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 信 人:Wuu Wuu 回信地址:[email protected] 信區名稱:ar 信件日期:Sat, 23 Dec 1995 17:13:29 信件提要:國際式樣的意義 原發信站:CHPI PowerBBS Original Station (中華工學院方城資訊站) ------------------------------------------------------------[6/64]------------ 國際式樣 在1920年代過後,由於表現主義趨於式微,構成主義日益擴張勢力,形成 了所謂的<機能主義>的思潮,開風氣之先者即德人葛羅底斯所主張的國際 建築。原本是建築攝影的書名,後因工業技術的發達,擴大了建築的共通面 ,使的<國際建築>的思想普及全世界。<國際建築式樣>的建築術語便出現 簡稱的<國際式樣>。 國際式樣起源於一些不同建築師的試驗性質的作品,如C.F.A Vousey,Louis H.Sullivan 和Adolf Loos 等人的作品,但一直發展進化到二十世紀,仍被 延續發展使用。在建築方面,國際式樣界定了許多國家中發展更簡潔、合理 建築構造形式與表現的建築師努力的成果。 事實上,在1932年當時並為認同這種新式樣的成長,希區考克和強森嘗試藉此 展覽會中,選出一些由玻璃和鋼製窗戶為造型處理的白色立體主義建築作品 ,如阿道夫、路斯、柯比意....等人的創作來描述建築美學。 而像柯比意當時提倡純粹主義和新精神、邁向新建築。建造了像Garches別墅 和Savoye別墅菶震憾的現代住宅,密斯亦在1927年德國司徒加(stuttgart) 的威森霍夫(Weissenhof)社區規劃德國工藝聯盟的現代建築展覽會,是第一 次向國際宣示 體無裝飾的平屋頂建築,也是希區考克和菲立浦.強森所認 為的<國際式樣>建築. 這些現代建築大師的每個人主張雖不盡相同,且每個人我抱持的理念也隨年 齡而變,但是1932年的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建築展覽會中,希區考克與強森兩 個人只是觀察到當時的獨特現象,試圖提出一種尚未被認同的字眼- 新<式樣>,亦即<國際式樣>,此學術名詞提出後,由於對當時的新建築 的描述很適切且簡潔,於是很快地受歡迎以及使用。 形成背景 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造成人口迅速的增加,影響城市的發展,生產的方法 發生改變,技術往往成為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機械化越趨於明顯,以機能主 義為主的建築日益擴大,在30年代以降在很短的時間內,風靡歐、美與巴西 ,隨著國際擴張而模型化,與萊特的有機建築(即主張工業與自然環境融合 的有機統合)主張相對立。 國際式樣採新的建築材料、鋼筋混儗土和鋼骨等取代傳統的建材(木頭、石 塊、磚)並與新的施工法產生關聯,使結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如跨距驚人 的薄殼,企圖使工業、科技與審美成為一體,於是在德國產生了工業聯盟。 其所追求的新建築,〞新〞是指與過去不同的式樣與裝飾,拋棄過去的式樣 何裝飾,在工業、科技發展的社會下,追求新的靈感,機能,新式樣和生產 原則。就如同機械工程師在建造船泊口機器時,不會去想過去歷史的式樣, 只會想到新的式樣和生產原則。 在一次大戰前,與有少數人歌頌機械,至一次大戰時,科技產品如坦克、飛 機、大砲等對戰後建築產生相當大的衝擊何不同新的讚美。如戰後的荷蘭風 格派(De Stijl)、德國工藝聯盟之後的 Bau House皆主張將工業、藝術與 建築相結合,使得當時歐洲建築界都加入了科技和工業的潮流。 國際式樣(International Style) 這學術名稱首先是在1932被使用,當時 希區考克(建築史學家)與菲立浦.強森(建築師)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的首次建築展覽會上,合著一本書名<國際式樣-西元1922年以後的建築> 後,由於其名詞具有簡潔性與適切性,雖然其內容被評議家抗議它過於廣泛 ,但卻迅速為人們所採用。 --