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orangminyak (百年相思), 信區: Archi 標 題: [轉載] 「鳥國狂」理想國的追尋 《都市空間文化解讀》 發信站: 大紅花的國度 (Sat Jun 27 09:08:01 1998), 轉信 ;37m【 以下文字轉載自 2mNCKUMSA 7m討論區 】 【 原文由2m rumput7m 所發表 】 隱藏在「理想國」「烏托邦」之中的主要動機其實是: 失望、沮喪與逃避...... 人類對美麗新世界或桃園淨土的憧憬,自古以來從未停止過。許多詩人、 哲學家用其幻想或理性,架構出心目中的理想國度,正如柏拉圖在描述哲學家 時說:「真正的哲學家是時間與生存的觀察者......具有溫柔高貴的氣質。他 渴望真理,為人類尋求彷彿若神的境地。」因此柏拉圖寫下了「理想國」,另 外,湯瑪斯‧摩爾的「烏托邦」(Utopia)、義大利神父坎帕內拉的「太陽之 城」,以及培根所著的「新亞特蘭提斯島」皆為描述心目中理想境地的作品。 而隱藏於這些作品後的主要動機其實是:失望、沮喪與逃避。柏拉圖寫「 理想國」時正值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雅典戰敗、政治、經濟的改變,導致雅典 人普遍呈現不安的情緒。而摩爾的「烏托邦」寫於英國亨利八世時代,當時歐 洲國家腐敗貪污、壓榨百姓,窮人無住屋,病患橫屍溝濠、住宅污穢、傳染病 瀰漫、罪犯越來越多,連斷頭台都不敷使用。基於對現實的失望導致逃避的心 態。這使我聯想到希臘的逃避性戲劇——「鳥」。西元四一三年雅典遠征西西 里,遭受慘敗,人們在戰爭的恐懼中,幻想可以遁入自由自在的狂喜世界。劇 中描述在天堂與塵世之間有座世界性的鳥國——「雲端彩虹城」,是座免於恐 懼與衝擊的自由之邦。雅典人對這座城印象深刻,個個變成「鳥國狂」,申請 移民鳥國,並希望得到一對翅膀,成為鳥國的公民,引起了許多趣事。 世紀末的台灣也充滿了「鳥國狂」,他們處心積慮的要離開家鄉,移民至 他們心目中的鳥國——美、加、澳等地。他們的動機何嘗不是對世紀末台灣生 存環境的失望與沮喪,渴望前往一個更美的家鄉。的確,台灣目前的現況,充 滿了危機與無力感;政治的混亂爭鬥、治安的敗壞、環境的嚴重污染,當初自 然美麗平和的寶島似乎已不復存在,也難怪居民紛紛做移民的打算,希望能移 居另一個理想的國度。 但是何處是理想國呢?一位前往泰北美斯樂村的宣教士曾告訴我,泰北叢 林中的中國人渴望到台灣來,正如台灣的人想移民美國一般;他們心目中的理 想國正是我們極欲離開的台灣。而我們衷心企盼的理想國度——美國,卻是個 每年 8,092人死於槍口下的世界。事實上,世間的理想國總是存在於虛無縹渺 中,十九世紀末的科技與理論,曾使人樂觀的相信,人類可以藉由科技的力量 建立地上的樂園,但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卻使人類的夢幻破滅,也對人性失去 了信心。的確,人心若不改變,世界上沒有一處是理想國,也因此當法利賽人 問耶穌上帝的國在哪裡時,耶穌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世紀末的「 鳥國狂」們在努力想獲得另一副翅膀前,時當再三自我省思;是否自己的罪念 貪欲將給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帶來禍害?又自己的心思若是純正的,是否該停 止鳥國夢,將自己家鄉先幻化為一個理想國? 值得慶幸的是,當台北移民風潮興起時,卻仍有許多哲學家或人文主義建 築師們致力於新理論或新市鎮的建造,期盼在本土塑造心目中的理想家園,他 們甚至以「理想國」作為宣傳上的感性訴求。但面對這些不同訴求的我們,仍 應存著一顆儆醒的心,因為歷史上的「理想國」絕非字面上的浪漫自由;事實 上,柏拉圖的「理想國」制度幾乎是共黨蘇聯般的極權國家,是極度反對個人 主義的國家至上的制度。而摩爾的「烏托邦」是個純共產主義的社會,所有的 財產平均分配共同分享。在世紀末混亂的台灣島上,對安定的渴求是否會產生 新的極權制度?「理想國」的幻想是否會帶來國家主義的抬頭?是否將荷弗( Eric Hoffer)所說的:「自由毀滅了秩序,而人對秩序的渴求會毀滅自由。」 這或許是世紀末的我們所應深深警惕的另一問題。 -- m;37m※ 來源:‧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140.116.122.131]m --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DormC.nccu.edu.tw (140.119.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