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看板] 作者: sometimes (隨喜) 看板: sometimes 標題: [Fw] 管理 時間: Fri Jan 28 14:35:03 2000 書摘:荒謬管理 李察.法森(Richard Far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說要溝通、大家都在開會,但溝通愈多反而愈沒有成效。「荒謬管理」 一書的作者李察.法森認為,現實中有許多的兩難與弔詭,而領導就是管理這 種兩難的藝術。具有心理學家、教育家、企業負責人和管理顧問多種學、經歷 ,作者以超越邏輯的獨特洞見,給傳統管理者一記當頭棒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大戰後,歐美戲劇界出現一群以貝克特為首的劇作家,大膽批評傳統劇場 過分簡化與合理化複雜詭譎的人性,所謂的「荒謬劇場」因而興起,在戲劇發 展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 新書「荒謬管理」同樣試圖為管理發展寫下充滿爭議卻深具意義的一頁。作者 李察.法森綜合了心理學家、教育家、企業最高主管與管理顧問等多重經驗背 景,對於人類事務中的各種弔詭關係,觀察特別敏銳深入。 他的基本命題是:「事情不會百分之百依照別人教你的那一套發生。」法森認 為,光是做為一個理性、有邏輯的思考者不但已經不夠,這種線性思考(事情 一定只有好與壞、對與錯,不能兩者兼具)的習慣還會形成人類的限制。 最健康的方法,是要超越邏輯,接受人生充滿荒謬的事實,用一種弔詭的邏輯 來了解管理與人類事務。荒謬並不是愚昧,但是荒謬常會帶來兩難的困境。而 領導就是管理這種兩難困境的藝術,領導人必須能夠容忍矛盾與模稜兩可。有 效的管理,仍舊必須回歸到我們對於人性是否有足夠的了解與拿捏。 這也是這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本書中,作者向傳統的管理思維挑戰,面對各 種被人奉為圭臬的新舊管理觀點,提出非常獨特的詮釋。例如他提醒管理者要 學習接受「真相的相反,可能依舊是真相」、「管理者喜歡屬下,要比屬下喜 歡管理者更重要」(真心對待屬下要比刻意討好屬下更有用)。 財星雜誌如此推薦:「如果你希望找到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生、事業與企 業,這本書所提供的驚奇與洞見,將比你從今年任何十大管理暢銷書中所能找 到的還要多。」 電影「侏羅紀公園」原著作者邁克.克里奇頓在本書序言中說得傳神:「他激 怒我、挑釁我,他讓我又點頭又搖頭又莞爾……,他帶給我智慧。」 「荒謬管理」是管理心靈的大顛覆,不妨把它當作一種思考改造的練習。這是 管理上的動腦時間,細看法森所提出的十五種領導弔詭,如果你想成為新世紀 的管理者,讓自己接受法森的當頭棒喝,再從中頓悟應該怎麼做,不失為一種 良方。 一、 管理跟養兒育女一樣,「你做什麼」永遠不及「你是什麼」來得重要。 愈是重要的關係,愈是無法刻意依賴技術或技巧來處理。在親子關係裡,父母 親的本性(關愛或冷漠)對兒女日後是否快樂、能否成功、會不會變壞,要比 父母親的作為更有關鍵影響力。兒童往往根據父母的本性而成長、學習、回應 。管理和領導也是這樣,不管你信不信,你的員工基本上是根據你是怎樣的一 個人而依樣畫葫蘆。 二、 牢記人類行為中的「相互法則」。 長期相處的人會慢慢開始相互共享對彼此的態度與看法。也就是說,如果我不 尊重你,那麼即使你曾經很尊重我,這種尊重勢必無法持久,你遲早會用我對 你的態度來對待我。假如我們真心尊重我們的同事與員工,這種感覺事實上無 須借用任何管理技巧或手段來傳達,對方自然而然也會因為相互法則而感受到 。 三、 有效的管理者偶爾也失控。 人生充滿了弔詭,弔詭的發生已是常態而非例外。正因為如此,如果你過分依 賴管理上的控制與操縱來掌握狀況,你注定無法成功掌握一切。聽來有些荒誕 ,但是人類最重要的幾種人際事務,包括婚姻、養育、教育和領導在內,經常 都是在偶爾的失控、偶爾的不知所措和流露脆弱之際,產生出最好的互動結果 來。 這並不是說管理者不該善用職權行事,而是又回到法森一再提及的,管理技巧 都有窮盡之時。員工需要知道,你不光是一個「管理」他們的上司而已,你也 是有血有肉的人。法森觀察,有效的領導人與管理者在面對狀況時,角色有時 是學生,有時是老師,有時兩者皆是。他們會將混亂轉變成了解,他們看的是 更大的整體,而且相信團體的智慧。他們的力量不僅來自於控制,還來自本身 的其他人性特質:熱情、敏感、堅持、耐心、勇氣、堅定與靈感。 四、 溝通做得愈多,達成的愈少。 大家都說要溝通,大家都在開會、寫備忘、打電話、傳電子郵件,但是把意見 全說出來以後,事情一定會更好?組織心理學的實驗早已證明,溝通有其極限 ,超過最適限度的溝通反而會失去溝通原有的功能。深入來看,許多所謂的溝 通問題,事實上都與權力的平衡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在權力差異較大的狀況下 ,往往不宜進行完全公開溝通的原因,否則便容易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 意外結果。 五、 傾聽比說話更難。 為什麼?因為要做到真正的傾聽並不容易。傾聽不只是聽人把話說完而已,它 需要開放、信任與尊重,它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態度。而傾聽對於管理者來 說,還會造成兩難的矛盾。因為我們一向認為,領導者必須是偉大的溝通者, 他們往往是要說話的人。但研究卻顯示,當溝通的方向顛倒過來──原來必須 聽人說話的人(例如員工)自己可以說話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做出改變。要 說與要聽之間如何拿捏,是管理者的一大難題。 六、 讚美並不等於激勵。 利用讚美作為一種管理技巧,是不是每次都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值得商榷 。讚美事實上可能被對方視為一種威脅。因為讚美是一種評估,我們在被別人 判斷評估的時候,通常都會感到不自在。而且,讚美有時不但無法達到肯定別 人價值的目的,反而可能因為其中的審判意味,讓別人覺得你在強調自己的地 位優越感。 因此,管理者在評估屬下時,要特別留意:即使是正面的評估,要是你看來不 過像在誇示自己的地位,你的屬下很容易因此而產生喪氣的感覺。 七、 在管理上,每個動作都是政治動作。 意思是,每個管理動作不論大小,都具有重新分配或重新強調權力的意味在其 中。管理者如果不能從政治性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動作,就會習慣性地把許多問 題研判為屬下的個人問題。而事實上,屬下的問題常與他們在整個組織或社會 權力架構下的地位息息相關。因此,即使是分配辦公室位置,或者決定會議要 不要刪除某項議程之類看來瑣碎的動作,管理者都必須能夠敏銳察覺,其中的 意涵究竟是什麼。 八、 改善不會帶來滿足,而是更多的不滿。 這是人類事務中的另一個弔詭:事情的狀況愈好,我們的感受愈差。原因是所 謂的「期望上升理論」,會讓我們看到「現在擁有」與「現在覺得可以擁有」 兩者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正是不滿的來源,也是啟動變革的中心動力。對管 理者來說,衡量你的管理是否有效的一個標準,就是去評估你所引發的不滿的 「品質」是好是壞,你是不是能夠讓屬下的低層次不滿(例如「這個地方好熱 」、「薪水太低」)逐漸向上轉變為較高層次不滿(例如「我覺得我的才能沒 有得到充分發揮」)。 九、 大變革比小改變來得容易。 美國一家中型電子公司最高主管曾經透露,他只花短短一天的時間,就徹底改 造了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但卻花了一週的時間來說服一名屬下將座位搬開十 呎。 一般人往往認為,改變要循序漸進慢慢來,先學會爬才能走路,先學會走才能 跑步。但是一點一滴的小改變,未必是人類事務中最有效的變革策略。比起大 刀闊斧的變革,小改變事實上更容易遭遇抗拒的阻力。人們尊重大膽的變革, 當變革的幅度大到經得起任何反彈企圖時,大家反而愈可能接受改變。 十、 我們從自己的成功(而非失敗)與別人的失敗(而非成功)中學習。 不論在學校、婚姻、工作或生活中,儘管我們總是說絕對不再重蹈覆轍,但同 樣的錯誤卻一再發生。所以,不妨換個角度重新思考:我們事實上比較容易從 自己的成功中學習。就像運動選手一樣,當比賽進展順利、前途不可限量的時 候,我們會被自己的成就所激勵,成功帶給我們繼續下去的力量,進而創造出 更大的成功。相反地,連串的失敗往往瓦解人的士氣,但這並不是說失敗的教 訓不重要,沒有失敗,就無從測試自我的限度。 另一方面,我們似乎又對別人的成功充滿有樣學樣的興趣,只是學習的效果始 終有限。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別人的成功,注意力和反應往往不如我們對於這個 人的失敗來得敏銳,我們通常比較能夠與痛苦中的人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所以即使我們由衷欽佩對方,學習對方的成功經驗卻遠不如學習他的失敗教訓 來得容易。 十一、 規劃之於組織變革,是一種無效的做法。 組織事實上並不善於改變自己。它們所以改變,通常是因為外來力量入侵或者 內部力量的反抗,而不是經過規劃的結果。許多規劃經常淪為空洞的儀式,其 作用不過在讓管理階層安心而已。想要讓變革發生,規劃其實是無效的。 但是,規劃也許對於預測未來無效,用來評估現狀,卻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至 少它能讓管理階層有所警戒,做好因應意外的準備。重點,是在於規劃的過程 ,而非規劃的結果。想讓規劃功能獲得最好的發揮,就要讓規劃成為一種策略 性的思考模式,替你的組織奠下彈性的基礎。 十二、 修理處境,不要修理人。 管理者最常聽見的員工消息經常都是壞消息:搞砸、拖延、欺瞞、敗事、無能 。許多企業每年花大錢在訓練、鼓勵與監督員工上面,但是這些「修理」員工 的方法並不見得管用。原因在於,即使看起來是員工自己出錯,其實員工的「 處境」往往才是導致員工發生問題的癥結所在。處境是人類行為的重要決定因 素,想想看,為什麼沒有人會在教堂裡面抽菸?好的管理者會設法「修理」員 工的處境,例如調整呈報關係、擴大或縮小工作要求、增加彈性管理等。 十三、 看領導,不看領導人。 我們對於領導的認知,常被僵化的領導人形象(坐在大辦公桌後面發號施令的 指揮官)所限制。事實上,領導人有沒有力量,端看他們能不能引導出團體的 力量而定。真正的領導,應該是一個團體整體傳達出來的特質。真正的領導人 ,則應該被他們服務的團體所定義,他們了解自己的工作與整個團體相互倚賴 ,他們的任務就是要設法激發組織成員善用知識、技能與創意。最優秀的領導 人不會以支配屬下的方式來掌權,相反地,他們無不儘量扮演服務屬下、服務 每個團體成員的角色。 十四、 管理者愈有經驗,愈相信簡單的直覺。 主管的發展訓練,基本上是一種「去除學習」(unlearning)的過程──除去 各種認知上、智慧上與判斷上的障礙。管理者必須重新建立對於直覺的信心, 因為除了仰賴客觀與理性,相信自己的直覺反應,更是優秀管理者或領導人不 可或缺的重要特質。 十五、 管理沒有最對的做法。 管理顧問業是個百家爭鳴的行業,大家不斷提出各式各樣的理論和技術,每個 人都宣稱為管理找到了最佳解答。弔詭的是,這些方法樣樣都管用,卻也樣樣 都行不通,它們來得快,去得也快。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歷久不衰,成為管 理的終極正解。 也因此,當一名管理者,並沒有所謂最對的做法。我們常看到管理風格非常不 一樣的管理者,卻能享有同樣的成功,主因之一,還是來自於員工的力量:因 為終究要靠員工的努力,他們的領導人才能成功。 --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 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twbbs.org (140.114.4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