動影響行進平衡。 ◎是否有方便攜帶冰爪、雪橇、雪鞋、登山杖的設計。 ◎是否月可拆裝側袋,此一特點可使背包容量彈性加大。 ◎背包是否有胸帶之設計?在困難及惡劣地形它可以防止背包移動。 ◎如果背包是使用在技術登或密林中,則應選擇外形平滑的背包,以免被樹枝或 岩石纏絆。 ◎背包布料材質應堅固、耐磨,比較能符合野外活動的需求。 ◎背包的拉鏈是否會直接受力?如會直接受力那它的受力限制如何?如果拉鏈故 障背包是否還能使用? 小型背包雖然沒有如此複雜的設計,但其選購原則相似。 (六)背包上肩與下肩 背包上肩與下肩是使用大背包的基本動作,由於大背包有相當的重量並不是隨便提 了就能上肩,較常用的上肩方式為:雙腳站弓箭步(前腳半蹲後腳打直);雙手提 住肩背帶將背包提到前腳的大腿上;然後一隻手先穿入肩背帶上肩以單肩撐住背包; 隨後另一隻手亦快速穿入另一邊的肩帶完成背包上肩的動作。另一種較常用的上肩 方式為:將背包拖到較高的地方,人只要稍為蹲下便可將雙手同時穿入肩背帶然後 再站起即完成上肩動作。 完成上肩動作後不要急著前進,應對背包的各種調整帶作適度調整,以得最舒適的 背負狀況再行前進。背包下肩則屬反向動作,放下背包時應輕輕放下,重摔很容易 損壞背包。 前述的第二種上肩方式不但最省力而且可以作為不放下背包的短時休息,於是我們 在半路休息時常會將大背包靠在路邊較高的地方,以方便上下背包或不放下背包直 接休息。 註零:本文參考 Mountaineering 。 註一:Hip belt 應翻譯為「臀部固定帶」或簡稱為「臀帶」但一般人皆誤稱為「 腰帶」。這是由於它的位置剛好紮在腰部附近但真正受力時它會下降並卡在 骨盆上,所以應稱為臀帶,大部分的人都誤認為腰部受力而稱為腰帶。由於 鋁架背包採高重心設計大部分的重量將由肩部承受,臀帶只是作為固定用而 己所以較忽視其品質,國產品尤然。    直立背包則是肩背帶與臀帶並重,所以通常會有一條寬寬厚厚的臀帶及可調 式的背負系統。背起背包後臀帶的位置要適中地位於骨盆上方,如果位置不 對應調整肩背帶與背包的連接位置,如果在其調整範圍內無法滿足這項需求, 那顯然的這個背包與您的「背長」不合最好不要使用。臀帶雖然重要但在某 些場合最好避免使用,例如渡涉急湍或在危險的下坡路段時如不幸跌倒可能 因無法甩開背包而使得自救的動作無法施展。 註二:關於「頭帶」的使用必須十分小心,因為使用頭帶時受力的將是整條脊柱。 所以除了適當的調整受力方向及負重比例外,在使用時機及場合上也要特別 注意。因為當您套上頭帶時脖子已受限不能任意轉動,此時只有正前下方看 得清楚,其餘要靠眼睛餘光來感覺,所以最好僅使用於平坦易走或是能安全 上坡的地方。至於許多須要小心行走及障礙物多的地方最好不要使用以免視 野受限發生危險;另外在下坡路地段如果使用不當則很可能震傷頸椎或後腦, 這可不是好玩的千萬要注意。    依筆者的使用經驗是當肩部及臀部太累時才稍為用頭帶舒緩一下,另外在下 坡時則絕對不用。 註三:「背長」是指從薦骨的上方延伸到肩膀上方為止的長度。薦骨是位於尾椎及 腰椎之間的骨頭,為五節密合在一起的脊椎骨和兩側髖骨相連形成骨盆。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h158.s173.t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